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知识归纳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
2、,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 记叙 描写 抒情。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
3、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
4、怀。 1、请用你自己生动的语言描绘本文描写月光的句子。月光栖在空旷的庭院中,如一潭透明澄澈的水,而那水中的藻荇水草交错纵横,清晰可见,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树、柏树的倒影呀。好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月夜美景! 3、对月色的含蓄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月光澄澈透明,正如作者光明磊落的胸襟,作者身处其中,才摆脱被贬谪的沉痛,忘记人世得失,进入一个空明澄澈的世界。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夜游的感慨,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
5、名利禄,为俗物所累,表现作者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情怀。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的复杂微妙情感。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9、 作者是如何形象描绘月色的? 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
6、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
7、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6.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闲情) 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月夜中寻找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予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尘世,是作者得到满足和自慰。 7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的含义? 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表现作者与张怀民超凡脱俗,淡泊
8、名利的情怀(旷达胸襟)。 8.文章结尾启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向光明的前途。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10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月
9、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10、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11、; (人名)。(分)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2、
1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4、;
15、;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16、#160;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
17、由。(3分) 句子:
18、60; 理由:
19、
20、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1、160; )(2分)A记 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以 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
22、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3、0;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4、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为乐者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25、#160;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26、160;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7、;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28、0; )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9、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0、#160;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31、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
32、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33、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34、160;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以其境过清 清:
35、160; 南流数十步 南: 不可名状 名:
36、0;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37、60;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38、#160; &
39、#160;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念无与为乐者 念:
40、60; 相与步于中庭 步: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41、#160;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
42、#160;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3、160;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
44、160; ) 月色入户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45、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46、;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
47、一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48、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9、;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后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50、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朝代)著名文学家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51、#160;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B. 而不知日之入 其如土石 辍耕之垄上 C. 杂然而前陈 D.以其境过清
52、60; 苍然暮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3、;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
54、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55、60;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6、
57、; 3请用第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58、160;
59、160; 答案: 5(1分)柳宗元 6(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贯彻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2020年工作推进会暨全国示范
- 向物业申请修改物业费申请书(6篇)
- 2025财务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专门用途灯具:工艺装饰灯具项目发展计划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研究
- 教育技术与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并存
- 云南楚雄州南华县民中2025年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路面清洁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如何利用活动营销增强教育培训品牌形象
- 采气工班长岗位述职报告
- 呼吸系统课件ppt免费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42732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开放专科
- 某药业集团产品说明书:加替沙星注射液
- 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
- 消防水箱施工方案 消防水箱的制作要求(6篇)
- 小型独臂吊机施工方案
- 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介绍详解课件
- 铜陵清华科技有限公司溶剂染料系列产品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中外金属材料牌号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