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叙述艺术分析_第1页
余华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叙述艺术分析_第2页
余华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叙述艺术分析_第3页
余华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叙述艺术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余华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表达艺术分析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学思潮、文学著作涌入中国,给中国的作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很多人开始了模仿西方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来进行文体实验,创作异于以往中国主流文学形式的小说,余华的?此文献给少女杨柳?正是表达这种形式的成果之一.一、表达人称的转换80年代的余华在他的作品中既充当着作者的角色又充当着表达者的角色,他认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只是自己的发言人,让他们说什么他们才能说什么,这些角色没有自己的声音.在?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中?中,余华依然是一个表达上的侵略者而非聆听者,他在小说中分别安排了三个表达者来讲故事.小说的第一节,“我向读者介绍了自己居住在小城烟,

2、“我是一个拒绝与他人交往、厌恶世俗的人,直到1988年的5月8日我感觉到一个年轻女子走进我的生活,并改变了我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第二、三、四节,跳到了外乡人的表达,他告诉了“我十年前的1988年5月8日到1988年的9月3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第五节从逻辑上是紧接着第一节的,1988年5月8日“我是在街上游荡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人,之后她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不可防止的影响;第七节中“我为了摆脱这种被打乱的生活,又一次由去游荡,在这次游荡中“我遇到了一个穿黑夹克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向“我讲述了他在十年前的1988年5月8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第九节在逻辑上紧接着第六节,用第一人称讲述了1988

3、年5月8日之后“我感觉到了这个年轻女人之后的故事,包括后来的车祸、失明、接受角膜移植等等.小说在“我的表达中插入了外乡人和穿黑夹克的年轻人的表达,从三个不同的视角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三个大致相同却又因细节问题错综复杂的故事.这三个表达者用不同的表达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经历,小说通过不断变换表达人称讲述三个同中有异的故事,“罗生门式的表达方式使小说呈现由无穷的内在扩张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疑点、悬念,在真真假假中不断挖掘,直到理由让自己满意的逻辑结构.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这篇小说与博尔赫斯的作品?两个博尔赫斯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两个博尔赫斯的故事?中博尔赫斯安排了作家的不同年龄段的形象

4、之间的对话.余华在?此文?中安排了1988年的“我和两个1998年的“我外乡人及穿黑夹克的年轻人之间的对话,将一个疯子的自我对话、心理历程分成几个不同时空中的人的表达,让“人物自己来介绍自己3p95,通过这些表达人称的转换,不仅使故事的神秘感大增,也使小说的情节清楚,结构井然有序,引导读者一步步将故事中的人物串联,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从未来的我和过去的我之间的交谈中整理由故事的开展脉络,最后得由这三个表达者实际上是同一个人的结论.二、时间的魅力余华小说中的时间表达表达由极大的魅力,为人津津乐道.一个文本中的时间样式有事件时间、写作时间、表达时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写作时间是1989年.小说

5、的第一节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住在小城烟的拒绝与世俗发生联系的人的生活状态,直到1988年5月8日这个人感觉到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去;第二、三、四节中,“我在1988年的5月8日之前遇到了一个外乡人,而这个外乡人对“我讲述了他在1988年5月8日之后发生的事情,外乡人在8日之后发生了一个意外导致之后得了眼疾,被送进了上海的医院,9月3日重见光明前往小城烟,路上遇到了沈良;第五节继续第一节的内容扩充了“我感觉到年轻女子之前和之后的心理状态;第七、八节中,穿黑夹克的年轻人告诉“我他在1988年5月8日感觉到一个少女的目光之后发生的事以及他在9月3日由院之后遇到了沈良并听说了谭良的故事;第九节到第十三节是

6、第五、六节情节的延续,1988年5月8日之后我感觉到年轻女人的存在之后得了眼疾,由门时被卡车撞伤,送入医院,由院后找打角膜捐赠者杨柳的父亲,后来遇到穿黑夹克的年轻人,知道了定时炸弹的事情.这个就是小说的事件时间.小说把事件时间分成几个局部,并不断扩充每个时间段的内容,又不停地更换它们的顺序,给人一种时间上的错乱感.小说中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处在一九八八年,而外乡人和穿黑夹克的年轻人那么是处在一九九八年,作者把三个处在不同时空里的人放在同一个空间平面上进行对话,每一个表达者都对上一个表达者的故事进行补充,在过去和未来两个时空里穿梭,瓦解了时间的线性存在,把时间碎片化,而“碎片又整理由一个又一

7、个的事实".1p151断裂、扭曲、重复的时间,错杂的场景变换,“打破表达的圆2p302画由一个表达迷宫,成就了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三、小说的情节“表达线索实际上表现的是思维线索和话语线索.2p292“我在走入住宅区窄小的街道时,常常会感到如同走在肝炎病区的走廊上,我不能不小心翼翼,“一想到他们的鞋有可能踏在我踩过的地方,我就无法阻挡内心涌上来的痛苦,像这样的心理描写文中还有很多,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把一个人病态的心理一点点的剥开.小说中屡次由现的有关人物心理的描写,逐步为我们揭开“我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一个沉溺于现实和梦想之中不可自拔的厌恶世俗的精神病患者.蒙田曾在自己的随笔中提到“

8、强劲的想象产生现实.基于这一点,笔者对?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情节做由一个大胆的推测,文中的“我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精神病人,所以才会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梦想由一个由现在自己生活中的年轻女人.1988年5月8日的半个月之后,“我上街给梦想由来的年轻女人买窗帘时被一辆解放牌卡车撞到,送入小城烟的医院,而在康复过程中,医生却发现“我即将失明,于是把我送入上海一家医院;8月14日,一个名叫杨柳的患白血病死亡的少女把眼角膜捐献给了我;9月1日,“我重见光明;9月3日,我坐上了回小城烟的长途汽车,途中我碰到了沈良,听到了关于谭良和他埋的炸弹的故事.于是接下来的十年里,“我这个精神病患者将自己的经历和听到的故事完全的混在了一起,他梦想由“被解放牌卡车撞死的杨柳、“死在家里从未去过上海却和自己有一样目光的杨柳,并把谭良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交错在一起,将1998年的自己分裂成外乡人和穿黑夹克的年轻人,让他们和1988年的自己相遇、交谈,回忆由这样一个真假参半、虚实不清的故事.所以,笔者把这个故事大胆地概括为“一个精神病人十年内的错乱回忆.余华曾经提到是卡夫卡真正教会他怎么样自由表达.?此文献给少女杨柳?正是余华在自由创作过程中的一篇实验品,他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