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区分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冲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教学重、难点:1、继续能用和谐、统

2、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2、老师随机指导.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冲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2、表演.第二课时一、复习?同一首歌?.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

3、受歌曲旋律.2、随录音唱歌词.3、引导学生比照?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4、随音乐模仿指挥.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第三课时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三、进行合作排练.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六、总结.第四课时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二、学习音乐知识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四、教师小结.第二课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4、,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家古族自乐.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鹏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鹏鸟?.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区分马头琴的音色.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难点:1、继续练习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二、学习歌曲?银杯?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

5、,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5、完整的演唱歌谱.6、自由朗读歌词.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9、完整演唱.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第二课时一、复习?银杯?二、比照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

6、风格.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3、比照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4、指名答复,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第三课时一、开课: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一一?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鹏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二、学习歌曲?小黄鹏鸟?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2、简单

7、介绍歌曲.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5、自由朗读歌词.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8、随机纠错.9、完整演唱.三、音乐活动1、找出?银杯?与?小黄鹏鸟?共同采用的音符2、即兴创作旋律.五、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一一筷子舞二、简介: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

8、的特点.三、跟着音乐,学动作.四、随音乐舞蹈.五、分组展示.K、小结.第三课多彩的美洲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教学重、难点: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

9、学过程:一、竞猜游戏开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创造的.墨西哥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三、学习歌曲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5、有感情朗读歌词.6、学习歌曲.7、纠错.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一、复习

10、歌曲拉库卡拉查.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3、再次分局部聆听.4、举行化装舞会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表达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

11、人快乐呀!(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三、结束新课第三课时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二、学习歌曲?红河谷?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3、先用mu哼唱全曲4、朗读歌词5、把歌词带入乐谱6、纠错7、有感情演唱8、视唱两声部乐谱一一强调歌曲弱起处整洁的进入一一引导学生解决呼

12、吸、句法及音色问题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四、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歌曲?红河谷?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1、初听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3、复听.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三、进行音乐练习.第四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熟悉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

13、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当任务.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熟悉、了解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二、学习新课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

14、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6跟着奔波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11、完整的演唱.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茉莉花?.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1、初步介绍歌剧?图

15、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4、学唱歌曲.、老师小结.第三课时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1、阅读音乐练习.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4、完成首乐练习.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学目标: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一一?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2、能以表达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

16、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当任务.教学重、难点:1、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和略带忧伤的心情演唱歌曲.2、聆听乐曲,能听辨主题音乐及音色.3、创编音乐短剧.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古希腊神话人物.2、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1、播放歌曲?洛列莱?,学生初听,感受歌曲带给大家安静、略带忧伤的情绪.2、简介歌曲的背景资料: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

17、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船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船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们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3、让学生跟着音乐默唱歌谱.4、跟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谱.5、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6、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第一段.7、老师指导8、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9、自学歌曲的第二、三段.10、师生讨论歌曲的演

18、唱情绪.11、完整演唱歌曲.三、音乐活动四、老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洛列莱?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1、简介乐曲背景资料2、初听音乐,让学生对乐曲有大概的熟悉.3、分局部欣赏:(1)第一局部,让学生跟着音乐想像魔法师施法的情景(2)第二局部,学生演唱弟子命令扫把拎水的主题音乐(3)第三局部,听出是用了哪些乐器演奏的.4、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想.三、老师小结.第三课时一、欣赏?黄鹤的故事?1、初听,想像讲了一个有关黄鹤的什么故事.2、老师简介乐曲背景资料3、学生自己自由交流听后感受二、学习交响诗的知识:1、讲解交响诗的含义:根据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她

19、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2、结合?黄鹤的故事?进一步解释交响诗.三、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观看?三个和尚?的动画片,让学生说说你对这三个和尚的评论二、集体创编?三个小和尚?音乐剧所需要的节奏1、挑水的节奏2、抬水的节奏3、没水吃的节奏4、念经的节奏三、自由搭配,把以上的节奏组合在一起,为?三个小和尚?创编音乐剧四、分组展示、评价第六课劳动的歌教学目标: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

20、?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的导入,聆听?军民大生产?,感受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二、学习新课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2、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歌曲的衬词3、跟着音乐,自己想像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4、学生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5、歌曲第一段歌词,跟着节奏朗读.6、指导朗读的情绪.7、学习歌谱.8、把歌词带入歌谱中学唱.9-自学歌曲的二一一五段.10、检查学习情况.三、音乐活动一一根据平时的劳动场面创编歌词.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