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2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1页
专题一第2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2页
专题一第2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第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测试要求】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郡国并行制。【知识梳理】一、秦的统一.统一六国: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秦国相继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战乱,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拓展疆域:()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岭南:平定岭南,秦在岭南置郡,实施管理,岭南地区始归中央王朝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皇帝制度的创立. 皇帝制度的由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

2、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他便把“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三、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九卿分掌国家各种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体现“家天下”特点。影响:三公九卿互相牵制,使得一切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三公”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四、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内容:()“郡”: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

3、、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和监察事务。()“县”:隶属于郡,县以下设置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长官只有俸禄,没有世袭统治权。. 作用:()郡县制的确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1 / 5误区警示郡县制出现在春秋后期,最初郡在县之下,很长时间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秦朝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难点探究】.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联系与区别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两层内涵

4、:一是君主专制,指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与独断是同义词;二是中央集权,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 没有独立性。 两者的联系是地方和中央均服从于君主。 “中央集权” 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比较: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以地域进基础行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诸侯国有世袭统治权,有很强的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关系地方独立性央,没有独立性。官员职责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辖区内

5、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范围管理权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治秩序,但也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课堂检测】有学者特别推崇古代中国“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样的体制实质上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职位世袭的权力 建立武装的权力行政管理的权力 设置官员的权力年岳麓书院从海外紧急抢救枚秦汉竹简,从中

6、发现了有上报给秦始皇的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秦朝官员中有此职责的是御史大夫丞相太尉郡守.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2 / 5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史记·秦始皇本纪 :“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由秦王

7、赢政创立春秋战国已出现全面取代分封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 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

8、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加强了君主专制拓展了中国疆域实现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官僚政治. 秦与汉初的中央政府以丞相、 御史大夫和诸卿为主干 , 丞相之下 , 诸卿分工承担各种具体政务 ,各卿的官署都显示出了清晰的组织结构。这样的设置.改变了重大决策出自皇帝的做法.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推动了中央行政组织机构合理化.起到了监督并制约皇权的作用.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丞相与守掌民事 , 太尉与尉掌军事 , 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逐步

9、取代传统贵族政治.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 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 、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 宗法观念的弱化. 中央集权的强化. 风俗观念的演化.社会治理的僵化.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

10、权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3 / 5. “近世言秦政 , 率斥其专制 . 然按实而论 , 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 其所努力 , 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 , 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 ”这段话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 . 秦政府规定 :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就职;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强化君主专制. 规范官吏从政 . 树立法律权威. 加强中央集权 ( 分

11、)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

12、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 “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一点也是不错的。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分)( 2)据材料二, 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 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 分 )()综合材料二、三,从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分 )4 / 5.() 创新:在原有邦国区域内建立诸侯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