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古诗词鉴赏(11 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 .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 分)A. “旗梢不动晚波平 ”,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 显示出另一番情趣。C. “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 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D.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
2、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E. “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9 .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 分 )【答案与解析】8.CD10 ( 1)动静结合。“明 ”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 ”,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 ”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
3、1 分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4 .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
4、颔联中 “青冢 ”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 “环佩空归月夜 魂 ”(咏怀古迹)诗意,一个 “魂 ”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 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15 .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 分) 【答案与解析】16 .AC( A项 3 分 C 项 2 分。)17 .( 1 )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
5、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 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玉蝴蝶?闲居(明)梁寅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1
6、5. 下列对上阕“闲 ”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 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 “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 ”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这体现了内心的 “闲 ”。C. “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 ”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D. “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 ”,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 “闲 ”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 择。16. 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 分)15. 选 B
7、C。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 “( “关键词 ”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 项, “闲 ”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 ”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 又有 “难忘 ”之事, 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 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 ”。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16. 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
8、1 分) 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 分)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 ”,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 分)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 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 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 2 两题( 11 分
9、)。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A. “老天涯 ”之 “老 ”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 “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 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 “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 ”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E. “雕盘处 ”, “马嘶外 ”,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
10、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6分)【答案与解析】1 .AD ( A 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 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2 .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 “凄切 ”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 “落梅花 ”, 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 ”与 “马 ”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 ”“ 万里 ”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 “黑雪 ”“ 黄沙 ”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五、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金陵城西楼
11、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两句中 “金陵 ”点明了地点, “凉风发 ”暗示了季节, “夜寂 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 ”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 “古来相接眼中稀 ”中的 “相接 ”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 ”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 “解道 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 ”, 意思是谢脁的
12、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 ”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15. 作者 “月下沉吟久不归 ”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 分)【答案与解析】14. B 、E(5 分)(解析:B、 "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15. 作者 &qu
13、ot;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2 分)李白"长忆"谢眺,含蓄点出"我 "与谢朓精神"相接 ",(2 分)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2 分)(意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 2 两题( 11 分)。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滚
14、遍香弦”中 “香弦 ”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 “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 “何曾 ”“ 几度怜 ”,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 绝艺“谁传 ”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E. “往事如烟 ”中 “往事 ”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2. “满耳筝琶值几钱 ”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 ”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 分)【答案与解析】1 .CD ( C 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 ”呢?所以 “
15、没有好好品味”不对。 D 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2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 分),过去是“字字清妍 ”,现在是 “人间少 ”,可以知道(2 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 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 ”,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 ”,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七、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 15 题。蓦山溪汪莘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灵,拄杖斜阳里。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
16、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注】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湘灵:湘水之神。14. 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B. “渔父 ”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C. “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 ”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D. 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15. 有人
17、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 分 )【答案与解析】14. C( 沉稳和意气风发 “”错, “沉稳 ”与 “岩上忽孤云”不符, “意气风发 ”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3 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2 分)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 2 分)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卜算子?黄州定
18、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3.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 苏词 “谁见幽人独往来?
19、缥缈孤鸿影 ”与萨词 “悄无踪、 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孤鸿影 ”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D. 苏词中 “孤雁 ”最后栖息于 “寂寞沙洲冷 ”,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 “孤雁 ”栖息在 “霜落蒹葭冷 ”,表现高洁孤傲。14. 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与解析】13. 选 CD。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 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 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 项中,苏词“孤鸿影 ”出现的情境是 “缺月挂疏桐 ”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
20、;萨词 “孤鸿影 ”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 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 “孤雁 ”最后栖息于 “寂寞沙洲冷 ”, 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 “孤雁 ”栖息在 “霜落蒹葭冷 ”,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14. 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 分,内容分析2 分,点出境界特点1 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 分,内容分析2 分,点出境界特点1 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
21、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倦行芳慢(宋)王雱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22、 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 "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5 .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 分)A. 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B. “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C. “海棠经雨胭脂透 “中 “胭脂透 ”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D. 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 ”的叹惋。6 .结合下阕内容,具体
23、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 分)【答案与解析】7 .选 AB。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 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 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 ”。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 ”不准确。8 .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 ”,只因
24、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 ”得者是 “两眉长斗 ”,因愁苦而双眉紧锁。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 ”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 分,最后一点1 分,具体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 ”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十、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 15 题。减
25、字木兰花?暮冬杂咏清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凭箜篌引)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 ”,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 基调。B. “石破多时 ”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 ”,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 “碧落 ”是指天上仙女,在
26、长恨歌中有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15. 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 分)【答案与解析】14 .DE( D 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 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15 、本词是围绕“愁 ”(或 “忧 ”)来写的( 1 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 2 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 分)(11 分 )14 15 题
27、。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A. 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 ”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 “楼兰征戍儿的 “愁杀 ”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C. “秦山遥望陇山云 ”,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
28、与胡笳的悲声一致。D. 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 ”而不得不 “闻 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15. 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7 分 )【答案与解析】14 .C(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15 白雪歌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的风光,流露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3 分)16 胡笳以胡笳声音的悲苦来刻画边关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 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十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分)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
29、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 情。C. 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 正如词人 “倚东风、豪兴徜徉 ”,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 分)【答案与解析】3 .选 BD。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 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 ”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 “徜徉 ”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PSS数据分析实战教程》课件
- 工厂安全施工方案规范
- 创新课程原型设计
- 《利率期货市场分析》课件
- 2019-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2025年发动机基本件:飞轮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程序指令配电器项目建议书
- 江苏保安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天车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7737.4-2013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 GB/T 17620-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
- 档案管理学(本科)(全)课件
- 学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急预案(三页)
- 领取门诊使用免费基本药品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书
- 吉林市富源石材有限公司三佳子饰面花岗岩及周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2年上海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DB23∕T 440-1996 柞蚕生产技术规程
-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 安徽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共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