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免疫系统_第1页
第11章--免疫系统_第2页
第11章--免疫系统_第3页
第11章--免疫系统_第4页
第11章--免疫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1章 免疫系统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细胞与免疫应答无关A单核细胞B肥大细胞C浆细胞DB细胞E成纤维细胞2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是A胸腺上皮细胞B成纤维细胞C血-胸腺屏障D胸腺小体E淋巴细胞3血-胸腺屏障位于A皮质B髓质C皮质与髓质交界处D胸腺小体E淋巴小结4淋巴结内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结构明显增大的是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髓索D髓窦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5淋巴结的T细胞聚集区是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髓索D淋巴窦E生发中心6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是A浅层皮质B副皮质区C髓索D淋巴窦E生发中心7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在淋巴结内的位置A浅层皮质B髓质C副皮质区D淋巴小结E小结之

2、间的弥散淋巴组织8淋巴结皮质的结构不包括A淋巴小结B副皮质区C毛细血管后微静脉D被膜下淋巴窦E被膜9脾的胸腺依赖区是A脾小体B脾索C白髓D动脉周围淋巴鞘E边缘区10脾的红髓是指A脾血窦和淋巴小结B脾索和动脉周围淋巴鞘C脾索和脾血窦D淋巴小结和边缘区E脾血窦和边缘区11脾的白髓是指A脾血窦和淋巴小结B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C脾索和脾血窦D淋巴小结和边缘区E脾血窦和边缘区12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脾内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A动脉周围淋巴鞘B脾血窦C脾索D边缘窦E淋巴小结13关于脾内淋巴小结哪项错误A主要由T细胞组成B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C初级淋巴小结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D小结帽朝向红髓E

3、健康人脾内淋巴小结较少,当抗原进入血液时,淋巴小结数量剧增14脾内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的部位A动脉周围淋巴鞘B脾血窦C脾索D边缘窦E淋巴小结1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不包括A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B肺内的尘细胞C肝血窦内的库普弗细胞D血液内的单核细胞E神经组织内的少突胶质细胞16关于扁桃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A属于周围淋巴器官B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形成隐窝C隐窝周围聚集着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D上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上皮组织E含有T细胞和B细胞,但不含浆细胞和巨噬细胞17下列哪种细胞是抗原提呈细胞A中性粒细胞B郎格汉斯细胞C滤泡树突状细胞D网状细胞 E.成纤维细胞18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

4、A巨噬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 E成纤维细胞二、判断题1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也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2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均接受抗原刺激的影响。3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应答。4血-胸腺屏障位于髓质内,可阻止血液中抗原物质进入胸腺。5胸腺有明显的年龄变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进入青春期后,逐渐退化缩小。6胸腺小体的功能尚不明确,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也可培育出T细胞7胸腺上皮细胞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发育所必需8胸腺含有淋巴小结9淋巴结髓索主要含浆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10淋巴结有许多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部位11淋巴

5、结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相通12淋巴结浅层皮质含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为T细胞区13淋巴结副皮质区,又称胸腺依赖区,其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14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交界处,含有T细胞、B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15动脉周围淋巴鞘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组成16在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可有淋巴小结,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17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重要通道18体内所有细胞表面都有MHC分子,MHC-类分子分布于个体的所有细胞,MHC-类分子仅分布于免疫系统的某些细胞表面,有利于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协作。三、填空题1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来

6、源、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类;前者又分为三个亚群、和。2免疫细胞包括、和等,它们或聚集于组织中,或分散在、及其它组织中。3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和。4血-胸腺屏障由下列结构组成:、和。5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淋巴从进入和,部分渗入,然后渗入;部分经直接流入,继而汇入。6淋巴结的实质分为和两部分,前者由、和构成;后者由和组成。7脾的实质由和二者构成,前者又分为、和;后者分为和。四、解释名词1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2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3DC4Thymic corpuscle5Blood-thymus

7、 barrier6毛细血管后微静脉7动脉周围淋巴鞘8脾边缘区9Lymphoid nodule10副皮质区五、简答题1简述胸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2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结构和功能。3简述脾白髓和红髓的组织结构、主要的细胞分布和功能意义。六、论述题1试述淋巴细胞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分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E 2D 3A 4A 5B 6B 7C 8E9D 10C 11B 12D 13A 14A 15E 16E二、判断题正确:1,3,7,10,11,13,14,15,16,17,错误:2只有外周淋巴器官接受抗原刺激的影响4血-胸腺屏障位于皮质内。5胸腺于幼儿期较大,至青春期前相对重量渐减少,性成熟后胸腺内

8、的淋巴细胞逐渐减少,到老年时期,胸腺实质大部被脂肪组织代替。6胸腺小体的功能尚不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8胸腺是中枢淋巴器官,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不能形成淋巴小结。9淋巴结髓索主要含浆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12淋巴结浅层皮质含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18MHC-类分子分布于个体的所有细胞,MHC-类分子仅分布于免疫系统的某些细胞表面,有利于免疫细胞之间相互协作。三、填空题1T细胞、B细胞、NK细胞2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浆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血液、淋巴3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4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其间有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

9、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上皮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5输入淋巴管、被膜下窦、小梁周窦、皮质淋巴组织、髓窦、小梁周窦、髓窦、输出淋巴管6皮质、髓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髓索、髓窦7白髓、红髓、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边缘区、脾索、脾血窦四、解释名词1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译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又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返回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如此反复循环,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将全身的

10、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提高免疫功能。2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译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该系统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肝的巨噬细胞、肺的尘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表皮的郎格汉斯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的交错突细胞等。它们均来源于骨髓内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壁进入其它组织内,分别分化为上述各种细胞。3DC:译为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因其具有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表面表达大量MHC-类分子,抗原提呈能力远强于巨噬细胞。DC细胞分布很广,包括血液DC,表皮和消化管复层扁平上皮内的郎格汉

11、斯细胞,心、肝、肺、肾、消化管的间质DC,淋巴内面纱细胞和淋巴组织中的交错突细胞等。4Thymic corpuscle:译为胸腺小体。胸腺小体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散在分布于胸腺髓质,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而成。胸腺小体外周的细胞较幼稚,核明显,可分裂;近中心的细胞较成熟,细胞核渐退化,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角蛋白;中心的细胞则完全角质化,嗜酸性,有的已破碎呈均质透明状。小体中心还常见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胸腺小体的功能不明确,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5Blood-thymus barrier:译为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称血-胸

12、腺屏障。血-胸腺屏障由下列结构组成: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 含有巨噬细胞的血管周隙;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某些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从而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T细胞的正常发育。6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紧接毛细血管的一段微静脉。在弥散淋巴组织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细胞常为高立方形或柱状,细胞核较大,异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7动脉周围淋巴鞘: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脾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

13、突细胞等构成。此区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在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此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T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8脾边缘区:脾边缘区是脾白髓和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含有T细胞、B细胞及较多的巨噬细胞。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区形成边缘窦。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白髓内的淋巴细胞也可进入边缘窦,参与再循环。 9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呈圆形或卵圆形,与周围组织有较明确的境界,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初级淋巴小结较小,在抗原的刺激下,其中央出现生发中心,变成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14、着色浅淡,可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生发中心的周边有一层密集的小型B细胞,尤以顶部最厚,称为小结帽。抗原清除后,淋巴小结又变小,生发中心消失。10副皮质区:副皮质区是位于淋巴结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并含一些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等,是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内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在细胞免疫应答时,T细胞增殖,副皮质区迅速扩大。五、简答题1胸腺皮质以胸腺上皮细胞为微细支架,间隙内含有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其它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皮质的上皮细胞分布于被膜下和胸腺细胞之间,多呈星形,有突起

15、,相邻上皮细胞的突起间以桥粒连接成网。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胸腺上皮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胸腺细胞:即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它们密集于皮质内,占胸腺皮质细胞总数的8590。在发育中的胸腺细胞,凡能与机体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MHC抗原不相容的胸腺细胞(约占95),将被淘汰而凋亡;若这些细胞离开胸腺,将会认自身抗原为外来抗原,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某些类型的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仅5%的胸腺细胞能分化成为初始T细胞,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潜能。2 淋巴结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

16、皮质淋巴窦3部分构成。浅层皮质:由淋巴小结及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构成,主要分布着B细胞。未经抗原刺激时淋巴小结较小,称初级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即增大并出现生发中心,称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染色浅淡,分为浅部的明区和其下方的暗区;明区主要含中等大的B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暗区着色较深,主要含较大的B细胞和Th细胞。生发中心周边一层密集的小B细胞,为浆细胞前身或记忆细胞,尤以顶部最厚,称为小结帽。副皮质区:副皮质区是位于淋巴结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并含一些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等,是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副皮质区内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7、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在细胞免疫应答时,T细胞增殖,副皮质区迅速扩大。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被膜下淋巴窦位于被膜下,为一宽敞的扁囊,包绕整个淋巴结实质,其被膜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小梁周窦为沿小梁周围较短的盲管,仅部分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淋巴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衬里,内皮外有少量网状纤维及一层扁平的网状细胞。窦腔内有星状的内皮细胞、淋巴细胞、附着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及少量面纱细胞。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淋巴内的各种细胞和淋巴浆不断穿过或渗过内皮,进入皮质淋巴组织;而淋巴组织中的细胞等成分也不断进入淋巴,这样淋巴组织便成为一种动态的结构,

18、有利于免疫应答。3 脾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T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淋巴小结在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初级淋巴小结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包括明区与暗区,其帽部朝向红髓;健康人脾内淋巴小结较少,当抗原侵入时,淋巴小结数量剧增。脾边缘区是脾白髓和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含有T细胞、B细胞及较多的巨噬

19、细胞。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区形成边缘窦。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白髓内的淋巴细胞也可进入边缘窦,参与再循环。脾红髓: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及白髓边缘区外侧的广大区域,由脾索及脾血窦组成。脾索为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条索,相互连接成网;脾索是B细胞的聚居区,也有许多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侵入血中的病原体等异物可被密布在脾索内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和处理,激发免疫应答。中央动脉主干穿出白髓进入脾索后,分支形成形似笔毛的笔毛微动脉,除少数直接注入脾血窦外,多数的末端扩大成喇叭状,开口于脾索。这样大量的血液进入脾索。脾血窦腔大不规则,相互连接成网;血窦壁由一层平行排列的长杆状内皮细胞围成,细胞间有许多宽的间隙,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行网状纤维。脾索内的血细胞可穿越间隙进入血窦,血窦外侧有较多巨噬细胞,可吞噬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故脾索是脾进行滤血的主要场所。六、论述题结构特点:淋巴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在Wright染色的血涂片上,胞质呈蔚蓝色,核周着色较浅;1020的淋巴细胞的胞质内有嗜天青颗粒。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内有较多的游离核糖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