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案设计1_第1页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案设计1_第2页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案设计1_第3页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案设计1_第4页
北师大版生物学教案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25章 生物技术 第1节 发酵技术 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1. 知情并重原则。不仅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问题,更关注情感目标问题。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课堂表现、情感变化,通过设计活动、练习,让后进生加深学科情感,树立学习信心。2. 直观教学原则,生物学科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实景、实物、实图、实例、实用、实验等多种形式来直观的学习。3. 先学后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培养学生“先同学后老师”的学习好

2、习惯。4. 当堂过关原则。我校学生均为农村学生,能够在课外、校外学习的学生并不多,另外,生物学科与众多学科比较,学生更没有时间在课外学习。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分段讲授、讲练结合,口笔结合,当堂训练,堂堂过关。2、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介绍了身边的发酵技术和工业化的发酵产品。这一节知识内容与第22章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一节有密切联系。教材安排了多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践活动,如制酸奶、酿米酒、做调味酱,还有制作沼气发酵装置、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较强,条件要求不高,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完成。2. 学情分析我校是离城区最近的一所农村初级

3、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经过近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据有了一定的生物学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极分化的现象存在。对生物学不感兴趣,认为不重要的也还大有人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部分学困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感情,从而使全部学生都达成学习目标,也是这堂课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3. 教学条件分析我校拥有生物实验室(有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实验室设备按课程标准配置,有冷藏用的冰箱、保先恒温的恒温箱等,实验所需仪器更没有问题。更为便利的是,在学校附近不到100米处,有一家酿酒厂万州高峰龙泉酒厂,为参观考察活动提供了方便;在学校外面的农家里,有养猪的,为采集猪粪等提供了便利;我校为寄

4、宿制学校,学校商店和食堂有大量的发酵产品,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完成“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任务。农村家庭里,有不少制作小吃的“巧手”,先在学生中调查,哪些学生的家长会做米酒(俗称“醪糟”),就让这部分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又把制作酸奶的任务交给家住在场镇的学生,他们便于购得新鲜牛奶和酸奶。总而言之,为了这节课能圆满完成,提前一周调动了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并且,还可与信息技术课结合,让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发酵技术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用Prontpage或ppt的形式进行了展示,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性学习。4.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酿一瓶醇香浓郁米酒

5、”和“制作沼气发酵装置”。教学难点 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米酒”和“制作沼气发酵装置”。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3.体验与生物技术相关的职业。(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通过参观和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提高部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2.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互相质疑。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感情。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学习情境”、“合作学习情境”以及“练习情境”,把

6、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用有趣的练习题,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达到“当堂过关”的目的。 另外,还将通过创设“仿真型教学情境”,制作沼气发酵装置,来模拟现实情境以满足教学的需求;用“真实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临现场,在工厂、商店、食堂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课时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多媒体展示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图片及文字“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出示面包、酸奶、醋、醪糟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

7、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甜面酱、豆腐乳等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创设直观情景,让学生有感性认识。让学生先思考问题,有回答不对的,先不评论,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找出概念,加以印证。二、活动(一):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问题引入1.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2.食物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品尝自制的酸奶。课前几天我们的部分同学已经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了几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提示:品尝自制的酸奶时,品尝前一定要仔

8、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提供展示平台,让各组代表展示并讲解制作过程。 学生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并向他们提出疑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提问:(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2)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3)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4)你认为制作酸奶的过程可分为哪些步骤呢?(5)列举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或饮料。其它问题:(6)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回答:微生物种类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代谢方式多样。味精、酱油、豆豉、泡菜实验组同学拿出自己酿制的酸奶,让其它同学品尝酸奶。

9、学生在品尝前,认真观察酸奶情况,小组讨论认可,再经老师确认后,开始品尝。由实验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制作过程,其他成员做补充。其他学生对评论他们的酸奶,并通过阅读教材115页活动,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2) 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3) 酸奶呈酸味、微酸。(4)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5)泡菜、酸菜、青贮饲料等。(6)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7)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

10、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酸奶是固态,像豆腐。与前面所学知识建立联系,难度不大,让学生后进的学生回答。激发了学习了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实验有失败的,不能品尝的,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品尝要有保证。再次让学生表现,说得心里美滋滋,说出自信,说出大方。学生阅读活动,根据活动后的“讨论”问题,讨论,并发提出自己的解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问题,先由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或指正。抓住关键问题,突出教学重点。三、活动(二):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情景引入:老师拿出米酒(醪糟),同学们,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

1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6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请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了米酒的同学展示他们的米酒。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问题(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3)联系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什么变化?(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归纳小结:酿酒时酒药与米饭充分混匀,酒药的质量要合格,发酵的温度要适宜,创造无氧的环境。(以下板书)曲霉、毛霉 酵母菌淀粉

12、葡萄糖酒精30 无氧学生再次兴奋,边看边作吸气状。好香,有酒香味。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计论酿酒的方法步骤。展示的同学讲述他制作的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回答:(1)酒药中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可用米饭作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2)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米酒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有更多的糖被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米酒的甜度会减少,酒味变浓。(5)注意酒药的质量和米饭充分均匀混合,温度不能太高,适宜的温度,米饭要煮熟煮透等。实物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知道了米酒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醪糟。先

13、学后学生讲,再学生补足。体现学生自主性。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提示,但不直接给出答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由老师归纳小结,并做精要板书。四、建议活动:选作一种调味的发酵酱指导学生看教材117页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 和 119页文字内容。问题(1)的一般过程有哪些?(2)制作发酵酱和制豆豉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吗?(3)制曲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原料蒸熟?(4)在制内过程中却需要适量的食盐水,其目的是为什么?(5)制作面酱、黄豆酱、豆豉的原料是什么,分别需要什么微生物?可以用一种什么方式把它们做个比较呢?回答:(1)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制酱、晒酱。(2)都需要微

14、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来自空气。(3)制曲过程中将原料煮熟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4)主要是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使产品咸味更适口。(5)制作面酱的原料是面粉,需要米曲霉素进行发酵;制作黄豆酱的原料是面粉和黄豆,主要需要米曲发酵;制作豆豉的原料是黄豆,主要需要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经过前面两个活动开展,学生对发酵技术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阅读这个活动,经过再次讨论,最后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面酱、黄豆酱、豆豉的原料和它们分别需要的微生物。 学生通过列表形式,归纳总结出本节课关键知识。意在培训学生用图片形式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五、参观食品加工

15、厂与学校附近一家私人酒厂联系,得到支持。 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到厂参加学习。配合酒厂负责人为学生讲解。在多位老师的带领下,到酒厂参观,并认真作好调查记录。回校后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并邀请了班主任、副班主任、信息技术等老师参与,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有序。第二课时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联系旧知,问题引入。让学生回顾教材第102页某生态农业村结构示意图,再次让同学们分析该农业村是怎样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的?教师追问:生态农业村的做法有什么优点? 教师再问:你们知道沼气是怎样产生的吗?学生回答:将生活垃圾、粪便、秸杆进行沼气发酵;农作物的秸杆没有焚烧,是经过发酵产生

16、沼气,作能源利用了,这样不会污染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学生讨论后回答:利用了农作物秸杆中的能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主生沼气,杀灭粪便中的病菌,减少燃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提高了阳光利用率和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学生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旧知的深入,温故知新。学生来自农村,且有学生见过沼气池,对此并不陌生。通过交流,完全可以找出优点。在阅读的基础上,已经明白。提此问在于引出实验。二、活动(一):制作沼气发酵装置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沼气发酵简单装置的器具和发酵原料,并指导兴趣小组同学先作。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120页“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的内容,在学生

17、归纳后及时讲解学生归纳中疏漏的地方。让兴趣小组的同学拿出做的实验装置,给同学们讲解。讲解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序地提问。提示学生先围绕活动讨论问题展开讨论。问题(1):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池塘污泥的作用是什么/(2):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植物秸杆和猪粪的作用又是什么?(3):在制作装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A和B的瓶口?(4):你能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沼气发酵的过程开始了。(5):发酵一段时间后,应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有沼气的产生呢?对学生的回答给以积极的鼓励。最后老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大家思考:(1)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2)沼气发酵有何作用呢?(3)你认为

18、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有何重要的意义?认识发酵装置的器具及其作用学生归纳制作沼气的步骤。兴趣小组同学演示并讲解实验过程。其他学生认真看、听,并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可以是兴趣小组同学回答,也可以是其他同学回答)(1):沼气的发酵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池塘污泥中含有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厌氧微生物,尢其是产甲烷的细菌。(2):植物秸杆为微生物提供含碳的有机物,猪粪为微生物提供氮、磷等养料。(3):因为产生沼气的甲烷菌是厌氧微生物,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所以要将瓶口塞紧。(4)学生观察。(5):将教材装置2处的止水夹打开,使气体自尖嘴玻璃管口徐徐流出,以燃烧排出的气体如果看到燃烧时发出

19、蓝色的火焰,就说明有沼气产生。学生讨论后归纳:(1)沼气发酵的原理:杆及人畜粪便等在厌氧的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5需要甲烷细菌的参与,经过发酵产生了甲烷,可以燃烧、照明等,沼气渣可以作饲料、鱼料及畜禽饲料。(2)利用沼气发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酸奶、沼气、米酒等是传统的发酵技术,还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如在生活中运用的味精、加酶洗衣粉等是工业化的产品。发挥兴趣小组作用,让他们先动手动脑。在课堂上当小老师。老师的作用就是组织者,问题的提出、解答交给学生。学生的归纳也许不会很到位,但不让学生去归纳,那就是老师不到位。老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再完整的表述。老师在学生归纳有障碍时,启发但不直接给给答案。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指导学生看书,书中介绍了哪些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