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案及答案一体_第1页
咬文嚼字导学案及答案一体_第2页
咬文嚼字导学案及答案一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2、 能力目标: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 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第一学时【预习导学】一、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 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 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他说:“要养成纯正

2、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 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他给 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30年代。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 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

3、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决不推延到将来; 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 .、/、八、tt二、有关吊识点铁成金: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自鸣得意: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蕴藉:(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杀青:泛

4、指写定著作。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课堂检测1.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jico)上乘(ch eng)锱(zh i)铢(zh U必较拘(j u礼B.没镞(z u)付梓(x in)清沁(x in肺腑斟(zh 31)酌C.岑(c印)寂憎(z eng)恶深恶痛嫉(j胸襟(j in)D.尺牍(d U流弊(b i)咬文嚼(jido)字蕴(y tn)藉(ji e1. D2 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2. C三、整体感知1、“咬文嚼字”本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在这篇文章屮,匕是

5、什么意思?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清沁(q in)肺腑付梓(z i) 尺牍咬文嚼(ji do )字(du)下乘(ch eng)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 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三、字音字形锱铢(z izh u )必较 中(zh eng)石没镞(zu) 茗(mmg)烟 岑(cen)寂 蕴藉(y tn ji e) 精髓(su i) 圆晕/月晕/晕车(y t n)四、重点词语解释咬文

6、嚼字:1、过分推敲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2 、形容卖弄才学。3、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1、它是一种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 感情。2、给文章段落标上序号,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 一 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说明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部分(67段)写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写文学作品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 义。第三部分(8段)总结,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提倡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第二学时【合作探究】一、分析

7、第一部分【文本分析】3、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1)举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a认为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修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很恰当;而援例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修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不妥。说明(2)举王若虚改“李广射虎”的例子。说明 (3)举韩昌黎“僧敲月下门”一句中斟酌“推或敲”的例子。说明(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3)“推敲”。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二】实践应用4、下面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在一次航海途中,有一船员在记录航海日志时,把船长没喝酒写成船长今天没喝酒。 船长没喝酒

8、船长今天没喝酒4、船长只有今天没有喝酒5、 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 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鲁迅诗) 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5、 意为眼睁睁地看着,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由思想感情上的羡慕而调 整为赞美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6、清代人褚人获坚瓠(hd)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亦在。于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

9、,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若联作五言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逖月映梅花。”“不佳。”小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佳。”小妹又笑云。东坡、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小妹又是一笑,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神妙之处何在?6、答: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 个美女,依扶细柳,婀娜多姿;梅花朵朵,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迷人。这“扶”、“失”二字,完全与诗的意

10、境相融合,创造一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7、读下面这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早 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你认为()中填 “数”字还是“一”字?请简要分析。7、“一”字更好。【解析】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第三学时一、分析第二、第三部分【一】文本分析&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有何不同?&直指意义是词的基本义,是固定的、精确地;联想意义是词的引申义,是游离的、不确定的9、简要分析文中所举例

11、子的作用。(1)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评析。说明 (2)“柳腰桃面”等套语的实例。说明9、(1)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2)套语的实例。说明避免套板推陈出新10、为什么会产生“套板反应”?联系生活,你还能举出写作中其他的“套板反应”现象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套板反应呢?10、 (1)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现象略(2)遇事往深一层想。11、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咬文嚼字?咬文嚼字的目的是什么?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1、(1)咬文嚼字就是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态度(2)因为文字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密

12、切关系,所以要咬文嚼字(3)要有严谨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目的是推陈出新(4)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二】实践应用12、 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诗来。A.如带B.横带C.入送 D.挂入12、B13、标出下列诗句中你认为用得最精妙的字。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13、 软涌翻/点火 笑14、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在乞讨,她

13、面前的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到。"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 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旷”几个字,就匆匆离开了。结果乞讨的效果非常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4、“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 ”“春天到了”多么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情感向往, 拨动了人们心里的最柔软的心弦;但对于“什么也看不到”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 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唤起路过之人的同情之心。二、【高考链接】炼字题古人很讲究炼字,炼字就是

14、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 表情达意。古人炼字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特别下功夫,所以有“七言诗五 字最响”的说法。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的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 虚词,名词,数词的。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 弄影”中的“弄”字。“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无论动词活用,还 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的效果。炼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15、如历其境。我国古典诗词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 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叠词不仅描摹出了事物的形象性,而且使诗句音韵和 谐,舒缓连绵,富有音乐美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表颜色的词可以使事物或画面色彩鲜明,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

16、定意义 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例如,“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是一首 曲子,在这里就代表了思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名词(意象),用意象叠加(也叫“列锦”) 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将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数量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前 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的使用即为传神之

17、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 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紧紧地扣住了题目 “早梅”。虚词虚词包括副词、 连词、介词、叹词、语气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 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 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一无例外的思乡之情。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女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杜甫)(二)了解炼字题的设问方式、答题规范(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找出某句诗的诗眼并加以分析 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3) 答题模式:(1)该词所用手法(修辞,动静、虚实、感觉转化等)(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