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0.1本章知识点串讲本章的重点有: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渐开线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及标准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的条件;变位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斜齿轮、蜗轮蜗杆及圆锥齿轮传动的重点是它的啮合传动及设计计算【知识点1】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的形成的特殊点等。当一直线沿半径为rb的圆作纯滚动时,该直线上任一点K的轨迹称为该圆的渐开线,该圆称为渐开线的基圆,直线x-x称为渐开线的发生线,角0K称为渐开线AK段的展角。、渐开线的性质a.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线段长度KN等于基圆上被滚海阡及过的圆弧长度AN,即KN=AN。b.渐开线
2、上任一点的法线切于基圆。c.切点N为渐开线上在点K处的曲率中心,NKK点处的曲率半径。d.基圆以内没有渐开线。e.渐开线的形状仅取决于其基圆的大小。异恻同恻【知识点2】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点O渐开线齿廓能保证定传动比I12r2r1渐开线齿廓传动的特点:1.啮合线为定直线,啮合点的轨迹线线、公法线三线合一内公切线、啮合2 .啮合角为常数,啮合角:啮合线与过节点P处两节圆的内公切线之所夹锐角。它等于两齿轮在节圆上的压力角。3 .可分性【知识点3】渐开线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及标准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符号轮齿与齿槽四圆:齿顶圆(ra,da)设计基准圆齿根圆(rf,df)基圆(rb,d
3、b)分度圆(r,d)周向度量:齿厚(s)齿槽(e)周节(p=s+e)径向度量:齿顶高(ha)齿根高(hf)全齿高(h)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1.渐开线齿轮的五个基本参数:齿数亿),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齿形角),齿顶高系数ha*,径向间隙系数c*亦称顶隙系数。(1)齿数(z)齿数根据设计需要确定,如:传动比、中心距要求、接触强度等。(2)模数(m)a.定义:模数的定义为齿距P与的比值,即m=P/b.模数的意义确定模数m实际上就是确定周节p,也就是确定齿厚和齿槽宽e。模数m越大,周节p越大,齿厚s和齿槽宽e也越大;模数越大,轮齿的抗弯强度越大。(3)分度圆压力角(齿形角)aa:
4、在分度圆上的受力方向线与被作用点速度方向线所夹锐角。国家标准中规定分度圆压力角为标准值为20°。(4)齿顶高系数(ha*)齿顶高:ha=ha(5)径向间隙系数(c)轮齿间的径向间隙:c=c*m齿顶高系数ha*和径向间隙系数C*均为标准值。正常齿标准:ha*=1,c*=0.252.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名称代号公式分度圆直径dd1=mz1,d2=mz2基圆直径dbdb1=mz1cosa,db2=mz2cosa齿顶局haha=ha*m齿根高hfhf=(ha*+c*)m齿顶圆直径dada1=d1+2ha=m(z1+2ha*),da1=d1+2ha=m亿1±2ha*)齿根
5、圆直径dfdf1=d1-2hf=m亿1-2ha*-2c*),df1=d1+2hf=m(z1+2ha*+2c*)周节PP=兀m齿厚ss=兀m/2基圆周节PbPb=兀mcosa中心距aa=m(z1±z2)/2一、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知识点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的条件HljCOSGL2-m2C"*'%HtjCOSGL2-m2C"*'%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对应相等。Pb2=Pbl、齿轮正确安装条件1 .无齿侧间隙啮合条件:si'=e2'e1'=s2'2 .保证两轮的顶隙为标准值:
6、顶隙为标准值,即:c=c*m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两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即此时两轮的分度圆与节圆重合。3 .啮合角与中心距啮合角金:节点P处圆周速度方向与啮合线N1N2之间所夹锐角acosa=a'cosa'三、啮合传动过程及连续条件如图所示,两齿轮在B2点开始进入啮合,B1点脱离啮合。B1B2实际上是理论啮合线N1N2的一段,称为实际啮合线。N1,N2称为啮合极限点。为了两齿轮能够连续地传动,必须保证在前一对轮齿尚未脱离啮合时,后一对轮齿能及时进入啮合。为此,B1B2应大于齿轮的法向齿距Pb故连续传动的条件为:重合度;=B1B2/pb>1(其中为实际啮合线的长度,pb为基圆周
7、节)e值越大,承载能力越高,连续性和平稳性越好。重合度的计算公式:小a')十全(卯a心照')式中a,为啮合角,Z1,Z2及aa1,aa2分别为齿轮1,2的齿数及齿顶圆压力角。补充:证明重合度的计算公式BrB:=PB1+PB:=(凡.-PNt)+(生$-PX.)=3但fgR')+小;(仪-噌=mzjettsaraaJ-曜靖、/2+",:浮。$(x仪an:fgaf)/2而:rb=mmaxa所以:喜=击岛(阴尊")十七(卵一辞重合度与模数无关,而随着齿数的增多面加大。【知识点5】根切现象及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一.根切现象及其避免方法1 .根切现象及产生原因根
8、切现象:因某种原因,轮齿根部的渐开线被切削掉的现象。用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过程中,有时刀具齿顶会把被加工齿轮根部的渐开线齿廓切去甚至可能降低传动的重合度,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根切。根切的危害:根切将削弱齿根强度,影响传动质量。2 .最小不根切齿数不产生根切条件:PNi>PB2PNi=rsinaPB2=ha*m/sina所以有:rsina>ha*m/sinamzsino/2>ha*m/sina即:z>2ha*/sin2口当ha*=1,a=20o时,zmin=173 .避免根切的方法一一变位齿轮的提出1)提高啮合极限点Ni2)降低刀具齿顶线一一正变位与此相反,还有所谓负变位。4
9、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xmh*3nJKm对于正变位齿轮有:s=pm/2+2KJ=(p/2+2xtga)me=pm/2-2KJ=(p/2-2xtga)mhf=ha*m+c*m-xm=(ha*+c*-x)mha=ha*m+xm=(ha*+x)m5 .切制变位齿轮时的最小变位系数若用齿条形刀具切制齿数ZWZmin的变位齿轮时,当刀具的齿顶线恰好与被切齿轮的啮合极限点N1重合时,即刚好不发生根切,其刀具的最小变位系数为xmin=ha(Zmin-z)/zmin补充:证明最小变位系数公式=rXjSina-Xlflrxitr-/心加:a/2云卜加.v2您加%/;=zMlttsin7tt/2由以上可得:x&g
10、t;ha(Zmin-Z)/Zmin【知识点6变位齿轮传动一、变位齿轮传动问题的提出1,避免根切产生,以减小机构尺寸2 .提高小齿轮承载能力,降低小齿轮根部磨损,实现“同时失效”。变位齿轮的承载能力可比标准齿轮提高20%以上。3 .凑配中心距二、变位齿轮传动1 .变位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与标准齿轮传动相同2 .变位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变位齿轮传动中心距的确定也应满足无侧隙啮合和顶隙为标准值这两方面的要求。要满足无侧隙啮合,要求其一轮在节圆上的齿厚应等于另一轮在节圆上的齿槽宽,由此可推得无齿侧隙啮合方程:inva'=2tana(xi+X2)/(Z1+Z2)+inva两轮作无侧隙
11、啮合时的中心距为a',它与标准中心距之差为ym,y称为中心距变动系数,即a'=a+ym(满足无齿侧间隙的中心距)而所以y(右七)(vosia/co«a-1)/2为保证两轮之间具有标准的顶隙c=c*m,则两轮的中心距应等于a"=rai+c+rf2=ri+(h*a+xi)m+c*m+r2(h*a+c*-X2)m=a+(xi+X2)m(满足标准径向间隙的中心距)由此可得,如果y=xi+X2,就可以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但是经验表明:只要xi+X2w0,总是xi+x2>y。工程上的解决办法是:两轮按无侧隙中心距a'=a+ym安装,而将两轮的齿顶高个减短
12、ym,以满足标准顶隙要求。Ay称为齿顶高降低系数,其值为y=xi+X2y。这时有齿顶高为ha=ham+xmAym=(ha+xAym)m3 .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其特点变位齿轮传动的特性与变位系数和X?=(Xi+X2)的大小及变位系数Xi,X2分配有关。根据X?,Xi,X2的数值,可把齿轮传动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标准齿轮传动a.条件x?=Xi+X2=0,且:Xi=X2=0b.特点这是变位齿轮传动的特例(变位系数等于零);其啮合a'角等于分度圆压力角a,中心距a'等于标准中心距a。齿数条件:Z>Zmin。这类齿轮传动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保持标准中心距,但小齿轮的齿根较弱
13、,易磨损。2)等变位齿轮传动(又称高度变位齿轮传动)a.条件x?=Xi+X2=0,但:Xi=-X2W0b.特点由于它与标准齿轮传动一样,x?=0,xi=X2,因此,a'=a,a'=a,y=0,Ay=0与标准齿轮相比,其啮合角a'=a不变,仅仅齿顶高和齿根高发生了变化,即:hai=(h*a+xi)m,hfi=(h*a+c*xi)m,故称之为高度变位齿轮传动。对于等变位齿轮传动,为有利于强度的提高,小齿轮用正变位,大齿轮用负变位,使大小齿轮的强度趋于接近,从面使齿轮的承载能力提高。齿数条件:Zi+Z2>2Zmino3)不等变位齿轮传动(又称角度变位齿轮传动)条件:x?
14、=Xi+X2W。由于x?=xi+X2W0,因而其啮合角a'不再等于标准齿轮的啮合角a,故称为角度变位齿轮传动。它又可分为两种情况:a.正传动x?=xi+X2>0a'>a,a'>a,y>0,Ay>0,这种齿轮传动的两分度圆不再相切而是分离ym。为保证标准径向间隙和无侧隙啮合,其全齿高应比标准齿轮缩短ym。提高承载能力,还可以配正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小机构尺寸,减轻轮齿的磨损,凑并满足不同中心距的要求。齿数条件:两齿轮齿数均可小于17。正传动的缺点是重合度减小较多。b.负传动x?=xi+X2<0此时a'<a,a'
15、<a,y<0,但Ay>0;这种齿轮传动的两分度圆相交,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配凑不同的中心距,但是其承载能力和强度都有所下降。一般只在配凑中心距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负传动。齿数条件:zi+z2>34负传动的优缺点正好与正传动相反,即其重合度略有增加,但轮齿的强度有所下降,所以负传动只用于配凑中心距这种特殊需要的场合。4 .变位齿轮传动的设计步骤从机械原理的角度来看,变位齿轮传动设计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类:1)已知中心距的设计。这时的已知条件是zi、Z2、m、a、a',其设计步骤如下:计算啮合角,公式如下:a'=arcos(acosa)/a'由无侧隙
16、啮合方程(inva'=2tana(x1+x2)/(zi+Z2)+inva)确定变位系数和xi+x2=(inva'-inva)(zi+Z2)/2tana确定中心距变动变动系数y=(a,-a)/m确定齿顶高降低系数四=(xi+X2)-y分配变位系数xi、x2并计算齿轮的几何尺寸2)已知变位系数的设计。这时的已知条件是zi、z2、m、a、xi、x2,其设计步骤如下:计算啮合角inva'=2tana(xi+x2)/(zi+z2)+inva确定中心距a'=acosa/cosa确定中心距变动变动系数y及齿顶高降低系数Ayy=(a'-a)/m;Ay=(xi+X2)-y
17、计算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公式名称符号标准齿轮传动等变位齿轮传动不等变位齿轮传动变位系数Xxi=x2=0X1=X2xi+X2=0Xi+x2w0节圆直径d'di'=di=zim(i=1,2)di'=dicosa/cosa啮合角a'a'=a_,cosa=(acosa)a'齿顶局haha=hamhai=(ha+Xi)mhai=(ha+XiAy)m齿根高hfhf=(ha+c)mhfi=(ha+cXi)m齿顶圆直径dadai=di+2hai齿根圆直径dfdf=di2hfi中心距aa=(di+d2)/2a'=(di'+
18、d2)/2中心距变动系数yy=0y=(a'a)/m齿顶高降低系数Ay削=0国=xi+x2y【知识点7】斜齿轮传动的特殊性下图所示为斜齿圆柱齿轮的一部分。斜齿轮的齿廓曲面与其分度圆柱面相交的螺旋线的切线与齿轮轴之间所夹的锐角(用3表示)称为斜齿轮分度圆柱上的螺旋角(简称斜齿轮的螺旋角),齿轮螺旋的旋向有左、右之分,故螺旋角也有正、负之别。一、斜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5 .法面模数mn与端面模数mt法面参数(mn,an,h*an,c*n)与刀具的参数相同。所以,标准参数在法面上Pn=ptcos3斜齿轮沿分度圆的展开图即mn=Timtcos3所以mn=mtcos(33为斜齿轮分度圆柱上
19、的螺旋角。6 .斜齿轮标准中心距为a=(d1+d2)/2=mn(zi+Z2)/2cos3斜齿轮可以通过改变的螺旋角3大小来调节中心距7 .法面齿顶高系数h*an与端面齿顶高系数h*at因为法面齿顶高与端面齿顶高相同所以han=h*anmn=h*atmt贝U:h*at=h*anmn/mt=h*ancos38 .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应注意的的问题:设计斜齿轮时,法面参数选标准值(主要是从加工考虑);计算斜齿轮的几何尺寸时,应先根据法面参数求出对应的端面参数,然后,在端面上计算斜齿轮的尺寸。二.斜齿轮的啮合传动1 .一对斜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模数相等mn1=mn2;压力角相等如1=如2;螺旋角大
20、小相等,外啮合时应旋向相反,啮合时应旋向相同(31=±32。2 .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上图为直齿轮传动的啮合面,L为啮合区,故直齿轮传动的重合度为£a=L/pbt(pbt为端面上的法向齿距)下图为斜齿轮的啮合情况,由于其轮齿是斜的,故其啮合区的长度为L+AL,其总的重合度为6-(L+JL),斜齿轮的重合度包含有端面重合度£a与轴面重合度邪两部分。其中端面重合度与直齿轮一样,是用端面参数按直齿轮的重合度公式来计算;而轴面重合度则与斜齿轮的螺旋角与斜齿轮的齿宽B有关,且随§和B的增大而增大。3 .斜齿轮的当量齿轮与当量齿数斜齿轮的当量齿数。我们虚拟一个齿轮,这
21、个直齿轮的齿形与斜齿轮的法面齿形相当,我们把这个虚拟的直齿轮称为该斜齿轮的当量齿轮,而其参数则称为该斜齿轮的当量参数。3Zv=z/cosS。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名称符号计算公式螺旋角3(一取8°20°)基圆柱螺旋角出tan仇=tanpcosoa法面模数mn在标准系列中选标准值端面模数mtmt=mn/cos3法面压力角onan=20°端面压力角oatana=tanan/cos3法面齿距PnPn=7mn端面齿距Ptpt=Timt=pn/cos3法面基圆齿距PbnPbn=Pncosan法国齿顶局系数,*hanhan*=1法面顶隙系数*Cn*一一cn=0
22、.25分度圆直径dd=zmt=zmn/cos3基圆直径dbdb=dcosot最少齿数zmin_3。Zmin-ZvminCoSp端向变位系数XtXt=XnCoS3齿顶局haha=mn(han*+Xn)齿根高hfhf=mn(han+Xn)齿顶圆直径dada=d+2ha齿根圆直径dfdf=d2hf法卸齿厚Snsn=(卅2+2Xntan0(n)mn端卸齿厚Stst=(2+2xttanoa)mt当量齿数Zv,3八zv=z/cosB【知识点8圆锥齿轮传动圆锥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大端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mi=m2,ai=o2.。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zv=z/cosB,B为分度圆锥角。【知识点7】蜗杆传动
23、蜗杆蜗轮正确啮合条件为:蜗轮的端面模数mt2和压力加角分别等于蜗杆的轴面模数mxi和压力角axi;蜗杆传动的中心距:a=ri+r2=m(q+z2)/2,其中q为蜗什杆直径系数。10.2本章重难点总结10.2.1 重难点知识点总结本章的重点是撑握渐开线标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以及变位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而斜齿轮、蜗轮蜗杆及圆锥齿轮传动的重点则是它的啮合传动及设计计算的特殊本章难点是一对齿轮传动的啮合过程、齿廓工作段、斜齿轮的当量齿数及圆锥齿轮的当量齿数的概念。要搞清一对齿轮传动的啮合过程,必须首先搞清楚啮合线、理论啮合线N1N2、啮合起始点B2、啮合终止点B1及齿廓工作段的概念。其次能
24、根据两齿轮基本参数确定其基圆直径db、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a及中心距a,并用作图法作出两轮的各圆、理论啮合线N1N2、实际啮合线BiB2及两轮齿廓工作段、进而估算重合度和判别单齿及双齿啮合区。在此基础上,还应搞清楚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过程。此外,还要注意非标准中心距安装对齿轮各圆、顶隙、齿侧间隙、实际啮合线及重合度的影响。要搞清楚当量齿轮的概念,主要是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提出当量齿轮的概念?即其意义是什么?二是何谓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三是当量齿数是如何确定出来的?本章的特点是名词、概念多,符号、公式多,理论系统性强,几何关系复杂。学习时要注意清晰掌握主要脉络,对基本概念和几何关系应有透彻理
25、解。以下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1)法向齿距与基圆齿距(2)分度圆与节圆(3)压力角与啮合角(4)标准齿轮与零变位齿轮(5)变位齿轮与传动类型(6)齿面接触线与啮合线(7)理论啮合线与实际啮合线(8)齿轮齿条啮合传动与标准齿条型刀具成加工齿轮10.2.2 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题1】试说下模数的意义。解析:模数的意义常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说模数的意义。m=P/又确定模数m实际上就是确定周节p,也就是确定齿厚和齿槽宽e。模数m越大,周节p越大,齿厚s和齿槽宽e也越大。模数越大,轮齿的抗弯强度越大。【例题2】重合度的意义。解析:重合度e值越大,承载能力越高,连续性和平稳性
26、越好。【例题3】已知一个斜齿轮的齿数Z=30,螺旋角由15°,求其当量齿数。解析:理解当量齿数的意义,根据公式计算当量齿数。Zv=z/cos33=33.3【例题4】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轴承磨损后,中心距变大,这时传动比将(增大减小不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齿轮传动的相关知识,大家只要记住齿轮传动具有可分性和定比性就可以了,本题选【例题5已知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为m=2mm,a=20°。ha*=1,c*=0.25;安装中心距a,=100mm;要求传动比ii2=2.6(允许有少量误差)。11)确定安装齿轮的齿数和这对齿轮的传动类型;(2)若这对齿轮用一以平行斜齿圆柱标准齿轮
27、传动(其法面参数与题中所列基本参数的值相同)代替,试计算这对斜齿轮的螺旋角的数值。解析:对齿轮的各种参数要有清楚的认识。3.3 先假定为标准安装,则a=a,=m(z1+Z2)/2=m(z1+i1221)/2,Z1=2a,/m(1+i12)=27.78,取Z1=27Z2=27X2.6=70.2,取Z2=70则标准安装时的中心距a=m(Z1+Z2)/2=97mm<a;所以采用正传动。(2)芹arccosm(Z1+Z2)/(2a)=arccos2x(27+70)/(2x100)=14.07°【例题6一对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其安装中心距a'=151mm,两轮的传动
28、比i12=2,模数m=4mm,压力角°。计算:(1)两齿轮的齿数Z=?Z2=?(所求齿数应圆整);(2)齿数确定后,标准中心距a与安装中心距a'是否相等?若不等为保证无侧隙啮合应采用何种传动类型?(3)两齿轮的啮合角=?及分度圆r1?节圆r2,?基圆rb解析:要理解标准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意义,并区分分度圆,节圆和基圆。1.1.1 a'=m(zi+Z2)/2=m(zi+ii2Zi)/2,Zi=2a'/m(1+ii2)=25.167,取Zi=25,贝UZ2=50;2.2.2 a=i50va',正传动;3.3.3 a'cos'=acos,贝U&
29、#39;=2i.0i78°,ri=mzi/2=50,2'cos'=r2cos,贝U2'=100.67,rbi=ricos46.985。【例题7】一对外啮合的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正常齿制),已知:m=4mm,zi=24,Z2=48,a=150mm。试求:1 螺旋角B;2 两轮的分度圆直径di,d2;3 两轮的齿顶圆直径dai,da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斜齿轮传动,同学们要熟练撑握斜齿轮的相关计算方法。解题要点:斜齿轮的法面参数为标准值。斜齿轮的几何尺寸大都按其端面尺寸进行,但齿顶高和齿根高在法面或端面都是相同的。1 3=arcosmn(z1+z2)/2a=16.
30、26°2 d1=mnzi/cos=100mm,d2=mnz2/cos炉200mm;3 da1=d1+2ha=(100+2x1X4)=108mm,da2=d2+2ha=(200+2xix4)=208mm;【例题8】某机器上有一对标准安装的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已知:zi=20,z2=40,m=4mm,ha*=1。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用一对标准斜齿圆柱齿轮来替代,并保持原中心距,模数(法面),传动比不变,要求3<20。试设计这对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i,z2和螺旋角并计算小齿轮白齿顶圆直径dai和当量齿数zviO解析:本题的解题要点有:3<20。求出齿数。根据已知
31、条件,可求出直齿轮传动的中心矩。在保持原中心矩,模数,传动比不变的条件下,由螺旋角(1)确定齿数Z1,Z2和螺旋角3由a=mn(zi+z2)/(2cosB)=mn(zi+2zi)/(2cos=6zi/cos芹120(mm)得cos(3=zi/20,zi<20(且必须为整数)当zi=i9时,B=i8.i95°当zi=i8时,3=25.84°当zi=17时,降31.788。由螺旋角3<20。,所以这对斜齿圆柱齿轮的zi=19,z2=38,318.195。(2)计算dai,zvidai=di+2ha=mnzi/cosB+2han=mn=88(mm)zvi=zi/cos
32、33=22.16.【例题9一对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已知压力角a=20度,齿轮2的齿数Z2=28,模数m=3mm,传动比ii2=2,安装中心距a'=65mm,求:(1)齿轮1的齿数Z1;(2)两轮分度圆半径ri,r2;(3)啮合角a',两轮节圆半径r'i,r'2;(4)设计该传动类型;(5)计算分度圆齿厚Si,S2(取xi=x2);角度INVatgacosa200.0150.3640.9418.50.0120.3350.94824.40.0280.4540.919128.50.0460.5430.879解析:(1)ii2=1z2/zi=2,故zi=14(2)ri=m
33、zi/2=21mm,r2=mz2/2=42mm(3)cosa'彳a/a')cosa=(63/65)cos200=0.9191,则“'=24.4。r'i=ricos&cosa'=65/63r1=21.7;r'2=r2cos/cosa'=65/63r2=43.3。4 a'>a,故采用正传动5 inva'=inva+2tana(x1+x2)/(z1+z2),xi+X2=0.75,又xi=X2,所以xi=0.375,Si=m(兀/2+2xitga=3X(1.57+0.75X0.364)=5.439(mm),S2=S1
34、=5.439(mm)【例题10】一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z2=23,m=8mm,a=20°,ha*=1,实际中心距a'=180mm,试解以下各题:(2) 求啮合角a'和中心距变动系数y;(3) 按无侧隙要求确定两轮变位系数之和x1+x2;(4) 取x1=x2,计算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5) 计算该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注:无侧隙方程inva'=inva+2tana(x1+x2)/(z1+z2)重合度计算公式中心距变动系数y=(a'-a)/m;齿顶高变动系数Ay=(x1+X2)-y解析:本题属于已知中心距,设计变位齿轮传动的问题(6)
35、a=m(z1+z2)/2=8X(23+23)/2=184cos屋=acosa/a'=184xcos20°/180=0.96057J=16.142°y=(a'-a)/m=(180-184)/8=0.5(7) x1+x2=(z1+z2)(invJ-inva)/2tana=-0.455(8) Ay=(X1+X2)-y=-0.455+0.5=0.045x1=x2=-0.2275da1=da2=m(z1+2ha*+2x1-2Ay)=195.64(9) db1=db2=mz1cosa=172.903(mm)aa1=%=arcos(db/da)=27.898°e
36、=z1(tgaa1-tga')=1.757【例题11】图示为按比例尺卬=1mm/mm画出的齿轮啮合图。已知:压力角a=20啮合角a'=30;节圆半径ri,=43.403mm,3=86.805mm。试作:(1)计算两轮基圆半径rbi,rb2和两轮分度圆半径ri,2,并在齿侧C2上画出齿廓工作段(直接在题图中作出);(2)标出基节pb,法节pn,实际啮合线B1B2和理论啮合线N1N2(直接在图中作出)解析:本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相应的公式和定义做。(1)由公式可得:rb1=r1cosa'=43.403cos30=37.588rb2=r2'cosa'=86.8
37、05cos30°=75.175r1=r1'cosa'/cosa=40r2=r2'cosa,/cosa=80齿廓工作段为图中W1W2段。(3)基节为图中ab段圆弧,法节为图中cd段直线,实际啮合线为图中B1B2段直线,理论啮合线为图中N1N2段直线。10.3本章典型题库作业.一对渐开线外啮合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传动比i=1.5,模数m=4mm,压力角a=20,中心距a=110mm,试求:两齿轮的齿数z1、z2;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d2;齿轮1的基圆直径db1、齿顶圆直径da1和齿根圆直径df1;若两轮的实际中心距a=0116mm,模数和传动比均不
38、改变,试确定较优的传动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最佳齿数z1,计算节圆半径r01和啮合角a0;若两轮的实际中心距a=1116mm,模数、压力角和传动比均不改变,齿数与(1)的正确计算结果相同,拟采用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试确定其螺旋角bo.若忽略摩擦力,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时,齿廓间作用力沿着方向。.渐开线齿轮传动的轴承磨损后,中心距变大,这时传动比将。.渐开线标准齿轮是指m,a,ha*,c*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齿厚齿槽宽的齿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啮合时,其啮合角恒等于上的压力角。.一对渐开线圆珠笔柱齿轮传动,其总是相切并作纯滚动,而两轮的中心距不一定等于两轮的圆半径之和。.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
39、柱齿轮按标准中心距安装时,两轮的节圆分别与其重合。.正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比较,其齿顶高,齿根高。.要求一对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略小于标准中心距,并保持与侧隙啮合,此时应采用传动。.斜齿圆柱齿轮的齿顶高和齿根高,无论从法面或端面来看都是的。.一对外啮合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为。.蜗杆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面,蜗轮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面。.蜗杆蜗轮正确啮合条件为。.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尺寸通常都以作为基准。.用齿条型刀具加工如二20。,han*=1,3=30°的斜齿圆柱齿轮时不根切的最少齿数是。.斜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有哪些?.蜗杆传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当量齿数齿轮Zv的用途是什么?.设有一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m=5,a=20。,ha*=1,c*=0.25,传动比i12=2,标准中心距a=90mm。(1)如果按标准齿轮传动设计,试确定Z1和Z2,并判断齿轮1和2是否发生根切。(2)如果实际中心距a1=92mm,求出实际啮合角k和变位系数之和xE,并以小齿轮刚好不根切为原则分配X1和X2。(3)根据所选的X1和X2,计算两齿轮的齿顶圆半径ra1和ra2,并计算这一对变位齿轮传动的重合度£o注:无侧隙啮合方程式: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隔断装修合同
- 2025酒店管理合同酒店管理协议书
- 2025年皮革化学品:浸水助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PP-R再生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解热镇痛类药物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工业噪声控制设备项目建议书
- 陡坡维修施工方案
- 降水位施工方案
- 执业药师2024年笔试考试题库有答案分析
- 高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笔试2024年考试题库有答案分析
- 校园安全漏电
- 智能高速铁路概论 课件 第六章 高速铁路智能运营V2
- 产后运动康复 天津
- 与医保有关的信息系统相关材料-模板
- 肿瘤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模式探索
- 热分析技术应用
- 《劳动用工常见风险》课件
- 肩颈腰腿治疗保健知识讲座
- 绿色工厂培训课件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
- 《婚姻继承法第四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