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1页
中国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2页
中国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3页
中国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4页
中国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印制电路板业的现状与发展摘 要: 本文概述了中国(含台湾、香港)印制电路板的现状与发展,并阐述了印制电路板在我国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及自主发展印制电路板所面对的挑战。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PCB行业; 现状发展; 市场挑战引言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简称印制板,英文简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或PWB(printed wiring board),以绝缘板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并布有孔(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前沿印制电路板几乎是所有电子装置,即小

2、到MP3大到发电厂的控制元件的核心部件。在100多年的发展史中,印制电路板在功能、大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由于集成电路不断地小型化,印制电路板的封装密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就是PCB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一个最好的例子。目前台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过20 世纪六七 十年代第一台超级计算机,而价格比当时小型计算器的价格还低。一、 全球PCB市场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元件工业中的最大行业。从全世界看,目前它的产值约占电子元件工业总产值的18 %左右。年销售额约占19 %,1995年PCB产值为262亿美元。预测1998年将增至326亿美元。近两、三年

3、,全球PCB年产值增长率在8%9%1。据了解,全球电子工业自1993年开始回升以来,一直保持着迅速增长速度,到2000年,人们仍然持乐观态度。从近2年来的进展和今后发展态势看,其平均增长率和产值将会明显超过所预计的产值。根据1994年12月召开的TMRC(技术市场研究协会)会议资料,1993年全球PCB产值为205.46亿美元,并以年均增长率为7.1%速度增长,到2002年PCB产值将为333亿美元以上2。而且就全球印制电路企业而言,大型企业仍然以日本为主,全球前 10 大企业中日本就有 4 家。2009 年,全球 PCB 前 10 名企业实现总产值 115.77 亿美元,占世界约 2500

4、家企业总产值 444 亿美元的 26%3。大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如TTM收购泰科、惠亚收购美锐等继续扩大规模,呈现出强者愈强、大者恒大的态势。二、 亚洲PCB市场随着全球PCB产业的高歌猛进,亚洲PCB产业也以惊人速度突飞猛进,令世界瞩目。尤其是亚洲的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年增长率达20%30%左右。亚洲PCB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与该地区的电子产品生产的大力发展分不开的。如中国台湾PCB的发展,与该地区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台式家用电脑)的生产发展有着深深的依赖关系。再如韩国的PCB发展,又与该国的半导体和家用电器产品(家电产量居世界第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4。日本有关工业经济组织,

5、曾对主要电子工业发展快的国家(地区)的电子产品发展做了调查预测(见表1)亚洲PCB业的发展,还与日本近年将中、低档电子产品生产向海外(主要指亚洲)“外移”有密切关系。日本自1991年起,将一些整机制造(OEM)生产移至海外。而“外移”的重点地区是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据近两年统计:日本在国外投资、收购而建立的产品制造性的企业有5500家。其中电子产品企业有一千余家5。据1996年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亚洲地区合资或收购而建立的PCB业及PCB相关的较大型企业有近40家。其中有24家PCB生产厂家。在这其中,中国为7家;马来西亚为5家;菲律宾、我国台湾分别为3家;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各为2家。从

6、技术指标上来看:中国生产大批量的、低技术含量板,而其他各国生产高技术含量板。目前亚洲PCB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将成为亚洲PCB生产的四大重镇,其中,中国的PCB产业发展速度最为迅猛,即使在2000年2002 年的全球性产业不景气时,中国的PCB产业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3年,中国的PCB产业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位5。三、 中国PCB业的现状与发展1. 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世界电子工业生产由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大趋势下,中国电子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19952005年间,中国电子工业的产量在世界电子工业生产总量中的比重,一下从3

7、%提高到18%,接近当年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美国(19%),并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6。200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PCB生产国。据CPCA 统计,2003 年中国PCB产业的产值为60.6亿美元,占全球PCB总产值的17.55%,增长率32.41%,其中单面板和双面板增长率分别为10.01%和8.00%,而多层板(包括HDI板)增长率为35.00%,挠性板增长率为69.99%7。2004 年中国PCB产业增长率为 15%,有两大突破:一是销售收入达到70亿美元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第二大PCB生产大国;二是市场需求规模超过8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70亿美元。目前中国大陆的电子产业主要

8、集中在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其中华南的电子产业占总量的52.96%,华东占35.68%,其他地区占11.36%。未来中国电子产业的产量和产值将持续增长,因为有更多的外国公司扩大在大陆的投资或者投资新的公司。目前中国大陆的大多数大中型的电子企业多为中外合资和外资企业,由于某些限制性和保护政策,这些企业所在国家/地区控制着高技术,故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电子厂所生产的电子产品将处于中低档的水平线上。2. 中国PCB的发展概况自2003年开始,中国已成为全球PCB工业第二生产(产值)大国,也是进口PCB的大国(进口为36.33亿美元,大于出口23.98亿美元),PC

9、B产值和进出口额都超过60亿美元。这是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低成本竞争的特征所决定的。中国有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现在又是世界发展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国,而其中电子工业又是发展速度最快(年均增加速度 20%)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这是中国的明显事实,也是中国的明显优势所在,这种竞争明显优势还会持续下去。在全球PCB工业持续发展中,中国PCB产值的比重还会不断增加着,并会逐渐接近日本。甚至有朝一日可能超过日本。明显事实的另一面是世界和中国的电子产品,其技术含量会不断而迅速增加着,这意味着PCB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必须相应发展着。但是我们应看到:现在中国生产的PCB主流产品是处

10、于中、低档(或常规)的产品,高档PCB产品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例是不高的,从中国PCB产品等级的进出口中可看出来,进口的是中、高的或高档的PCB 产品8。3. 中国主要生产产家中国大陆每一个PCB企业的诞生,都有自身发展的特性,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特色。总结半个多世纪中国PCB行业的发展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起点来思考和寻找我们与欧美日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努力探索中国民族PCB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根据世界电子电路理事会WECC统计,目前全世界PCB行业大约有 2500家,其中中国大陆占3/5,销售额占1/3。在中国大陆,2/3民族企业的销售额仅占国内PCB

11、产值的1/3,而且这些企业较少掌握高端产品技术,中国大陆这种规模小、档次和效率低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变。可喜的是,一批中国本土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内需、苦练内功、加大研发、狠抓成本上取得可喜的进步,年产值大幅增长。如汕头超声(增幅5.4%)、珠海方正(增幅25.1%)、深南电路(增幅27.4%)、昆山华新(增幅28.2%)、五洲电路(增幅16.1%)、江苏苏杭(增幅9.1%)、中山达进(增幅9.8%)、景旺电子(增幅7.6%)、博敏电子(增幅150.7%,一条新生产线投入生产了)、华祥电路(增幅15%)等9。预计至 2015 年,中国大陆印制电路行业将会有二三十家民族企业跻身于全世界PCB百强

12、之列(按 1 亿美元以上销售额计算),而且其中为数不少的企业年销售额将超过20亿元。不仅如此,印制电路行业中的覆铜箔板、玻璃纤维、铜箔等原辅材料,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和贴装装连、电子服务等都将会像PCB一样有很大的提高。 4. 中国PCB生产能力虽然中国大陆PCB厂商有数百家,但大型厂商不多,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1996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不足十家。1996年PCB产量达705.09万m2,销售量为681.95万m2,产销值分别为74.43亿元和55.65亿元。同年, PCB进口值为4.39亿美元,出口值为5.05亿美元; 1997年PCB进出口值分别达5.71亿美元和7.34亿美元。据美

13、国商务部统计,1996年中国大陆出口到美国的PCB价值9209万美元7。大部分主要PCB厂商能生产多达24层的PCB,主要是用于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家用电器的高密度双面PCB和4层PCB。此外,还生产用于高档CPU、PCMCIA板和MCM-L板的增值PCB。在中国的PCB中,以产量计双面PCB约占17.4%,多层板占41.7%,单面板占39.3%。绝大多数PCB厂商生产用户订制产品,许多厂商的PCB是为表面安装元件设计的。广州普林电路有限公司生产PCB线宽为0.15mm,孔径0.3mm,层压板厚度0.4mm,材料为FR-4,4层。该公司已通过ISO 9002认证,产品已通过UL认证。为进一步提高

14、产品质量,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正在开发直接电镀新技术。上海电路板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主要产品是用于小型电子装置的高密度硬质PCB。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正致力于新品和新生产技术的开发及新材料应用的研究,如用于蜂窝电话的高频PCB。表面安装、双面高密度技术已用于大多数产品。珠海多层PCB有限公司是珠海经济开发特区与一家香港公司共建的合资企业,生产双面PCB和多层PCB。该公司现能生产24层硬质PCB,但24层PCB订货量有限。90%的PCB产品是为表面安装元件设计的。PCB所用的层压板材料为FR-4和CEM-3。大多数生产企业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如CAD/CAM/CAT系统和基板电镀系统来制造

15、高质量的PCB。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中国的PCB制造商正在为通过ISO 9000和ISO 14000认证而努力10。中国大多数的PCB厂商从海外购置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但是有些厂商,尤其是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已开始在当地采购原材料。5. 中国PCB市场中国IT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其中笔记本电脑和移动通信产业以及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为适应电子产品对高频、快速性能及数字宽带技术、微电子技术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未来几年内PCB产业将产生重大变化。尖端电子产品为高密度互连HDI、集成电路用的封装等高技术产品领域的PCB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巨头跨国公司涌入中国,EMS(电子制

16、造服务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搬来了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的PCB行业相继搬来中国投资。Nakahara的数据分析,2001年美国、日本、欧洲PCB产值下跌28.3%、15%、37%,2002年美、日、欧产值比2001年增幅仅2.5%、3%、1.8%。而中国,2002年PCB产值会增幅到达18%;2003年美、日、欧产值增幅会大一些,分别是6.0%、7.0%、7%,中国的增幅会到达22%;2004、2005年中国继续以22%、22%的速度增长2。在全球各国,从2002年到2005年,只有中国能以两位数字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产值从2002年为40.74亿美元到达2005年7.3亿美元,从2

17、002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所有数字显示,中国PCB的产能急速增长,世界PCB市场的复苏是在中国,中国将会是PCB产值以两位数连年增长的唯一国家11。各种数据和分析表明,由于中国PCB加工拥有极强的成本竞争力,因此,我们看到市场的订单由过去集中于美国而逐渐转为欧洲、日本,尤其是日本,完全是迫于成本压力放到中国来生产。美国、欧洲关掉的PCB厂,其订单亦转到设在国内的工厂了。不能不说中国的市场是很大的。6. 中国PCB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已成为全球PCB工业第二生产(产值)大国,也是进口PCB的大国。但是另一面是世界和中国的电子产品,其技术含量会不断而迅速增加着,这意味着P

18、CB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必须相应发展着。但是我们应看到:现在中国生产的PCB主流产品是处于中、低档(或常规)的产品,高档PCB产品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所占的比例是不高的,从中国PCB产品等级的进出口中可看出来,进口的是中、高的或高档的PCB 产品。我们还应该看到:自21 世纪初以来已隐藏着或开始进行着新一轮(新一代)PCB产品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在高档次或高技术含量的PCB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的领域里进行激烈的竞争,特别是以HDIBUM板和CSP(或FC)的封装基板等为代表(当然还有集成元件PCB 和特种PCB 等)的PCB 产品展开着全面的世界性市场竞争,目前这些产品的产值(2003年)占PCB 总产值

19、己超过20,到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5012。这种竞争之所以是全面的或者是残酷的,因为这种竞争不仅仅表现在PCB产品的产量的市场竞争,更重要或更突出的将表现在高技术领域内的竞争。它包括技术含量高的工艺、设备、材料和环境(净化与环保)以及科学管理等全方位的竞争。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PCB工业仍处于劣势,我们面临着的是缺乏开发与研究新技术能力(机构与资金等),加上基础工业相对薄弱,因此,在国内很难以合理的“世界”价格提供先进的原辅材料、设备等,也很难能从国外获得合理的“国际”价格的原辅材料、设备等。加上,外国的保护政策(或保护主义),它们是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等转让到中国本土上来的,即使

20、他们在中国本土有合资或独资的PCB企业。所以我国PCB工业在新一代的PCB产品竞争中,仍然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之中14。我们应有这种认识和思想准备。但是,我相信会有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向这方面进行投资开发、研究与生产,使我国PCB制造工艺技术、原辅材料和设备等逐步走上国际先进水平,也就是说使中国PCB工业由中、低档产品逐步走上中、高档产品,提高国际PCB市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中国PCB产品的市场竞争,不仅要保持大批量PCB 产品制造的有力竞争优势外,而且更要重视和准备在小批量、快速或短周期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因为今后PCB产品将以短周期的快速和小批量为主流而发展着13。附录一、中国香港P

21、CB业的现状与发展香港特区在1995年统计,有PCB厂家181个。由于因环境污染法规日渐严格,加之工资、土地费用增高,近几年来将大批工厂迁移到内地。香港特区在1995年PCB业产值达806百万美元。居全世界第6位。PCB消费额为689百万美元,居世界第8位。在1994年世界PCB“百强”排名中,香港特区有五个大型PCB生产厂商占有席位。五家公司分别为:依利安达、王氏线路、添利集团、东方线路板、至卓飞高。香港特区的PCB加工设备,近年也部分打入国际市场。美国国内目前最大的两家PCB生产企业(分别在1994年居世界PCB“百强”的第9名和第11名)Photocircuits公司和Hodco公司的其

22、中4条高水平PCB生产线,来自香港特区PAL公司提供。二、中国台湾PCB业的现状与发展台湾厂家竞相扩大生产能力。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统计,台湾的PCB供应量名列世界第三。1996年产值达26.65亿美元,当地消耗11.24亿美 元;1997年产值约为30.63亿美元,当地消耗13.07亿美元;预计2000年当地消耗将达19.03亿美元。PCB的出口量很大。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1996年台湾向美国出口了价值5.06亿美元的PCB,其中,多层板价植2.20亿美元,柔性板价值402万美元15。据台湾工业发展局统计,台湾有120家PCB厂商,其中约有20家是大型企业,生产多层PCB。双面和单面PCB厂商已将其主要生产设施移至中国大陆和泰国。Wan Nien印制电路板公司在中国大陆建了一家工厂,计划今年开始生产双面PCB。Neo Song U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也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