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人教高考语文一轮训导练(9)及答案.doc_第1页
2019教育人教高考语文一轮训导练(9)及答案.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9 人教高考语文一轮训导练(9)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1、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在这里,在阿 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 拉着名曲在挣着菲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 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 _ 散。不是一位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 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 A.欢歌笑语 B 菲薄 C 差点儿 D 烟消

2、云散 【参考答案】答案:B 解析:“菲薄”虽有“微薄”的意思,指的是“物的数量但不能与“生活费”配搭, 在这里应用“微薄。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 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6 013 个。 B雾霾是中国之痛, 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 换取高速 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C. 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 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D. 座城市的人文温

3、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 第 2 页 “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解析:选 D A 项,“近 47.5亿港元左右 ”不合逻辑,可去掉“近”或“左右”; B 项,“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 ”句式杂糅; C 项,“出现了 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 ”缺少宾语,可在其后加 “等现象 ”。 3 3、下面的文稿在表达和形式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 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 现将有关事宜 宣布如下: 维护将于 2018年 1 月 20日 7 时至 20 日 19 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云中路,

4、 西到牧马路,南至长征街,北至雁门大道。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 2018年 1月 15 日 忻府区电力公司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 题中 “不妥”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它应指病句、用词、甚至标点和格式等内容。 此题中,格式和标点都没问题, 问题主要集中在病句和用词上。 因为这是一则 通告,所以文段中的“宣布”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维护 施工”搭配不当,应改为“维护展开” “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 工” ; “贵”是敬辞,在通告里只需客观陈述就可以了。 “贵用户”改为“您” 或“各位

5、用户 ” ,或删去“贵”字; “不安”夸大了心意,可以改为 “歉意”; 落款单位应在日期之上。 答案:“宣布”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维护施工”改为 “维护展开” “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工”;“贵用户”改为 “您”或第 3 页 “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不安”改为“歉意”;落款单 位应在日期之上。 4 4、 请以 “全球能源行业 ”为开头,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 可以适当 增删词语。 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 景下,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十年接近 30%的平均增长速度, 创造了 全球能源行业的奇迹。 解析:以“全球能源

6、行业 ”为开头, 即确定了长句的主语, 然后去原句找出 与之搭配的谓语 “创造” 和宾语 “奇迹” ,这样就有了长句的主干; 然后把一些 定状内容根据语意加入其中。 答案:(示例)全球能源行业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创造了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连续十年接近 30%的平均增长速度的奇迹。 5 5、 在横线处以反问句的形式概括文段主旨。 (不超过 25个字) 吴国阖闾时代, 长期争霸的晋、 楚两强都已进入 “战略疲劳期 ” ,两国的国 内矛盾都已积重难返、 愈演愈烈,吴国在这时崛起, 正是春秋时局的一个战略间 隙。吴国的中心区域在苏南,卧伴长江,坐

7、拥太湖,土地肥沃,水利发达,既利 于农桑发展,也便于舟楫商贸,一旦进入发展轨道, 将迅速成为富庶之乡。 此外, 齐、晋、楚三国长期征战不休,国家疲惫,君臣相斗,人心涣散,许多杰出人物 纷纷出走,吴国坐收渔翁之利。楚国的伍子胥、伯 嚭,齐国的孙武等一批能臣武 将,都相继投奔吴国第 4 页 答案:天时、地利、人才三者兼得,吴国怎能不迅速崛起? 6 6、某高校为了招收优秀学生,对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 两则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求简明、准确 表一:你选择高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项目 A就业 B教学质 量 C社会 声誉 D高 校所 在地 E往年 分数 F其他 人数

8、 1 621 1 652 532 286 1 372 213 比例 35.24% 35.91% 11.57% 6.225 29.83% 4.63% 表二:在高考最终确定填报志愿时主要听取谁的意见? 项目 A自己独 立确定 B家长 C中学 老师 D亲朋 好友 E其他 人数 2 901 1 070 434 338 80 比例 63.07% 23.26% 9.43% 7.35% 1.74% 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_ _ (2)要招收到优秀学子,你对该高校的建议是: 答: 答案:(1)教学质量和就业是考生选择高校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往年分 数在考生选择高校时也起着重要作用。 大部分考生是独

9、立确定填报志愿,部分 第 5 页 会听取家长、中学老师和亲朋好友的意见。 (2)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重视就业导向作用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最根本途径。 各种招生宣传活动应主要从中学生的视角进行设计和开展。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 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为全诗奠定基调。 B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

10、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 榆晚景的感伤。 C C.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 行,四周一片寥落。 D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 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 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 “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答: _ 【参考答案】 1 1. CE CCE C 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 ”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

11、,意指 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E E 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理解有误,此句是诗第 6 页 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诗人心中的悲苦。 2 2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 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 “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 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 笑泪掺杂 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 觉不归的心酸。 三、近现代文

12、阅读 (20192019 烟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 民族学视野下的中国书法 罗海东 中国式文人以独特的审美情感和系统的技术技巧用毛笔书写汉字, 书写主体的集体人格 化、书写工具的强大表现力、书写技法的高度程式化、表现客体的形音义自足与千变万化, 使得中国书法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 “写字”,成为民族特色鲜明的专门艺术。 在中国艺术内 部,书法也颇有代表性。 文字是文明最基本的要素, 而汉字的实用与书法的审美一体两用密 不可分,所以中国书法地位特殊。历史上,汉字始终是中国的通用文字,故以汉字为载体的 中国书法,民族跨度较大,更加广泛地承载着 56 56 个民族所共有的中华民

13、族精神,如天人合 一的自然观、阴阳调和的辩证法、自强不息的生命观、写意抒怀的艺术观等,在中国书法中 均有集中的、综合的反映。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 自然依随汉族的文脉而发生、 发展, 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少数民 族的参与和创造。早在东周时期,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所出 “中山三器 ”与“守丘刻石 ”, 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作。 楚汉相承, 由南方少数民族参与创造的先秦楚系书法与周秦文 字系统一道,对汉代书法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在汉代,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创立完 备,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 不断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法资源 南北分流,由此逐渐形成 1 700 1 700 年

14、来中国书法碑、帖两大体系双峰并峙的基本格局。北方少 数民族直接确立了北碑体系,也间接促进了南帖体系的发展。 元代,朝廷为笼络士人, 礼聘 宋朝宗室赵孟 頫并推赏其书法, 赵氏倡导的复古书风, 亦使宋末颓微的中国书法重回传统正 道。同时,以鲜于枢、康里 巎巎 、耶律楚材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书法家群体,以其特殊的身份 地位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为中国书法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偏爱书法并身体力行,对中国书法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康熙、 乾隆二帝, 分别崇尚董其 昌和赵孟 頫这两位继承型的帖学大家, 令清代前期书坛延续了书法正脉。 清代中后期, 由于 文字学和考古学的发展,促成了碑学清代, 许

15、多皇帝 第 7 页 中兴的局面。 因此, 中国书法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在中华文 化整合中的标志作用。 中华文化整合的核心内容, 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混融, 其关键点 在政治军事上表现为秦 (代表黄河文化 )灭楚(代表长江文化 ),在文化艺术上则以汉字 (书法 ) 之“书同文”为标志; 其次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文献功能。 书法遗迹即文字遗存, 不仅可与 其他文献相互印证, 甚至在相关文献损毁阙如时成为研究某段历史某些问题仅有的线索, 堪 称民族文化的 “活化石 ”。例如被誉为 “篆中之草 ” 的散氏盘铭文,本为一篇地契,却 是研究西周晚期诸侯国纠纷与土地流转制

16、度的珍贵文献;再次是对中国社会的维系调和作 用。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以中和简静、 含蓄深沉为主要审美取向, 具有人文化育功能, 关乎科举应试需要并与儒、释、 道兼通的中国书法, 为统治者治人尤其是治士贡献独特。 不 仅所有读书人都要学书法、 用书法, 受到书法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且入世不利的文化精英如 苏轼、徐渭等,往往也以书法释怀寄情、寻求精神的超逸。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 1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中国书法兼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融合了写意抒怀、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中国艺术 观,具有很强的民族象征意义。 B B “北碑”即北朝刻石的通称,清

17、朝中后期,人们追捧“北碑”,进而促进了文字学 和考古学的发展。 C C.中国早期的“先秦楚系书法”与“周一秦文字系统”都融入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 和智慧,对中国书法影响深远。 D D 元代帖学大家赵孟頫开一代书法古风,鲜于枢、康里巎巎等北方少数民族书法家也 身体力行,共同促进了书法的繁荣。 解析: 选 D 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 A 项,张冠李戴,天人合 一、阴阳调和不属于中国艺术观; B B 项,因果颠倒,原文是后者促进了前者; C C 项,扩大范 畴,南方少数民族参与创造的是先秦楚系书法。 2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文章从

18、中国文人与中国艺术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中国书法的显著特点,点明本文 的核心议题:中国书法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 B B 文章以大段文字论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少数民族 一一包括处于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领 导阶层 对中国书法的重要影响。 C.C. 文章以散氏盘铭文为例,论证了中国书法遗迹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具有文献功能, 尤其是在相关的文献缺损难寻或遭到毁坏的时候。 第 8 页 D.D. 文章一方面写中国书法对于多民族中国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写中国少数民族广泛 参与创造了中国书法,突出了“民族学视野”论题。 解析:选 A 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A 项,“中国书法实用 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 ”不是本文的核心议题。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A 因为中国书法始终是以作为通用文字的汉字为载体,所以其民族跨度极大,广泛地 承载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