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秋数学研修组总结_第1页
小学秋数学研修组总结_第2页
小学秋数学研修组总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秋数学研修组总结本学期,我们数学研修组老师能团结协作,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根本能完本钱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一、认真学习教材,专研教法。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习了教材、大纲、教法,全面掌握各自教材的目的、重点,难点,就各册教材的教学做了全盘方案,教研组全体成员在一起制订了数学教研组校本研修方案,让每位老师都明确本学期的任务,都明确数学学科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辅导、教学评价与分析等根本常规。保证教学的顺利进展。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的三位数学老师到实验小学参加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这次培训对我们进展新授课的探究和复习课的教学很有帮助。同时,我们数学组推荐

2、赵皎月老师代表永和坪小学在全县数学教材、教法培训期间上了一节展示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我们研修组的几位老师平时能经常讨论教学工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因材施教。认真搞好校本研修工作,本学期研修组老师都能到达公开教学2节或以上,听课都到达20节,全体数学老师均完成数学研修活动12次,自我反思与理论2次,案例与评析2篇,活动与反思5篇,且每月撰写教育日记4篇。每个月都要对老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辅导学生和学生的作业等教学常规进展自查和教研组的互查。本学期数学组全体老师都会用远程教育资源查找资料,老师们都能自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有用资源,经过整合后运用于课堂教学,效劳

3、于课堂教学。三、开展口算竞赛活动。为进步学生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才能,我们数学研修组于11月中旬举行了全校口算比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全校当众发奖,通过比赛,引起了学生对口算的重视,进步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进步了学生的计算才能和计算速度。同时,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成绩。四、存在的问题。1、学校指导不重视数学学科:无论是分课,还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如每天中午安排有语文读书时间,每天下午安排有英语学习时间,这样就占了数学最根本的纠错时间,导致有部分后进生数学作业完不成,全校掀起了语文、英语学科学习的热潮,而对数学学科的教学略有无视现象。2、成绩差:

4、全校五个年级共175名学生。除一年级起始年级外,其他年级上期成绩均不理想,二、三、四、五年级成绩与镇平均成绩相差太远,分别是倒数第一、三、四、七名,加上二、三、四、五年级均是一人多科多头,备课、上课、辅导较往年相比老师精力跟不上,加之本学期数学课余时间较以往少。所以要想得到好成绩是很有难度的。3、计算才能不强,差生多:学生普遍计算才能差,差生面大,就四年级而言,全班共47名学生,计算才能较好的约占20%。五、今后努力的方向。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进步课堂教学质量。2、老师学生均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和学习。“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

5、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想方设法进步学生口算才能和计算才能。“

6、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

7、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4、建议学校组织数学老师经常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历。以便更好的进步数学教学质量。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