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_第1页
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_第2页
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_第3页
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_第4页
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蔺学才(中原工学院外语系,郑州4500073摘要:口语表达是说话者意念的外化,口语的产生包括感知、理解、编码和发送等一系列认知过程。正确理解和分析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关于语音、词语和句子等的认知规律,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习者本人的主体作用,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关键词:口语教学;认知规律;口语表达On Cogn iti ve Pr i n c i ples of O ra l Teach i n g of Second -l anguageAbstract:O ral language is the exp r

2、essi on of s peakers thoughts,which includes percep ti on,understanding,coding and trans m issi on .I n oral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thr ough analyzing the p r ocess of cogniti on in p r onunciati on,words and sentences,teachers can intenti onally adap t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t o exp l oit

3、the s peakers potentialities and find out the best combinati on of teaching and study .A s a result,the oral level of s peakers can be greatly i m p r oved .Key words:oral teaching;cogniti on rule;oral exp ressi on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80420058202语言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不管是关于母语还是关于第二语言

4、或目的语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都源自于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是语言教学理论的两大支柱。”1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它语言的教学活动统称为第二语言教学,其目的是使学习者获得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由于第二语言不同于母语的特殊属性,第二语言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更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口语表达都是人脑对意义进行编码处理,并由发音器官来执行,最终将意义转换为声音的过程。实质上,口语的表达主要是输出话语,而输出话语的先决条件是语言的输入。依据言语的相关理论,外界的言语刺激信息通过人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感觉登记,并由神经元传导给短时记忆,在此基础上经

5、过复现有关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结构,这些言语刺激信息就成为长时记忆,永久贮存,这就是输入。如果要把内心的某个思想表达出来,就要根据头脑意图和对语言的理解,从长时记忆中选择相关的和合适的词语,然后按照语法规则进行装配、组合,再转换成语音串,形成话语,这就是语言的输出。“口语的产生包含有接收-辨识-理解-储存-反应-提取-整理-编码-发送-传播等一系列的认知心理活动。”2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长时间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观察和研究,创立了发生认知论。皮亚杰认为“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个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3。皮亚杰的这种认识论有力地印证了口语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认知原理

6、的角度出发,口语表达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是第二语言口语表达时语言有效输出的前提是在学习者头脑的语言网络中建立起目的语的语音、词语和句子形式以及相关语言结构和语用规则的众多结节,只有储存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在需要表达时进行提取。因此第二语言口语教学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成段等方面的训练。一、语音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口语是发声的语言,无论是听还是说,都是以准确的语音为前提的。不合乎规范的语音不但妨碍语言的识别和辨认,也影响语言的正确发送和传播。因此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语音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口语形成的机制来看,头脑里的意念转化为语言代码后,必须指令口腔肌体根据语言的语音码运作,

7、才能发而为声。如果头脑中的语音码不准确甚至有误,那么受其支配而动作的口腔肌体就不可能发出正确而又清晰的语音串,当然也就没有清晰的口语表达。因此,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口腔肌体运动的快而准,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基础之源语音教学就必须把重点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习者的大脑中输入准确的语音,如充分利用反复示范、循环模仿等教音方法,说读结合的练音方法,对比提示的纠音方法等。毕竟,准确的语音输入是清晰的口语表达的根本。85第24卷第4期Vol .24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 CHUAN C OLLEGE OF E DUCATI O N 2008年4月Ap r .

8、20083收稿日期:2008201211作者简介:蔺学才(1970,男,河南鹤壁人,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二、词语训练是口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头脑中储存有长时记忆中的一种知识网络结构,其中的一个个网络结节就是一个个词语。新输入的词语被大脑中已有的词语所同化而吸收,改变和充实着原有的网络结构,并重新排列和组织已有的网络结节。口语表达就是学习者把头脑里的意念通过这样的网络从中提取适当的词语加以组合而形成语言代码。根据语言认知规律,大脑中如果只有准确的语音而没有合适的现成的词语具体体现,那么口语表达仍无法实现。因此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是词语训练。词语训练的目

9、的就是要促进学习者编制词语网络,能熟练地提取语言网络中的相关词语并在语音的基础上组成话语。一个词语之所以能够表征为学习者头脑中的网络结节,其原因就是这个词语是由众多的有关该词语的形、音、义等线索编码构成的。因此在词语训练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去编织网络结节,如形与义的构联、形-音-义的系连或同义、反义的群集;有的是反过来沿着网络结节的线索去检索表达所需的词语,如激活扩散相关的一串词语、同义词和同类词的相互替代。这些训练方法既能让学习者有效地接收、积累词语,又能让学习者熟练地输出、运用这些词语。学习者如果熟悉自己的词语库网络结构如同义系统、反义系统,就能激活扩

10、散相互有关联的一串词语;如果熟悉同一词语的义项群,就能正确的进行筛选、确定和运用词语的某个意义;如果熟悉词语的提取途径如词音线索、词义线索和词形线索等,就能进行有效地匹配;如果熟悉词语的搭配和扩展,就能略加思索甚至不加思索地进行准确、严谨的组合。总之,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顺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对相关词语提取的速度、准确度和熟悉程度。三、句子是实现说话者意念外化的重要途径口语表达是学习者把头脑中的意念转换为语言结构形式而实现外化的过程,所谓的语言结构形式就是有关的词语和句子。从大脑词语库中提取相关的词语固然是口语表达的前提,但是断续的、孤立的、分散的词语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概念,不能形

11、成命题,无法准确地实现意念外化。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必须把离散的词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加以整合,产生句子组织成一定的连续的语流,才能充分而有效地表达头脑中的意念,形成清晰的口语表达。可见句子训练在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至关重要。就第二语言口语教学来讲,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生词、句式等相关知识,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它只能起辨认和分析的作用,并不能马上产生句子,只能先转换成程序性知识才能产生句子,进而表达学习者头脑中的意念。“程序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的指引下,根据词语概念和语法规则,建立起的一系列命题特征。”4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教师不管是利用何种手段展示和讲解有关句型,还是让学习者模仿、替换、变换等机械

12、练习,或是情景问答、自由问答的交际练习,或是通过作游戏完成句子的创造性练习和词语联想造句的造句法,目的都是试图让学习者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熟练地掌握各种句型的产生条件,从而达到熟练地建立一系列命题特征的自动化程度。因此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句子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学习者掌握产生各种句型的条件(如句型主干、成分位置、词语的词义和词性等和程序即一定的语法规则,依据头脑中意念的需要,立即形成命题产生合适的句子,从而形成清晰并且富有条理的口语表达。四、句群是口语表达的延伸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音、词语和句子等知识就能进行简单的意念表达,但是如果要进行复杂的命题特征表达就需要学习者有成段表达即句群表达的

13、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语音、词语和句子训练是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的单项训练也是基础训练,而口语成段表达则是一种综合训练、高层次训练。学习者头脑中的一两个简单命题一般可用单句来表示,而数量较多的复杂命题则要用多个句子组成句群成段的表示。由于事件所包含的“命题之间有先后、因果、推理、转折等关系”5,反映在语言形式即句群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思维和逻辑以及把握语句的能力。一般来讲学习者用母语思维,其条理性和逻辑性是明显的;而要用目的语如第二语言来思维,由于学习者把握语句的能力不够娴熟,所表达的内容就可能脱节、混乱。所以成段表达的训练对于提高口语能力尤其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讲是非常

14、重要的,实质上成段表达训练是口语表达中话语产生的训练。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从学习者大脑中的意念到说出话语产生话语,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即话语计划、话语构建和话语执行。”6也就是说,说话者的头脑(言语中枢里必须先计划好说话的内容即心理码;然后把话语内容转换成语言形式即语言代码(语音和语形;最后由语音码指令口腔肌体执行,说出话语。实际操作中,有的话语比较简单,说话者脱口而出,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并不明显,那是因为说话者比较熟练的缘故;有的话语是即兴反应,需随机应变,在这中间说话者的语感和语言经验起了作用,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也不明显;而比较长的具有复杂命题特征的语段则要经历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在口语表达

15、中,如果说话者说出一个词再想另一个词,说了一句话再想另一句话,语言意思的表达就可能语无伦次、凌乱不堪。因此第二语言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就必须围绕话语计划、话语构建和话语执行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说话者的口语表达的质量。当然,提供说话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和话题展开;给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等的训练都是围绕话语产生的三个阶段进行的有效的训练。以上对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过程的分析是一般意义上的认知分析,因而其规律也是普遍意义上的规律。通过这种认知原理的分析,教师在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就可以依据认知规律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法以加强学习者在语音、词语、句子或成段等某一方

16、面的训练,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法是从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认知规律则是学习者获取外界知识并加以运用的必然规律。对教师来说,教师必须明确口语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口语能力的获得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将第二(下转第62页95第24卷(总第180期蔺学才:关于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认知原理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自己的英语文化知识。学生在课外应大量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信息既新又快、内容广泛,包括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它们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

17、言的真实反映,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学作品,不管是西方文学名著,还是有关西方世界的文化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重大科技发明等的书籍,广泛的阅读,并留心去积累有关背景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从而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4.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和网络资源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方式,利用英美原版影视、录音、图片等手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可以学到标准、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基本语言知识,还可以接触到大量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背景知识,学到许多与文化有关的非言语交际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电影或录像片的内

18、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动态的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弥补了书本知识仅有文字的不足。而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则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语文化知识。还可以参加网上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活动,把自己融入一个真实的英语世界去感受英语文化。5.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了解西方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与西方人直接接触,在真实语言环境中学习文化知识,感受西方文化的特色。很多的大学里都有外籍英语教师或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学生可以寻找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通过直接接触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还可以经常举办英语小品、话剧表演,或是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创设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扩大实践的途径

19、,增加亲身体验的机会,使自己对英语文化具有真实的感受,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6.在与汉语文化的比较中学习了解英语文化学习外语的学生常犯文化方面的错误,究其原因,除了未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更重要的原因是对本土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差异缺乏了解。比如,中国人认为胆小的是老鼠,故有“胆小如鼠(as ti m id as a mouse”之说;但英语民族却认为兔子是胆小的象征,故而英语常说as ti m id as a hare(胆小如兔。再如,中国人表示不顾一切干到底的决心,会说“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英语中有对应的但却完全不同的表达“t o thr ow one

20、s hat int o the ring”,原指斗士在参加竞赛前先把帽子丢在竞技圈内,表示一争高低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比较学习不只有助于了解文化差异,同样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通过比较它们与汉语文化的异同,学生既可学到生动的语言与文化知识,提高对汉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可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知,避免用自己的文化习俗、行为模式去要求别人。四、结语语言是文化学习丰富的源泉。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文化内涵,一旦语言进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便会产生理解和表达问题。因此,学习一门语言,掌握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是重要的一方面。一方面,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涉猎,自觉主动地加强英语文化学习,最大限度地了解英语的语言文化,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英语文化意识;另一方面,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准确地接受语言中所传达的背景信息,增强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学习,激发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在对外交流等实际场合中少犯“文化错误”。参考文献:1何淑梅.深入把握语言文化内涵,切实提高应用外语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3:15312胡文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