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_第1页
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_第2页
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论文关键词:亲职教育养成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实现途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要遵守严格,持之以恒,“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榜样法和训练法。 一亲职教育与养成教育 亲职教育这一称谓为西方诸国20世纪三十年代所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俄罗斯学者称之为“家长教育”或“家长的教育”。我国台湾学者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

2、长的专门化教育。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但二者又有所差别,亲职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使父母成为称职父母的角色,并协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不适应的行为,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简而言之,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份的教育。亲职教育是归属于成人教育的范围,因为父母都已成年。此外,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由社会来教育其家长,有时又被列为社会教育的范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亲职教育水平的素质提升。尤其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

3、体的亲职教育体系正在形成特色,为当今世界各国教学者所赞赏,符合教育起始于家庭、形成于学校、完成于社会的终身教育的亲职教育的走向规律。 亲职教育是终生的功课,因为在家庭每一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挑战不同,亲职教育水平要求亦不同。社会发展加速度,家庭教育常处于焦虑与矛盾之中,既想依恋传统又欲追新,如何处置,只有接受亲职教育,使之明了追新求异并非丢掉传统,只有学会因时空改变需求必须相应做出调整的本领,才能不辜负新时代赋予父母肩上的神圣使命。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的推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亲职教育素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 亲职教育的落实在于学习者愿意面对亲职教

4、育的挑战,明了处理亲子关系中亲职教育水平的主导地位,明了任何教育过程学习者都是接受人格先于接受观点的规律,如何使子女先接受你这双亲的人格,而后接受双亲的各种教诲。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巧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 养成教育是亲职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搞好养成教育也是搞好亲职教育的极其重要的途径。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

5、程度上依赖于性洛的伟大。”亲职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命运取决于性格,性格又取决于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蕴涵了足以改变孩子一生命运的巨大能量。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习惯形成是指长期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模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习惯具有后天性、稳固性、可变性、自动性、下意识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履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常常让孩子

6、受益终生,坏习贯往往使孩子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二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人的成长是有序的,养成教育当然也是有序的,养成教育的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这个“序”是科学的、客观存在的。因此父母必须按这个“序”安排内容,使养成教育更科学、更完善。它各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同时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7、,如果家长不按其自身的系统安排教育内容,就会使养成教育成为一种无序、混乱的教育,就会破坏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降低养成教育的效果。 养成教育要序列化,因为孩子成长是个有序的过程。任何一个孩子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孩子成长。所以在教育中,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安排内容。养成教育是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培养什么习惯,用什么方法培养,都要事先计划好。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按科学序列安排,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为了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必须制订序列化方案。制订序列化方案的依据有两条

8、:一是国家和未来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二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 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一)心理养成教育。心理养成教育,这是养成教育首要的基本的任务与内容。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的条件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孩子心理的结构特点,家长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一要注意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三要鼓励孩子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其自我意识;四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和个

9、性品格。 (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这是心理养成教育的必然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训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基础和前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要用社会的标准来规范孩子,二要用时代的要求来衡量孩子,三要继承并且发扬中国及民族和家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家长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尤其要注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精神养成教育。这是心理养成的一个内容,但又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心理品质。“推陈出新”、“求异思

10、维”、“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孩子的挑战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今教育的一项新鲜活泼的内容。 (五)审美情趣养成教育。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家庭的审美情趣养成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一般孩子存在的对艺术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倾向,导致了对艺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家长应该通过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去引领孩子走向高雅、和谐、美好。 三养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养成教育的原则 1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任何训练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即使孩子不愿意,也要鼓励他咬着牙坚持下去。 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

11、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问来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严格的训练要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一高兴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对一个小细节斤斤计较。没有相当的磨炼,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2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问。由于人的行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

12、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了,也要反复抓。 3掌握“苦练”与“趣练”相结合的原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要养成好习惯,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不少人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孩子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二)家庭养成教育的方法 1榜样法。l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