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2树之歌 _人教(部编版)(2018)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2树之歌 _人教(部编版)(2018)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2树之歌 _人教(部编版)(2018)_第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 2树之歌 _人教(部编版)(2018)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识字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 2 树“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

2、?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学要求】 “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

3、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 ,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能听写课后8

4、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3.认真观察图画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 ,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教学难点】认真观察图画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 ,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 课件、

5、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 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 ,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板书:2 树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 2指名读 ,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 ,划着出本课生字 ,指名读 ,齐读。 4认读生字 ,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2填空:本课讲了 种树 ,分别是 三、认读生字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 ,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3: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

6、杨树高。3课件出示4: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课件出示5: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6: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 课件出示7: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 ,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8:木棉树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9: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9) 课件出示10、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 ,存在已很久远。(10) 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开花满园香

7、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 ,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 ,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 ,都和树木有关。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 ,掌握偏旁。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13杨 壮 桐 枫 松 柏 棉 杉 化 桂 2认读生字 ,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 ,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 ,指导:“壮、杉为翘舌音 ,“松为平舌音 ,读 “sng。 5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桐是“木+同 ,“化是“亻+匕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杨是“扬换掉“扌加“木。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壮、杉、

8、化板书:壮、杉、化 1课件出示14:“壮、杉、化笔顺图学生看笔顺图 ,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 ,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 ,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木字的字 ,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 ,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 ,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 ,老师重点指导。“壮的右边是“士 ,不是“土;“化的第三笔是撇 ,不是竖弯钩。 6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木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7展示学生作业 ,点评优缺点。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1同学们 ,同学们读完儿歌

9、,你们认识很多树 ,请你们借助拼音 ,再读读这些词语 ,比一比 ,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14带拼音词语:杨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水杉 桂树 榕树壮 活化石 1 刚刚借助拼音 ,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 ,现在 ,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 ,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15不带拼音的词语杨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水杉 桂树 榕树壮 活化石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课外作业新设计1.把本课会写字在写字本上写下来。 2.你还认识那些树? 3.读读记记以下词语: 泡桐 云杉 翠柏 白桦 松子 枫树 白果 桂花答案:1. 略2.例如:柳树 桃树 杏树 梨树 3.略。 第二课时课时目

10、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2.认真观察图画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板书:树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说说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 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 ,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 ,声音要洪亮 ,吐字要清楚 ,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 ,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 ,读一读儿歌 ,比一比 ,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三合作分享,反应点拨

11、 1小组合作学习:儿歌中 ,哪些字的读音不容易发准 ,要注意的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再一块儿读一读。2指导读读儿歌。指名读 ,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 ,齐读。3说一说。 这些树中 ,哪些是你熟悉的 ,或是比拟了解的 ,能向同学们说说就好了。4指导读儿歌。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2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3学习第一句:了解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教师重点讲榕树 ,课件出示1618:杨树、梧桐、榕树图片板书:杨树榕树 梧桐树 课件出示19图文 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以树形奇特 ,枝叶繁茂 ,树冠巨大而著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 ,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

12、树高达30米 ,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 ,形似稠密的丛林 ,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4学习第二句: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柏。课件出示20、21:枫树、松柏图片板书:枫树 松柏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枫树是红色的 ,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特别是冬天不怕冷 ,依然苍翠挺拔。 5学习第三句: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课件出示22:木棉、桦树图片板书:木棉 桦树 从这句话 ,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南方 ,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疆。(6) 学习第四句: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

13、、桂花树。课件出示23: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板书:银杏 水杉 桂花 课件出示24图文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 ,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树都是小朋友们比拟熟悉的 ,我国的树木还有很多 ,要想知道更多的树 ,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你知道的树 ,仿照儿歌的形式写下来。 2.搜集一下写树的古诗有哪些。 3.比

14、一比 ,组词。 桐 柏 桂 洞 伯 挂 答案:1.柳树美 ,槐树香 ,桃树春天披霞光。 2.见备课资料。 3. 桐泡桐 柏柏树 桂桂树 洞山洞 伯伯父 挂挂着【板书设计】 2 树之歌 杨树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桂花【教学反思】1.本课在设计教学时 ,首先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局部的整合 ,以识字为切入口 ,以识词为中介 ,最后再以诵读活动来稳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 ,把看图到识字、识词 ,诵读连为一体。同时 ,注意处理好各局部的轻重。2.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在分析字形时 ,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 ,从而记住字形

15、。学生可以用加一加 ,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生字。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 ,把字写标准、美观。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创新教案 ?树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学生根据提示要求 ,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生字新词读音 ,读通课文 ,扫除语言障碍 ,为第二课时的学习 ,打下根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2. 看到题目 ,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都介绍了哪些树?每种树有什么特点? 3.师引导: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认识不同的树吧! 二、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新词。1.朗读课文

16、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练读第一句 谁能把这一句读正确呢 ?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 学生自读 ,边读第一句 ,边圈画出本句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同桌互读 ,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树、手掌、壮。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壮是三拼音节 ,“杨、榕、桐、掌、壮是后鼻音 ,“掌、壮还是翘舌音。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生词融入课文 ,再读第一句 ,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 ,不拖音。男女生赛读 ,个别读 ,鼓励读好本小节的同学

17、奖励一颗星。3练读第2-4句 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 ,分别学习2句、3句、4句等 ,学生自由读第2-4句 ,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 出示词语“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守边疆、耐寒、绿装 ,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提示“松、是平舌音 ,“杉、守、装为翘舌音 ,“枫、松、疆是后鼻音 ,“棉、杉为前鼻音。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生词融入课文 ,再读第2-4句 ,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 ,不拖音。分组赛读、指名读。奖励读得好的同学再得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出示生字:杨 壮 桐 枫 松 柏 棉 杉 化 桂(1) 自己读一

18、读 ,指名读 ,读准音。(2) 重点指导“杨、杉。课件出示这两个个字的笔顺 ,教师范写相机指导“杨字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竖折折折钩 ,“杉的右边是“杉字部 ,三撇的写法要注意:第二撇在第一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学生描红 ,练写。课件出示坐姿图和握笔姿势图。强调坐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自己对照例字 ,不满意的再练写一个 ,教师反应 ,写正确 ,写整洁。3自己采用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练写其余的字。书写?习字册?生字 ,端正写字姿势 ,做到正确、整洁。4展示学生书写作品 ,集体评议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照自己的字能做到正确

19、,整洁的就加颗星。三、稳固练习1.翻开新课堂完成读拼音写词语。自己完成后 ,同位互改 ,同位认为写得满意加一颗星。教师展评 ,鼓励学生写正确 ,写整洁。2.教师小结:小组成员数一数自己得到的星 ,加起来最多的小组 ,被评为学习优胜小组。 教学资料备课资料 写树的诗句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2.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3.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4.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5.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6.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8.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9.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10.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1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12.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13.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14.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5.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6.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