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山行 鄂教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山行 鄂教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山行 鄂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诵读山 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懂诗句 ,理解内容 ,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识一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块儿背上行囊到山中去走一走 ,我们现在就在诗人的指引下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 ,总体把握。 1. 自由读 ,读准字音 2. 指名读 ,指导学生断句。 3. 根据正确的断句方法 ,齐读。 4. 默读

2、,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小组讨论。 5. 全班讨论 ,解决字、词义。 6. 再次齐读。三、分析诗意 出示前两句诗的图文。A、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板书:白云生处 1. 自由读这两句诗 ,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 全班交流反应。 4. 师总结: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登上了高山 ,抬头远望 ,山上白云飘荡的地方住着人家。 5. 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6. 齐读两句诗 ,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出示后两句诗的图文。B、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红于 1. 自由读这两句诗 ,提出疑问。 2. 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 全班交流反应。 4. 师总结:停下车来 ,是因为欣赏黄

3、昏的枫林晚景 ,那霜打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春花还要鲜艳。 5. 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 齐读两句诗 ,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四、总结提高 ,积累背诵 1. 齐读课文 ,想想全诗大意。 2. 指导学生看插图 ,指导学生说说大意。 3. 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4. 畅谈学后所得。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 ,大自然真是太美了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你也会发现它的美!【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杜牧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与二月花的大体意思。参考答案1.略2.略3.“停车坐爱枫林晚 ,

4、霜叶红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车来 ,是因为欣赏黄昏的枫林晚景 ,那霜打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春花还要鲜艳。【板书设计】山 行白云生处 红于【课后反思】 本节课 ,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从初读扫清障碍 ,到理解诗文 ,再到背诵诗文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 ,理解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

5、时节的枫林景色 ,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欣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 ,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 ,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作者介绍】唐朝杰出诗人杜牧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 ,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

6、幕 ,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 ,理人国史馆修撰 ,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 ,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其诗英发俊爽 ,多切经世之物 ,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 ,"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山行?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

7、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原文 要练说 ,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开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 ,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 ,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 ,扯衣服 ,扭身子。总之 ,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 ,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 ,我总是笑脸相迎 ,声音亲切 ,动作亲昵 ,消除幼儿畏惧心理 ,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取消了先举手后发

8、言的约束 ,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 ,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 ,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 ,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 ,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 ,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 ,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 ,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 ,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 ,即使是某一方面 ,我都抓住教育 ,提出表扬 ,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 ,不断训练 ,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

9、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

10、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较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11、,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 ,也说明山很高。5斜:此字读xiá ,为伸向的意思。6.坐:因为。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由下而上 ,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

12、句首的“远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 ,故可乘车游山。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 ,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 ,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 ,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 ,鸡鸣犬吠 ,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 ,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 ,所以诗人特地停车欣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 ,后两句那么是黄昏之景。2因为黄昏才有夕照 ,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

13、辉映 ,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 ,到了黄昏 ,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 ,观察入微 ,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衬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 ,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那么是春花所不能比较的 ,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 ,而且更能耐寒 ,经得起风霜考验。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 ,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志趣的寄托 ,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 ,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

14、人家、白云、红叶 ,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 ,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有主有从 ,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 ,有的那么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 ,前三句是宾 ,第四句是主 ,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 ,起铺垫和衬托作用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写山 ,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 ,“斜字与“上字照应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云 ,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 ,这一条山间小路 ,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

15、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 ,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 ,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 ,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 ,云外有山 ,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对这些景物 ,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 ,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 ,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 ,倾向性已经很鲜明 ,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 ,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 ,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 ,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 ,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 ,蓄势已足 ,于是水到渠成 ,引出了第四句 ,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第三句补足 ,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 ,枫叶流丹 ,层林如染 ,真是满山云锦 ,如烁彩霞 ,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 ,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 ,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 ,在秋季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