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铁碳合金_第1页
第四章_铁碳合金_第2页
第四章_铁碳合金_第3页
第四章_铁碳合金_第4页
第四章_铁碳合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铁碳合金铁碳合金 碳钢碳钢和和铸铁铸铁都是铁碳合金,是目前最主要应用的金属材料。都是铁碳合金,是目前最主要应用的金属材料。 铁碳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重要工具,了解与掌握铁碳相图,对铁碳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重要工具,了解与掌握铁碳相图,对于钢铁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各种热加工工艺的制定以及产品的质量分于钢铁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各种热加工工艺的制定以及产品的质量分析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析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与碳可以形成铁与碳可以形成FeFe3 3CC,FeFe2 2CC,FeC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因此,等多种稳定化合物,因此,铁碳相图可以分成四个独立的区域。铁碳相图可以分成四个

2、独立的区域。 含碳量大于含碳量大于6.696.69的铁碳合金在工业上没有应用价值,所以在的铁碳合金在工业上没有应用价值,所以在研究铁碳合金时,仅研究研究铁碳合金时,仅研究Fe-FeFe-Fe3 3CC部分。部分。 铁碳合金中的碳有两种存在形式:铁碳合金中的碳有两种存在形式:渗碳体渗碳体(FeFe3 3CC)和)和石墨石墨。在通常情况下,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即铁碳合金按在通常情况下,碳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即铁碳合金按Fe-FeFe-Fe3 3CC系系转变。转变。 纯铁纯铁 铁在铁在15381538结晶为结晶为bccbcc的的 - Fe - Fe;当温度继续冷却到;当温度继续冷却到13941394时

3、,时,Fe Fe 转变为转变为 fcc fcc 的的 - Fe - Fe;冷却到;冷却到912912时,时,fcc fcc 的的 - Fe- Fe又转变为又转变为bcc bcc 的的 - Fe - Fe;912912以下,铁的结构不再发生变化。以下,铁的结构不再发生变化。 通常,把通常,把 - Fe - Fe - Fe - Fe 的转变称为的转变称为A A4 4转变,转变的平衡临转变,转变的平衡临界点称为界点称为A A4 4点。把点。把 - Fe - Fe- Fe - Fe 的转变称为的转变称为A A3 3转变,转变的平衡转变,转变的平衡临界点称为临界点称为A A3 3点。点。 固态下的同素异

4、晶转变与液态结晶一样,也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固态下的同素异晶转变与液态结晶一样,也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为与液态结晶相区别,将此过程称为为与液态结晶相区别,将此过程称为重结晶重结晶。铁的多性型转变是钢的合。铁的多性型转变是钢的合金化和热处理的基础。金化和热处理的基础。 - Fe - Fe在在770770还将发生磁性转变,由高温的顺磁性还将发生磁性转变,由高温的顺磁性转变为低温的铁磁性状态。常称为转变为低温的铁磁性状态。常称为A A2 2转变,此温度称为转变,此温度称为居里点。磁性转变时晶格类型不变,故磁性转变不属于居里点。磁性转变时晶格类型不变,故磁性转变不属于相变。相变。4.1 4.1 铁碳合

5、金的组元和基本相铁碳合金的组元和基本相 碳溶于碳溶于-Fe-Fe中的间隙固溶体,中的间隙固溶体,bccbcc晶格,常用晶格,常用 或或F F表示。表示。 碳溶于碳溶于-Fe-Fe中的八面体间隙,最大固溶度在中的八面体间隙,最大固溶度在727727为为0.0218%0.0218%或或0.101%at0.101%at;室温的溶解度一般低于;室温的溶解度一般低于0.001%0.001%。 碳在碳在bccbcc晶格晶格-Fe-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叫中的间隙固溶体叫 铁素体,又称铁素体,又称高温铁素体高温铁素体,常用或常用或 表示。表示。 铁素体在铁素体在14951495时的最大溶碳量为时的最大溶碳量为0

6、.09%0.09%。 fccfcc晶格比晶格比bccbcc晶格具有较大的致密度,为什么晶格具有较大的致密度,为什么A A比比F F具有较大的具有较大的溶碳能力呢?溶碳能力呢? 晶体结构的间隙尺寸有关:晶体结构的间隙尺寸有关:-Fe-Fe的的a=0.3656nm (950) a=0.3656nm (950) ,八面体间隙半径为八面体间隙半径为0.0535nm0.0535nm,和碳原子,和碳原子0.077nm0.077nm较接近,所以碳较接近,所以碳在在A A中的溶解度较大。中的溶解度较大。 -Fe-Fe的的a=0.2866nm(20) a=0.2866nm(20) ,碳原子通常溶于八面体间隙中,

7、碳原子通常溶于八面体间隙中,而其间隙半径只有而其间隙半径只有0.0186nm0.0186nm,远小于碳的原子半径,所以碳在铁,远小于碳的原子半径,所以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很小。素体中的溶解度很小。 碳溶于碳溶于-Fe中的间隙固溶体,为中的间隙固溶体,为fcc晶格,用晶格,用或或A表示。奥氏体表示。奥氏体的最大溶碳量在的最大溶碳量在1148,为,为2.11%。铁素体铁素体 奥氏体奥氏体 渗碳体渗碳体(Fe3C) 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约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约800HB800HB,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根据理论计算,渗碳体的熔于零。根据理论计算,渗碳体的熔点为点为1

8、2271227。230230以上铁磁性消以上铁磁性消失,此温度为滲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失,此温度为滲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称为度,称为A A0 0转变。转变。 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具有正交结构,可用符号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具有正交结构,可用符号CCmm表示。渗碳表示。渗碳体属于正交晶系,体属于正交晶系,a=0.4515nma=0.4515nm,b=0.5077nmb=0.5077nm,c=0.6726nmc=0.6726nm,其中,其中含有含有1212个铁原子和个铁原子和4 4个碳原子。渗碳体的碳含量为个碳原子。渗碳体的碳含量为6.69%6.69%或或25%at25%at。 渗碳体是一个亚稳

9、相,如在高温长时间加热,就要分解为铁渗碳体是一个亚稳相,如在高温长时间加热,就要分解为铁( (实际上是以铁为基的固溶体实际上是以铁为基的固溶体) )和石墨。在钢中,当碳从铁基固溶和石墨。在钢中,当碳从铁基固溶体(奥氏体或铁素体)中排出时,常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而不是体(奥氏体或铁素体)中排出时,常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而不是石墨。是由于形成渗碳体时需要碳原子的扩散距离比形成石墨时石墨。是由于形成渗碳体时需要碳原子的扩散距离比形成石墨时所需的扩散距离短得多。所需的扩散距离短得多。 渗碳体一旦形成,在较低温度下,它的分解速率是很慢的,渗碳体一旦形成,在较低温度下,它的分解速率是很慢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

10、下,我们只考虑铁碳亚稳定系相图,即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考虑铁碳亚稳定系相图,即Fe-Fe-FeFe3 3CC相图。但应注意,渗碳体分解的快慢与钢中是否含有其它元相图。但应注意,渗碳体分解的快慢与钢中是否含有其它元素有密切的关系。素有密切的关系。4.2 Fe-Fe4.2 Fe-Fe3 3CC相图分析相图分析0 00.530.534.304.306.696.692.112.110 00.090.090.170.176.696.690 00 00.02180.02180.770.770.00570.0057A AB BCCD DE EGGH HJ JK KMMN NP PS SQQ15381

11、53814951495114811481227122711481148 912 9121495149514951495 727 727 770 77013941394 727 727 727 727 600 600符号符号 温度温度 碳量碳量1 1、 相图中的点、线、区相图中的点、线、区FeFeFeFe3 3CCSQPNKJHGFEDCBA+ + FeFe3 3C C+L+L+ + L+ L+ L LL+ L+ FeFe3 3C C+ + FeFe3 3C CC%温度温度2 2、 包晶转变(水平线包晶转变(水平线HJBHJB) 在在14951495的恒温下,成分为的恒温下,成分为0.53%C0

12、.53%C的液相和成分为的液相和成分为0.09%C0.09%C的的 相相发生发生包晶反应包晶反应,形成成分为,形成成分为0.17%C0.17%C的的 相,其反应式为:相,其反应式为:JCHBL1495 包晶反应时,包晶反应时, 相沿相沿 相与液相的界面生核,并向相与液相的界面生核,并向 相和液相两个相和液相两个方向长大。包晶反应终了时,方向长大。包晶反应终了时, 相与液相同时耗尽,变为单相相与液相同时耗尽,变为单相 。 0.090.17%0.090.17%之间的合金,由于之间的合金,由于 相的量较相的量较多多,包晶反应结束后,包晶反应结束后,液相耗尽,液相耗尽, 相有剩余相有剩余。 相在随后的

13、冷却过程中,通过同素异晶转变相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通过同素异晶转变而变成而变成 相相。 0.170.53%0.170.53%之间的合金,由于之间的合金,由于反应前反应前 相较相较少少,液相较多,所以反,液相较多,所以反应后,应后,L L相有剩余相有剩余,L L相在随后冷却相在随后冷却过程中结晶成过程中结晶成 相。相。 0.09%0.09%的合金,按匀晶转变为的合金,按匀晶转变为 相之后,继续冷却时发生固溶体的同相之后,继续冷却时发生固溶体的同素异晶转变为单相素异晶转变为单相 。 含碳量在含碳量在0.532.11%0.532.11%之间的合金,之间的合金,按匀晶转变凝固后,组织也是单相按匀晶转变

14、凝固后,组织也是单相 。 3 3、 共晶转变(水平线共晶转变(水平线ECFECF) 共晶转变是在共晶转变是在11481148的恒温下,由的恒温下,由4.3%C4.3%C的液相转变为的液相转变为2.11%C2.11%C的的 和和CCmm组成的混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反应式为:其反应式为:FECFeLCC31148 共晶转变形成的共晶转变形成的 和和CCmm的混合物,称为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莱氏体,以符号,以符号L Ld d表示。表示。 莱氏体中,莱氏体中,CCmm是连是连续分布的相,续分布的相, 相呈颗粒相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状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 由于渗碳体很脆,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

15、氏体是塑性很差所以莱氏体是塑性很差的组织。的组织。4 4、 共析转变(水平线共析转变(水平线PSKPSK) 共析转变是在共析转变是在727727的恒温下,由的恒温下,由0.77%C0.77%C的的 相转变为相转变为0.0218%C0.0218%C的的 和和6.696.69CC的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的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其反应式为:其反应式为:KPCSCFe3727 共析转变的产物称为共析转变的产物称为珠光体珠光体,用符号,用符号P P表示。共析转变的水平线表示。共析转变的水平线PSKPSK,称为共析线,称为共析线或共析温度,常用或共析温度,常用A A1 1表示。表示。 经共析转变形成的珠光体是

16、层片状的,经共析转变形成的珠光体是层片状的,其中渗碳体和铁素体含量的比值为其中渗碳体和铁素体含量的比值为wwFe3CFe3C/w/wF F1/81/8。如果忽略铁素体和渗碳体比。如果忽略铁素体和渗碳体比容上的微小差别,则铁素体的体积是渗碳体容上的微小差别,则铁素体的体积是渗碳体的的8 8倍。倍。%7 .88%1000218. 069. 677. 069. 6PKSKWP %3 .11%10077. 069. 60218. 077. 0PKPSWCFe3 5 5、 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三条重要的特性曲线 GSGS线,又称为线,又称为A A3 3线。线。冷却过程中,由冷却过程中,由A A析出析出 F

17、 F 的开始线。的开始线。在加热过程中,在加热过程中,F F 溶入溶入A A的终了线。的终了线。 GSGS线由线由GG点演变而来,随含碳量的增加,点演变而来,随含碳量的增加, 使使A A向向 F F 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逐渐降低。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逐渐降低。 ESES线,也叫线,也叫A ACmCm线。线。 碳在碳在A A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中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低于此曲线时,就要从线时,就要从A A中析出次生渗碳体,常称为二中析出次生渗碳体,常称为二次渗碳体,因此该曲线又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次渗碳体,因此该曲线又是二次渗碳体的开始析出线。析出线。 PQPQ线,碳在线,碳在F F中的中的溶

18、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 F F 的最大溶碳量于的最大溶碳量于727727时达到最大值时达到最大值0.0218%C0.0218%C。随温度。随温度,F F 中的溶碳量逐渐中的溶碳量逐渐,在,在300300以下,溶碳量以下,溶碳量0.001%C0.001%C。当。当 F F从从727727冷却下来时,要从冷却下来时,要从 F F 中析出渗碳体,称为中析出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4.3. 4.3.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 铁碳合金的组织是液态结晶及固态重结晶的综合结果,研究结晶铁碳合金的组织是液态结晶及固态重结晶的综合结果,研究结晶过程,目的是分析合金的组织

19、形成,以考虑其对性能的影响。过程,目的是分析合金的组织形成,以考虑其对性能的影响。 根据组织特征,将铁碳合金按含碳量划分为七种类型:根据组织特征,将铁碳合金按含碳量划分为七种类型: 通常按有无通常按有无共晶转变共晶转变将铁碳合金分为碳钢和铸铁两大类,即含碳将铁碳合金分为碳钢和铸铁两大类,即含碳量量2.11%2.11%的为的为碳钢碳钢,含碳量,含碳量2.11%2.11%的为的为铸铁铸铁。含碳量。含碳量0.0218%0.0218%的的为为工业纯铁工业纯铁。按。按Fe-FeFe-Fe3 3CC系结晶的铸铁,系结晶的铸铁,碳以碳以FeFe3 3CC的形式存在,断口的形式存在,断口呈白亮色,称为呈白亮色

20、,称为白口白口铸铁。铸铁。 工工 业业 纯纯 铁:铁: 0.0218%C0.0218%C; 共共 析析 钢:钢: 0.77 %C0.77 %C; 亚亚 共共 析析 钢:钢: 0.02180.77 %C0.02180.77 %C; 过过 共共 析析 钢:钢: 0.772.11 %C0.772.11 %C; 共共 晶晶 白白 口口 铁:铁: 4.30 %C4.30 %C; 亚共晶白口铁:亚共晶白口铁: 2.114.30 %C2.114.30 %C; 过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4.306.69 %C4.306.69 %C。K1. 1. 工业纯铁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工业纯铁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L

21、匀晶转变匀晶转变 LL固溶体固溶体同素异晶转变同素异晶转变, 晶核晶核常优先在常优先在相界相界上形成并长大上形成并长大形成单相形成单相单相单相 降温降温 时无变化时无变化冷至冷至5 5点,同素点,同素异晶转变异晶转变, 也是在也是在 晶界优晶界优先形核后长大。先形核后长大。形成单相形成单相冷至冷至7 7点,碳在点,碳在F F中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渗碳体将从渗碳体将从F F中析中析出,在缓慢的冷却出,在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渗碳体常条件下,渗碳体常沿沿F F晶界呈片状析晶界呈片状析出。出。 FeFe3 3CC工业纯铁工业纯铁工业纯铁的室温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组织组成物为:铁素体加三次

22、滲碳体(组成物为:铁素体加三次滲碳体(F+FeF+Fe3 3CC) 相相组成物为:组成物为: + Fe + Fe3 3CC 室温时,三次滲碳体的最大析出量是含碳室温时,三次滲碳体的最大析出量是含碳0.0218的铁碳合金,的铁碳合金,其含量可用杠杆定律求出:其含量可用杠杆定律求出:%33. 0%100W69. 60218. 0CFe3 Fe3C的量极少,若忽略三次的量极少,若忽略三次滲碳体,则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全滲碳体,则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全为铁素体。为铁素体。K 1 1点以上合点以上合 金为液相金为液相按匀晶转变按匀晶转变成奥氏体成奥氏体不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727727恒温恒温69. 630.

23、021877. 0CFe 转变产物转变产物 P P(共析滲(共析滲碳体碳体+ + ),随后),随后 FeFe3 3CC,与共析滲碳体连在,与共析滲碳体连在一起,且数量少,显微镜下一起,且数量少,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对组织和性能影难以分辨,对组织和性能影响不大。响不大。2. 2. 共析钢(共析钢(0.77%C0.77%C)共析钢室温共析钢室温组织组织组成物为:全部珠光体组成物为:全部珠光体 相相组成物为:组成物为: + Fe3C相相组成物的相对含量为:组成物的相对含量为:%9 .88%1000218. 069. 677. 069. 6%100PKSKW %1 .11%1000218. 069. 6

24、0218. 00.77%100PKPSWCFe3 共析钢的室温金相组织 K匀晶转变匀晶转变 L3. 3. 亚共析钢(亚共析钢(0.40%C0.40%C)14951495液相剩余液相剩余 LB+HJ 剩余液相剩余液相 LL温度降至温度降至3 3点,点,得单相得单相 。降。降温时不变化。温时不变化。单相单相冷却冷却时析出时析出 727727 S SP P+Fe+Fe3 3CC 形成形成P P 先共析先共析F F和和P P中的中的F F都将都将析出三次渗析出三次渗碳体,但其碳体,但其数量很少,数量很少,可忽略不计。可忽略不计。 亚共析钢的室温金相组织 通常把共析转变前从通常把共析转变前从A A中析出

25、的中析出的F F,称先共析,称先共析F F。 亚共析钢亚共析钢室温室温组织组织组成物组成物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 5 .49%1000.02180.770.400.77w F相相组成物为:组成物为: + Fe3C%5 .505 .491wP 94.3%1000.02186.690.406.69w 7 . 5%3 .941wCFe3 近似估计含碳量:近似估计含碳量:WWCCPP0.80.8接近接近P点点 离异共析离异共析 游离滲碳体游离滲碳体K4. 4. 过共析钢(过共析钢(1.2%C1.2%C) S SP P+Fe+Fe3 3CC 形成形成P P 727727Fe3C

26、P P与与ES相遇相遇Fe3CFe3C匀晶转变匀晶转变 LL单相单相 降温降温 时无变化时无变化继续冷却时,继续冷却时,P中的中的 F会会析出三次渗析出三次渗碳体,因析碳体,因析出量较少可出量较少可忽略不计。忽略不计。 过共析钢室温金相组织 过共析钢室温过共析钢室温组织组织组成物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物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在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的数在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的数量随钢中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随钢中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达到量达到2.11%时,二次渗碳体的数量时,二次渗碳体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其含量可用杠杆定律求达到最大值,其含量可用杠杆定律求出出%3 .23%10

27、076. 069. 676. 014. 23CFeW%6 .22%10077. 069. 677. 011. 23 CFeW%7%10077. 069. 677. 02 . 13 CFeW%93%10077. 069. 62 . 169. 6 PW相相组成物为:组成物为: + Fe3C.382%1000.02186.69.216.69w 7 .17%1000218. 069. 60218. 02 . 1wCFe3 工业纯铁工业纯铁亚共析钢亚共析钢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过共析钢K液相液相5. 5. 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4.30%C4.30%C) 11481148L LCCE E+Fe+Fe3

28、3CCF F L Ld d FeFe3 3CC依附在共晶渗依附在共晶渗碳体难以分辨碳体难以分辨 727727+Fe+Fe3 3CCL Ld d 室温组织是珠光体分布在共晶渗碳体的基体上(低温莱氏体)室温组织是珠光体分布在共晶渗碳体的基体上(低温莱氏体) 。室温莱氏体保持了在高温下共晶转变后所形成的莱氏体的形态特征,室温莱氏体保持了在高温下共晶转变后所形成的莱氏体的形态特征,但组成物发生了改变。但组成物发生了改变。 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时两相的相对含量为: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时两相的相对含量为:%2 .52%10011. 269. 630. 469. 6 W%8 .47%1001

29、1. 269. 611. 230. 4CFe3 W室温相组成物为:室温相组成物为: + Fe3C8 .35%1000.02186.69.346.69w 2 .64%1000218. 069. 60218. 03 . 4wCFe3 K6. 6. 亚共晶白口铁(亚共晶白口铁(3.0%C3.0%C)匀晶转变匀晶转变 LL 11481148L LCCE E+Fe+Fe3 3CCF F FeFe3 3CC 先共晶先共晶 共晶共晶 727727+Fe+Fe3 3CC亚共晶白口铁亚共晶白口铁 黑色树枝状的是由先共晶黑色树枝状的是由先共晶奥氏体转变成的奥氏体转变成的P,周围白色部,周围白色部分是由先共晶奥氏体

30、中析出的分是由先共晶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其余部分为低温二次渗碳体,其余部分为低温莱氏体。莱氏体。 亚共晶白口铁室温亚共晶白口铁室温组织组织为:为:P+Fe3C+Ld 4 .59%1002.114.303.04.30w 6 .40%1002.114.302.113.0wdL %4 .13%4 .590.776.690.772.11wCFe3 WWP P59.459.413.4% = 46%13.4% = 46%室温室温相相组成物为:组成物为: + Fe3C%3 .55%1000218. 069. 60 . 369. 6 W%7 .44%1000218. 069. 60218. 00 . 3

31、3 CFeW7. 7. 过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5.0%C5.0%C)KLFeLFe3 3CC FeFe3 3C C 11481148L LCCE E+Fe+Fe3 3CCF F Fe3C 2 2 2 2点以下点以下共晶共晶FeFe3 3CC 727727+Fe+Fe3 3CCFe3C过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室温过共晶白口铁室温组织组织为:为:Fe3C+Ld 室温室温相相组成物为:组成物为: + Fe3C%3 .25%1000218. 069. 60 . 569. 6 W%7 .74%1000218. 069. 60218. 00 . 53 CFeW3 .29%1003 . 4

32、6.693 . 45.0wdL %7 .70%100.346.690 . 56.69wCFe3 过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亚共晶白口铁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SQPNJHGECBAL+L+ + L+ L+ LL+ L+ FeFe3 3C CC%温度温度A+FFAA+ Fe3CA+ Fe3C+LeLdLd+ Fe3CLd+ Fe3CLdP+ Fe3C+LdP+ Fe3CP+FPF+ Fe3CKDF4.4 4.4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 Fe3CP+ Fe3C1. 1. 对平衡组织的影响对平衡组织的影响相组成:相组成: + Fe + Fe

33、3 3C C 。随碳含量增加,。随碳含量增加, , FeFe3 3CC 随碳含量增加,铁碳合金组织变化为:随碳含量增加,铁碳合金组织变化为:F (F+FeF (F+Fe3 3CC ) F+P P P+Fe) F+P P P+Fe3 3CC P+Fe P+Fe3 3CC+L+Ld d L Ld d L Ld d+Fe+Fe3 3CCI I FeFe3 3CC0 0100100C%00.772.114.30.0218FPLdFe3CFe3C100C%6.69成分变化成分变化 不同性质结晶过程不同性质结晶过程 相发生变化相发生变化 组织变化组织变化同一种相,生成条件不同,形态可有很大变化。同一种相,生成条件不同,形态可有很大变化。铁素体:铁素体: 一般为块状。一般为块状。 +Fe+Fe3 3C C 与与CCmm相互制约,呈交替层片状。相互制约,呈交替层片状。滲碳体:生成条件不同,形态变化较复杂,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主滲碳体:生成条件不同,形态变化较复杂,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主 要由它引起。要由它引起。 LFeLFe3 3CC 一次滲碳体,呈规则长条状。一次滲碳体,呈规则长条状。 FeFe3 3CC 二次滲碳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