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化学坚实宽广的材料和物理知识,全面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尤其是微纳米材料的发展动向。系统与化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微纳米材料的化学和物理合成技术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熟练应用各种表征手段来评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功能性质;熟悉微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生产设备;必要的实验和计算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重点强化具有一定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及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或解决复

2、杂工程问题或开发相关产品的能力,能在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纳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博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至5年。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整个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成立由导师和相关学科指导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博士生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并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学术活动、选题报告、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并予以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的培养主要以科学研究为

3、主,以开拓、创新为目标;研究结合科研实践进行,重点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课程教学应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鼓励博士生广泛阅读参考文献,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学术报告等活动,博士生每周应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情况。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1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16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4 学分);开题报告3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指导教师1微纳米粉体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功能性质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具有光电和特殊表面特性的微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

4、改性和应用性能;发展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化学;研究稀土化合物的结晶化学和形貌调控技术,重点研究具有特殊荧光性质的稀土化合物和半导体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江风益教授李永绣教授等2纳米和多孔材料的合成与界表面化学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针对抛光和催化的应用要求,合成具有规则孔穴结构和高比表面的单一或复合氧化物,研究通过复配和掺杂来改变和调节氧化物表面电性、化学活性和表面摩擦性能的方法和途径,评价它们的抛光性能及其与粒子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从界面电性、化学活性和摩擦性能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抛光过程中粒子的团聚、分散与运动模式,以及表面物质的转移与去除机制李永绣刘正东教授等刘三秋教授刘念华教授3有机-无

5、机分子材料材料的计算模拟与设计研究金属与有机分子的相互作用,利用超分子化学和配位化学原理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无机分子材料。研究它们的荧光、铁电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作为微电子材料的MOCVD源物质的合成与应用技术。周 浪刘小明教授等4纳米复合敏感材料及传感器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可靠的新型气体传感器。利用有机基团的良好自组装特性和纳米仿生材料与生物分子(如DNA和酶、抗体等蛋白)的相互作用,构建二维及三维生物功能纳米界面,发展和建立与生命有关的原位、实时表界面分析新方法、新技术和测试平台;发展电化学生物分子器件,为生物分子的检测和揭开生命科学中的奥秘提供可靠的方法。研制

6、有应用前景的生物纳米电化学传感器,推动生物分子电子学和单细胞、单分子的检测方法的发展,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极高灵敏度的方法,并为生物医学研究、生物产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提供必要的手段李永绣教授黄德欢教授邱建丁教授陈义旺教授周 浪教授5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法与理论利用各种材料分析手段,表征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并分析它们对性能的影响。张 萌教授6材料中的热物理研究材料中热运动的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物性和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及其在工程技术、材料科学、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 特别是非平衡系统在有限时间中能流和熵流的规律。何济州教授5陶瓷材料的微纳米结构与性能研究陶瓷粉体及陶瓷结

7、构材料的制备、微结构和功能性质。寻求合成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制品的新方法、新途径。周健儿教授江伟辉教授三、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职称)考核方式备 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0010006英 语9051全部方向0010004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5431全部方向专业核心课57130215711001微米纳米先进制造技术高等材料物理微纳米材料合成技术3621李永绣唐建成考核全部方向57130015711002材料分析分析表征技术3621张萌张萌考核全部方向57130025711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3622集 体考核全部方向选修课专业方向课57140075712004

8、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半导体材料物理36362211周浪江风益考核考核全部方向方向1,557140235712005低维纳米材料与碳素材料高等激光物理学36362221黄德欢刘正东考核考核全部方向方向257140115712006材料的结构与相变固体量子理论36362221张萌刘念华考核考核全部方向方向257140245712007超分子化学与分子材料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36362221刘小明周浪考核考核全部方向方向3,457140255712008稀土材料化学3621李永绣考核全部方向方向457140265712009敏感材料与分析应用湍动等离子体理论36362222邱建丁刘三秋考核考核4方向25

9、7140275712010学术报告会 材料的原子模拟3636222-41全体导师周浪考核全部方向方向35712011材料的结构与相变3622张萌考核方向55712012材料合成与制备3622陈义旺考核方向45712013现代热力学理论3622何济洲考核方向6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二外(日、法、德)54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各导师自定可在全校博士、硕士生课程中选修必修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3学术活动2四、必修环节开题报告(3学分):开题报告在第3-4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要求博士生在阅读100篇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写出文献综述书面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应

10、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近期国内外研究动态,包括这些领域的主要进展、前沿课题及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给出详尽的介绍。开题报告以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博士生以可视手段对拟开题作30分钟的全面汇报,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进度做出说明,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当场回答评审小组委员的提问。评审小组由5位专家组成(包括导师),对该生的选题尤其是研究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明确评定。如果不通过,则应在两个月后再行评审。如再不通过,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学术活动(2学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2次报告),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

11、录册并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导师对博士生讲座的质量给出评语,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五、学位论文发表论文要求:博士生在论文答辩前应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4篇,其中必须在本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34篇(增刊不计算在内,如在读博期间以学生为第一的发明专利,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可替代论文1篇);其中至少包括被SCI、SCIE、EI或ISTP收录的论文22篇。学术论文必须以南昌大学为第一单位署名发表,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2、):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必须积极参加本专业内不同方向课题组的学术活动,进一步熟悉各研究方向的特点与指导教师情况。掌握材料的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材料制备的物理化学方法和技术;掌握分析材料结构、研究材料物性的方法与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以物理、化学和数学为基础,从分子、原子和电子等层次深入揭示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本质,致力于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开发,在微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领域取得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微纳米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方面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表明作者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独立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