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整体运动_第1页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整体运动_第2页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整体运动_第3页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整体运动_第4页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整体运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怎样做到太极拳的整体运动 朱定友一、内外结合,疏通脊柱太极的轴就是人体的脊柱,脊柱就相当于是门的轴:练拳时脊柱松的状态决定着胯的状态,我感觉脊柱-尾闾自然垂直的于地面就可,要想让自己的脊柱松弛下来,我们必须要做到内外兼修,内修就是培养足丹田内气,我培养内气的方法是在揉字上下功夫,我常常在清晨练习抖动身体10分钟,同时配合呼吸和发声,目的就是放松身体,当身体完全放松了,我就扎好无极桩功,双手重叠在小腹丹田处,轻微的揉动让小腹产生丹田内气,然后慢慢地进入无极状态,无我无他,一切全凭自然,不加任何杂念。一站就是半小时以上,收工时揉丹田49次,自由散步。有空的话,我就练习太极周天功,引导丹田内气从丹

2、田出发沿尾闾慢慢松脊柱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慢,只有慢才不会让内气划过,意随气走,意气要合一。同时微微下颚,头自然就顶起来了,让内气滋养脊柱。外练呢就是练拳和推手都不要紧绷脊柱,造成背部紧张,失去了太极拳的化劲,以往我们会以为所谓的用腰力才能保证接住受力,用腰力才能感受到劲,其实都是没有松开的表现,当你把所谓的腰劲松开了,胯坐正了,受到外力自然地被传导到脚底,腰(脊柱)才可以自由的运转。脊柱的旋转我体会就像旋转门;“脊柱是门轴,动是整体动”“如果练拳不明白胯的运作,那么整个拳架一定散乱不成形;胯在太极拳中是相当重要的观念,在其他拳术也是相当重要的观念。所以如果把太极拳的胯应用好,只要摆上其他拳术的

3、样子,就可以使用其他武术的功夫,这是太极拳兼容并蓄的特点,但其他武术就算熟悉了胯的用法,却无法用出太极拳的功夫,主要是因为其他的武术并没有像太极拳训练松透的结构体,所以无法练出太极拳的功夫。二、立身中正,裆圆劲出我们练习太极拳时身体中正了,才有效的放松脊柱,脊柱放松了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放松,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因为我们的动作在缓慢,轻,柔,匀速中运动。我每次练习太极拳中的云手都要坚持练习半小时以上,让我的心情更加宁静,因为有了静自然就会生出动,这个动就是人体的内劲,跟着内劲的感觉走,自然就可以把人体中的僵劲划去,然后换来一身的太极拳的内劲,刚柔并济,松活弹抖劲。也许会有许多朋友问我:难道一个云

4、手有那么神奇吗?请你看看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招熟渐悟懂劲,太极拳的劲,就是在动作不能断了的基础上延伸的,动作断了,劲也就断了。放眼看看世间的生物体,断了要恢复谈何容易,所以练习太极拳不能断了动作,要在连贯上下功夫。所以我选择了太极拳的云手,目的就是在动作不断的基础上生出太极拳的内劲来。 生出了内劲身体自然就会放松。,圆裆是 中正、松沉的前因后果所产生的现象。裆要圆,劲要撑,这是因果关系,不能只做表面的圆。足掌外翻或者跷起来,都是不行的,这是因为没有松够沉够的关系。中正与松沉和圆裆是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关系,松没有中正就不能沉,没有了沉,裆也不能圆,没有了圆就没有撑,当然也就不会

5、有满,所以就蓄不了劲,如此遇到来的力道大时当然也就不中用了。裆要圆才会有劲的满,劲满了,自然就会有一种圆的弹劲,对手力量来,不但可以化对手来的力,更可直接将他的来力跟裆劲送给他,假使裆有角的话当你在蓄劲要发劲之时,对手跟著你的重心后退,将力给你,你的重心就破了,其实功夫这个东西是一个由多种成份组合而成的复合物,少了那种成份就一定会少了某种功能这是一定的。 中正的关键在于脊椎与腰跨两者间,因为整个松沉的重力要经由脊椎下沉到跨裆之间再到脚底,而后再将圆裆的劲上传到脊椎,如果脊椎没有中正的话劲就断了,如果以筋脉气血运行的角度来说,背与跨裆的角度不对的话就无法运行大周天,因为三阴之气无法上传

6、,三阳之气无法下达涌泉穴,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阳阴,同样的如果脊椎前倾或後仰也无法松沉到脚底,相对的脊椎也不能为了要松而跨掉,内家功夫就离不开阴阳和周天循环,太极拳不是只有比手划脚,要有能量后才会有力量。 如此说来,具体说: 松要沉, 沉要直,直能坠 ,坠能蓄,蓄要圆,圆要撑,撑能满 。 -有很多的小细节,如果不一一的详解,很难体会其间的道理的。三、勤练自悟,感知内劲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比对法,就是实际动手试看看,正确的动作跟不正确少个不起眼难以察觉的细节其结果有何不同,就能恍然大悟了,所以,教拳的时候总要详细的拆练讲解,这样才能真正的练

7、到功夫,而不是比手划脚的摆招式而已。先要有内在的能量才会有外在动作,有了内在的能量外在的招式不论何种动作都会有力量。 真正听劲的地方不在手,也不在腰,而是在根,太极拳的出拳或掌是不能动手的,忘记自己的手,我要打你,不管是出拳或掌都跟手没有关系,手只是一个传达,接触的点而已,更何况身体的任何一个点,只要接触到对方都可以是劲的出口,这个观念是建立在松沉劲的用法上,手要出去,先管松沉,劲就自然会跑出来了,有这个松沉劲就无须理会手势如何,上半身的形体,它自己就会就定位,形成了沉肩墬肘,坐腕,立掌,劲透指的状态,如果意念还在手上的话,身子就无法松沉下去,如此身上的劲就没办法贯串而出,这也就是拳

8、架高,沉不下去的原因,即使勉强练低一点的拳架,裆也无法圆撑,以至於身体歪一边,重心都落在腰与膝盖上。 拳式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在於内在阴阳,开合,聚散,循环。 如懒扎衣,单鞭等,有些人误以为用手腕转一圈,就可以混过去,那是自己在骗自己,这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太极拳讲的是一个阴阳相等的观念,上下,头尾,长短,高低,都要分清楚才会出功夫,松沉练的如何看看手形就能知道了。“劲松”是在“体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内劲在体内不断地牵拉、充盈,丹田之气越来越足,真气遍布 这就是紧与松的辨证关系。四、练好起式,顺其自然预备起式就要求我们要立身中正,松胯、屈膝、圆裆,左脚在右脚的左前方,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掌心朝里,指尖朝下,二目平视前方。我们练习太极拳就要从起势做好,养成练习太极拳时心静似水,在意这个火的支配下,慢慢升温,跟着热的变化走。产生什么劲,就跟什么劲走。五、借助惯性,发好内劲我们在练习发太极拳的内劲时,一定要明白内劲起源于脚,要把脚的蹬力充分运输到我们的拳头上,这就讲究一个惯性力。身体自然放松,好似弓弦拉满,有一触即发之势。形如“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劲时重心迅速向左移,右足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向左转腰、拧裆,转右胯、转右膝、转右踝;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