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推拿科胯骨错缝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汇总_第1页
92推拿科胯骨错缝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汇总_第2页
92推拿科胯骨错缝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汇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胯骨错缝甑骼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1有急性腰散部扭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宵壮年。2一侧或双侧腰散部疼痈,不能弯腰,患侧下肢站立负重、行走抬腿困难,严重者疼痈向臀部和腹股沟处放射。3散骼部有明显压痈,两侧骼后上棘不等高,“4”字试验阳性,床边试验阳性,髓膝屈曲试验及下肢后伸试验阳性,严重者可见腰散部脊柱侧弯。根据骼后上棘的位置,患侧高者为向前错位,患侧低者为向后错位。4骨盆正位及散骼关节双斜位X线摄片:患侧散骼关节间隙增宽,或无异常。2. 西医诊

2、断参照欧盟骨盆带疼痈诊疗指南EuroSpine,2008,17:794-819.。1多有外伤史或孕产史。2单侧或双侧散骼关节处及臀外上方疼痈,可有下肢活动受限症状。行走时出现歪臀跛行,不能持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不能久坐,坐位时常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3检查可见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散骼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患侧散骼关节较健侧凸起或凹陷,有压痈、叩击痈,有时可触及痈性筋结;两侧骼后上棘、骼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骼峪不等高、散棘不居中或散沟不对称;两下肢有外观上的不等长。骨盆别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下

3、肢后伸试验,单足站立试验等试验可出现阳性。4骨盆X线平片可见患侧散骼关节间隙略为增宽,耻骨联合两侧高度不在同一水平;部分病人可见关节边缘增生或骨密度增高。其他间接征象可见两侧骼峪左右不等高,髓骨左右不等宽,闭孔左右不对称,散骨不居中。散骼关节CT扫描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二分期诊断1. 急性期:表现为腰散部及患侧下肢疼痈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咳嗽喷嚏疼痈加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 缓解期:表现为腰散部及患侧下肢疼痈、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酸痈,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3. 康复期:表现为腰散部及患侧下肢疼痈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

4、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三证候诊断1. 气滞血瘀证:腰骨氐痈骤作、疼痈剧烈,刺痈或胀痈,痈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痈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 寒湿阻络证:腰散部冷痈重着,活动不利,静卧痈不减,受寒及阴雨疼痈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 气血亏虚证:腰散部酸痈,痈连臀腿,遇劳则其,动作不利,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无力。4. 肝肾亏虚证:腰散隐痈,遇劳更其,卧则减轻,腰肌酸软无力,腿膝乏力,喜揉喜按。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阳萎或早泄,妇女带下活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十口渴,面色潮红,手足心

5、热,失眠多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等,舌质红,脉沉细或细数。二、治疗方法一急性期1. 严格卧硬板床休息。2. 推拿治疗:此期以松解类手法与调整类手法治疗,主要以散骼关节调整技术为主,恢复骨盆承载功能,操作时间不宜太长。1松解类手法患者俯卧位,施酒法于患侧腰部膀胱经及臀部、下肢后侧5分钟,以臀部为重点。 患者俯卧位,以拇指按揉八醪、秩边、环跳、委中等穴,每穴30秒。 患者侧卧位,施?法于下肢外侧2分钟。 患者俯卧位,擦八醪,透热为度。2散骼关节调整类手法1传统调整技术:根据患者散骼关节错位的情况选取不同的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调整向前错位的方法方法一:患者健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

6、直,患侧屈膝屈髓,医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肩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膝向前向下作最大限度的擞压,借助杠杆作用,可使散骼关节错动而复位。方法二: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在作髓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时,用力向对侧季肋部顿压,然后于屈髓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反复35次。 调整向后错位的方法方法一: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髓屈膝,医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散骼关节,一手握住患侧踝部,向后拉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手作相反方向的推拉。方法二: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健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骼后上棘内侧,一手托起患侧下肢,两手对称用力,使患侧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在下肢后伸扳动的同时,按

7、骼后上棘内侧之手向外向上推动。此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2蛙式四步扳法本法对前错位、后错位者均可使用。第一步自体牵引势患者取俯卧位,在患侧骼前部垫一枕头,患侧下肢悬挂于治疗床外,自然下垂,不能用足着地支撑。利用患侧肢体的自身重量作自体牵引,牵引时间约1015分钟。第二步极度屈膝屈髓势继上势,在自体牵引的姿势上,施术者以一手托起患侧膝部,作极度的屈膝屈髓运动,另一手按压患侧散骼关节处,按压与屈膝屈髓同步进行,一按一屈重复3次,转第3步操作。第三步极度屈膝屈髓外展势继上势,在上述极度屈髓姿势的基础上,施术者托膝关节的手用力作“蛙式”外展扳动,按压散骼关节部之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再回到极度屈髓的姿

8、势作重复极度外展法。按压与外展同步进行,一按一扳同步进行3次。转第4步操作。第四步外展后伸扳势继上势,在上述极度外展姿势的基础上,转为后伸扳法。施术者一手托起患肢膝部用力抬腿由外展姿态势转为后伸扳法,另一手同时向下掀压散骼关节,再回复到屈髓屈膝极度外展姿势作重复后伸扳法。掀压与后伸同步进行,一扳一压同步进行3次。3改进斜扳法调整骼骨向前错位手法: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伸膝屈髓,上侧之手抓住床沿,医者握住患者下侧手臂向斜上方牵拉,然后令患者松手,两手相抱,抓住对侧肩部,下侧下肢略屈髓,医者一手按患者肩部前推,另一手掌根按于坐骨结节处,令患者深吸气后徐徐呼出,在呼气过程中将脊柱扭转弹性限

9、制位。在下一次呼气过程中,按肩部之手稳住躯十不动,按坐骨结节之手作一突发的扳动,用力方向为患者下颌与下侧肩关节连线的中点。调整骼骨向后错位手法:患者健侧卧位,下侧下肢伸直,患肢屈膝屈髓,上侧之手抓住床沿,医者握住患者下侧手臂向斜上方牵拉,然后令患者松手,两手相抱,抓住对侧肩部,下侧下肢略屈髓,医者一手按患者肩部前推,另一手掌根按于骼后上棘后扳,令患者深吸气后徐徐呼出,在呼气过程中将脊柱扭转至弹性限制位。在下一次呼气过程中,按肩部之手稳住躯十不动,按骼后上棘之手作一突发的扳动,用力方向指向患者股骨纵轴。3. 针刺治疗: 体针取穴:腰痈、后溪、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上醪、中醪、次醪、环跳、

10、委中。操作:毫针刺,泻法,得气感强烈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电针取穴:以上穴位,取24穴。操作: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4. 其他外治法:选用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治疗、贴敷疗法、理疗等。1中药熏蒸:患者仰卧位,腰散部暴露于中医熏蒸床熏蒸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2中药热奄包治疗:患者俯卧位,中药包蒸煮热后敷于腰散部,温度要维持在40C左右,每日1次,每次20分钟。3贴敷疗法:取秩边、上醪、中醪、次醪、环跳等穴位,每次取24穴,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穴位,保留2小时,每日1次。4物理疗法:可在微波、直流电、十扰电、磁疗等方法中选

11、用13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5. 辨证论治急性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二型为主。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痈推荐方药:身痈逐瘀汤加减。秦充、桃仁、红花、独活、香附、牛膝、地龙、威灵仙、甘草、川续断、狗脊、麦芽等。或具有同类成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寒湿阻络证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推荐方药:附子桂枝汤加减。制附片、桂枝、陈皮、独活、寄生、台乌、生姜、茯苓、甘草等。或具有同类成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6. 护理调摄要点1活淡饮食,保持二便通畅。2正确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十上下一致,起床活动时采取腰围固定。3调畅情志,注意情志护理,防止情志刺激。二缓解期1. 推拿治疗:此期

12、以松解类手法与调整类手法为主,先采用松解类手法,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调整类手法。1松解类手法 患者俯卧位,施酒于患侧腰部膀胱经及臀部、下肢后侧5分钟,以臀部为重点。 以拇指弹拨患侧腰部膀胱经及骼峪上缘、骼腰三角等竖脊肌附着区域及臀部35遍,再以拇指按揉八醪、秩边、环跳、委中等穴,每穴30秒,掌按揉臀部。 患者侧卧位,施?法于下肢外侧2分钟。 患者俯卧位,擦八醪,透热为度。2散骼关节调整类手法参照急性期。2. 针刺治疗: 体针取穴:腰痈、后溪、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上醪、中醪、次醪、环跳、委中。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电针取穴:以上穴位,取2

13、-4穴。操作: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 其他外治法:选用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治疗、贴敷疗法、理疗等。参照急性期。4. 辨证论治此期患者可见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气血亏虚证或肝肾亏虚证,前二者参照急性期。1气血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濡养经脉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川写、白芍、熟地黄、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成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2肝肾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推荐方药:左归饮合二仙汤加减。熟地、山萸肉、枸杞、山药、炒杜仲、甘草、川牛膝、桑寄生、仙灵脾、仙茅等。或具有同类成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5. 导引疗法

14、:在疼痈症状初步消退后,开始腰腹肌训练及骨盆带肌锻炼。可采用四点支撑法、跪位前屈式、下蹲式等方法。6. 护理调摄要点1注意卧床休息,起床时采取正确的动作和姿势,可在腰围保护下适当活动。2避寒保暖。3调畅情志。三康复期1. 推拿治疗:以腰部和下肢的松解类手法为主。参照缓解期手法进行。2. 导引疗法:按缓解期方法,加强腰肌、臀肌和腹部肌肉力量,增强骨盆稳定性。训练强度逐渐增大,每日2次,逐步恢复患者腰散部功能活动。3. 护理调摄要点1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防止复发。工作姿势:坐位工作应尽量保持上半身端正,保持良好的看书、写字、使用电脑、开车姿势;日常生活:站立时挺胸抬头,双脚同时受力,坐位时不跷二郎腿,不宜久坐,不宜坐矮凳。2坚持导引疗法锻炼。3注意避寒保暖。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1. 治愈:腰散部疼痈消失,活动正常,恢复原功能状态。2. 好转:腰散部疼痈减轻,腰部功能活动改善。3. 未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