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_第1页
《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_第2页
《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_第3页
《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_第4页
《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伶官传序学案7、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冒力勉 仇鲤 盛以锦囊 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谭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 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贝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函梁君臣之首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6】抑本其成败之迹.71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

2、忽微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叨.71祸患常积于忽微.,川里多昆玉所溺3】之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莫能与之争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句读之不知,意之不解E之二虫又何知F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于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霜叶红毛二月花D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与其所以失之者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其后用兵D其真无马耶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智勇多困于.所溺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

3、之矣。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8、名句默写1】满招损,。2】,逸豫可以亡身。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 ,晚年号,谥。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 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洗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2】本文是 之作,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或其编者的 ,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

4、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新五代史是我国的 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 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 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二、感悟鉴赏 1、感知内容与结构1】问题预备:(1)课文第2段称李克用为“晋王”,称李存勖为“庄宗”,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2)晋王临终告庄宗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者特意提到晋王的这些话有什么目的?2】本文的用意何在?从课文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3】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4】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结

5、论?2、课内语段精读【1】阅读下文,完成 16题。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1)选出各句中“以”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B.皆背晋以归梁(2)选出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A.梁,吾仇也C.此三者,吾遗恨也(3)下面句中“其”字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尔费无忘乃父之志(4)从下列各句中选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A.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6、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5)解释“告”的意义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6)找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译文:梁王是我的仇敌;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及凯旋而纳之 D.满招损,谦得益(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B.燕王,吾所立D.请其矢,盛以锦囊 )C.请其矢,盛以锦囊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中的“乃”: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荆轲知太子不忍,乃 遂私见樊於期。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以成功)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燕

7、王是我扶立起来的;契丹和我结缔盟约,结为兄弟。译文:可是你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志向。译文:等到胜利归来,我(仍然)把箭藏在祖庙里。译文:自满引来祸患,谦虚得到利益。【2】阅读下文,完成(1)(4)题。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选出下面不属被动句的一类()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2)选出与“莫能与之争”中“莫”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C.愿早定大计,莫 用众人之议也。B.保民

8、而王,莫 之能御也。D.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3)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有何深刻含义?(4)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正确意思是()A.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B.当庄宗盛年的时候,拿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C.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所有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D.当庄宗盛年时候,所有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竞争。【3】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辘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9、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C.抑本成败之迹 抑:或者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3)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A.请矢,盛以锦囊,负面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10、首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一一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 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一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一一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一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5)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失

11、”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6)对这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天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B.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安逸享乐。C.作者认为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D.庄宗得到天下后,骄傲自满,不求进取,失败是自然的道理。(7)反复诵读本段文字,体会本文“文笔酣畅、波澜起伏”的特点。三、应用拓展1、相关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甲)何泽为 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 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 “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 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

12、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也。”庄宗大笑,为之止猎。(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 谏, 为 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 ,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 ”因前请亟 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 】下列加粗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数 践民田以 给 军食 A. shu6屡次,多次 ;g百付给B. shuo屡次,多次; j f供给C. shu计算;j f供给D . sh u计算

13、; g不付给2】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当马切 谏 切:急切B 请 亟 行刑 亟:赶快C.何以出租赋 以:因为D 县令乃 得免去乃:却,反而3】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A 汝罪当 死B 则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C.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 有大石当 中流4】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陛下未能一 天下以 休 民译文: 解释:一:。 体: 。何不 饥 汝县民而空此地译文: 解释:饥:。5】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

14、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D 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作法。1、x u ch du ch 国g ling jin y iy u2、原:古一推究 今-原则,原来;抑:古一或者,今一抑制;从事:古一泛指一般属 官,投身到。中;人事:古-人力,今-事理人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气: 古-气势,指骄傲之气 今-意志、气概,志趣性格等。3、 理:道理负:背负 及:等到方:当;组:绳子;函:用匣子装着 ;迹: 迹象;举:全;困:围困;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4、前:名词做状语;函:名词作动词;夜、东:名词作状语;兴、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功:动词用作名词

15、;忽微,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5、1】在;介词,至介词,比;介词,被;2】代词,他;语气副词,一定;代词,那;疑问副词,难道;3】助词,取独;代词,他;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这;动词,至IJ;4】所以:的原因5】 以:而6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 “一定”的意思。6、判断、被动、状语后置7、1】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3】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4】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8略9、11醉翁,六一居士,文忠,诗文革新运动2】借古讽今,“前言”,“按语”,“二十五史”1、1】

16、(1)李克用以“晋王”爵位告终;李存勖后来做了皇帝,谥为“庄宗”。这种称呼的 方式是史家惯例,读史应注意这个问题。(2)(梁、晋之间仇恨极深。)(要说明庄宗的前半期不忘乃父之志, 所以大有作为,终于灭梁。)2】欧阳修写这篇传记小序,意在发表议论,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应当吸取历史教训,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从文章结尾“岂非人事哉”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这一用意。3】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虽曰大命,岂非人事哉! ”用一个“原” 字推导原因,点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

17、以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2、1 (1) B (A.介词,把,拿;C.介词,用,拿;D.介词,用。B.连词,相当 于“而”,表顺承关系。)(2) D (A、B、C均为判断句。D为一般句式。)(3) B (A、G D均作代词。B为语气词,表祈使,一定。)(4) C (题干例句与C均为代词,你,你的。A,是,表判断;且竟然,去上表转折。于是,便,表顺承。)(5)告诉 祭告禀告。(6) B2 (1) B ( A、G D均为被动句,分别用“为” “于” “为所”表被动,B为状语后置句。)(2) B ( A 通 “暮”, 傍晚;C、 D, 否定词, 不。 B 与

18、例句均为无定代词,没有人 (谁)。 )(3) 说明庄宗溺于伶人因而“身死国灭”的教训,具有普遍意义。警告当时北宋统治者如果一如既往,不防微杜渐,一味溺于声色犬马,也会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为天下所笑。(4) A (“举”,副词,全部,所有。“盛”与“衰”相对,即强盛。)3】(1) D (此处“身”应释为“自己、自身 o)(2) C(3) D(D 项是一个被动句,A、 B、C 三项均为倒置句。)(4) B( “乱了的人”应为“作乱的人” 。)(5) B(6) D(7)本文抑扬顿挫,语言错落,感情起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两个长句,一写兴盛,一写衰败,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总结历史教训,阐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前面写庄宗系燕父子、杀梁君臣胜利归来、还失太庙时的意气风发,“可谓壮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