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专题、单选题1 .如图所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在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则他将落在(第7页共21页A.仍在起跳点B.在起跳点前C在起跳点后D.都有可能2 .如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的B.都是在小车突然启动时发生的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的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的3 .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 物台上(如图),司机正常行驶时突然刹车,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仍保持水平B.
2、将向前溢出C.将向后溢出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小球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甲船:小球向右运动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C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船:小球静止5.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间断开的同时,电灯所受外力 全部消失,则电灯将()4 .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竖直向上匀速运动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C竖直向下匀速运动D.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定律是通过实
3、验直接得到的B.该定律不能用实验证明,只是一种猜想C该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D.该定律可以用实验证明,因为它是力学的一个基本定律7 .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8 .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8 .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 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加休在水平阈上的送功、需 整州助势力之特,更果外 此作册的体盘吹止HR1 -%物体在汝有受到外力 件阴馋樵出保
4、息包透日拽 运m技赵或加上林乐出妇累力停3道地申 法受力的传刖.定的 避度聘保也不变7A.B.C.D.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崛ImD.往前推箱子10.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A.9 .下图所示事例中,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12.下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最明显地反映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撑杆被运动员拉弯C踢出的足球能继续飞行D.蹬车在公路上疾驰B.拉网改变排球运动方向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到5米/秒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13.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
5、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达氏B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 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每分钟0.6千米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0.1s拍摄了同一14 .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A.1.5m/sB.15m/sC.150m/sD.0.15m/s15 .我国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如图所示,型号为直-10的20架武装直升机组成数字7和0匀速飞过天安门广场
6、时,下列对直升机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静止的B.以国旗为参照物,直升机队是运动的C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6 .五一期间,爸爸带着小科驾车去温州游玩。小科记录了某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速度,并绘制成下图的速度一时间”坐标图,其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AB 段B. BC 段C. CD 段D. DE 段17.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 t=0开始,小科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甲图乙四两,A.当木块没被拉动时,拉力F小于木块所受的摩
7、擦力B. 6-12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C. t= 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m/sD. 12-18s内,拉力做功 144w18.一辆小车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撤去拉力F后,小车将 ()A.做加速直线运动B.做减速直线运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保持静止19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放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然后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 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如下表所示。口木板衣由根也土山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车运动的距离(米)0. 270. 420. 79通过这一实验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阻力越小,小车速
8、度减小得越慢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C.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那么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0 .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科学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的运动,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 如果在没有阻力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A.事实 ,推论 B.事实,推论C.事实,推论:D.事实,推论二、填空题21 .如图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开
9、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我们的做法是让小车在 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下滑。根据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 不同的现象,我们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毛巾表面称布表面第21页共21页木板表面22 .如图是一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 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秒,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 运动的距离是 厘米,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速度是 米/秒,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填匀速直线”或 变速直线”运动。a 2 523 .如图所示,A 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Fi=5N, B受水平向左的拉力 F2= 3N,且AB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 N
10、,方向是。iiiiiiiiinHiiiiiiiirniitiiiiT24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 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的。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25.如图所示的几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蕊球星看? 嶷甲赛艇HadNihaUFnhill BnriniiiilimRminfl(1)用脚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飞向空中,说明力可以(2)拍打羽毛球时,球网的网面发生了弯曲,说明力可以_点即可)。20。卜诲夕匕于,r10 20 3。4(1 5
11、0 时而相观察图片,回答卜列问题:O第7页共21页(3)赛艇时,用力往后拨水,艇向前方行驶,说明了 三、解答题26.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杭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地时,钟表显示为 10时45分。求: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 10时15分,当到达B距杭州距杭州70km(1)若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多长时间?27 .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闻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12、(1)在t=1 s时,可根据 的原理,推理此时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N”;(2)在t=5s时,物体做 运动,根据与(1)相同的原理,可判断此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4N;(3)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t=5s时的摩擦力大小相同.请你解释其与t=5S寸的摩擦力大小相同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28 .某同学观察到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并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从而常常造成车祸。他很想知道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大小的因素(因为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的大小是造成车祸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猜想:A.紧急刹车前的速度B.汽车的总质量C.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D.紧
13、急刹车时的路况根据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自行车代替汽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序号车的总质量m(千克)刹车前的速度v(米/秒)路况滑行距离s(米)a1004水泥路0.4b1004操场土地0.6c1008操场土地1.2d1504操场土地0.8e1504水泥路0.5f1508水泥路0.7(1)为了验证猜想 A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的实验 或。(2)为了验证猜想 B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的实验 或。(3)从上表中你能到的结论是: 29.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 速度vo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
14、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 究 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的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1)实验中应控制 和 不变。(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同学的设计。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 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 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面钩码的
15、质量。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 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 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滑块质量/克200250300350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米0.6510.6510.6510.65130 .在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 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g
16、100200300500重力/N12345(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o(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31 .为探究 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 ”,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 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 不
17、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弹簧受到 的01234567拉力(牛)甲弹簧6.06.67.27.88.49.09.610.6乙的长度6.07.08.09.010.011.012.013.0丙(厘 米)9.09.910.811.712.613.514.4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填 大于”或小于”也弹簧伸 长的长度。(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两组弹簧的数据。(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2 .如图甲是小婷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婷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
18、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婷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 能或 不能)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婷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婷的实 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 1 B.、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33 .某科学实验小组进行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实验设计方案如图甲、乙所
19、示,试回答:(1)实验小组进行甲、乙两组实验所建立的假设是 。(2)在甲、乙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可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依据是(3)丙为甲、乙的改进装置,它的优点是 (至少两点)。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答案】A【解析】【分析】当小明跳起后,由于惯性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分析人与车的相对位置关系 即可。【解答】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和汽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关系,即他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与汽车相同; 当小明在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后,虽然与汽车不再接触,但由于惯性,他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速度和汽车 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和小明前进的距离相同,因此他将落在原来的起跳点。故选Ao2
20、 .【答案】D【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针对每个选项中的情形确定小车的倾倒方向,然 后与图中的情形进行比较判断即可。【解答】A.当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运动的时候,如果小车突然停止,那么木块会由于惯性向右倾倒,而甲图的情形不符,故 A错误;B.当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运动的时候,如果小车突然启动,那么木块会由于惯性向左倾倒,而乙图的情形不符,故B错误;C.图甲所示的现象应该是小车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的,而小车突然停止应向右倾倒,故C错误;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的,故D正确。故选D。3 .【答案】B【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分析汽车刹车后
21、杯子里面的水由于惯性而保持的运动方向即可。【解答】原来杯子里面的水和汽车一齐处于运动状态,当突然刹车时,汽车由于受到阻力迅速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而杯子里面的水会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于原来汽车向前运动,因此刹车后水会向前溢出,故 B正确,而A、C D错误。故选B。4 .【答案】C【解析】【分析】如果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那么说明船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小球相对桌面是 运动的,说明船的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而变化的方向与小球的运动方向相反。【解答】甲船和乙船中的小球由于惯性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甲船中的小球向右运动,其实说明 船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可能是甲船向左运动时突然加速
22、,也可能是向右运动时突然减速,但不可能是 匀速,故A、B、D错误;乙船中的小球保持静止状态,说明船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即可能它是静止的,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 动,故C正确。故选C5 .【答案】D【解析】【分析】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解答。【解答】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间断开的同时,电灯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电灯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在原来的位置保持静止状态。故选D。6 .【答案】C【解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通过不断改变水平面对小球的运动阻力,进而得到阻力越小,物 体运动越远,速度减小越慢的结论;然后推测当没有阻力时,物
23、体的运动速度就不会减小,进而永远运 动下去,因此利用的实验加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据此解答。【解答】A.该定律是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到的,故 A错误;B.该定律的得出不全是猜想,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故 B错误;C.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故C正确;D.因为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该定律无法用实验证明,故 D错误。故选Co7 .【答案】C【解析】【分析】(1)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A错误;8 .力不但能改变物体的运
24、动方向,还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故 B错误;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故选C8 .【答案】C【解析】【分析】可根据三位科学家的出生年代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排序。【解答】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因此中间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前384年;伽利略认为物体不受力速度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右边的肯定是他,他出生在公元1564年;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一定律,他出生在1643年,因此三种观点形成的顺序为 。故选C9 .【答案】A【解析】【分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
25、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解答】利用重锤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故答案为:Ao10 .【答案】B【解析】【分析】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正比函数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解答】由G=mg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在G-m图象中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答案为:Bo11 .【答案】B【解析】【分析】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结合 题图中的信息,比较两个力的三要素即可得出结论。【解答】由题图可知,两个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这说明力 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答案为
26、:B。12 .【答案】 A【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撑杆被运动员拉弯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拉网改变排球运动方向、踢出的足球能继续飞行、蹬车 在公路上急驰都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答案为:A。13 .【答案】 C【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与速度成反比。【解答】小张、小王、小李的速度分别为v小弓=30km/h , v小王=5m/s=5X 3.6km/h=18km/h , v小李=0.6km/min= 1 , =36km/h ,由速度公式v=可知,t=J 由于从同一地点 A同时出发,最
27、终都到到达点B,即他们的路程s相同,因为小李的速度最大,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故答案为:Co14 .【答案】 A【解析】【分析】由图读出水滴下落 0.3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水滴的平均速度。【解答】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为s=45cm=0.45m,水滴下落0.3s的平均速度是:v号吟粤 =1.5m/s。故选:Ao15 .【答案】B【解析】【分析】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机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它们是运动的,故 A错误;B.以国旗为
28、参照物,直升机队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它们是运动的,故 B正确;C.以其中一架直升机为参照物,其他直升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静止的,故C错误;D.B选项是正确的,故 D错误。故选B。16 .【答案】B【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在速度一时间图像中是一条不为零的水平直线。在路程 一时间图像中是一条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的直线。据此可进行判定。【解答】根据题中的速度 一时间图像可知,AB段表示速度逐渐增加, BC段表示速度保持不变, CD段表示 速度逐渐减小,DE段表示速度逐渐增加,所以BC段表示的是速度保持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29、17 .【答案】C【解析】【分析】(1)力与运动存在一定的关系;(2)根据图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分析出物体所受力的关系,再由图乙可知力的大小;(3)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表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4)由W=Fs可求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解答】A、当木块没被拉动时,拉力F小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没被拉动时,物体受到静摩擦力,所以拉力F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A错误;B、6-12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12-18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的拉力F等于滑动摩擦力,在6-12s内,物体的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物体受到的不是平衡力,B错误;C、t= 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 5m/s
30、,在10-12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图丙可知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0m/2s=5m/s ,所以10s时的速度要小于 5m/s ,说法正确,C正确;D、12-18S内,拉力做功144w,在12-18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拉力F=4N,运动的距离是 36米,拉力做功为:W=Fs=4N 36m=144J, W是功率的单位,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C18 .【答案】C【解析】【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解答】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匀速运动,当不受任何力时,它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受到外力改变其运动 状态为止;故C符合;故答案为:Co19
31、.【答案】B【解析】【分析】(1)图中实验研究了阻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车到地面时的速度相同,小车运动的远表明速度减小的慢,反之表明减小的快;(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最终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小车静止下来;(3)从表面摩擦减小,小车运动的越远,如果表面没有摩擦时可得出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4)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解答】A、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实验中毛巾摩擦最大小车运动距离最近,木板摩擦最小小车运动距离最远,所以可得出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说法正确,A错
32、误;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只受到阻力的作用,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态的原因,说法不正确,B正确;C、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实验中逐渐减小摩擦小车运动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当没有摩擦时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说法正确,C错误;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那么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实验可知,说法正确,D错误。故选B20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出时的斜面小车实验可知,实验中逐渐减小摩擦观察实验的现象,最终推理得出没有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据此可对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的运动进行排序。【
33、解答】由分析可知,事实有 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顺序按摩擦由大到小排列为: 。推论有如果在没有阻力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顺序是先是较光滑最后是无摩擦,所以B选项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21 .【答案】同一高度;距离【解析】【分析】(1)在同一斜面上,小车运动的速度只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2)当小车的初始速度相同时,它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前进的距离越短。【解答】为了使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等表面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我们的做法是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
34、由静止开始下滑。根据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的现象,我们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故答案为:同一高度;距离22 .【答案】20厘米;1米/秒;变速直线运动【解析】【分析】由刻度尺读出水滴由 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由时间间隔可知运动时间;利用 v=f计算速度;通过观察两点间距的变化就可以判断雨滴的运动情况。【解答】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sac=20.0厘米=0.2米;tAc=0.1秒+0.1秒=0.2秒,则这个 j 02米过程中水滴下落的速度是VAchMn米/秒;雨滴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雨滴做变速直线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大。故答
35、案为:20.0; 1;变速直线。23 .【答案】2;水平向左【解析】【分析】把AB当作一个整体,由于 AB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整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解答】对AB整体受力分析,AB整体受到向右的力 R ,向左的力F2和摩擦力f,根据F1=F2+f,即可 求出地面对 B的摩擦力f=2N;故答案为:2;水平向右。24 .【答案】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解析】【分析】由路程时间图像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中对应时间中运动的路程可以计 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运动需要参照物,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称为运动,位置 不变化的称为静止。图像能反映出
36、同一物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的变化情况,能反映出不同物体的 运动快慢等信息。【解答】根据跑步者的图像可知,跑步者在50秒时间内跑了 200米,所以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v=s/t=200米/50秒=4米/秒。骑车者在 30秒时间内运动了 200米,骑车者的速度为 v=s/t=200米 /30秒=6.7米/秒,所以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当以跑步者为参照物时,骑车者的位置始终变化,所以骑车者是运动的。从图中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故答案为: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25 .【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
3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 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2)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能使物体发生 形变。【解答】(1)用脚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飞向空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拍打羽毛球时,球网的网面发生了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赛艇时,用力往后拨水,艇向前方行驶,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解答题26 .【答案】(1)静止的,因为轿车相对于司机所戴帽子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2) 100千米/时(3) 42 分
38、【解析】【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改变则物体运动,若位置不改变则物体静止;(2)由图可得轿车从 A地到B地的路程,由A、B两地的时刻计算出轿车所用时间;再利用v=f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已知B地到杭州的距离和轿车的速度,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t=*求出从B地到达杭州的时间。【解答】(1)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轿车相对于司机所戴帽子的空间位置没有改 变;(2)轿车从 A地到B地的路程:s=120千米-70千米=50千米,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时45分-10时15分=30分=0.5时;s 50T米=0
39、.7 时=42 分。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V= 0时 =100千米/时;(3)由v4得,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的时间 t 色=27 .【答案】(1)二力平衡(2)匀速直线(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未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图象问题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中得出相关的信息,然后结合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求解,是中考的热点考题。由图丙的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判断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情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 v-t图象是一条平衡于时间轴的直线,由图丙 v-t图象可知,。2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由图乙找出 t=1s时推力的大小,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所受 摩擦力大小
40、;2s4s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加,做加速运动,4s6s物体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确定此过程中的推力大小,便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 的接触面与物体间的压力决定,如果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变、物体间的压力不变,则物体间的摩擦力不变,据此求出t=5s时摩擦力的大小。【解答】(1)由图丙的v-t图象可以可出,在 02s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当t=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以判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2)由图丙v-t图象可知,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3)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与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物体
41、与地面间的压力决定,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未变,因此在 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 t=5s时的摩擦力大小相 同。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匀速直线;(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未变。 四、实验探究题28 .【答案】(1) b、c; e、f a、e; b、d(3)汽车的总质量、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紧急刹车时的路况均能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且质 量越大、刹车前速度越大、路面越光滑则刹车后滑行距离越长【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哪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就要改变它,而其他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既然研究速度,就要找到速度不同,但车的总质量
42、和路况相同的进行比较;(2)猜想B探究总质量,那么总质量就要不同,而刹车前的速度和路况要相同;(3)通过表格,分别找到刹车速度、路况和总质量对刹车距离的影响,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即可。【解答】(1)因为猜想A是探究紧急刹车前的速度对滑行距离的影响,所以从表格中找出速度不同,其他物 理量都相同的实验,故选 b、c或e、f。(2)因为猜想B是探究汽车的总质量对滑行距离的影响,所以从表格中找出车质量不同,其他物理量都相 同的实验,故选a、e或b、do(3)从表格中滑行距离的数据可以看出:汽车的总质量、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紧急刹车时路况均能影响车 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且质量越大、刹车前速度越大、路面越光
43、滑则刹车后滑行距离越长。故答案为:(1) bc; ef; (2) ae; bd; (3)汽车的总质量、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紧急刹车时的路况均 能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且质量越大、刹车前速度越大、路面越光滑则刹车后滑行距离越长29 .【答案】(1)滑块的静止释放高度;接触面粗糙程度(2)甲(3)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解析】【分析】(1)滑块在水平面上的初始速度与它在斜面上静止时的高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保持除 质量外的其他两个因素相同即可;(2)要探究滑块质量对滑行距离的影响,必须保证滑块的质量不同,而其他因素相同,据此判断;(3)比较两行数据,当滑块质量增大时,如果滑行
44、距离改变,说明二者之间有关系;否则二者之间没有关系。【解答】(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知,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o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它在水平面上的速度由它在斜面上静止时的释放高度决定,因此要探究滑块质量对滑行距离的影响,必须保证滑块的静止释放高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相同;(2)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滑块的质量,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都要保持相同;乙同学的实验中没 有控制滑块静止时的高度相同;丙同学的实验中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符合本课题探究 要求的是甲同学的实验;(3)分析表格可知,当滑块的质量不断增大时,它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得到结 论: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薪材苗木采购合同
- 电子支付中介合同
- 财务人员雇佣合同
- 电子书内容创新与策划考核试卷
- 诚信租房合同签署指南
- 粮食仓储企业绿色经济企业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竹材运输中的损耗控制考核试卷
- 油墨的紫外光固化技术考核试卷
- 成人教育中的学习满意度调查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创新物业服务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 上市公司涉税风险分析报告
- 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介绍图文课件
- 引导接车监控装置操作办法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 读书分享交流会《外婆的道歉信》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件
- 医疗器械自查表【模板】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2BM3U2Rules》教学
- 曼陀罗绘画疗法
- 四年级下册英语素材单元知识点总结 陕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