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代词学的尊体观 2012-06-01 论文导读:清代词学理论是在以尊体思想为核心的架构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清代词学重要的理论依据。 由表面意义来看,尊l本之用乃在提高一个文学沐类的地位和价值,依其体制本身的起源、条件、特性和规律,辨求其应有的艺术结构、艺术形象、及艺术功能。但若更深一层思考. 清代词学理论是在以"尊体"思想为核心的架构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清代词学重要的理论依据。由表面意义来看,"尊l本"之用乃在提高一个
2、文学沐类的地位和价值,依其体制本身的起源、条件、特性和规律,辨求其应有的艺术结构、艺术形象、及艺术功能。但若更深一层思考,"尊体"成为一重要的文学性自觉,当绝非纯然根据文学本身的个别性或专门性来予以衡量。它往往联系了时代的思潮、文化的现象、及学术的风气,从而重新检讨、发现、定义各体文学的职能。易言之,文学上的尊体意识并非孤立现象。它不是某家流派或某一个人的专断或标识,而是全而性的原则和共识。在此前提之下,它白然不是独尊一休,而要求是博尊众体了。这种现象的形成,大致导源于三个因素,即:历史经验的反省、文化知识的统合及学术研究的训练。首先,明清之际的思想界在世局人生的剧动中开始
3、认识到文学的现实作用与时代精神。他们从历史中去验证文学与世运的关系,强调文学对社会人情的观照和反省;他们也从明代文坛的偏执发展与心学思想的反智倾向得到教训,而力倡文学应具有真性情、真道德与真学问。是以在这个阶段,不囿于一体、不定于一尊的观念已然成形。其次,明代中叶以后,王学末流的废书不观、学无根低,引致学者开始注意"道问学"的必要性,经义考证之学于焉萌芽。清代伊始,思想界积极倡导返经归本,要求文学应具有更高的道德观和责任感,濡学的经世致用之能被视为艺术的价值规范之本,诗文之道即在以"明体适用"为导向的原则下,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思与重构。由于这种"
4、尚学"的精神,清代的文学批评喜欢探源导流、察体知变。不偏执、不随俗;兼容众长、四照圆融。简言之,他们对文学的立场是以统合客观的知识为基础,而且经常自政治、社会、历史、哲学等领域中撷取材料以资辨证,故对各体文学的形式外缘与体质规律有着充分的认识,呈现出执中守正、四平八稳的文艺美学观。最后,由于受到理学思辨和朴学实证两种治学方法的影响,其文学批评本身也富于经学家论辨考证的特质。俞褪(徐诚庵大令词律拾遗序)中说"圣朝之兴,大儒辈出,论学则务实行而扫空谈,治经则专师法而耻臆说.举义理、名物、声音、训话,无一不实事求是,力求古初。他们"决不肯泛述交情以资点缀,或徒贡谈辞作为
5、敷衍,于是必根据理论作为批评的标准,或找寻例证作为说明的材料"。严格说来,这种实证的学术性格是不利于文艺创作的,因为它通常缺少了一种特殊的趣味、一种倔强的偏执、一种放肆的气焰:但相对来说,这种严谨与理性却是文艺思想研究的最大优势。其在指陈利害、总结得失方面,尽管仍有通泥、宽狭之别,但均在不同的程度上做到了博观约取、汲异补正,这是清代词学主要的贡献。辨词体、立词统词体文学以一个新兴的民间音乐形式在中唐逐步发展起来后,经过了五代两宋的创作高峰,其基本的艺术风格特征已然建立。首先,它是以花间之"绮筵公子。绣幌佳人"为格局的艳科小曲;其次,它是文人"敢陈薄伎,聊
6、佐清欢"以娱宾遣兴的小道末技。虽然,前人谓"词体之尊,自东坡始",但苏轼词本身的豪放出格历来皆引起相当的争议,许其才调虽高却非元音,故并无法真正带动尊体的回响。南宋时已有人将词与诗相提并论。如谓"词曲为诗之苗裔"、"诗词与文同一机轴"、''亦出诗人礼义之正"等,但毕竟还只停留在对个别作家与作品风格之评价,尚未能进入到系统性的理论规律中。清代的词论家之尊体方法则由辨体格与立源统两方面入手,力攀诗经、楚辞的余绪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但在实际的作法上却摆脱了抽象的本质概念,而由对"体"的认
7、识论里重新审定词体艺术的价值与功能。辫析词体之形式特质与美学风格(l)形式美的特征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道:"词之为体,要吵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语,集中涵薰了词体文学的几个艺术特征,包括了它的取材几语言、技巧及风格等护而且,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特征环环相扣,形成一个诊释性质浓厚的系统结构,而此一结构体的中心,就是词体本身的"要砂宜修"。"要吵宜修',一语源出楚辞,原意形容女午精微细致、修饰婉美之质。王氏以之喻词,表明了词是一种以"色"相求的文体。色从何来争此不得不由其音乐性能及长短
8、句法加以考察。首先,词之动人既是语言加上声乐的共同成果,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表明了它不只是读的文学,也是听的文学。在倾心吐意、唇吻喉会之间,其感染力往往较诗体来得浓郁深刻。传统上认为诗庄词媚、诗淡词浓、诗疏词密、诗雅词真,此不独道其内容之特质,更关乎其语言如何应声切调以表情的原则。况周颐说"学填词,先学读词'',刘熙载引徐谐(通论谓词"在音之内,在言之外",都直接表明了声和言的合作乃是词之本色。因此在用语下字时当"要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张炎语)如此一来,词的音感、语感、情感必然较诗体显得流荡丰富、绸缪强烈。词评家早已注意到
9、同语易于"刷色"厂香滑"、"馥郁"、"软媚"等,这多少是声容相副之功,也是其较诗语得天独厚的地方。清人在这方面的认识尤深,且多喜欢以物色为拟,如沈祥龙说"词能寄言,则如镜中花.如水中月"(论词随笔),刘熙载说"词之为物,色、香、味宜无所不具"(艺概),沈谦说"生香真色,在离即之间"(填词杂说),即喻指了其在语言形象上的精丽敏切、自然鲜活。具备这样的条件,曲子词就更能够展现它"曲尽人意"、"肆意畅情"的特点了,而且"其
10、法愈密、而其体不能不入于柔靡矣。"(胡震亨(唐音癸获)词之擅于表现风月闺情与其音乐的发展和结构实互为因果的。其次,词体曲折迂回的长短句式,使得其在抒情写意时往往不能像诗歌那么恢阔宏博、拔卓高逸,反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蕴藉低回、欲语还休的含蓄美,清人谓"词句参差,本便旖旎",即说明了这种体式先天具有一般诗歌体裁所没有的敬侧倘恍风味。·词之初起,即以红牙白板浅斟低唱表明了它体质上的阴柔本色,此其所以在题材上往往不离闺帘风月之想、幽窈深隐之思。并且,这种阴柔并非来自一味的长牵慢引,而自有其节奏上的疏密交错、缓急相摩、高低互荡,故即使表现豪旷,也不是一气无余地畅所
11、欲言,而是高昂之中有掩抑,旷放之中有咽切,一放一收之间,语言的张力充分而饱满,足以发挥意余言外、言尽而余味无穷的效果。刘熙载艺概)云"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其"寄言"的方式又在参见朱弃:<风月堂诗话)卷上、刘将孙:(胡以实诗词序、林景熙:(胡汲古乐府序。于"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这种纯由体制形式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艺术美质的要求,以一种辨证性的方式处理词体的思想情感等内容,这是传统诗歌文学创作颇难以想象白勺。辨证性的美学风格清代论词之艺术特征.主要是从"休小而旨大"的角
12、度观察得之。词以婉曲之体质表现幽隐之情思,是传统词学的基本见解。所谓婉约,主要来自于声律节奏句式的要求,是以词的语言也随着曲制的短长周折而有它本身的特色,然而,这种特色绝非只求文字表面的声貌意象而已。明代沈际飞曾评蒋捷词霜夭晓角)为"淡得浓,理得雅,稚得老",说明了词语本身可达到一种辨证性的美感层次,这正是清代词家普遍注意到的特点。大体而言,清人对词之语言的风格是主张芋绵秀丽、清俊明亮;但是在语言的功能上,却也因其以抒发委折抑塞之情为主而强调须有衬托、有点染、有比兴。沈祥龙曾语词应具"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致;江顺治则曰"无波不回、无露不垂、得
13、缩字诀,是谓之词"。所谓"缩",其实就是一种藏头露尾,其意在似放而实收,不尽而已尽,这种手法无非在实现词体本身的含蓄美感;易言之,词之含蓄,靠的不是隐匿,而是对比,是不言而已言,"柳暗花明"即是此理。而就表现的技巧论,刘熙载艺概)中曾说'.北宋词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沉亦快,用细亦阔,用精亦浑;南宋只是掉转过来。"这里除了归纳两宋词的整休创作风格外,也指出了词体之语言形式与章法结构之间,自有一种内外相转、上下对称的关系;所谓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等,无非是根据词之声律节奏而发展出来的自然对应方式。所以、须"
14、;浅者深之.直者曲之,松者炼之,实者空之"(孙麟趾(词径),故无论是豪放或婉约,词均以"纤徐陡健,交相为用"(刘熙载语)之章法为佳,配合曲调句式的变化呈现出短而长引之,长而短截之的特色,惟是可得"笔未到而气已吞"之妙,才能具有曲调所须之一唱三叹之致。在清代人眼中,所谓集大成之作,多是能够兼具疏陶与深婉双重特色者,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其体式语言的关系委实是非常密切的。准此,在整休的形象风格,清人也提出.'离合"的观念。沈雄(古今同话引宋征璧语云"词家之旨,妙在离合。语不离则调不变宕,情不合则绪不联贯",盖宋氏此言
15、,实暗示了一种传统诗论中的"言"和.'意"的关系。在词体中,声调是表情的重要原则.故语言和声调之间自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然而语言本身却不是声音所能概括的,故不应粘著刻画、句随句拟,反而应藉着丰富的意义结构深化声情的内涵,达到"言有尽而音意无穷"的效果,故此宋氏批评柳永词"句句联合,意过许久,笔扰未休,此是其病"(同前引)。而另一方面.声调是不可改变的体制,语言则能极尽活脱动化之能事,声情由此展现出开阂宕回的风貌.这才是词、调双美,言、意均安。冯金伯说"词贵离合,不粘本题.方得神情绵邀""不言愁而愁自至.非离合之妙乎"毛先舒则谓"词贵离合"。不为本调所缚,方不为一意所苦,始有生动",他之提出"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显系来自同理的思考。其实,"离合"说的观点来自传统诗学的言意关系,即形象塑造上应做到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不似而似,这类观点应用到作词上,仍是强调神濒与味外之旨,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挖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地铁线路考试试题及答案
- java开发工程师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生物基因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招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 保洁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税务新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宣传物料制作合同
- 2025居间贷款合同范本
- 2025授权借款合同样本参考
- 《洗地机培训方案》课件
- 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 化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云辐射效应研究-洞察分析
- 免疫组库临床应用
- 2025中国海油春季校园招聘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消防安全培训课件讲稿
- 四川省乐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届徐州市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
- 《延续性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研究》4600字(论文)
- 康复人才培养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现场评定工作报告(第三方机构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