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一)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一)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一)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一)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 一)作者:艾尼·阿布都热依木买尔比亚·买买提斯地克买买提吐尔逊·艾沙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简称胸液或胸水 ) 是肺、胸膜或其他许多全身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胸腔积液的病因有 100 多种,除常见的肺、胸膜疾患外,还可有心脏、肾脏、结缔组织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系统疾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中有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穿孔、腹腔内脓肿和腹部手术后等,常可累及胸膜出现胸腔积液而产生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认识这些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并发症,有助于对疾病整体的判断,关系到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及

2、拟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本文主要详细介绍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胸腔积液的诊治。1 肝性胸水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张建华等 1报道肝性胸水的发生率为 0.4%30%,说明本病并非少见,右侧多见 (68%),也见于左侧 (16%)或双侧 (16%),与腹水密切相关,但少数患者腹水几乎测不到 2。肝性胸水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腹水经过淋巴引流或通过膈肌先天性缺陷裂隙及张力性膈肌小泡破裂小孔 ( 胸腹交通 ) 进入胸腔; (2) 肝硬化时门脉高压,通过交通支引起奇静脉及半奇静脉压力升高,造成血管内水分向胸腔漏出 2; (3) 低蛋白血症导致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产生胸

3、腔漏出液 3; (4) 单纯胸水可能因腹水量少,而胸腔呈负压,横膈裂孔较小呈单向流动的活瓣所造成;也可能因腹水生成量与腹膜吸收率相等而仅表现为单纯胸水 4。另外,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硬化剂疗法也可并发胸腔积液,其机制可能为硬化剂外渗进入食管黏膜导致纵隔或胸膜的炎性反应,以及内镜下硬化治疗引起食管穿透有关 4。1.1诊断要点 (1) 有肝硬化腹水和 ( 或) 内镜下硬化剂疗法病史伴胸腔积液;(2)少到中等量胸水常无症状,大量胸水可引起呼吸困难、咳嗽;(3) 胸水化验多为漏出液,并与腹水性质一致,但偶可呈血性,蛋白含量比腹水略高;(4) 因无胸膜粘连,压缩肺的位置可随体位而改变;(5

4、) 无引起胸水的其他原因2,4。1.2肝性胸水的治疗(1) 一般治疗:经限钠、利尿、补充血浆白蛋白、支链氨基酸及护肝治疗,可使少量胸水病例的胸水消失;(2) 胸穿放液:一般治疗无效者可试用,胸穿放液治疗可迅速改善呼吸功能,但效果仅是暂时的,反复放液可引起蛋白质丢失、体液及电解质失平衡,且不利于膈肌小孔的修复闭合,应慎用。 (3) 对顽固性肝性胸水的治疗目前众说纷纭,但以下方法疗效较确切: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粘连术 5;横膈裂孔修复胸术 6;经颈静脉肝内门脉系统分流,降低门脉压可减少胸水 2;腹腔和胸腔静脉分流术 6;胸膜粘连术 6,7:一般引流胸水后向胸腔多次注入四环素水溶液或 50%葡萄糖液,

5、可促使胸膜粘连和纤维化,堵塞横膈的小孔,使胸腔积液消失。2 胰性胸水2.1 急性胰腺炎 20%的急性胰腺炎有胸腔渗出 2。多在 2 周内出现。左侧居多,右侧次之,双侧少见;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通常提示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杨茂梧等 8报道根据合并浆膜腔积液情况来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显示同时出现胸腹水对预测判断重症胰腺炎最准确,重症胰腺炎合并胸水、胸腹水、胸腹水并心包积液共存的病死率分别为33.3%、 50%、100%,呈递增趋势,说明发生积液的部位愈多,病死率可能愈高。发病机制 (1) 腹腔可凭借位于横膈周围的淋巴丛与纵隔及胸膜下间隙相关连,使富含酶的液体输送到纵隔及胸膜下间隙

6、,随后组织渗透性增加,液体逐渐逸入胸腔 9。 (2) 淋巴管和横膈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3) 淋巴管被高酶含量的胸腔渗出液阻塞,使得淋巴回流减少 2。诊断要点 (1) 除了急性胰腺炎的消化系统症状外,呼吸系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时患者无任何呼吸道症状,仅在 X 线或 B 超检查时发现胸腔积液存在; (2) 胸水为少量至中量,其性质多为血性渗出液,胸腔积液中以淀粉酶浓度升高,常高于同步血清淀粉酶浓度的几倍,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浓度高,多形核白细胞升高为主2。治疗 应积极处理原发病,胸水有自限性,可随胰腺炎的好转而消失,除有持续性胸水或发热时,一般无需进行胸腔穿刺放液 4;胰腺

7、炎 2 周后胸水仍未吸收时,可能有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2。2.2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也可并发胸腔积液,积液量大且易复发,以左侧居多,亦可为右侧或双侧。其发生机制为慢性胰腺炎引起胰管系统的破坏后,可导致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而假性囊肿形成的窦道通过主动脉裂孔和食管裂孔进入纵隔,在纵隔内可形成纵隔假性囊肿,后者破裂后可进入胸膜腔,从而形成大量的胸腔积液 4。诊断要点 (1) 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囊肿病史,多数患者有酗酒史,可无腹部症状,但呼吸系统症状明显,如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等; (2) 胸腔积液外观呈乳糜状或草黄色,亦可为血性,胸水中淀粉酶增高; (3)

8、 胸腹 B 超和 CT常可见胰腺和纵隔的假性囊肿,偶见胰腺胸腔瘘道。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很有价值,结合 CT检查对外科术前患者非常有用2。治疗 除胃管减压引流、禁食、胃肠外营养或空肠营养外,都需反复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奥曲肽对部分患者有效;如果治疗2 3 周后胸水继续增长,应考虑手术治疗 2。3 恶性胸水由胃肠道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只占 4.69%4。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可胸膜转移,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管引流受限,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多呈血性积液,偶因胸导管受阻,形成乳糜胸。或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而产生胸腔漏出液。3

9、.1 诊断要点 (1) 以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除有消化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外,呼吸系统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胸闷、呼吸困难、伴有难以缓解的胸痛,为持续性钝痛 10; (2) 胸腔积液多为血性渗出液,增长快,抽液后不久又出现大量积液;胸腔积液癌胚抗原 (CEA)20g/L , CEA为恶性胸腔积液特异性诊断指标,敏感度的 40%60%,多见于腺癌 10。 (3) 病理学检查:约60%胸水中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多部位反复胸膜活检和胸腔积液找癌细胞能明显提高阳性率,部分报道可达 80%10。 (4) 更重要的是做胃镜、肠镜、腹部 B 超、 X 线、 CT等检查有明确消化道原发肿瘤病灶。3.

10、2 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出现提示已有全身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故治疗较为困难,预后都很差。常需多种方案联合应用,主要治疗措施有: (1) 胸腔内注药:有阿霉素、顺铂、白介素 -2 、干扰素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并使胸膜粘连,减缓胸水产生; (2) 胸腔置管引流:如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等 11。目前,滑石粉作为一种有效的胸膜闭锁剂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姑息治疗,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12。4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少见,彭莉等 13报道,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占 1.4%;根据病史、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胸水特点,结合内镜、 B

11、超、 X 线、 CT等检查诊断不难,但要注意: (1) 与最常见的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相鉴别; (2) 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转移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其他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相鉴别 7。治疗上根据胸腔积液的原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参考文献】1 张建华,张敦华,屠春林 . 肝性胸水 73 例的临床分析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6) :436.2 刘春萍,陆慰萱 . 消化系统疾病的肺部表现 . 临床内科杂志, 2003, 20(7) : 340-343.3 叶任高,陆再英 . 内科学,第 6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4-110.4 罗词文

12、,李长生,胡浩 . 胸腔积液诊疗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37-194.5 王艳芬,叶红军,王荣友,等 . 肝性胸水的治疗探讨 .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13(4) :211-212.6 郭耀辉 . 肝性胸水的诊治 . 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5,11(2) :66-68.7 林丽立,甘华田 . 肝性胸腔积液 58 例临床分析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9) :576.8 杨茂梧,李继强,范竹萍,等 . 重症胰腺炎并发浆膜腔积液 50 例临床分析 . 中华消化杂志, 1998,18(5) : 278-280.9 Gumasti V ,Singh V , Dave P.Significance of Pleural effusion inpatients with acuti pancreatitis.Am J Gastroenterol,1992,87: 871-874.10 谢灿茂,廖槐 . 胸腔积液的诊断策略 . 诊断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