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位置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位置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位置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位置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认位置教学要求:1、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开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提醒课题。1、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阔、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

2、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 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 讨论交流。1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3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 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 联络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互相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

3、后的位置关系。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 拓展应用,深化进步。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 小给内互相检查摆得

4、对不对。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快乐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

5、交流后汇报。四、 总结评价。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教学后记:1 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根本上没什么问题。2 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五. 认数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能纯熟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详细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2、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 = 、>、<的含义。一认识15教学过程: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

6、对应着出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2、动手操作,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2、 练习:想一想,做一做,14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7、!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后记:1 通过讲12345的数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五个数字.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才能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进步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进步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前提和根底。2 对于每一个数字的详细含义学生也可以体会.3 对于12345的书写学生那么比较难把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