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2_第1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2_第2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2_第3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2_第4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33 土壤有机类物质前处理方法土壤有机类物质前处理方法3-13-1 提取提取3-1-13-1-1 有机物的提取和样品的制备有机物的提取和样品的制备(EPA3500)(EPA3500)1.0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1 方法 3500 是从各种样品基体中定量地提取非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净化和(或)分析制成的提取物将在下文中予以叙述。1.2 方法 3580 叙述了在净化和(或)分析之前,可以应用于非水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样品的溶剂稀释技术。1.3 制备定量分析用的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样品的方法参见 EPA5000。1.4 欲知详细内容,参考有关的具体方法。2.0 方法摘要方法摘要2.

2、1 方法 3500。用溶剂提取已知体积或重量的样品。提取物经干燥,然后在 K-D 装置中浓缩。如果能符合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要求,其它浓缩装置或技术可用来代替 K-D 浓缩器(见方法 8000 第 8.0 节) 。3.0 干扰干扰3.1 需要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样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氯氟烃,二氯甲烷) ,通过样品容器衬垫的扩散可使样品受到污染。用试剂水配制现场空白经过采样和随后的贮存及处理过程,可用以检查这种污染。3.2 溶剂,试剂和玻璃器皿,和其它样品处理器会对样品分析产生人为因素及(或)干扰,所有这些材料和须在分析条件下用分析方法空白来证明其无干扰。可能需要特殊选

3、择试剂并在全玻璃系统中蒸馏纯化溶剂。参见第一章关于质量控制步骤的具体指导。3.3 从样品中央提取的干扰物会因来源不同而相差很大。若被提取样品的分析因干扰而受到阻碍,可能需要进一步净化样品提取物。参见方法 3600 关于净化步骤的指导。3.4 酞酸酯类污染来自于实验室中常见的许多种类的用品。特别是塑料制品必须避免使用,因为酞酸酯通常用作增塑剂、容易从塑料材料中提取出来。如果不实行始终如一的质量控制,任何时候都会发生严重的酞酸酯污染。3.5 待测物降解造成玻璃器皿污染。玻玻器皿上的肥皂残留物将引起某些待测物的降解。特别是艾氏剂、七氯及大多数有机磷农药会在此情况下降解。这种问题对于那些难于冲洗的玻璃

4、器皿(如 500mlK-B 烧瓶)尤为突出。这些器皿应该非常小心地用手工清洗以避免这一难题。4.0 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4.1 参见有关的具体方法中对于所需仪器和材料的说明。5.0 试剂试剂5.1 参见有关的具体方法中对于所需溶剂的说明。5.2 标准贮备溶液。贮备溶液可用纯的标准品配制或购买经定值的溶液。5.2.1 可气提的贮备标准:使用分析过的液体或气体,配制贮备标准的甲醇溶液。因为一些74有机卤化物的毒性,这些物质的首次稀释须在通风橱中进行。5.2.1.1 在 10ml 称重过的带磨口玻璃塞的容量瓶中,加入大约 9.8ml 甲醇,让瓶不加盖放置约 10min,或放至所有甲醇湿润的表面干后。

5、称量该瓶至近 0.1mg。5.2.1.2 用 100l 注射器,立即向瓶中加入 2 滴或更多滴分析过的参考物质,然后再称量。液体须直接滴入甲醇中,不要接触到容量瓶的颈部。5.2.1.3 重新称量,稀释至刻度,盖好塞,然后颠倒瓶数次混匀。从净增重量计算浓度,以每微升中的微克数(g/l)表示浓度。若化合物的纯度分析值为 96%或更高,则此重量不必校正就可用于计算贮备标准的浓度。商业制备的贮备标准如果是经过厂家定值或有独立的原始资料,则可应用于任何浓度。5.2.1.4 将贮备档准溶液移入一个聚四氯乙烯密封的螺旋盖的瓶中。以最小液上空间在-10-20避光贮存。5.2.1.5 所有标准溶液一个月后必须更

6、换或如与校核标准比较表明有问题时,则应立刻更换。5.2.2 半挥发性贮备标准:碱或中性和酸性贮备标准配于甲醇中,有机氯农药标准配于丙酮中。5.2.2.1 贮备标准溶液应在 4时贮存于聚四氟乙烯密封的容器中,这些溶液应经常校核其稳定性。这些溶液 6 个月后必须交换,或如果与质量控制校核样品比较表明有问题时,则应立即更换。5.3 代用标准。在提取或处理之前应将代用标准(即一种在化学上惰性的化合物,在环境样品中不会存在)加到每一个样品、空白和基体加标样品中。代用标准的回收率用于监控异常的基体效应,整个样品处理的误差等等。代用标准的回收是为了评价确定测量的浓度是否落在验收标准界限内。对于不同待测组推荐

7、的代用化合物如下。但是,这些化合物或其它比较适合于待测组同样可用于其它待测组,对于每个待测组分通常加入三个或更多的标准物。5.3.1.碱或中性和酸性代用加标溶液:所推荐的代用标准化合物如下:(1)碱或中性:2-氟联苯、硝基苯-d5、三联苯-d14;(2)酸性:2-氟苯酚、2,4,6-三溴苯酚、苯酚-d6。5.3.1.1 配制一种代用标准加标溶液于甲醇中,含碱或中性化合物浓度为 100g/ml,酸性化合物浓度为 200g/ml。用于水和沉积物(或)和土壤样品(低和中等水平) 。对于废物样品,碱或中性的浓度应为 500g/ml,酸性为 1000g/ml。5.3.2 有机氯农药代用加标溶液:对于有机

8、氯农药所推荐的代用标准如下:有机氯农药:二丁基氯丹、2,4,5,6-四氯-间二甲苯。5.3.2.1 对于水和沉积物或土壤样品配制浓度为 1g/ml 代用标准加标溶液于丙酮中。 对于废物样品,浓度应为 5g/ml。5.3.3 可气提的代用加标溶液: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推荐下面几种代用标准品:可气提的有机物:对-溴氟苯、1,2-二氯乙烷-d4、甲苯-d8。5.3.3.1 配制代用加标溶液(如 5.2.1 节所述通过贮备标准的二级稀释)于甲醇中,含有代用标准化合物的浓度为 25g/ml。5.4 基体加标标准。从每个待测组中选择 5 个或更多的待测物,在一个加标溶液中应用。对于少数一些待测物组,推荐下列基

9、体加标标准混合物。这些化合物或其它较好地与待测物保持一致的混合物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待测组。5.4.1 碱或中性和酸性基体加标溶液:在甲醇中制备一个加标溶液,对于水和沉积物或土壤样品,含有下列每一种碱或中性化合物的浓度为 100 g/ml,含酸性化合物的浓度为 200 g/ml。对于各种废物样品,这些化合物的浓度应再高 5 倍。75(1)碱或中性物质:1,2,4-三氯笨、苊、2,4-二硝基甲苯、芘、N亚硝基-二正丙胺、1,4-二氯苯;(2)酸性物质:五氯苯酚、苯酚、2-氯苯酚、4-氯-3-甲基苯酚、4-硝基苯酚。5.4.2 有机氯农药基体加标溶液:配制加标溶液于丙酮或甲醇中,对于水和沉积物或土

10、壤含有下列规定浓度的农药。对于废物样品的浓度应再高 5 倍。农药浓度(g/ml):林丹(0.2) ;艾氏剂(0.2) ;狄氏剂(0.5) ;异狄氏剂(0.5) ;滴滴涕(0.5) 。5.4.3 可气提基体加标溶液:配制加标溶液于甲醇中,含有下列化合物,浓度为 25 g/ml。可气提的有机物:1,1-二氯乙烯、三氯乙烯、氯笨、甲苯、苯。6.0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6.1 参见规范中有关有机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部分。7.0 步骤步骤7.1 半挥发性有机样品的提取。水、土壤或沉积物、污泥和废物样品,需要分析碱或中性和酸性可提取物和(或)有机氯农药必须在分析之前进行溶剂提取

11、。EPA 方法中提供 4 个可用于此目的方法:方法 3510;方法 3520;方法 3540 和方法 3550。对于具体样品应采取的方法是由该样品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因此,在选择方法之前应先考察一下这 4 种方法。在所有这 4 种方法的提取之前如有需要,将合适的代用标准及基体加标溶液加到样品中。7.1.1 方法 3510:应用于从水样中提取和浓缩的水不溶和水微溶的有机物。使用分液漏斗将量好体积的样品进行溶液提取。将提取物干燥,浓缩,必要时将其更换为与以后进一步分析相一致的溶剂。如在溶剂与样品两相之间形成乳浊液而用机械方法不能破乳时,应用方法 3520。7.1.2 方法 3520:本法应用于从水样

12、中提取和浓缩水不溶的和水微溶的有机物。在连续液-液提取器中用有机溶剂提取量好体积的样品。溶剂比重必须大于样品的比重。将提取物干燥,浓缩,必要时,将其更换为与进一步分析相一致的溶剂。方法 3510 中关于溶剂一样品相分离的局限性应用此法就没有影响。7.1.3 方法 3540:本法是用来从固体如土壤、污泥和废物中提取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将固体样品和无水硫酸钠混合,放入一个萃取套管或二个玻璃棉塞子之间,在索氏提取器中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将提取物干燥,浓缩,必要时将其更换为与进一步分析相一致的溶剂。7.1.4 方法 3550:本方法采用声波作用(sonication)技术应用于从固体如土壤、污

13、泥和废物中提取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根据有机物在样品中的估计浓度有两个具体方法:低浓度和高浓度法。在两个方法中,都是将已知重量的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混合,使用声波作用持术进行溶剂提取。将提取物干燥,浓缩,必要时,更换为与进一步分析相一致的溶剂。7.1.5 方法 3580:本法介绍了非水废物样品的溶剂稀释技术。它是为废物样品内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可能大于 2 万 mg/kg,且可溶于稀释溶剂中的样品而设计的。7.2 挥发性有机样品的制备。有 3 个方法用于挥发性样品的制备:方法 5030;方法 5040 和直接注射进样。方法 5030 是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直接进样技术对于水基体适用

14、性范围可能有限。7.2.1 方法 5030:本法介绍了将可气提的有机物导入气相色谱仪中的气提和捕集技术。本法可直接应用于水溶液样品和经适当处理后的固体、废物、土壤或沉积物及与水混溶的液体。用一种惰性气体鼓泡通过样品,可有效地将可气提的有机物从水相转移至气相。气相流经一个内含吸附剂的捕集器,用以收集气提物。气提完成后,将捕集器加热且用惰性气体反76冲洗以解吸气提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在应用气提及捕集方法之前,所有的样品(包括空白、加标物和平行双样)应当添加代用标准,需要时用基体加标化合物。7.2.2 方法 5040:本方法可应用于研究来自挥发性有机物采样系统(VOST)的吸附剂管。7.3 样品分析。

15、在用以上介绍的数种方法之一制备样品后,该样品就可以作进一步分析。对于需要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样品,在应用上述 3 种方法之一后,即可直接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方法 8010、8015、8020 或 8030)为半挥发性分析制备的样品,必要时,可能在应用专门的测定方法之前进行净化(见方法 3600) 。8.0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8.1 见规范中的质量控制部分。8.2 在处理任何样品之前,分析者应通过试剂水空白的分析来证明所有的玻璃器皿和试剂均无干扰物。每次处理一套样品时,应做一个方法空白实验以作为防止经常的实验室污染的措施。在样品制备和测量的所有阶段都应进行空白样品实验。8.3 将替代物标准加到所有的样

16、品中。8.4 每批分析样品中(最多达 20 个样品)必须进行试剂空白、基体加标和平行双样或基体加标平行双样的分析。8.5 对于 GC 或 GC-MS 分析,分析系统的性能必须用发析质量控制(QC)校核样品来验证。方法 8000 第 8.0 节详细讨论了验证过程;但质量控制(QC)校核样品浓溶液的制备是根据被评价的方法。8.5.1 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控制校核样品:将含有每种欲测定的分析物的质量控制校核样品的浓溶液添加至试剂水中(规定为 QC 校核样品) ,并用气提-捕集方法分析(方法 5030) 。质量控制校核样品中每个待测物的浓度为 20g/L。系统性能的评价在方法 8000 中从第 8.6节开

17、始作详细讨论。8.5.2 半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控制校核样品:为了评价分析方法的性能,QC 校核样品必须用与实际样品完全相同的方法处理。因此在 4 个 1L 试剂水中(现称为 QC 校核样品)各添加1.0 ml QC 校核样品浓溶液。提取,然后用 GC 分析。可用 GC 分析的各种半挥发性待测物,QC 校核样品浓溶液的浓度对于手册中的不同分析方法,其浓度是不同的。方法 8000 详细讨论了 QC 校核样品制备好后,检测系统的验证步骤。不同的方法中 QC 校核样品浓溶液的浓度如下。8.5.2.1 方法 8040(酚类):QC 校核样品浓溶液应含有各个待测物,其浓度为 100 g/ml的 2-丙醇溶液

18、。8.5.2.2 方法 8060(酞酸酯):QC 校核样品浓溶液应含下列各种待测物的丙酮溶液,其浓度为:丁基苄基酞酸酯 10 g/ml;双(2-乙基己基)酞酸酯 50 g/ml;二-正-辛基酞酸酯 50 g/ml 和 25 g/ml 的其它酞酸酯。8.5.2.3 方法 8080(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 PCBs):QC 校核样品浓溶液应含有每一种单组分的待测物,在丙酮中的浓度如下:4,4DDD10 g/ml;4,4DDT10 g/ml;硫丹10 g/ml;硫丹硫酸盐 10 g/ml;任何其它单组分农药的浓度为 2 g/ml。若方法只用来分析 PCBs、氯丹或毒杀芬,QC 校核样品浓溶液应含有最有

19、代表性的多组分物质,浓度为50 g/ml 的丙酮溶液。8.5.2.4 方法 8090(硝基芳烃类和环酮类):QC 校核样品浓溶液应含有下列每一种待测物配在丙酮中的浓度如下:20 g/ml 每一种二硝基甲苯;100 g/ml 异佛尔酮(isophorone)和硝基苯。8.5.2.5 方法 8100(多环芳烃):QC 校核样品的浓溶液应含有每一种待测物,在乙腈中的浓度如下:萘 100 g/ml;苯并(K)荧蒽 5 g/ml;任何其它 PAH 10 g/ml。778.5.2.6 方法 8120(氯代烃):QC 校核样品浓溶液应含有每一种待测物,在丙酮中的浓度如下:六氯取代烃类 10 g/ml;任何其

20、它的氯代烃 100 g/ml。9.0 方法性能方法性能9.1 替代物标准的回收是用来监控非正常的基体效应及样品处理问题等等。基体加标化合物的回收可指明非正常基体效应的存在与否。9.2 本法的性能由样品制备结合分析测定方法的全部性能所决定。783-1-23-1-2 索氏提取索氏提取(EPA3540)(EPA3540)1.0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1 方法 3540 是从固体样品如土壤、污泥和废物中提取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索氏提取法保证了样品基体与提取溶剂的密切接触。1.2 在制备各种色谱方法中用的样品时,本法可用于分离和浓缩不溶于水和微溶于水有机物。2.0 方法摘要方法摘要固体样品

21、与无水硫酸钠混合,置于提取套筒或 2 个玻璃棉塞之间,在索氏提取器中用适当的溶剂提取,提取液干燥后,浓缩,必要时,更换溶剂使与净化或测定步骤所用的相一致。3.0 干扰干扰参见方法 3600 以及 8000。4.0 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4.1 索氏提取器。40mm 内径,带 500ml 圆底烧瓶。4.2 干燥柱。20mm 内径,硬质玻璃色谱柱在底部带有硬质玻璃棉和聚四氟乙烯活塞(注意:烧结玻璃圆盘在高度污染的提取物通过之后很难脱污。可购买无烧结圆盘柱) 。用一个小的硬质玻璃棉垫保持吸附剂。在用吸附剂装柱之前,用 50ml 丙酮预先洗玻璃小垫,继用 50ml 的洗提溶液洗净。4.3 K-D 装置。

22、4.3.1 浓缩管:10ml,具刻度。磨口玻璃塞用于防止提取物的挥发。4.3.2 蒸发烧瓶:500ml,用弹簧连接在浓缩管上。4.3.3 Snyder 柱:三球常量。4.3.4 Snyder 柱:二球微量。4.4 沸石。经溶剂提取,大约 10/40 目(碳化硅或同等物) 。4.5 水浴。加热用,带同心圆圈盖。可控温度(5) 。水浴应在通风橱中使用。4.6 小瓶。玻璃制,2ml 容量,具聚四氟乙烯衬里的螺旋盖。4.7 玻璃或纸套筒或玻璃棉。无污染物质。4.8 加热套。可控制的变阻器。4.9 注射器。5ml。4.10 测定水百分率的仪器。4.10.1 烤箱:烘干用4.10.2 干燥器4.10.3

23、瓷制坩埚4.11 研磨仪器。样品须经过通过 1mm 标准筛,否则需要研磨。推荐使用 Fisher 155 型研磨器(Fisher 8-323) ,可处理胶质的、纤维质与油质的材料之外的大部分固体样品。5.0 试剂试剂5.1 试剂水:要求在欲测定化合物的方法检测限内检测不出干扰物。795.2 无水硫酸钠。粒状,用二氯甲烷洗涤,然后置浅盘中在 400加热 4h 进行纯化。5.3 提取溶剂5.3.1 土壤或沉积物和水性污泥样品可采用以下溶剂体系中任一种进行提取。5.3.1.1 甲苯:甲醇,10:1(V/V) ,农残级或相当规格。5.3.1.1 丙酮:己烷,1:1(V/V) ,农残级或相当规格。5.3

24、.2 其他样品应采用以下溶剂提取。5.3.2.1 二氯甲烷: 农残级或相当规格。5.4 更换溶剂:己烷,2丙醇、环己烷、乙腈(农残级或相当规格) 。6.0 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参见规范中有关有机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部分。7.0 步骤步骤7.1 样品处理。7.1.1 充分混合土壤样品,尤其是复合样品,弃去异物(如树枝、叶片和岩石) 。7.2 测定水分百分率。如在某些情况下样品结果要求以干重计,则应在称取作分析测定用的样品的同时称取一份样品和水分测定。7.2.1 在称取用于提取的样品之后,立即称取 510g 的样品于一个称重过的坩埚中,在105烘干过夜以测定其水分百分率。在

25、称量前放于干燥器中冷却。100ggg)样品重()干燥样品重(样品重(水分()7.3 将 10g 固体样品和 10g 无水硫酸钠混合,放于提取套管中。在提取过程中套管须自由地沥干。在索氏提取器中,样品的上下两端装有玻璃棉塞可以代替提取套管。加 1.0ml 的替代物加标溶液于样品上。在每批分析样品选作加标的样品中,加入 1.0ml 的基体加标标准溶液。对于碱或中性酸性的分析,所加入的替代物和基体加标化合物的量,应使其在欲分析的提取液中(假定注射 1ul)的最终浓度为 100 ng/ul(碱或中性代测物)或 200 ng/ul(酸性待测物) 。7.4 在含有 12 粒干净沸石的 500 ml 圆底烧

26、瓶中加入 300 ml 提取溶剂,将烧瓶连接在提取器上,提取样品 16-24 h。7.5 在提取完成后让提取液冷却。7.6 将 10 ml 浓缩管连接在 500 ml 蒸发烧瓶上组装成 K-D 浓缩器。7.7 将提取液通过装有约 10 cm 高的无水硫酸钠干燥柱干燥。将干燥的提取液收集在 K-D浓缩器中,用 2030ml 的二氯甲烷洗涤含有溶剂提取物的锥形烧瓶,并将其定量转移至柱中。7.8 加一二粒干净的沸石至烧瓶中,装上一支三球 Snyer 柱。加大约 1ml 的二氯甲烷至柱顶上以预湿 Snyder 柱。将 K-D 装置放在热水浴上(8090 )使浓缩管部分浸于热水之中,并使整个烧瓶的下部表

27、面可被热蒸汽加热。按需要,调整装置的垂直位置和水温,以使其能在 1020min 内完成浓缩,在适合的蒸馏速度下,柱球中有大量液体流动,但球室不注满液体。当液体的表观体积到达 1ml 时,将 K-D 装置从水浴上移出,让液体流下,冷却至少 10 min。7.9 若需要更换溶剂(如表 3-1-1 所示)立即取下 Snyder 柱,加 50ml 更换的溶剂和新的沸石。更新装上 Snyder 柱,按 7.8 节所述浓缩提取物,必要时提高水浴温度以保持正常的蒸馏。807.10 取下 Synder 柱,用 12ml 二氯甲烷或更换溶剂冲洗烧瓶及其下部接头,溶剂流入浓缩管中。若出现硫结晶的问题,可按方法 3

28、660 进行净化。提取液可用 7.11 节中介绍的技术进一步浓缩,或用最后使用的溶剂调整至 10.0ml。7.11 若在表 3-1-1 中表明需要进一步浓缩,则另加干净的沸石至浓缩管中,并装上二球微量的 Synder 柱。加 0.5ml 二氯甲烷或更换溶剂至柱顶上以预湿柱子。将 K-D 装置放在热水浴中以使浓缩管部分浸入热水中。按需要,调整装置的垂直位置和水温,以使在 5-10min内完成浓缩。在正常的蒸馏速度下,柱球将有大量液体流动,但球室是不会注满液体。当液体表观体积到达 0.5ml 时,将 K-D 装置从水浴中移出,并让液体流下,冷却至少10min。卸下 Snyder 注,用 0.2ml

29、 的提取溶剂冲洗烧瓶及其下部接头,溶剂流入浓缩管。按表 3-1-1 所示,溶剂最后定容在 1.02.0ml。7.12 所得的提取液(从 7.10 或 7.11)现在即可用各种有机分析技术来分析待测物含量。若不立即分析提取液,盖紧浓缩管,冷冻贮存。若提取液要存放 2 天以上,则应将其转入一个具聚四氟乙烯密封的螺旋盖的小瓶中,并作适当的标明。8.0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见规范中的质量控制部分。9.0 方法性能方法性能参见性能数据的测定方法。表 3-1-1 不同测定方法的具体提取条件测定方法初始提取 pH第二次提取 pH分析要求更换溶剂净化要求更换溶剂净化要求提取物体积(ml)分析要求最终提取物体积(m

30、l)8100同收集的 pH无无环己烷2.01.082701180蝇毒磷NRNRNR一零五九100二嗪农100乐果NRNRNRNR乙拌磷NDNDNDND邻乙基邻对硝基苯基苯基硫代磷酸酯(EPN)80灭克磷VVV丰索磷NDNDNDND倍硫磷RR马拉松(四零四九)595脱叶亚磷VVV速灭磷NDNDNDND久效磷NDNDNDND二溴磷NRNRNR对硫磷(1605)100甲基对硫磷100甲拌磷(3911)0-62皮蝇磷80杀虫畏NDNDNDND硫特普VV特普(焦磷酸四乙酯)NDNDNDND93Tokuthion(Prothiofos)80壤虫磷80注:a.洗脱液成分:级分 1:200mI 6乙醚的己烷溶

31、液;级分 2:200ml l5乙醚的已烷溶液;级分 3:200m1 50乙醚的己烷溶液;级分 4:200ml l00乙醚。R=回收(未给出百分回收率资料)(U.S.FDA).NR=没有回收(u.s.FDA)。V=变动的回收(U.S.FDA)。ND=未测定。资料来源:EPA 和 FDA 数据.7.3.2 取一定量弗罗里硅土(通常 20g),利用校准预测,加至 20mm 内径的色谱柱中。轻敲柱子以填实弗罗里硅土,再加入 l2cm 无水硫酸钠。加 60ml 己烷润湿并冲洗硫酸钠和弗罗里硅土。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关闭色谱柱上的活塞以停止己烷的洗脱,弃去洗脱液。7.3.3 用己烷将样品提取液定

32、容至 10ml。并将其从 K-D 浓缩管转移至弗罗里硅土柱子上,用 l2ml 己烷冲洗管 2 次,依次将冲洗液加入柱中。7.3.4 将一个 500ml K-D 瓶和干净的浓缩管放于色谱柱之下。排出柱子进入瓶中,直至硫酸钠层几乎露出,用 200ml 6乙醚的己烷溶液(VV)(第一级分)以大约 5mlmin的流速洗脱柱子。所有的卤代醚都在此级分中。移走 K-D 瓶以备作以后的浓缩。用200ml 15乙醚的己烷溶液(VV)(第二级分)再洗脱柱子,收集入另一个 K-D 瓶中。用 200ml 50乙醚的己烷溶液(VV)(第三级分)进行第三次洗脱,用 200ml 100乙醚(第四级分)进行最后一次洗脱,移

33、入单独的 K-D 瓶中。 7.3.5 以标准 K-D 技术在水浴温度大约为 8512(对于第四级分为 750C)时浓缩洗脱物。定量至所需的体积(110m1)。用气相色谱分析。 7.4 硝基芳香化合物和异佛尔酮。 7.4.1 在净化之前,将样品提取液定量至 2m1。 7.4.2 在二氯甲烷己烷(1:9)(VV)中制备 10g 活化的弗罗里硅土悬浮液,并将其放入 10mm 内径的色谱柱中。轻敲柱子以填实弗罗里硅土。并加 1cm 无水硫酸钠至顶部。调整洗脱速度至大约 2mlmin。 7.4.3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用另外 2ml 己烷定量地转移样品萃取物至柱上;当上液面再次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

34、时,加 30ml 二氯甲烷己烷(1:9)(VV)继续洗脱柱子,弃去洗脱液。7.4.4 用 30ml 丙酮二氯甲烷(1:9)(VV)洗脱柱,流出液收集至配有 10ml 浓缩管的500ml K-D 瓶中。浓缩收集的级分,并将溶剂更换为己烷。为了更换溶剂,将洗脱溶液浓缩至大约 10m1。加 50ml 己烷、一粒新沸石,并将重装好的 K-D 装置放回到热水浴中调整净化萃取物的最后体积至所需的体积(110m),本级分所洗脱的化合物为:2,4二硝基甲苯; 2,6-二硝基甲苯;异佛尔酮;硝基苯(用气相色谱分析)。7.5 氯代烃类。7.5.1 在净化之前,将样品萃取液定容至 2ml;提取溶剂必须是己烷。7.5

35、.2 将 12g弗罗里硅土放入 10mm 内径的色谱柱中。轻敲柱子以填实弗罗里硅土。并加 l2cm 无水硫酸钠至顶端。7.5.3 用 100ml 石油醚预洗脱柱。弃去洗脱液,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用倾注法,用石油醚洗涤,定量转移样品提取液至柱中,弃去洗出液。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用 200ml 石油醚洗脱柱,并收集洗出液于一个配有 10ml 浓缩管的 500ml K-94D 瓶中。本级分将包含所有氯代烃类:2-氯萘;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六氯苯;六氯丁二烯;六氯环戊二烯;六氯乙烷;l,2,4-三氯苯。7.5.4 浓缩该级分,用己烷预湿柱子。当装置冷却后,移

36、走 Snydcr 柱,并用己烷冲洗瓶及其底部接头,收集入浓缩管中,定容净化萃取液至所需体积(110m1),用于气相色谱分析。8.0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8.1 参见本规范中质量控制部分和方法 3600 的净化步骤。8.2 分析者在应用此法于实际样品之前,应证明欲测定的化合物已被定量地回收。8.3 对于应用此法进行净化的样品提取液,有关的质量控制样品也必须通过此净化方法进行处理。9.0 方法性能方法性能9.1 表 3-2-1 表明了在不同的弗罗里硅土分离级分中氯代农药、多氯联苯和卤代醚类的分配。9.2 表 3-2-2 表明在不同的弗罗里硅土柱分离级分中有机磷农药的分配。953-2-33-2-3 硅

37、胶柱净化方法(硅胶柱净化方法(EPA3630EPA3630)1.0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1 硅胶是一种具有弱酸性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可再生吸附剂。它可从硅酸钠和硫酸制备而获得。硅胶可用作柱色谱并可从不同化学极性的干扰化合物中分离待测物。1.2 一般应用1.2.1 活化:在 150160加热数小时,用于碳氢化合物的分离。1.2.2 脱活:含有 1020水。用作具有离子或非离子特性的大多数功能团的吸附剂。包括生物碱类、糖酯、配糖类、染料、碱金属阳离子、类脂化合物、甘油酯类、甾族化合物、萜烯化合物和增塑剂类。去活硅胶的缺点是甲醇和乙醇溶剂会降低吸附剂活性。1.3 特定应用。本方法包括含多环芳烃化合物和

38、衍生的酚类化合物的样品提取液的净化指南。2.0 方法摘要方法摘要2.1 用适量的吸附剂装填柱。上部装填吸水剂,然后加入待分析的样品。用合适的溶剂洗脱待测物,使杂质截留于柱上,然后浓缩洗脱液。3.0 干扰干扰3.1 在使用此方法之前,对欲测定的化合物应作试剂空白。在将此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之前,干扰量必须低于方法检测限。3.2 除本法中所述之外的其它更多的方法对试剂纯化可能是需要的。4.0 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4.1 色谱柱。300mm10mm 内径,底部有硬质玻璃棉和聚四氟乙烯活塞。注意:烧结的玻璃圆盘在通过严重污染的提取物之后是很难去污的。可购买无烧结圆盘柱,用一个硬质玻璃棉小垫来保持吸附剂

39、。在用吸附剂填充柱之前,先用 50ml 丙酮,然后用50ml 的洗脱溶剂预洗玻璃棉垫。4.2 烧杯。500m1。4.3 试剂瓶。500m1。4.4 马弗炉。4.5 K-D 装置4.5.1 浓缩管:10ml,具刻度。磨口玻璃塞用于防止提取物的挥发。4.5.2 蒸发烧瓶:500ml,用弹簧连接在浓缩管上。4.5.3 Snyder 柱:三球常量。4.5.4 Snyder 柱:三球微量4.6 沸石。溶剂提取过的,大约 10/40 目(碳化硅或同等物)4.7 水浴。加热用的,带同心圆圈盖。可控温度(5) 。水浴应在通风橱中使用。4.8 小瓶。玻璃制,2ml 容量,具聚四氟乙烯的螺旋盖。4.9 锥形烧瓶。

40、50 和 250m1。5.0 试剂试剂5.1 硅胶。100 或 200 目。干燥剂(Davison 化学级 923 或类似规格)。在使用之前,在一个浅玻璃盘中于 130活化 16h 以上,用金属箔覆盖盘上。965.2 硫酸钠。粒状,无水(在浅盘中于 400加热 4h 纯化)。 l5.3 洗脱溶剂。环己烷、己烷、2 一丙醇、甲苯、二氯甲烷、戊烷(农药级或类似规格)。 6.0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6.1 见本规范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部分。7.0 步骤步骤 7.1 多环芳烃。7.1.1 在可用硅胶净化技术之前,萃取溶剂必须更换成环己烷。加 110ml 的样品提取物(在二氯

41、甲烷中)和加沸石至一个干净的 K-D 浓缩管中。加 4ml 的环己烷并装上一个二球微量 Snyder 柱。向顶部加 0.5ml 二氯甲烷预湿柱上部。将微量 K-D 装置放于沸水浴(100)中以使浓缩管部分浸于热水中。调节装置的垂直位置和所需水温,以使在 510min 内完成浓缩。在正常的蒸馏速度下,柱球内有大量液体流动,但室内不会注满液体。当液体表观体积达 0.5ml 时,取出 K-D 装置,让其沥干并冷却至少 10min,取下微量 Snyder 柱。并用少量的环已烷冲洗其底部接头,收集于浓缩管内。定容至约 2ml。7.1.2 用二氯甲烷制备 10g 活性硅胶悬浮液,将其放入 10mm 内径色

42、谱柱中。轻敲柱子以填实硅胶,流出二氯甲烷,加 l2cm 的无水硫酸钠至硅胶之上。7.1.3 用 40ml 戊烷预洗脱柱.所有的洗脱速度应约为 2mlmin,弃去洗脱液,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定量转移 2ml 环己烷样品提取物至柱上。使用另外 2ml 环己烷清洗瓶壁完成转移。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加 25ml 戊烷并继续洗脱柱。弃去此戊烷洗脱液。7.1.4 然后,用 25ml 二氯甲烷一戊烷(2:3)(VV)洗脱柱并收集入配有 10ml 浓缩管的500ml K-D 瓶中。浓缩所收集的级分至所需体积(110m)。用 HPLC 或 GC 进行分析。本级分中所洗脱的液体组成为:苊、苊烯

43、、蒽、苯并(a)葸、苯并(a)芘、苯并(b)荧蒽、二萘嵌苯、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荧蒽、芴、茚并 (1,2,3-cd)芘、萘、菲、芘。7.2 衍生的酚类。7.2.1 本硅胶净化步骤进行处理的样品萃取物是按方法 8040 所述,已经过五氟苄基澳衍生化的萃取液。7.2.2 将 4.0g 的活化硅胶放人一支 10mm 内径的色谱柱中。轻敲柱子以填实硅胶并加大约2g 的无水硫酸钠于硅胶上。7.2.3 用 6ml 的己烷预洗脱柱。所有的洗脱速度应约为 2mlmin。弃去洗出液,当上液面下降至硫酸钠层顶端时,转移 2ml 含有衍生样品或标准的己烷溶液于柱上。用 10.0ml 的己烷洗脱柱并弃

44、去此洗脱液。7.2.4 按顺序用如下溶液洗捉柱:10.0ml 15甲苯的己烷溶液(第 l 级分);10.0ml 40甲苯的己烷溶液(第 2 级分);10.0ml 75甲苯的已烷溶液(第 3 级分)和 10.0ml 15异丙醇的甲苯溶液(第 4 级分)。所有的洗脱混合物都按 VV 配制。酚类衍生物的洗脱模式列于表 3-2-3 中。8.0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8.1 参见本规范中的质量控制步骤和方法 3600 的净化步骤。8.2 分析者在应用此法于实际样品之前,应证明欲测定的化合物已被定量地回收。8.3 对于应用此法进行净化的样品提取液,有关的质量控制样品也必须通过此净化方法进行处理。97.方法性能方

45、法性能.表 3-2-3 提供了关于应用此法分离酚类衍生物的性能信息。表 3-2-3 PFBB 衍生物的硅胶分离化合物级分*的百分回收率()氯苯酚901硝基苯酚990苯酚9010,二甲基苯酚957,二氯苯酚951,三氯苯酚5050氯三甲基苯酚8414五氯苯酚7520硝基酚1*洗脱物成分:级分 l:15甲苯的己烷溶液;级分 2:40甲苯的己烷溶液;级分 3.75甲苯的己烷溶液;级分 4:15异丙醇的甲苯溶液。983-2-43-2-4 硫的净化(硫的净化(EPA3660EPA3660)1.0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1 元素硫存在于许多沉积物样品(通常在一个国家中为不同区域特有的)、海洋藻类和一些工业废

46、物中。硫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很相似。因此在正常萃取和净化技术中,硫的干扰常与农药相伴随。一般说来,硫通常在硅酸镁载体净化的第一级分中完全洗脱(见方法 3620)。1.2 在气相色谱中,使用 ECD 检测器、FPD 检测器及用硫式的 Coulson 电导检测器所获得硫的响应是十分明显的。若在正常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进行农药分析,硫的干扰可以完全掩蔽(从溶剂峰至艾氏剂的区域)。1.3 在此方法中详述了 3 种消除硫干扰的技术:应用铜粉;应用汞;应用四丁基铵一亚硫酸盐。四丁基铵一亚硫酸盐对大部分农药和有机化合物引起的降解作用是很少的,而铜和汞会降解有机磷和一些有机氯农药。2.0 方法

47、摘要方法摘要2.1 待净化的样品和铜、汞或四丁基铵(TBA)一亚硫酸盐混合。摇荡混合物,并从硫净化试剂中分离萃取物。3.0 干扰干扰3.1 应用铜除硫。3.1.1 铜必须具有很强的活性,因此,需去除所有的氧化铜,使铜具有一个光亮的外观。3.1.2 样品萃取物应与活性铜剧烈混合搅拌至少 1min。4.0 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4.1 机械摇荡器或混合器如 Vortex Genie。4.2 移液管。一次性使用的,Pasteur 型。4.3 离心管。校准的,12 ml。4.4 玻璃瓶或小瓶。10 ml 和 50 ml,带有聚四氟乙烯衬里的螺旋盖。5.0 试剂试剂5.1 试剂水。试剂水定义为在欲测定的化

48、合物的方法检测限内检测不出干扰物的水。5.2 稀硝酸。5.3 丙酮、己烷、异丙醇。农药残留级或相当规格。5.4 铜粉。用稀硝酸处理以除去氧化物,用蒸馏水冲洗以除去所有的痕量酸,用丙酮冲洗并在氮气流下干燥(铜,细粒)。5.5 汞。3 次蒸馏。5.6 四丁基铵一亚硫酸盐试剂。溶解 3.39 g 硫酸氢四丁基铵于 l00 ml 试剂水中。用 20 ml 一份的己烷萃取此溶液 3 次以除去杂质。弃去此己烷萃取液,加入 25 g 亚硫酸钠至水溶液中。所得溶液,加入亚硫酸钠至饱和后,保存在带聚四氟乙烯衬里的螺旋盖的棕色瓶中。此溶液可在室温下保存至少 1 个月。6.0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样品的采集、保存

49、和处理6.1 参见规范中有关有机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部分。997.0 步骤步骤7.1 用铜粉除去硫。7.1.1 在 Kuderna-Danish 管中浓缩样品至 1.0 ml。7.1.2 浓缩硫时,若结晶,则进行离心以使晶体沉下来,用一支一次性移液管,小心地吸出样品萃取液,使过量的硫留在 K-D 管中。转移萃取液至校准的离心管中。7.1.3 加大约 2g 干净的铜粉(至 0.5 ml 刻度)于离心管中。在机械振荡器上混合至少 1 min。7.1.4 用一支一次性使用的移液管,将萃取液吸出,使其与铜分离,并将其转移至一个干净的小瓶中。剩余的体积仍代表 1.0 ml 的萃取物。注意:此分离是需

50、要的,用以防止农药的进一步降解。7.2 用汞除去硫。 .注意:汞是一种极毒的金属,因此,须非常小心使用。在使用汞之前,建议分析者应熟悉与此金属有关的正确处理和净化技术。7.2.1 浓缩样品萃取液至 1.0 ml。7.2.2 移取 1.0 ml 的萃取物至一个干净的浓缩管或聚四氟乙烯密封的小瓶中。7.2.3 加 13 滴汞至小瓶并密封。搅动小瓶中的内含物 1530 s,可能需要长时间振荡(2 h),可以使用机械振荡器。7.2.4 用一次性移液管将萃取液抽出,使样品与汞分离,并将其转移至一个干净的小瓶中。7.3 用 TBA-亚硫酸盐除去硫。7.3.1 浓缩样品萃取液至刚好 1.0 ml。7.3.2

51、 转移 1.0 ml 至一个 50 ml 干净玻璃瓶或带有聚四氟乙烯衬里的螺旋盖的小瓶中。用 1 ml 的己烷冲洗浓缩管。将冲洗液加至 50 ml 瓶中。7.3.3 加入 1.0 ml 四丁基铵-亚硫酸盐和 2 ml 异丙醇,盖上瓶盖,摇动至少 1 min,若样品是无色的或未改变初始颜色,且观察到清晰的晶体(沉淀的亚硫酸钠),则存在有足够的亚硫酸钠。若沉淀的亚硫酸钠消失了,则需加入更多的晶体亚硫酸钠,每次约 100 mg,直到重复摇荡后还有固体沉淀存在。7.3.4 加入 5ml 蒸馏水并摇荡至少 1 min,样品静置 510 min。转移己烷层(上部)至浓缩管中并使用 K-D 技术将萃取物浓缩

52、至 1.0 ml。7.4 用气相色谱分析净化后的萃取物。8.0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8.1 参见规范中规定的质量控制步骤和方法 3600 关于净化步骤。8.2 所有的试剂在使用前都要检查以证实没有干扰物存在。9.0 方法性能方法性能9.1 表 3-2-4 表明了使用铜或汞除硫对某些农药的回收的影响。表 3-2-4 汞和铜对各种农药的影响 百分回收率a 农药 汞铜亚老哥尔 1254(Aroclor1254) 97.10104.26六氯化苯75.7394.83七氯39.845.39艾氏剂95.5293.29100七氯环氧化物69.1396.55二氯二苯二氯乙烯(DDE)92.07102.91DDT78

53、.7885.10BHC81.2298.08狄氏剂79.1194.90异狄氏剂70.8389.26氯代二(对溴苯基)乙醇酸酯7.140.00马拉硫磷0.000.00二嗪农(地亚农)0.000.00对硫磷0.000.00乙硫磷(1240)0.000.00三硫磷0.000.00注:a.列出的百分回收率,除艾氏剂和六氯化苯之外所有化合物都是 2 次分析的平均值。对于艾氏剂用汞和铜分别为 4 次和 3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六氯化苯应用铜的回收率为 1 次分析的结果。1013-2-53-2-5 硫酸硫酸/ /高锰酸钾净化(高锰酸钾净化(EPA3665AEPA3665A)1.0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1.1 该方法

54、适用于多氯联苯测定前的样品净化。此方法在基线抬高或过度复杂的色谱阻止准确定量 PCBs 时均可使用。但不能用于其他目标化合物的净化提取,因为磺化过程会破坏很多有机化合物,包括艾氏剂农药、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硫丹硫酸盐等。1.2 该方法只能由经过培训的实验员进行或需要有专人在旁监督,每个实验员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通过该方法得到可信的结果。2.0 方法概述方法概述2.1 提取液转换溶剂为正己烷,然后用浓硫酸处理,如果需要,可以再用 5%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操作这些腐蚀性试剂时需要小心谨慎。2.2 样品在净化处理时,需要带空白样和平行样品。2.3 提取液进行以下处理前必须转换溶剂成正己烷。3.0

55、干扰干扰3.1 本方法不能破坏氯化苯、氯化萘和各种有机氯杀虫剂。4.0 仪器仪器4.1 注射器或 A 级玻璃移液管, 1.0,2.0 和 5.0ml。4.2 玻璃瓶,带聚四氯乙烯螺旋盖或压盖,1ml、2ml 和 10ml。4.3 旋转仪。5.0 试剂试剂5.1 所有测试中的无机化合物均须为试剂纯。除非有特殊说明,一般情况下,所有试剂需要达到美国化学学会的分析试剂委员会规定标准。其他纯度的试剂如果能保证不影响结果精确度,也允许被使用。5.2 不含有机物的试剂水。5.3 硫酸/水: 1:1(V/V)。5.4 正己烷:农药残留级或相当等级。5.5 高锰酸钾溶液:5%(W/V) 。6.0 样品采集、保

56、存和处理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6.1 参见规范中有关有机物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部分。7.0 步骤步骤7.1 硫酸净化7.1.1 在通风橱中,用注射器或移液管转移 1.0ml 或 2.0ml 正己烷萃取物到 10ml 的玻璃瓶中,再小心加入 5ml 体积比为 1:1 的硫酸溶液。7.1.2 所取正己烷萃取物体积由实验所用气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规格决定。如果自动进样器需要 1ml 样品,那么应取 1ml 萃取物,如果需要多于 1ml 的样品,则需要 2ml 萃取物。注:确保过程中没有散热反应和气体产生。7.1.3 盖紧瓶盖子,用旋转仪旋转一分钟,旋转过程中必须形成漩涡。102注:如果在旋转过程中有

57、漏液现象,马上停止旋转。避免皮肤接触浓硫酸而被灼伤。7.1.4 等至少 1 分钟,使混合液分层,确保上层溶剂(正己烷相)颜色不太深,并且没有明显的乳化层。7.1.5 如果分界面清晰,直接进行步骤 7.1.8。7.1.6 如果正己烷相颜色过深或静置几分钟后仍存在乳化现象,除去硫酸层并妥善处理。再加入另一分 5ml1:1 的硫酸溶液作为净化剂,接着进行步骤 7.1.7。注:在该步骤中,不要把正己烷倒出玻璃瓶。如果正己烷相不再带颜色,操作者可以接着进行高锰酸钾净化(7.2)或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7.3) 。7.1.7 样品旋转 1 分钟,等待混合溶液分层。7.1.8 将正己烷相转移至另一个干净的 1

58、0ml 玻璃瓶中,确保在此干净的瓶中没有硫酸层带入,否则会损坏分析仪器。正己烷相完全转移之后,按照 7.1.9 对硫酸相进行第二次萃取。7.1.9 再往硫酸层中加入 1ml 正己烷,盖紧、震荡,第二次萃取是为了确保 PCBs 和毒杀芬的定量转移。7.1.10 将第二次萃取的正己烷相与步骤 7.1.8 得到的正己烷相混合。7.2 高锰酸钾净化如果经硫酸净化后,正己烷萃取液的颜色没有被完全去掉,就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进一步净化。7.2.1 往 7.1.10 中得到的正己烷溶液中加入 5ml5%的高锰酸钾溶液。注:确保过程中没有散热反应和气体产生。7.2.2 盖紧瓶盖,用旋转仪旋转一分钟,旋转过程中必

59、须形成漩涡。提醒:如果在旋转过程中有漏液现象,马上停止旋转。避免皮肤接触高锰酸钾而被灼伤。7.2.3 等至少 1 分钟,使混合液分层,确保上层溶剂(正己烷相)颜色不是太深,并且没有明显的乳化层。7.2.4 如果分界面清晰,直接进行步骤 7.2.7。7.2.5 如果正己烷相颜色过深或静置几分钟后仍存在乳化现象,除去高锰酸钾溶液并妥善处理。再加入另一分 5ml 高锰酸钾溶液。注:在该步骤中,不要把正己烷相倒出玻璃瓶。7.2.6 旋转样品 1 分钟,等待混合溶液分层。7.2.7 将正己烷相转移至另一个干净的 10ml 瓶中。7.2.8 再往高锰酸钾相中加入 1ml 正己烷,盖紧、震荡,第二次萃取是为

60、了确保 PCBs 和毒杀芬的定量转移。7.2.9 将第二次萃取的正己烷相与步骤 7.2.7 得到的正己烷混合。7.3 最后准备7.3.1 用适当的浓缩方法,将正己烷相浓缩至原始体积(1ml 或 2ml) 。7.3.2 用弗罗里硅土(方法 3620)或硅胶(方法 3630)进一步净化去除萃取液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7.3.3 经过上述处理的萃取液可以进行目标化合物的测定了。如果不能马上进行测定,需要将样品封好放入冰箱保存。如果保存时间超过 2 天,则必须将样品转入带聚四氟乙烯螺口盖或压口盖的样品瓶中,并贴上标签。8.0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8.1 参见本规范中质量控制步骤。103开始7.1.1 正己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