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6章_第1页
共享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6章_第2页
共享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6章_第3页
共享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6章_第4页
共享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6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章宏观政策实践问题的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践中是如何执行的?16.1政策目标政策是指或为了增进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福利而制定的解决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16.1政策目标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6.1政策目标目标之间不但存在互补关系,也有一定的交替关系。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也可能有排斥作用。在制定价值政策时,必须对政策目标进行,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失,确定目标的实施顺序和目标指数的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16.1政策目标政策的最根本依据是运行

2、的规律。经济政策越是具体,就越与具体的密切。体制关系机制被称为“游在西方主流学中有很多戏规则”,这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机制的人为性质。尽管其尽量符合客观规律,但制度毕竟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又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机制。要了解政策起作用的机制,就必须对制度本身进行了解。16.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的财政收支来变动、改善、干预运行状况,以达到其理想的宏观财政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即对财政收入、和公债的和偿还作出的决策。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税所得税税收货物税收入公债的和流通公债财政对劳务的和各种福利、补贴转移支付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是各级对的总和。和劳务的实际交易,是实质性的力,直接形成需求和收入

3、的一部分,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一。如:军需品、机关公用品、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等。变动是财政政策的工具。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各级的总和。不同,只是一种转移支付与性货币性,没有发生相应的和劳务交换,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支付不必得到等价补偿,者也不必归还。如:福利保险、救济、农价格补贴、扶助贫困人口、援外等。转移支付对收入再分配具有直接的影响。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和转移支付都能通过乘数机制作用收入。于在 福利、失业增加时,应增加,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总需求。水平,间接增加16.2.1

4、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收入税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税收的分类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照课税对象: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累退税、累进税、比例税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购买、转移支付一样具有乘数作用,税收的变动对收入的变动具有倍增作用,所以,税收调节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收入2002年,中收/GDP的比例为16.6%,其)/GDP为11.4%。中,而美国其中税收(收入/GDP的比例就高达28.4%,收入/GDP比例为17.8%。由于计算上的差别,在实际税

5、负方面,中国在层次已经超过美国,在层次上已经显著超过美国。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收入公债是补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时的、是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 原则:灵活(可根据有偿、自愿。公债分类: 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国库券)、地方债。需要随时)、16.2.1财政的与财政政策工具收入公债的双重政策效果 一方面,公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从而影响总产出。 另一方面,在公开市场上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公债,从而影响货币供给,最终调节总产出,这是货币政策的效果,是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的载体之一。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收支及其变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宏观运行,

6、减小波动幅度。 自动调节:财度本身具有自动抑制波动的作用,即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主动调节:有意识的实行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减少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政策工具本身能够自行纠正差,减少各种干扰对活动出现的偏冲击的机制。注意:只能减缓的波动而不能扭转总趋势。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器1:税收时,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繁荣

7、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器2:转移支付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器3:农价格维持制度收入下降,农时,价格下降,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繁荣时,收入上升,农价格上升,减少对农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

8、于轻微的波动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较大的明显。波动则效果不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对情况作出,从而做出调整财政收支、稳定总需求水平的财政政策。 由于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较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有限,政策。应主动采取财政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究竟什么时候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什么时候使用紧缩性政策,应由形势加以权衡,斟酌使用。对发展的“相机抉择”:逆凯恩斯事,调节风向行的重点在总需求管理方面。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补偿性财政政策,或稳定性财政政策,是指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种调节的特点,机动地决定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1

9、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采取逆风向行事原则。在繁荣时期,为避免通货膨胀,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即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时期,应通过增加、降低税率、削减税收、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即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时滞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确定挤出效应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内时滞批准时滞时滞传递时滞执行时滞外时滞作用时滞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时滞认识时滞:是指有关部门对宏观形势作出所需的时间。决策时滞:是指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调控政策所需的时间。其中包括政策选择和文献起草所需的时间。批准时滞:是指调控政策的有按法定

10、程序呈报、听证、辩论及通过所需的时间。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时滞传递时滞:是指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由决策部门向执行部门传达、布置所需的时间。执行时滞:是指的各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所需的时间。作用时滞:是指宏观调控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到其对时间。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需的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时滞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对宏观产生促进作用:采购J企业库存减少J企业扩大生产J工人收入增加J速度加快总需求扩大J增长16.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在整个调控时滞中,作用时滞是最关键、往往也是最耗费时间的。在美国为3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内时滞一般左右,而外时滞一般为220,其中作用时滞一

11、般要占1218。16.2.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财政预算:某一给定年度的公共收支计划,它表明在府各项计划的预计与预计取得的收入。收入>财政预算盈余:预算赤字:的余额>收入的差额预算平衡:财政收入=财政16.2.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采用的是“量入为在凯恩斯以前,西方出,收支平衡”的财政思想。 年度平衡预算: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周期平衡预算:收支平衡。在一个周期中保持16.2.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年度平衡预算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弥补。赤字,必须增加收入,会加剧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收入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和减少税收,会加剧过热和通货膨胀。年度平衡预算使波动更加严重。16.2

12、.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周期平衡预算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时的赤字,使得整个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问题:难以估计繁荣与的时间和程度。16.2.3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凯恩斯提出了“补偿财政”的思想。凯恩斯者的财政思想: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是机械的应用财政收支平衡的观点来管理预算赤字和盈余。16.2.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正误:预算盈余的增加或预算赤字的减少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而预算盈余的减少或预算赤字的增加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史

13、实:20世纪70年代,西方频繁交替使用扩张、紧缩的财政政策,导致了庞大的财政赤字,遭到了各方面的批评,特别是新古典学派学家,赤字财政,认为这是导致“滞涨”的罪魁祸首。16.2.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变动的两个本身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变动16.2.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预算在充分就业/潜在的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Brown, 1956)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的标准:BS* = ty* G TR财政政策适度性的标准:BS = ty G TRBS* BS = t(y* y)16.2.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

14、余的两个作用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了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的方向。使政策制定者更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问题:充分就业的本身难以估算。收入或潜在收入16.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准备金: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100%准备金制度:将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没有。部分准备金制度:只把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把其他存款用来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规定法定准

15、备金:备金量的最低水平。必须持有的准法定准备金率(rd):法定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可以持有高于法定最低量的准备金。准备金率=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 准备金占所有存款的比例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T型账户:表明简化的会计报表。资产与负债变动的一个举例:的负债包括存款,资产包括本例中,注意rd = $10/$100 = 10%和准备金。第一资产负债准备金$10$90存款$100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一个例子印刷了$100,赠送给A。为决定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我们计算三种不同情形的货币供给: 没有体系 100%准备金 部分准备金制度,A把$100全部存入制度,A把$100

16、全部存入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情形1:没有体系A持有$100通货货币供给= $100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情形2:100%准备金A在第一制度存款$100。第一将所有存款作为准备金。货币供给+ 存款 = $0 + $100 = $100=通货在100%准备金制度下,不影响货币供给的规模。第一资产负债准备金$100$0存款$100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情形3:部分准备金制度将10%的存款作为准备如果rd = 10%,第一金,其余的作为,贷给B。货币供给 = $190 (!)A有存款$100,B有$90通货。第一资产负债准备金$ 10$ 90存款$10016.3.1存款创造和

17、货币供给情形3:部分准备金制度货币供给怎么会突然增加?当借贷者得到:,他们创造了货币。 $90 $90通货(资产)新债(负债)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货币,但不创造。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情形3:部分准备金如果借贷者(B)在第二制度存款90。最初,第二国的T型民账户:如果rd = 10%,第二备金,其余的作为会把10%的存款作为准,贷给C。第二资产负债准备金$9$ 81存款$ 90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情形3 :部分准备金借贷者(C)在第三制度存款81。最初,第三国的T型民账户:会把10%的存款作为准,贷给D。如果rd = 10%,第三备金,其余的作为第三资产负债准备金$ 8.10$

18、72.90存款$ 81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情形3 :部分准备金这个过程不断进行,每笔新制度都创造出货币。=$ 100.00初始存款在这个例子中,100$90.0081.0072.90.第一第二第三的准备金产生了1000美元货币。.货币供给总量 =$1000.00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体系用1货币乘数:的货币量。准备金所产生D=存款总和(原始存款R=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率存款)1 RD =rd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两个问题 现金(通货)有乘数效应吗? 100%准备金制度下有乘数效应吗?两个漏出 现金漏出 准备金漏出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准备金漏出 k=1/(rd+re )现金漏出 k=1/(rd+re+rc )注意:A最初把所有通货都存入备金。作为准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16.3.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Cu = 非部门持有的通货Rd= 法定准备金Re = 超额准备金H = 基础货币CuRdReCu+ 1Cu+ DMD=CuRdReHCu Rd Re+DDD16.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