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_精_第1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_精_第2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_精_第3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_精_第4页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_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下)电压 电阻一、电压1、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2、 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的单位是 “伏(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m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V103 V 1 mV10-3 V 1 mV10-6 V3、 常见电压值:记住(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值1.5V。(2).人体安全电压值不高于36V。(3).家庭电路的电压值220V 。(4)蓄电池一个电压2V。4、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1).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

2、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2).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二要、一不、二看清试触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用电器(或电源)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试触: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猜想或假设:如图(右). U= U1U2 ;(2). U= U1=U2 ;(3).

3、UU2 U1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如图,我们组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U(V)U1(V)U2(V) 4.5 2 2.5结论:U= U1U2 ,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串压两个分)三、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猜想或假设:(1)U= U1U2 ;(2)U= U1=U2 ; (3)UU2 U1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如图,我们组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A、BB、C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U (V)U 1(V)U 2(V) 4.5 4.5 

4、;4.5结论:U= U1=U2 ,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并压处处等) 四、电阻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电阻的符号:R 电阻无论它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符号W ;常用单位:千欧(kW)、兆欧(MW) 1 kW103 W 1 MW106 W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

5、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五、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1)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或 )。(2)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的。(3)作用:改变电路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用电器两端电压。(4)使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接线柱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通过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在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远离下接线柱阻值变大,靠拢下接线柱阻值变小)(5)变阻特点:逐渐改变电阻,不能表示出阻值。(6)改变电流的特点:是连续性的。2电阻箱:(1)变阻特点:能够表示出阻值。(2)改变电流的特点:是跳跃性的。3变阻器的应用:调

6、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怎样?猜想和假设: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设计实验:(一)设计思想:(1)一个灯泡,用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2)同样的两节电池,2.5 V的灯比6.3 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二)实验电路: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要记做上面的图)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R10电压U/V2V4V6V 电流I/A0.2A0.4A0.6A结论:在电压

7、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U=3V电阻R/51015 电流I/A0.2A0.4A0.6A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 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W)2欧姆定律的应用(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步骤:画出图,标出量、求出数即:根据题意画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利用欧姆定律求解(2)对额定电压的理解: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额定电

8、压(3)短路是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由I=U/R可知,短路U不变,R很小,I很大)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1)串联: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相当于增加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要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要大;串联的两个电阻,如果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会增大;要使电路电阻增大(或电流减小)应串联电阻;串联后的电阻为R,即:R=R1+ R2 (2)并联:两个电阻并联接入电路,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要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要小;并联的两个电阻,如果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也会增大;要使电路电阻减小(或增大干路电流)应并联电阻;(4)、并联后电阻为R,即:三、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

9、律: 推出 ,计算出灯泡电阻R实验电路及器材:(要记做右图)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试触,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 4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填入数据表格内小灯泡的平均阻值: 数据表格及记录: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W)1   2   3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的电压2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

10、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3预防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1)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 (2)绝缘部分破损,导电部分裸露处要及时更换 (3)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或开关)4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5雷电的产生:雷电是由于大气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发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层带上了正电,另一部分云层带上了负电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大的闪光和声音,这就是雷电6雷电的危害:击毁房屋,造成人畜伤亡,还会引起森林火灾,破坏高压输电线等、7雷电的预防: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来防雷电;雷

11、雨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站在高处,而应蹲在低凹处并且两脚尽量并拢在高压输电线上面安装避雷线8避雷针:它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电功率一、电能1电能(1)、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机械能(动能)、化学能、磁场能-等。(2)、电能的来源:水力、风力、火力、化学能、光等。(3)、使用电能优点:来源广泛;便于输送;使用方便;污染少,有利于保护环境.2、电能的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J);(2)、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3)、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

12、电器消耗的电能(或电功)8006004009 0041201(1)、认识电能表:“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A;“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kW·h;“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2)、电能表读数:月末: 。 月初: 。 , 假设电费:0.52元/ kW·h,本月用电:1021.4 kW·h946.8 kW·h= kW·h,合 元。4补充电功(W):(可认为是消耗的电能)(1)、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

13、即消耗电能)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电功的公式及单位: WUIt 其中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W电功(J). WPt 其中P电功率(kW),t通电时间(h),W电功(kW·h).二、电功率1什么是电功率演示(1)将15 W和100 W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 W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 不能说消耗得电能多。(1)、 电功率(electric power)” 用P表示,是表示消耗电能(或电

14、流做功)的快慢(2)、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即1 kW103 W注意; 统一用W(J),t(s),P(W)统一用W(kW·h),t(h),P(kW)2电功率的大小(或意义):等于用电器1s内消耗的电能。(即它与电能和用电器工作的时间有关) W消耗电能(或电流做功)3电功率计算(或测量):(1) t用电器工作的时间 P电功率(2)、P=UI 其中U电压(V),I 电流(A),P电功率(W)(3)、补充 P=I2R ; P= U2/ R 都可以求出P4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220 V,15 W”指的是电灯的额定工作电压是220 V,额定功率

15、是15 W家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量要求:(1)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并观察小灯泡亮度(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并观察小灯泡亮度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实验原理根据公式PUI,测出灯两端电压和通过灯泡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路和器材设计如右图电路(要记做图)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值;2合上开关,移动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3移动滑片

16、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4移动滑片P,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5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结论: (1)不同电压,小灯泡的功率不同实际电压越大,小灯泡功率越大(2)小灯泡的亮度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3)在额定电压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四、电和热1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铜丝与电阻丝串联,电流相同,相同时间,电阻丝阻值大,发热多。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通电时间大小的关系:(课本图试验)电流相同,电阻相同,通电时间长,发出热多。W=Q=UIt=I2Rt=Pt=3.焦耳定律 (1)

17、、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2)、写成公式 QI2Rt  其中电流I(A),电阻R(),通电时间t(s),热量Q(J). 用电器的电阻一般认为不变。  (3)、电流通过导体时,消耗的电能(电流所做和功)W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情况下,有以下公式:4.电热的应用和防止 (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加热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2)常见的电热器有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等.(3)电热器优

18、点: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使用方便能方便地调节温度。 (4)电热的危害:电流过大,烧坏导体;绝缘材料老化,甚至烧坏,引起火灾:但可用电热来驱潮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电功率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接入电路的用电器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总电流越大2保险丝: 材料铅锑合金; 特点电阻大、熔点低;不同粗细的保险丝具有不同的额定电流电流I大,由QI2Rt知,保险丝R较导线的电阻大,发热多,加上熔点低,易烧断。3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要防止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原来绝缘的物体不绝缘.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迅速

19、使触电的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绝对不要带电泼水救火.电学综合重点复习 一、串联:(如图右)(1)电流:I=I1=I2 ;(2)电压:U= U1U2(3)电阻 :R=R1+ R2;(4)、满足关系:I=U/R;I1=U1/R1;I2=U2/R2(5)、分压关系:U1:U2= R1:R2 ;(6)、消耗电能关系 W1:W2= R1:R2 ;(7)消耗电功率关系: P1:P2= R1:R2 二、并联:(如图右)(1)电流:I=I1+I2 ;(2)电压:U= U1=U2(3)电阻 :1/R=1/ R1+ 1/R2;(4)满足关系:I=U/R;I1=U1/R1;I2=U2/R2(5)分

20、流关系:I1:I2= R2:R1;(6)消耗电能关系 W1:W2= R2:R1 ;(7消耗电功率关系: P1:P2=R2:R1三、本期计算公式:1欧姆定律:I=U/R ;变形公式:R=U/I和U=I·RW=Q=UIt=I2Rt=Pt=2电能(或电功): 3电功率:P=W/t=UI=I2R=/R 电和磁一、磁现象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他们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即磁体可吸引铁,铁也可以吸引磁体)。 2.磁极:(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条形磁铁的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在水平面内自由转

21、动的条形磁体,静止后,总是一极指南,另一个磁极指北,南极用S和北极用N表示。   任何形状的磁体,不论大小都有两个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两个物体(以下讨论中物体指磁体、铁、钴、镍、钢或磁性材料)相互排斥,则接触的两端磁性有两种可能:都为北极;都为南极(即为同名磁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接触的两端磁性有三种可能:一个为北极另一个不具有磁性;一个为南极,另一个不具有磁性;一个为南极,另一个为北极(即为异名磁极)。(3)、判断磁体南北极方法:利用磁体与地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有悬挂法、支撑法、漂浮法即:让磁体自由旋转,静止时指南方一端为南极

22、,另一端为北极;让磁体与一已知磁极的磁体间相互作用现象来判断。  3.磁化:(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或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的磁体叫硬磁体或永磁体,比如钢。磁性很容易消失的磁体叫软磁体,比如铁。(2)、 含有铁、钴、镍的合金或铁的其他金属的氧化物都为磁性材料。磁性材料能被磁化为磁体。(3)、永磁体常用钢来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不能用钢来制,只能用铁等软磁体来制作。二、 磁场和磁感线 1.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

23、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场有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线感   (1)、 磁感线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情况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2)、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3)、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24、#160;  (4)、 由于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是一定的,所以通过每一个点的磁感线只可能有一条,不可能出现两条磁感线相交的情况。   (5)、 请同学们熟记下图中各磁感线的大致形状:3.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地磁场.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磁北极出发回到地磁南极.磁针指南北就是因力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我国宋代学者沈者是世界上最早描述磁偏角的科学家。三、电生磁1.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即

25、电流的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丹麦)是发现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第一个人,奥斯特实验除了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外,还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其外部磁感线形状同条形磁体.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绕法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可用安培定则(即右手螺线管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26、另一端即为南极.3.电磁铁   (1)、 电磁铁是插入铁芯的螺线管.由于通电时铁芯被磁化,磁体的磁性大大增强.   (2)、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螺线管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四、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1、电磁继电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电磁继电器是用低电压电路的通断间接地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2、电磁继电器是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它的主要结构是由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组成.可以进行远距离操作、实现温度或光的自动控制。 3、解答有关电磁继电器内容的题目:当 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引,动触点静触点接通,工作电路工作,所以 ;当 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无磁性,在弹簧作用,衔铁使动触点静触点断开,工作电路 ,所以 。4扬声器是怎样发声的:通电时,线圈受磁体吸引带动锥形纸盒向里(或向外)运动并发出声响.改变电流方向,通电时,线圈受磁体排斥带动锥形纸盒向外(或向里)运动并发出声响.当通过扬声器的电流方向和大小连续变化时,线圈就带动纸盒来回振动,扬声器就能发出连续的声音.扬声器就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