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说明文教学漫谈_第1页
科普说明文教学漫谈_第2页
科普说明文教学漫谈_第3页
科普说明文教学漫谈_第4页
科普说明文教学漫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普说明文教学漫谈    一说明文一般分为说明事理和说明事物两大类。无论是说明事理还是说明事物,只要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就可以称为科学说明文。这类科普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翻阅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我们都能看到这类文体的踪影。太阳、鲸、我爱绿叶、冬眠、航天飞机、大自然的语言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大概可以列出一长串来。这些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

2、功能。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二科普说明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于上学期专门就这个问题访谈了一些老师和学生。统计表明,只有19.1%的教师喜欢教科普说明文;18.2%的学生喜欢学科普说明文。相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性文章喜欢程度的62%和70%。这个比例显然是太低了。是什么原因使得科普文章如此被学生和教师冷落呢?笔者有意识地听取了学校老师所上的几节科普说明文,发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也许我们

3、能从中窥得一豹。先来看看一位教师执教意想不到的灾害(第二课时)的大致流程:1、复习引入。(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文章?学习此类文章必须把握什么?(出示单元学习提示)(2)意想不到的灾害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维持生态环境是多么重要)(3)为了说明这个结论,课文主要采用了说明写法?(板书:举例子)(4)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例子,这节课我们按照学习科普说明文的方法继续学习课文。2、扶学第一段。(1)自由读,划出你认为说明十分准确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说说为什么你觉得说明非常准确?再读体会。(板书:读、找、品、读)(2)四人组交流,穿插板书:举数字(3)全班交流,朗读指导:因为这些

4、词语说明得非常准确生动,所以朗读时要把这些词语处理得相对突出一些。自由准备,知名读,集体读。(4)、还有说明的非常准确生动的词句吗?试着分析3、放学第二段。(读、找、品、读)四人组学习,讨论,汇报,师点拨,朗读(请汇报的同学试读,同学评议)还有其他词句吗?继续分析、点拨。引入:看了这么多人类的朋友因数量太多反而成为灾害的例子,我们不禁产生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入第三段。4、学习第三段。(1)用学习科普说明文的方法自学此段。(2)交流知识点及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穿插板书:不论都、制约因素、基本上、一旦就在“制约因素”这里穿插进行“如果如果(反之)”的句式训练。介绍正反说理的方法,朗读体会。说说自己所

5、知道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灾害。(3)看板书小结。(4)引入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一点阅读科普说明文的经验,现在让我们检验一下自己的阅读水平,好吗?5、阅读指定的科普说明文。(1)自由组合,一起学习、讨论。(2)交流,点拨。乍一看,这似乎是一节很不错的课: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设计了由扶到放的学习程序,也重视了语言文字的精心推敲。而从教学实效上考察,这节课恰恰上得非常枯燥乏味。整节课都是教师在一厢情愿地大谈说明方法,学生学得没精打采,了无生趣。这样的教学,在当前的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以下共性问题。第一,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笔者曾经专门翻阅了许多科普文章的教

6、学设计,发现了对这类文章的教学,老师们一般都按照“一、了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知识;二、研究作者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生动准确”这样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板块大致可划分为“通读课文了解知识研究写法联系生活”这四块。这样的教学本身无可非议,但久之则成固定模式;一旦成了模式,那么则必然导致教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无兴趣。学生对课文或教师的教学不感兴趣,这是语文老师的最大悲哀。其次,理性主义泛滥成灾。小学生不太喜欢学习科学说明文,不可否认与文本本身缺乏魅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我以为是理性主义支撑下的分析泛滥导致的。而分析泛滥的根源在于,老师总习惯地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方

7、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本来并没有故事情节的说明文,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本来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的语言,被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一句话,课堂缺乏了生趣:这样的课堂,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缺失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这样的教学,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是,一旦学生厌倦了,老师讲再多的说明方法,又有何用呢?这样理性至上思想支撑下的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其结果是人为地使科学与人文绝缘。第三,买椟还珠屡见不鲜。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一直奉行的观点是:说明文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在教学中就应当以此为主要学习目标。因此,他们处理科普说明文,

8、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时,会千方百计地拓展关于该领域的知识:讲冬眠,教师搜集大量动物冬眠的知识给学生阅读;讲太阳,从黑子讲到到日食,从夸父逐日讲到后羿射日;讲台湾蝴蝶,教室成了蝴蝶标本展览室这样大雨倾盆式的课外的知识轰炸,其结果,只能是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在这样的课堂上,知识,似乎成了科普说明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这恰恰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做法。三当前,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站在学生怎么学习科普说明文的角度度,重新审视科普说明文教学,并尝试闯出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新秩序。这里有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尤其需要我们深长思之:科普说明文该学什么?

9、该怎么学?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科普说明文教学就能走出误区,走向康庄大道。先来谈谈学什么的问题。科普说明文的确是以介绍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为主的,老师引导通过阅读,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当然是科普文章教学的一大任务,但绝不是唯一的任务。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明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抓住知识要点,只是科普说明文学习其中一小部分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的光辉。这些都应成为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月球的自述一文,笔

10、者不是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了解月球的知识,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这些知识是如何介绍的。有了这样的定位,才有了被我们的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的最富有创意的教学点子:(一)为月球科普宣传片(2)配音。1默读4、5自然段,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2学生自由汇报4、5两段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学生上台板书知识要点)。3师生根据板书引读,按顺序梳理知识点。4这些知识都是关于月球的,作者没有把它们写成一段,而是分两段来写,这是为什么呢?5小结:把同一方面的内容放在一起,知识介绍得更加有条理。6练习读好解说词。在你的心目中,月亮是慈爱老爷爷老奶奶呢,还是充满活力的青年,还是天真活泼的小

11、孩子?请同学把月亮想象成具体的一个人,用他(她)的口吻练读来解说词。7为月球科普知识宣传片下集与月球零距离配音。(播放月光并呈现相应的画面。)科普说明文教学,只有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才有可能打开崭新的局面。否则,永远在“涛声依旧”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再来谈谈怎么学的问题。其要旨有四。第一,情趣交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时候,把自己教学成功的首要原因,归结为“有情有趣”。他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我说的情是什么?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反观我们的科普说明文教学,有多少

12、老师千方百计地着力于让学生带着浓烈的感情在学呢?也许老师们会振振有词地反驳,说明文的文体简洁通俗的特点决定了课堂的情感投入度,课堂应该以严谨为主,其潜台词就是这样的课只能上得了无涟漪的。事实上,一篇文章,从作者的笔下诞生始,她就是作者的代言人。哪怕叙述再客观冷静,文字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语文老师当着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行。蒋军晶老师在教学麋鹿一文的时候,以这样一段话,引领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啊,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

13、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蒋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这个片段,正如沈兴华老师点评的那样:这里老师实际是含蓄地告诉学生:读书,需要有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意识。如果我们真正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子,推动学生穿透内容,触及精神。通过不断的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要悟出言外之意。忽视、离开学生情感的阅读是不完整的阅读,同样也是危险的阅读,因为如果这样无疑将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等同于机械训

14、练。机械训练的结果就是造就叶老所说的“人形鹦鹉”、“活书橱”。从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完全有自己关注的兴奋点,而且这种兴奋感的表达建立在对文本的阅读基础之上。由此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科普说明文,完全可以上得情意深深。课堂上,教师光有情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始终享受到学习科普说明文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科普说明文。任何学习,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乐趣无穷,那么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说明文文本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笔者在执教大熊猫的故乡一文的时候,就以学生到卧龙山区假想考察为主要方式与文本对话,学生学得有

15、情有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者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出示考察表,让学生带着考察任务学习课文,在悉心探究中发现熊猫的生活习性、外形、生活条件与环境等特点,完成考察表,再以科学考察成果模拟报告会的形式展示探究的结果。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

16、其独有的魅力。第二,无为而教。在上文引述的意想不到的灾害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之所以得不到学生的共鸣,是因为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说明方法上了。而这样做其功效除了应付考试之外,一无用处。古代哲学中有“无为而治”的思想。我想,我们的科普说明文教学也是否应该提倡“无为而教”不讲或少讲说明方法的知识,而是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心领神会,进而“豁然洞开水底天”,对说明方法有所领悟,有所习得。这比老师强加于他们的关于“举例子、打比方、举数字”等抽象的概念要有意思的多。当然,在某一课不讲说明方法,并不意味着所有说明文永远不讲说明方法,比方在单元教学之后,可以安排一

17、个说明文知识讲座,让学生对科学说明文的写作规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刻意地讲说明文的方法,并不等于就忽略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我想,说明文教学的立足点在于让他们感性地“悟得”与“习得”,怎么悟?通过朗读有关数字,例子,让他们朦胧地感受说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让他们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通过“拓展练习”创造性地转化课文语言,巧妙地让他们习得说明方法。尽管没有在课堂上大谈说明方法,但是学生自觉运用了,这是不是在教说明文呢?记得有位教育家说“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育也就失败了”同理,教说明文的最高境界是“老师不刻意讲说明方法”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得、习得说明方法”。不讲方法,暗含方法,那才是

18、最高妙的。也许,这只是美好的理想。第三,注重实践。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分重视知识的落实,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方法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说明本领的。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我们的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创设说明情境,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请看下列教学案例与点评:师:这是一个卡通的麋鹿图象。为什么要画这么一个卡通头像呢?因为有人推荐麋鹿参加奥运吉

19、祥物的竞选。麋鹿的竞争对手不少啊,你们认为它会有哪些竞争对手?生:师:所以啊,麋鹿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把竞选报告写好。那么麋鹿身上究竟有哪些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写哪些推荐理由呢?请你们研究课文,参考老师给你们的资料,好好想一想。师:我们一起交流吧?生:我觉得可以从外形健美(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因为生:我觉得可以从传统文化(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生:我觉得可以从国际合作(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生:我觉得可以从象征意义(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师:下面请你围绕其中一条迅速写一个片段。生:(写)生1:麋鹿在汉朝以后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甚至销声匿迹了,但在恢复繁殖后,它被当作友好

20、的动物大使向各国输出,小鹿结束了他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祖国繁衍成长,不正是象征了我们伟大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吗?生26(略)师:同学们,我最后要说得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用途,文章结构是不同的,写说明文,向大家简单介绍麋鹿的基本情况,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指板书),为麋鹿写奥运吉祥物的申请报告,可以按这样的结构来写(指板书),明白吗?明白,自己去慢慢领悟吧,下课。点评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逼真的麋鹿照片是和文本的形似,简约的麋鹿卡通是和文本的神似。如果这样理解,我觉得老师此处安排了以往我们认为的“读写结合”,但老师高明之处在于:一是安排卡通,没有安排图片,帮助学生提升对麋鹿

21、的认识;二是为写作指明多角度的目的,既放开手脚,又拓宽思路。课程标准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从这一角度看,老师十分注意突破表达形式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对于表达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范围,只要符合“奥运吉祥物评选”的要求,无论怎样都是允许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整合片断,既与同学分享写作的快乐,又帮助学生根据表达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文体和表达结构,没有直接给学生教条式的写作知识。上述课例引自蒋军晶的麋鹿和沈兴华的点评再来看另一则课例:师:我们已经研究清楚了造成这些动物灾害的原因,那么大家能不能再去研究一下,面对课文中的这些动

22、物灾害,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很快地平息灾害呢?下面,我们就召开一次“模拟动物灾害国际科学论坛”,同学们都是未来的科学家,请把你的治理方案在论坛上发表。(板书“模拟动物灾害国际科学论坛”)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大家都来动笔写一份发言稿,发言稿要写清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动物灾害,治理以后会有哪些效果,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本课学过的词语。(生按小组分头讨论,然后每个人都执笔写发言稿子,写好后小组再次交流。)师:我看大家准备得都差不多了,下面有请各位小“科学家”上台发言,这次“动物灾害国际论坛”的主题是“如何让意想不到的灾害迅速消失”,请各位科学家发表见解。要讲清楚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在谈治理效果的时

23、候,可以对照课文描述的情景,活用一些词语。生:每组派代表上台谈设想(大致围绕着“引进天敌、治理环境、接种疫苗、建立隔离区、切断食物源、变灾为宝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谈,虽然幼稚,但是不失童趣和想象力。)师:是啊,同学们谈得真好,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勇敢地面对,那么,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意想不到的灾害永远消失。(擦去课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又一兴奋点。让学生当科学家探究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面对现实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孩子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以“科学高级论

24、坛”的形式,为他们搭建发表见解的舞台。这是一项颇有挑战性的智力话题,既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水平。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乐说,敢说,而且很有创意和童趣,他们的科学萌芽在论坛的过程中“偶露峥嵘”,科学之花开在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开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此外,推荐学生代表发言之前安排写的环节,这一环节是对语言的又一次创造性的运用,而且降低了说的难度,促使人人动笔。这一环节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本课例引自笔者执教的意想不到的灾害从这两则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活用说明方法,进而内化语言,迁移方法。这样的教学,使得知识与能力这两只翅膀同时翱翔在科学的天空。第四,适度拓展。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开放性,安排过多的语文活动,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