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与英语输出_第1页
语言学与英语输出_第2页
语言学与英语输出_第3页
语言学与英语输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言学与英语输出     语言学与英语输出,关键词是语言学,英语输出,            语言学流派很多,这儿我主要涉及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m)、转换生成理论(Generative transformational theory)、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在讲转生成理论之前,不能不提结构主义。这不仅仅是结构主义流派比转换生成理论早,还因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我们中国外语教学

2、影响很深刻。转换生成理论的创始Noa Chomsky敢挑战结构主义语言学,而且能领风骚20余载,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转换生成理论有很强的生命力。第二、结构主义语言学肯定有不足之处。语言学不同于外语教学。语言学要求系统性强,成体系,详尽明白;而外语教学更讲究实用。不管谁的理论,只要有可利用的地方就可以。不要求有多么严密的体系,也不必细大不捐。因此,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谁对谁非,而是它们在哪个方面对我们的教学更有利。结构主义语言学在美国的全盛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这方面的泰斗当然是Bloomfield。他认为语言就是刺激和反映。小孩子学语言就是听到别人的话(刺激),作出反映(模仿)

3、,并以各种方式得到巩固。慢慢形成语言习惯。这种理论对我们英语教材的句型教学,现在的情景教学都有很深刻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对交际法影响更大)这种方式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功劳甚大。这种方式对于英语的输入:听、读效果显著,但对于英语的输出就是说、写情况又是如何呢?目前,我们中学的英语教学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未能成才的比例也很大。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不会说,或说的质量很差。写的时候满是语法错误,或者语法误少了,但写的英语十分别扭,说出来又怎能让人听起来悦耳呢?怎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从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谈一下。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是行

4、为主义。语言过程就是刺激和反映。小孩子学说话,只是听到别人的话(刺激),作出反映(模仿)。由于反复模仿,并以各种方式得到巩固这样就形成习惯。从哲学上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是经验主义,而经验主义一般被认为是机械唯物主义。这种理论用于描述母语的习得无疑是有一定道的理,要不然也不会领风骚20余年。但如作为唯一的理论指导外语教学也过于武断。因为学外语的中学生可没有那以多的刺激足以能形成习惯。就学母语而言,一个三周岁的小孩子,他所听到的词已有好几百万了。我们的中学生能有那么多的刺激吗?外语中学习也绝不同于第二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如印度、菲律宾等国的英语。官方语言是英语,其

5、他课程的讲授也是用英语,所以学生得到的刺激也足以形成语言习惯。尽管如此,他们所学的英语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讲的依然有很大的距离。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可是结界实实的外语。官方语言是汉语,其他学科用汉语讲授,剩下的英语氛围也只有可怜巴巴的一周几小时的英语课。就是全用英语也只有那么多的刺激。有的学校引进外教,对于那么多的学生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我们无法把美利坚或英吉利搬到我们中国。这是结构主义学派无法逾越的障碍。据神经解剖学家研究,人一到十岁至十二岁,脑子里的语言中枢就固定在一个地方。如果在十二岁以前听到了另一种语言,语言中枢就会形成一种换码机制switch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用翻译,说话也不带乡音

6、。而十二岁以后在接触外语,可能就不那行地道了。这样说起来可能非常令人泄气,好像外语很难学。但也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何以我们的中学生有那么多的人学不好外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50年代后期,出现了伟大的语言学家。他的一些提法确实能让我们兴奋的坐不住了。Chomsky的理论相当复杂,最重的我认为有两方面。第一,人类有掌握语言的内在倾向。第二,语言有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 ,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生成的generate。所有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连接这两层结构的是转换规则,按这些规则转换一下,表层结构就冒出来了。所以他把自己的这个

7、理论称之为转换生成理论(Generative Transformational Theoy)。人类有掌握语言的内在倾向就是说人类有天生的语言能力。在1968年,他又说,某些内在的,藏在心理的原则给我们提供一些固定不变的结构,(invariant structure )这些结构是语言经验的先决条件。他认为,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表层结构不同,从深层结构按不同的转换规则可生成不同语言的表层结构。我们的学生英语可能学的不甚好,但汉语可是呱呱叫。假如按Chomsky 的理论转换成功的话,我们这些英语教师岂不欣喜若狂?Chomsky的转换生成理论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Descartes的唯理主义

8、,而唯理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可是Chomsky不认为自己是唯心义者,而心灵主义者(mentalist),即人类心理的研究者。这样看来,我们研究转换生成理论是有其必要性。我们先看一下Chomsky的理论纲要。他说,凡是一种语言,其语法(这不时我们教学上讲的语法)包括(syntactic component)、语义部分(semantic component)和语音部分(phonological component);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纯然是传译性的(interpretative),对句子的递归生成(recursive generation),这两部分毫无用处。句法部分有基础(base)和转换部分

9、(transformational component)构成;基础又有范畴次部分(categorical subcomponent)和词汇部表(lexicon)构成。基础生成深层结构。基础部分进入语义部分,取得语义传译(semantic interpretative),然后由转换法则映射mapped,成为表层结构,表层结构又由语音部分的规则予以传译(maphonetic interpretation)。这样语法就给信号(signals)指定语义传译。二者之间的联系(association)是由句法部分的递归规则为其中介的。范畴(categories )指诸如名词短语 (Npnoun phras

10、es ) 等句法结构和词类,这些范畴又因为“特征”(features) 而分为次范围。如名词有可数、不可数,这就是次范畴。这些概念和术语都是借自于教学,他认为语言的生成如同数学一样可以公式化。Chomsky是在讲语言的生成,完全按他的这种方法,我们的中学生十分钟就要睡着了。他的这个理论用于语言研究可以,用于外语课堂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所有的语言的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当然可以推理汉语的意义就是英语的深层结构。如这样一句话:明天我要和朋友去公园看大熊猫。怎样把这个汉语的句子,即英语的深层结构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呢?英语的语序是这样的:我要去公园参观大熊猫和我们的朋友明天。这句

11、话非英非汉。中国人没有这样说的;也不是英语,说有一点英语的味道,仅仅是因为符合英语的语序而已。因此我们不妨把这种结构称为浅层结构(shallow structures ),介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过度语。变成浅层结构后,再转化为表层结构就比较简单了:III go to the zoo to visit the pandas with my friend tomorrow。一些汉语的句子在变成浅层结构时,不仅语序要变,一些词汇也要做一些调整。如:同窗共读整三载。浅层结构就是他们学习在一起长达三年,映射为表层结构就是:They have studied together for three y

12、ears long。因此,由深层结构转化为浅层结构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语序的调整(the3 adjustment) (the3 adjustmen)2、增词(amplification)或减词(simplification)。所以,我认为,浅层结构是句法,转化为表层结构是词法,合在一起就是语法。如果这样处理,学生将不感到语法枯燥。深层、浅层、表层的转化讲起来显得很繁琐,事实上用起来并复杂,学生开始还需要一个转化为浅层的过程,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看到后听到任何汉语的句子都可以立即转化为表层结构。浅层结构就是一个自然、潜意识过程。从理论上讲,掌握了浅层结构就会生成无穷尽的句子,只要学生具备足

13、够多的词汇(lexicon)。这就是把语言潜势(linguistic potential)变成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中学时代多进行这样的训练,以后就可以直接把变成目的语的语言。当然这种生成性具有局限性的一面。学生生成句子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我认为错误应该分开(error) 和误(mistake)。erro是从语法上讲,是从惯用法上讲。如有这么一句话:Mr.Wang has went to Beijing 王先生去了北京。如果学生这样说:。这就是一个错(error),因为完成时要用过去分词gone 。又有这么一句:他吹牛。如果学生说:He is blowing a

14、 bull。外国人可能布置所云。从语法案的角度没有错,但英语中无此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He is talking horse。或He is talking bing。这就是误mistake。当然还有语境的误。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训练的加深,学生出现的错会越来越少,但误却不可避免。要减少误,我们恐怕还要借助结构主义及系统功能的理论,多刺激,多接触地道的英语。中学时期转换生成是把汉语看作深层结构,借助母语这个工具,而不是一味地按结构主义的理论排除母语。(学生到了一定程度,知识面以较宽,词汇也比较丰富了,就可以抛开母语,达到一定signal的刺激就能做出语言的反应的程度)所以在生成的过程中涉及到英汉两

15、中语言的比较,涉及到对比分析语言学。对比分析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代表人物Robert Lado,他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假定学生在接触外语时,会觉得其中有些特征易学,有些难学。与本族语相同的要素,他们觉得简单,不同的就困难。老师如果把两种语言对比过,就知道真正的困难何在,因而更有办法去进行教学。他还说,最好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另一方面有对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平行的描写,加以仔细的比较。受结构主义的影响,我们很怕在课堂上讲母语,汉英的翻译也让人感到很土气。Chomsky的转换生成理论和Robert Lado的对比分析语言学就可以把我们从这种枷锁中解放出来,不必对母语畏之如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