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基因测序_第1页
第一代基因测序_第2页
第一代基因测序_第3页
第一代基因测序_第4页
第一代基因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代第一代DNA序列测定序列测定DNA测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1980年,Sanger和Gilbert 因建立DNA测序技术而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Sanger是第2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v1977年,美国哈佛大学生化学家Walter Gilbert发明DNA化学降解法测序技术(Maxam 和Gilbert,1977)。v1977年,英国剑桥医学研究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Frederick Sanger 发明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技术(Sanger和Coulson)。DNA测序技术的诞生(第一代测序技术的诞生(第一代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1.1 化学降解法 在该方法中,一个末端被放射性标记的

2、DNA片段在5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被部分降解,其中每一组反应特异地针对某种碱基。因此生成 5 组放射性标记的分子,每组混合物中均含有长短不一的 DNA分子,其长度取决于该组反应所针对的碱基在原 DNA片段上的位置。最后,各组混合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来检测末端标记的分子。1.1 化学降解法 准确性较好,易掌握,因此用得较多。且所测序列来自DNA分子而不是酶促合成产生的拷贝,排除了合成时造成的错误。但化学降解法操作过程较麻烦,逐渐被简便快速的 Sanger法所代替。双脱氧法双脱氧法(Dudeoxy sequence analyses)双脱氧法又称末端终止法,用于

3、单链测序双脱氧法又称末端终止法,用于单链测序19197777年年Sanger Sanger 利用此原理建立了双脱氧测序法利用此原理建立了双脱氧测序法原理原理:与:与加减法相似,但不再是加一种加减法相似,但不再是加一种dNTPdNTP或减一种或减一种dNTP,dNTP,而是加入某一种双脱氧核苷,来终止聚合反应。而是加入某一种双脱氧核苷,来终止聚合反应。1.2 双脱氧链终止法 Sanger Sanger法:简便、快速,经过后续的不断改法:简便、快速,经过后续的不断改良,成为了迄今为止良,成为了迄今为止DNADNA测序的主流。测序的主流。1.2 双脱氧链终止法1.3 荧光自动测序技术 荧光自动测序技

4、术基于 Sanger原理,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并用成像系统自动检测 ,从而大大提高了DNA测序的速度和准确性。1.4 杂交测序技术 杂交法测序是 20世纪 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测序方法,是利用DNA杂交原理,将一系列已知序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固定在基片上,把待测的 DNA样品片段变性后与其杂交,根据杂交情况排列出样品的序列信息。 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具有部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特点。但该方法误差较大,且不能重复测定。双脱氧链终止法 双脱氧链终止法又称为 Sanger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核酸模板在 DNA聚合酶、引物、4种单脱氧核苷三磷酸 (dNTP,其中的一种用放射性 P32标记 ) 存在条

5、件下复制时,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4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ddNTP),因为双脱氧核苷没有 3-OH,所以只要双脱氧核苷掺入链的末端,该链就停止延长 。双脱氧链终止法 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各自的双脱氧碱基为 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 4个泳道进行凝胶电泳, 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 ,长度相邻的片段相差一个碱基。经过放射自显影后,根据片段 3端的双脱氧核苷,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双脱氧链终止法双脱氧链终止法双脱氧链终止法双脱氧链终止法Seq双脱氧链终止法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峰图双脱氧链终止法双脱氧链终止法意义 快速和准确地获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对于生命科快速和准确地获取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每个生物体来学研究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每个生物体来说,基因组包含了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测序技术说,基因组包含了整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测序技术能够真实地反映基因组能够真实地反映基因组DNADNA上的遗传信息,进而比较上的遗传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