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论文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科学技术哲学姓名:曾丹 学号:201007014224摘要:技术学是以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学科的统称,是介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又性学科门类。仿照科学学的学科结构,可将技术学的分支学科区分为理论技术学、专门技术学、应用技术学三个学科系组。技术学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同技术哲学、技术史有着难分难解的交叠关系。技术学与技术哲学、技术史既有研究视角、基本内容的差异,又有某些共同性的研究课题。关键字:技术学、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观正文: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

2、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

3、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1.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对科学的评价主要视其创造性、真理性,对技术的评价则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现代,一方面表现为密不可分,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另一方

4、面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不同,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 “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技术发明需要科学理论支撑,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科学提出发展的可能,技术变“可能”为“现实”;技术发明推动科学进步,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进步。现代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其内在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5、。2.工程技术1948年钱学森发表了“工程与工程科学”的论文,提出了工程科学的概念,论述了工程科学的思想。工程科学的学科特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复杂性科学的特征、交叉科学的特征及综合科学的特征。 工程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就是创造能够满足人类所需要的新存在物,工程活动作为一项具有科学内涵和技术内容的人类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人类满足生活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工程技术是工程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或者为工程活动服务的技术,是具体地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则和方法,是工程和技术的统一体。工程与技术同属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范畴,二者既相互联系由相互区别。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

6、过程,尤指有较大规模且有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量的技术活动。技术与工程不可分离,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技术是工程的支撑与基础,工程是技术的载体和应用。工程的发展大大扩展了技术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可以说,科学活动的核心是科学发现,技术活动的核心是技术发明,而工程活动的核心则是工程建造2。讨论到这里,形成了“哲学科学技术工程生产力” 的一条知识链,哲学指导及影响科学,科学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实践转化为工程,最终工程转化为现实

7、生产力;反过来生产力的需求推动工程和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科学反作用于哲学,影响人们的哲学观和哲学逻辑思维,于是各个单元有机统一,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其中,“科学、技术、工程”这三者相互联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科学理论到工程技术实践的飞跃,体现了科学理论经过技术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3.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转化从在大学阶段学习基础课程,到研究生阶段进行相关研究工作,这一路走来,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程技术的概念以及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简单来说,在大学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基础科学,到了大三大四也开始接触一些技术科学,但是这些课程都

8、比较理论化,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一般较为间接;而到了研究生阶段,我所在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化的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化,如何将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在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大学时我上过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这是一门基础性的、有关控制理论研究的学科。控制理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对火控系统的研究提出以来,在这几十年里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其思想精髓为:对于被控量的控制,采取反馈作用,得到误差信号,以达到期望水平3。例如,自动温控系统,通过被控温度的反馈与指令值的差值,进入系统对被控量进行控制,使误差趋近于零。为形象说明控制系统,下图给出一个控制系统的最简化模型:图

9、 1 控制系统示意图我们实验室的特长就是如何利用控制理论的相关思想,去精确控制导弹的飞行,从而击中目标。导弹的自动驾驶仪就是这样一种器件,它和上述的温控系统一样,只不过是利用控制思想去控制导弹的过载、速度以及姿态,使得导弹在空中保持稳定,进而准确地击毁目标。首先,我们要进行理论设计,运用我们所学的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建立起一套理论的自动驾驶仪模型;随后要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验证,通过相关软件搭起自动驾驶仪仿真模型,结合弹体、气动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我们所期望的仿真结果;接下来进行模型的实物搭建,用电路板和各种电子器件搭建成与之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然后安装到导弹系统中;最后进行导弹打靶试验,检验这

10、套自动驾驶仪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达到我们之前的预期结果。这样一来,从整个过程来看,我们就把相关的控制科学转化成为了工程技术实现,成为了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从科学到工程技术的质的飞跃。4.树立正确的工程观作为一名将来从事航空航天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读研究生,我所要学习的不光是将大量且相互联系的基础科学转化成为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工程技术,最重要的是树立起一种工程思想和工程观念。首先必须明确工程的辩证观。工程活动是人造物的活动,它的辩证内容要比自然界的辩证法更丰富,因为它将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人的活动的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汇总到一起。工程辩证法的特点是以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为主导,探讨

11、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辩证法、社会辩证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辩证法4。在工程创新与工程活动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同领域的客观规律的相互作用,工程设计中,就存在如何辩证的处理不同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如何辩证处理不同规律之间围绕着一个或者多个工程目的的相互支持、相互限制、相互抵消、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也是工程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要有工程的系统观,就是要用系统的眼光去处理工程上的问题。钱学森的现代工程科学观本质上是一个工程系统观:宏观谋划过程,总体设计与运筹过程,工程研制过程,工程整体性能扩展过程,研制全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研制成果的转化过程,工程运用与需求的

12、再确定过程。把工程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和组织管理,是钱学森的重要工程思想,按照这个思想,国家成立了导弹与火箭研制的总体设计部,成就了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光辉与荣耀。钱学森在总结经验时说:“这样复杂的总体协调任务不可能靠几个人来完成,因为它们不可能精通整个系统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知识,他们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数量惊人的协调工作。这就要求一种组织、一个集体代替先前的单个指挥者,对这种大规模的社会化劳动进行协调指挥。”所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工程系统的组成、运行、创新、建构、管理,形成科学的工程系统观,是从事工程创新与工程建设的理论条件4。最后,要有工程创新观。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

13、的主战场。各种类型的创新成果、知识成果的转化,归根结底都需要在工程活动中实现,并据此检验其有效性与可靠性。工程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工程理念、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生产运行、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寻求和实现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的集成和优化。多数工程创新并不依赖于基础科学层面的原始创新,而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渐进性积累、综合集成、逐步改进和加以完善来实现;这类创新通过积累效应和集成效应同样可以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效果和历史性影响。5. 技术学的近期发展方略技术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积极进取的态势和方略。促进交叉 技术学的分支学科除个别者(如比较技术学、专利学)之外都是边缘学科,并且多属于特殊

14、类型的边缘学科,即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技术原本是归属于自然科学部类体系的工程技术科学的研究对象,技术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出现使其改变了研究视角,即引人人文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技术现象、技术活动整体的各个侧面。例如,Fl系组中的技术人类学,可以视为工程技术科学与人类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其任务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技术活动。 F3系组中的技术管理学,则可以视为工程技术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互渗透的产物,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视为管理科学的分支学科,而管理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门类。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是一片极为开阔的研究领域,技术学可以在促进两

15、者交叉渗透的过程中发展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目前,有的第一级分支学科已经分化出众多的第二级分支学科。以技术经济学为例。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经济学家首倡创建技术经济学。尽管人们对技术经济学基本内容的理解多有不同,有的主张着重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效果,有的强调探讨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然而,技术经济学却早巳呈现分化发展的态势,其分支学科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组。当然,这些第二级分支学科,有的还可以细分,如工业技术经济学之下还有机械工业技术经济学、冶金工业技术经济学、化学工业技术经济学、石油工业技术经济学等。技术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有进一步分化的可能性,我们要开拓研究视野,为它们的分化演进创设条

16、件。分立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技术越来越成为科学的应用,致使“科学技术” (或“科技)这个词组的使用频率超过了“科学”、“技术”这两个名词单独使用的频率,人们逐渐淡忘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应当承认,科学与技术在生成史上属于两个不同的传统,但时至今日已无法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然而,科学与技术在本质属性上还是有严格区别的。科学与技术是两类范畴,前者属于社会的精神财富和创造精神财富的实践领域,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界;后者基本上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目的在于改造和利用自然界。为了确保研究的深入,技术学可以借力科学学,但绝不能毫无自主性地傍靠社

17、学学。以往同科学学缠绕在一起的一些分支学科,如技术管理学、技术发展战略学、技术政策学、技术人才学等,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上分立发展的道路。这些分支学科只有真正获得其独自的发展,较为清晰地确认其同科学学对应分声学科的差异和联系,才能使双方在对等的地位上走上协同发展的道路。O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me: Zeng Dan number: 201007014224Abstract: technology is taking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general designation

18、for a series of disciplines, is betwee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Natural Sciences between the cross of discipline. Modelled on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science i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technology studies, specialize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ree Department group.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with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history of technology has 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