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件: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_第1页
诊断学课件: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_第2页
诊断学课件: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_第3页
诊断学课件: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_第4页
诊断学课件: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三节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电解质检测第四篇实验诊断4 以体液形式存在的水都含有浓度不等的无以体液形式存在的水都含有浓度不等的无机盐成分,这些机盐成分,这些无机盐无机盐和和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常常以以离子离子形式存在,这些形式存在,这些体液中存在的离子体液中存在的离子称为称为电解质电解质。阳离子阳离子 Na+ K+ Ca2+ Mg2+阴离子阴离子Cl- HCO3- HPO42- H2PO4- SO42-有机电解质(有机阴离子、有机电解质(有机阴离子、 蛋白质)蛋白质)电解质:电解质:5细胞细胞内外内外电

2、解质分布电解质分布细胞外液:细胞外液:Na+、Cl-、HCO3-细胞内液细胞内液:K+、Mg2 、HPO42-SO42-、蛋白质蛋白质-DONNAN平衡学说6体液中电解质与水的分布体液中电解质与水的分布成成分分血血浆浆m mm mo ol l/ /L L( (m mE Eq q/ /L L) )细细胞胞间间液液m mm mo ol l/ /L L( (m mE Eq q/ /L L) )细细胞胞内内液液m mm mo ol l/ /L L( (m mE Eq q/ /L L) )水水(单单位位:L L)3 3. .5 51 10 0. .5 52 28 8( (T TB BW W= =4 42

3、 2) )N Na a+ +1 14 42 2 ( (1 14 42 2) )1 14 47 7 ( (1 14 47 7) )1 14 4 ( (1 14 4) )K K+ +4 4. .0 0 ( (4 4. .0 0) )4 4. .0 0 ( (4 4. .0 0) )1 15 52 2 ( (1 15 52 2) )C Ca a2 2+ +2 2. .5 5 ( (5 5. .0 0) )1 1. .5 5 ( (3 3. .0 0) )1 1. .0 0 ( (2 2. .0 0) )M Mg g2 2+ +1 1. .0 0 ( (2 2. .0 0) )0 0. .7 75 5

4、 ( (1 1. .5 5) )1 13 3 ( (2 26 6) )痕痕量量物物质质1 1. .0 0 ( (2 2. .0 0) )总总阳阳离离子子( (1 15 55 5) )( (1 15 55 5. .5 5) ) ( (1 19 94 4) )C Cl l- -1 10 03 3 ( (1 10 03 3) )1 11 14 4 ( (1 11 14 4) )2 2. .0 0 ( (2 2. .0 0) )H HC CO O3 3- -2 27 7 ( (2 27 7) )3 30 0 ( (3 30 0) )1 10 0 ( (1 10 0) )蛋蛋白白质质( (1 16 6)

5、 ) ( (1 1. .0 0) )6 62 2 ( (6 62 2) )有有机机酸酸 ( (6 6. .0 0) ) ( (7 7. .5 5) )H H2 2P PO O4 4- -1 1. .0 0 ( (2 2. .0 0) )1 1. .0 0 ( (2 2. .0 0) )5 50 0 ( (1 10 00 0) )S SO O4 42 2- -0 0. .5 5 ( (1 1. .0 0) )0 0. .5 5 ( (1 1. .0 0) )1 10 0 ( (2 20 0) )总总阴阴离离子子( (1 15 55 5) ) ( (1 15 55 5. .5 5) ) ( (1

6、19 94 4) )一、血清阳离子 血钾(serum potassium ; K) 血钠( serum sodium ; Na) 血钙( serum calcium;Ca ) 。(一)血钾代谢特点:代谢特点:食物食物: :蔬菜、果品、肉类均含有丰富的蔬菜、果品、肉类均含有丰富的K K+ +, ,很少出现很少出现K+K+的缺乏的缺乏。一个一个60kg60kg重的成人体内重的成人体内K+K+总量总量120g120g左右,其中左右,其中98%98%存在于细胞内液,仅有存在于细胞内液,仅有2%2%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浆存在于细胞外液。血浆K K占占0.3%0.3%。而血清。而血清K+K+浓度很低,浓度很

7、低,3.5-5.5mmol/L3.5-5.5mmol/L,而细胞,而细胞内液中内液中K K+ +浓度为浓度为150mmol/L150mmol/L左右。左右。K+K+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每日尿中排。每日尿中排K+K+量约占排出总量的量约占排出总量的80%80%。肾脏排肾脏排K+K+量可根据量可根据K+K+的摄入量和其它排出途径的排泄情况而变化,但对的摄入量和其它排出途径的排泄情况而变化,但对K+K+的的控制能力不如保控制能力不如保Na+Na+能力强。能力强。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一)血钾钾在细胞

8、内外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钾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达到平衡需达到平衡需时很长。时很长。 胰岛素对胰岛素对K+K+的分布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的分布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临床上对于高血钾(临床上对于高血钾(hyperkalemiahyperkalemia)病人,也常用)病人,也常用静脉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血静脉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血K+K+进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从而使血K+K+降低。降低。 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与K+K+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pH 0.1 K+ 0.17mmol/L) (pH 0.1 K+ 0.17mmol/L)(一)血钾【参考范围参考范围】3

9、.5 - 5.5 mmol/L3.5 - 5.5 mmol/L11高钾血症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血清钾 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称为高钾血症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失衡是一种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的体液失衡12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原因原因输钾过多输钾过多肾排钾功能减退:急肾衰、利尿剂、泌钾障碍肾排钾功能减退:急肾衰、利尿剂、泌钾障碍细胞内钾外移:细胞内钾外移: 缺氧、溶血、酸中毒、重度缺氧、溶血、酸中毒、重度感染、创伤感染、创伤假性高钾:上臂压迫时间过长、血管外溶血假性高钾:上臂压迫时间过长、血管外溶血13高钾血症临床表现高钾血症临床表现1 1 早期早期 : :模糊或淡漠、

10、感觉异常、四肢软弱模糊或淡漠、感觉异常、四肢软弱2 2 严重严重 : :皮肤苍白、低血压、湿冷、心跳缓慢、心律不齐甚皮肤苍白、低血压、湿冷、心跳缓慢、心律不齐甚至骤停至骤停3 3 心电图心电图 T T波高而尖、波高而尖、QTQT间期延长、间期延长、QRSQRS波增宽、波增宽、PRPR间期间期延长延长14高钾血症治疗高钾血症治疗 立即停用一切含钾的溶液、药物和食物立即停用一切含钾的溶液、药物和食物 排除体内蓄积的钾排除体内蓄积的钾 使钾暂时转入 细胞内,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滴 透析疗法 抗心律失常 随时监测随时监测血钾血钾和心电图和心电图15低钾血症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血清K

11、+ 145 mmol/L浓缩性高钠多见:水排过多无钠丢失,尿崩症、浓缩性高钠多见:水排过多无钠丢失,尿崩症、水样泻等水样泻等高钠血症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向高钠血症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病人出现口渴及细胞内脱水等症状。细胞外转移,病人出现口渴及细胞内脱水等症状。高钠血症可能由于钠摄入增加和水减少而引起的。高钠血症可能由于钠摄入增加和水减少而引起的。22低钠血症低钠血症 Hyponatremia Na+ 135 mmol/L耗损性低钠血症耗损性低钠血症:细胞外液钠含量下降,见于供:细胞外液钠含量下降,见于供应不足、消化道分泌液的丢失、失盐性肾病以及肾应不足、消化

12、道分泌液的丢失、失盐性肾病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病人。(肾性原因)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病人。(肾性原因)稀释性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细胞外液水份过多引起,:由于细胞外液水份过多引起,而并非是细胞外液钠的降低,见于心衰、水肿营养而并非是细胞外液钠的降低,见于心衰、水肿营养不良等。(非肾性原因)不良等。(非肾性原因)110重度缺钠重度缺钠血清钠mmol/L临床表现严重休克并伴脑水肿表现120中度缺钠中度缺钠周围循环衰竭表现130轻度缺钠轻度缺钠轻度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二、血清阴离子 血氯(serum chlorine ; Cl) 血磷( serum phosphate ;Phos) 。(一)血氯

13、正常成人氯的正常成人氯的来源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NaCl,(4.5-9.0g/day)(4.5-9.0g/day) 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 ClCl- -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氯为正常血氯为95-105mmol/L95-105mmol/L。高氯常伴随高钠、高氯性代酸。高氯常伴随高钠、高氯性代酸代谢特点:代谢特点:(一)血氯正常成人氯的正常成人氯的来源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NaCl,(4.5

14、-9.0g/day)(4.5-9.0g/day) 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氯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 ClCl- -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少量由汗液排出。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氯为正常血氯为95-105mmol/L95-105mmol/L。高氯常伴随高钠、高氯性代酸。高氯常伴随高钠、高氯性代酸代谢特点:代谢特点:临床意义 1.血氯增高: 排出减少 急、慢性肾衰,尿道梗阻,心功不全 血液浓缩 呕吐腹泻、大量出汗 吸收增加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代偿性增高 呼碱,CO2排出过多 低蛋白血症 肾脏疾

15、病,尿蛋白排出增加,回收补充 摄入过多 2.血氯减低: 摄入不足 丢失过多28体液钠、钾、氯的检验技术体液钠、钾、氯的检验技术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标本类型标本类型 血清、肝素化的抗凝全血、尿液和其它体液均可作血清、肝素化的抗凝全血、尿液和其它体液均可作为钠、钾测定的标本为钠、钾测定的标本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避免溶血避免溶血 避免使用含钾钠的抗凝剂避免使用含钾钠的抗凝剂29钠钾氯的测定钠钾氯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FES(参考方法)(参考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 ISE(常规方法)(常规方法)酶动力学法酶动力学法30离子选择电

16、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ISE 原理原理是当今定量测定钠、钾浓度是当今定量测定钠、钾浓度最常用最常用的方法的方法 通常选用对通常选用对NaNa+ +或或K K+ +敏感的玻璃膜电极或用缬氨霉素膜敏感的玻璃膜电极或用缬氨霉素膜制成的制成的K+K+电极电极 Na+Na+电极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锂电极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锂 。 ClCl电极常用氯化银或硫化银等物质作为膜性材料制成电极常用氯化银或硫化银等物质作为膜性材料制成固态膜电极,与参比电极组合在一起形成固态膜电极,与参比电极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电极复合电极31血钙和血磷的代谢(一)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 钙、磷在体内的分布钙、磷在体内的分布

17、相对分布()相对分布()组织组织 钙钙 磷磷骨和齿骨和齿 99 85 软组织软组织 1 15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0.2 0.1 总量总量克克(mol) 1000(25) 600(19.4) 钙盐、磷酸盐是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盐钙盐、磷酸盐是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盐 血浆中钙、磷存在形式血浆中钙、磷存在形式 占总量的百分比占总量的百分比(%)存在形式存在形式 钙钙 磷磷 游离(离子化)游离(离子化) 50 55 蛋白结合蛋白结合 40 10 复合物复合物 10 35 总浓度总浓度(mg/dL) 8.610.3 2.54.5 (mmol/L) 2.152.57 0.811.45 酸中毒酸中毒(PH) 结

18、合钙结合钙,游离钙游离钙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球蛋白球蛋白 总钙总钙(二)钙和磷的生理功能 钙的生理功能钙的生理功能1.细胞内钙的功能细胞内钙的功能(1)触发)触发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肌肉兴奋收缩耦联。(2)作用于质膜,影响通透性及膜的转运)作用于质膜,影响通透性及膜的转运(3)Ca2+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广泛参与胞内的多种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广泛参与胞内的多种信号信号转导转导(4) Ca2+是许多酶(脂肪酶、是许多酶(脂肪酶、ATP酶、腺苷酸环化酶)的酶、腺苷酸环化酶)的辅辅因子因子(5) Ca2+能抑制维生素能抑制维生素D3-1-羟化酶的活性,参与自身及磷羟化酶的活性,参与自身及磷代谢

19、的调节代谢的调节(6)细胞内钙结合蛋白)细胞内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是重要的钙调蛋白是重要的酶调节物酶调节物2.细胞外钙(血浆等细胞外液中的钙)的生理功能细胞外钙(血浆等细胞外液中的钙)的生理功能(1)稳定神经细胞膜影响其应激性)稳定神经细胞膜影响其应激性 游离钙游离钙 神经肌肉应激性神经肌肉应激性 手足抽搐手足抽搐(2)血浆钙即凝血因子)血浆钙即凝血因子IV,参与凝血过程,参与凝血过程(3)细胞外钙是细胞内钙的来源,为骨的矿化、凝)细胞外钙是细胞内钙的来源,为骨的矿化、凝血、以及膜电位维持提供钙离子血、以及膜电位维持提供钙离子 磷的生理功能1.细胞内磷酸盐细胞内磷酸盐(1)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

20、(ATP)中的中的高能磷酸盐高能磷酸盐,作为能源维持着细胞的作为能源维持着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各种生理功能(2)磷酸盐是各种嘌呤核苷以及核苷酸辅酶类和其他含磷酸根磷酸盐是各种嘌呤核苷以及核苷酸辅酶类和其他含磷酸根的的辅酶的组成部分辅酶的组成部分(3)磷脂在构成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生物膜结构,维持膜功能以及代谢调控上均发维持膜功能以及代谢调控上均发挥重要作用挥重要作用(4)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酶促反应2.细胞外磷酸盐细胞外磷酸盐(1)血中磷酸盐血中磷酸盐(HPO42- /H2PO4- )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组成(2)细胞外磷酸盐外细胞内以及骨

21、矿化所需磷酸盐的细胞外磷酸盐外细胞内以及骨矿化所需磷酸盐的来源来源儿童儿童:骨骼生长旺盛骨骼生长旺盛 血磷和碱性磷酸酶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成人成人:进食、摄糖、注射进食、摄糖、注射Ins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细胞内利用细胞内利用 血磷血磷 正常人正常人 钙钙磷磷 (钙、磷的浓度单位为(钙、磷的浓度单位为mg/dl) 3640(三)钙和磷的代谢(三)钙和磷的代谢 吸收吸收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乳酸、氨基酸、胃酸等)(乳酸、氨基酸、胃酸等) 肠道肠道 排出、分泌排出、分泌 肾肾(20%) 滤出、重吸收滤出、重吸收 吸收吸收 空肠吸收最快空肠吸收最快 排泄:排泄: 肾肾(70%) 、肠、肠(30%)Ca

22、3(PO4 )2PHPH+吸收+VitD3排泄排泄钙钙磷酸酶磷酸酶磷磷(有机磷脂、磷脂有机磷脂、磷脂)(四)钙和磷及骨代谢的激素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 血钙血钙 血磷血磷 1,25(OH)2D3 1,25(OH)2D2 降钙素降钙素 血钙血钙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1,25-(OH)2D3与血钙浓度与血钙浓度 主主要要激激素素 (五)钙和磷代谢异常 钙代谢异常钙代谢异常正常成人参考范围:总钙正常成人参考范围:总钙 2.252.58mmol/L 游离钙游离钙 1.101.34mmol/L低钙血症低钙血症总钙总钙 清蛋白结合部分清蛋白结合部分或游离部分或游离部

23、分游离钙游离钙 维持血清钙各种存在形式间分配的生理维持血清钙各种存在形式间分配的生理 机制破坏机制破坏低钙血症常见病因:低钙血症常见病因:1.低清蛋白血症低清蛋白血症 慢性肝病、肾病综合症、充血性心衰、营养不良慢性肝病、肾病综合症、充血性心衰、营养不良 总钙总钙(因为结合钙(因为结合钙 ),游离钙正常),游离钙正常2.慢性肾衰慢性肾衰 1,25(OH)2D3 钙钙 PTH分泌不足分泌不足 PTH分泌正常,但分泌正常,但PTH受体异常受体异常4.VitD缺乏缺乏 吸收不良或不当饮食暴露阳光吸收不良或不当饮食暴露阳光 并发高磷血症并发高磷血症 磷磷 钙钙(钙磷乘积一定钙磷乘积一定) 并发高镁血症并

24、发高镁血症 干扰干扰PTH分泌分泌 3.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功能减退5.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高钙血症常见病因:高钙血症常见病因: 高钙血症多无特征性症状高钙血症多无特征性症状,多通过测血钙时发现多通过测血钙时发现1.钙溢出进入细胞外液钙溢出进入细胞外液(如癌肿时骨矿物质过度被吸收如癌肿时骨矿物质过度被吸收)2.肾对钙重吸收肾对钙重吸收(如用噻嗪类药物如用噻嗪类药物)3.肠道对钙吸收肠道对钙吸收(VitD中毒中毒)4.骨骼的重吸收骨骼的重吸收(固定不能活动固定不能活动)5.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过度分泌过度分泌门诊病人最常见病因门诊病人最常见病因: 原发性甲状旁

25、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住院病人最常见病因住院病人最常见病因: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磷代谢异常(一一)低磷血症低磷血症 (血清无机磷血清无机磷0.81mmol/L) 血磷血磷0.48mmol/L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常见病因常见病因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高PTH、呕、呕吐、腹泻、维生素吐、腹泻、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缺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素治疗) (二二)高磷血症高磷血症 (血清无机磷血清无机磷1.45mmol/L) 常因肾排泄磷酸盐能力不足而致常因肾排泄磷酸盐能力不足而致 常见病因(常见病因(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

26、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维生素D中毒、酸中毒、白血病化疗)中毒、酸中毒、白血病化疗) 第四节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第四篇实验诊断1 123 3贫血贫血(anemiaanemia)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单位容积内HbHb、RBCRBC及及Hct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龄和性别的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值下限的一种症状铁及其代谢产物铁及其代谢产物贫血的诊断标准贫血的诊断标准H b(g/Lg/L)H ctRBC(10101212/L/L)成年男性120 0.40 4.0成年女性 110* 0.35 3.510

27、D内1451-4M904-6M1006M-6Y1106-14Y120贫血的检查方法和步骤贫血的检查方法和步骤贫血的病因,明确诊断有无贫血贫血的程度贫血的类型贫血的分类贫血的分类RBC生成减少RBC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形态学分类 病因学分类1)MCV、MCH、MCHC2)MCV、RDW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最常见的贫血类型Lambert JF, et al. In C Beaumont, P Beris, Y Beuzard, C Brugnara, eds. Disorders of iron homeostasis, erythrocytes, erythropoiesis. Forum servi

28、ce editore, Genoa, Italy, 2006 page 73 figure 1.溶血溶血17.5%其他其他9%缺铁缺铁29%29%慢性疾病慢性疾病 27%急性失血急性失血17.5%检测什么指标? 一、血清铁检测 (Fe) 二、血清转铁蛋白检测 (Tf)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测 (TIBC) 四、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 (TS%) 五、血清铁蛋白检测 (SF) 六、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 (FEP)铁代谢和铁平衡铁代谢和铁平衡吸吸 收收 ,1-2mg/d (VC,VA、Cu 促进促进)红红 细细 胞胞2500mg红红 细细 胞胞 生生 成成红红 细细 胞胞 破破 坏坏骨骨 髓髓网

29、网 状状 内内皮皮 系系 统统 血血 浆浆 4 mg20 mg20mg丢丢 失,失, 1-2 mg/d 储储 存存 1000肌肌 红红 蛋蛋 白、酶白、酶300mgTf-转铁蛋白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转铁蛋白SF-铁蛋白铁蛋白Tf-转铁蛋白转铁蛋白肠粘膜肠粘膜血液血液铜蓝蛋白Fe3+ +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血清铁(运铁血清铁(运铁蛋白复合体)蛋白复合体)单核巨噬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系统骨髓骨髓幼红幼红细胞细胞受体受体胞饮作用细胞内细胞内转铁蛋白转铁蛋白Fe 3+ 原卟啉原卟啉血红素血红素珠蛋白珠蛋白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铁代谢和Hb的生成一、血清铁测定一、血清铁测定measurement of ser

30、um iron p定义: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p其浓度通常由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而定p个体变异很大p降低降低: :常见于IDA、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慢性病贫血 增高增高: :见于肝疾病、慢性溶血和反复输血p不单独用于诊断不单独用于诊断IDA的指标的指标血清铁增高血清铁增高利用障碍铁摄入过多铁粒幼、再障、铅中毒释放增多铁蛋白过多溶贫、急性肝炎、慢活肝含铁血黄素沉着、反复输血铁剂治疗过量饮食不足需求量增加吸收障碍铁摄入不足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最常见原因血清铁减低血清铁减低二、转铁蛋白二、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p肝内生成的1球蛋白,半寿期为7天p能可逆地结合多价的阳离子

31、,起运载铁的作用p测定:免疫散射比浊、放免、电泳免疫扩散、免疫透射比浊p参考值:28.6 51.9mol/L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p机体在缺铁时,血浆转铁蛋白上升p是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p相对不敏感,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增高:缺铁性贫血、妊娠、 雌激素治疗降低:慢性病引起的贫血、 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病、 肝硬化、营养不良、创伤 转铁蛋白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三、血清总铁结合力三、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定义:每升血清中的Tf能结合的最大铁量 参考值: M:50 77 mol/L F: 54 77 mol/L 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肝疾病、恶性肿瘤、溶贫、 慢性感染和肾病综合征 增高:Tf合成,铁蛋白释放见于IDA和红细胞增多症,急性肝炎四、转铁蛋白饱和度四、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 ,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TSp转铁蛋白饱和度(Tfs,%) 血清铁/TIBC100%p参考值:33% 35%p临床意义增高:铁利用障碍(铁粒幼、AA) 铁负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