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1页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2页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3页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文章讲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地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对 GDP 的贡献率基本上在 6 0 % 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

2、到70%;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在 20%35% 之间摇摆。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当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中,近34(2003 年为73.93%)来自重制造业,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农业基础地位薄弱,产业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向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轻的方向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整体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我国产业发展日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但是仍然处在价值链的下游,主要集中在

3、低附加价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下降。                我国产业发展的国际定位分析     (一)第一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以现代指标体系来测度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标准来说:即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在12% 15%;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在45%以上;非农业就业者占就业人口比重在70%以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50%以

4、上。   通过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1978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由1978年的28.1%,下降到2003年的14. 6%,基本接近英克尔斯所提出的现代化指标。但第一产业的就业标准却与现代化的标准相差甚远。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占整个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70. 5 %,2003年仍高达49.1%。20世纪80年代,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日本、美国和英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在三次产业构成里面分别为3.6%,2.1%和2%,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里面日本只有11%,美国为3.8%;到2001年,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里面日本只

5、有4.9%,美国为2.4%,英国为1.4%,德国为2.6%。中国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高出发达国家40多个百分点。通过我国与中等收入国家(人口4000万以上国家)的农业产业部分指标(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比,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中等收人国家的平均指标6. 2%高出11. 8个百分点,农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比重高出35个百分点,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低近40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得到了

6、长足发展,从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看,受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主要反映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缩小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不断上升,第二产业侧重于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产值比重里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调整基本符合产业发展演进规律。但我国第二产业的调整没有和就业结构的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偏低。2003年我国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2%,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就业比重只有21.6%,而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在2001年的就业比重分别达到30.5%,22.4 % , 24.9

7、%和32.5%。     (三)第三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主要通过第三产业来体现。考察当代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致在60%-70%之间。例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6%,68%, 60%和60%,就业比重分别为54. 9%.66. 2%,61.0%和49.2%。到2001年,四国就业比重分别达到63.9%,75.2%,73.4%,64.7%。中国第三产业的总量结构与就业结构差距较大,而且速度差距也比较

8、明显,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中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只上升了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三分之一左右,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应该以发达国家发展水平作为参照系。第三产业比重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说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任重道远。                   本文章讲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策与升级战略.    

9、60;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策与升级战略     加入WTO后,面对汹涌而来的世界经济浪潮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针对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农业基础仍显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小而不新"的问题,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继续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 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加大力度大幅度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0、60;2. 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精细农业、绿色食品、创汇农业等项目的综合开发,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实现农业资源更高层次、更高效益的开发,重点强化名、特、优、新和鲜活农副产品生产,并逐步向高档精细和无公害的方向发展,使高效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加强小城镇建设,积极引导"乡村工业"向城镇的工业区,开发区或工业小区集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既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可行办法。  (二)把传统产业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

11、来,加快结构升级,培植优势产业群   1. 加快对装备制造业的更新改造。为避免重复建设,装备制造业发展应重点放在新型机电装备工业上。要以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及数控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新型工艺和自动生产线的成套设备为发展重点;   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在突出产业、资源和经济特色的基础上,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充分发挥技术组合优势、综合优势和尖端优势,培

12、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技术的产业化,积极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形成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体系;  4.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4572.1亿元,占GDP比重不到3%,不及世界环保产业总产值的4%,这说明,我国的环保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市场拓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预计未来我国环保行业总体生产、销售状况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而行业效益的大规模显现还须时日,整个行业仍处于发展的蓄势阶段;  5.&#

13、160;做好服装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服装行业的调整之年。随着纺织服装行业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结构逐步转型升级。2007年13月,全国纺织行业进出口3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6%,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2.79%,其中,纺织品(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金额是12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65%。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40.20亿美元,同比增长4.88%,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1.95%。1季度纺织品实现贸易顺差83.89亿美元。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应该依靠产业进步和转变增长方式,特别是深加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使

14、国内服装业继续呈现加速增长和效益提升的态势,合理引导投资,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使内需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市场。    (三)全方位开放和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1. 加快房地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全国房地产供应类指标增势平稳,市场需求的各项销售指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二线城市房价出现持续快速上升势头,还出现了土地闲置和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并存的问题。2006年以来,政府加大了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收紧"银根"、"地根"、限制外资炒房等等,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开发节奏大大放缓。抑制投资过快增

15、长和房价过快上涨始终是国内相关政策的主要目标;  2. 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要以加快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以发展运输大通道为中心,加快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大城市,要重点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邮电通讯业要以高速、高质、大规模为基点,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装备,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3. 逐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鼓励并规范证券业的有序发展。     (四)借助跨国公司的渠道,发展我国的跨国经营   跨国公司是参与产业全球

16、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国际合作与竞争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我国产业结构能否适应全球产业变动的进程,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我国跨国企业集团能否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导力量。从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公司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外贸专业公司,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等。它们以国际贸易为主体,同时也在海外从事各种类型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二是具有相当技术实力和经营能力的生产型企业,如首钢总公司、二汽集团、海尔集团等;三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金融性、服务性企业等。这三类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是我国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的先行者,在发展我国的跨国经营中应充分发挥和借用他们的

17、作用。目前我国产业跨国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培育和壮大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使我国产业由国内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占有,以此分享产业乃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     (五)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产业合作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产业合作,在合作中把我们的产业链与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从中获得全球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的效益。要拓展合作产业范围,除了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优势外,要尽快拓展海外直接投资,多发展资金技术方面的合作。在地域上除了巩固和发展传统的亚洲和非洲市场外,应当积极开辟欧洲和美洲市场。因

18、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建设项目多和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合作前景广阔。其次要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着眼于大工程、大项目。大工程和大项目工期长、耗资多,营业额大,盈利高。2000年对外合作合同额前50名企业占总额的62.7%,合同额超过一亿美元的有27 家,其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名列首位,总额达17.5亿美元。    参考文献   1 Derek W. Blades, Derek D. Johnsion and Witold Marcze-wski; "Service Activ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r-ganisation for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74, P87.   2 李江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