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测量_第1页
输电线路测量_第2页
输电线路测量_第3页
输电线路测量_第4页
输电线路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送电线路测量 2006年年11月月6日日 1、测量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地球及其表面各种形态,确定各点位置、高程,将地物、地貌及其他信息绘制成图,并确定其形状、大小等特征的科学。2、测量学的任务 包括测定和测设。测定:对已知地形、地物等情况进行测量,将其按一定比例真实反映在图纸上、以供建设、规划、科研等用。 测设: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事物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实物图纸图纸实物3、测量学在送电线路中的作用v规划阶段:确定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等数据提供投资框算,论证项目可行性。v设计阶段:对线路进行实地测量,绘制专业图纸供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使用。v施工阶段:将设计图纸内容完全反应为实

2、物,进行施工。v施工完毕:对工程实物(基础、铁塔、架线弧垂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按图施工。4、测量工具的简介GPS卫星定位仪全站仪光学经纬仪塔尺花杆皮尺钢尺5、送电线路施工及检查过程主要测量内容a.复测过程:档距、高差、(包括风偏点、危险点、跨越物的校核)、塔基断面等。b.分坑和支模过程:分坑定位,确定杆塔基础坑位、开挖深度、模板、地脚螺栓、插入角钢定位等。c.基础浇制及基础成品检查。d.铁塔倾斜测量。e.架线过程:驰度(架空线弧垂)观测及检查。1、GPS测量基本原理:通过卫星定位,确定测点坐标,通过坐标点计算相对点间的空间位置(距离、高差等)。特点:各测点相对独立,误差影响范围小。2、全站仪

3、测量基本原理:采用光电测距的方法。 D1/2ctD:距离 c:电磁波在空气中传输速度 t:传输时间特点:测量数据直观,测距较远,准确性高。D棱镜全站仪3、光学经纬仪测量光学经纬仪运用广泛,简要介绍如下:主要可以获取的数据:垂直角、水平角、切值。垂直角:绝对数,度盘构成:天为0度,地为180度。水平角:相对数,可以在任意点归0。切值:即目镜中可以看到上下丝在塔尺(标尺上)所切数值。测量原理:利用相似三角形等比放大l2l1aba/b=l1/l2视距测量D=KLcos2 H0=1/2KLsin2 H= H0+ISD:A.B两地间水平距离 K:仪器放大折算倍数 H:A.B两地间高差 :经纬仪竖直观测角

4、(“+”为仰角,“”为俯角) L:为上下丝所截值之差即NM(半视距法时为上中丝截值之差的两倍2NE) S:为横丝在塔尺上的读数 I为仪高 H0为视距高差,即O点与E点高差。 跨越物测量线高HH1I注意:一般要求切角小于45度,防止误差较大。另外测量时应注意塔尺对线的高度,防止电力线电击伤人。如果测量空间两点间高差用同样方法计算出各点高差后相减即可。 其他测量:包括直线定线、定点,转角度测量等。在遇到障碍物时采用矩形法、三角形法过渡测量等方法。aa以铁塔基础分坑为例: 铁塔基础分坑原理非常简单,对于普通基础,分坑尺寸如图示:l0=2a l1=2(ad/2) l2=2(a+d/2)l0:中心桩至坑

5、中心的水平距离l1:中心桩至坑近点的水平距离l2:中心桩至坑远点的水平距离a:基础半根开 d:基础坑口宽度(一般即为基础下底盘宽度) 对于倾斜式基础,基础底盘中心与主柱中心不重合,主柱向内倾斜,除按基础底盘尺寸分坑外,为了支模方便,坑口还应向内移出一段距离以保证立柱倾斜度。如图示: l0=2(a+htg) l1=l02/2b l1=l0+2/2b l3= 2tg(Hh)H:基础全高 h:基础外露高度 tg:斜柱式基础单面坡度l3:近点分坑桩内移值(保证支模时基础内侧施工空间) 以铁塔基础支模为例: 在常规支模方法中,常常是通过钉出水平高桩,测出桩距,绷施工线,控制水平尺寸,离线高等手段进行施工

6、。如图所示: 以上方法计算量小,较为直观,但由于要钉出的控制桩常常会受到地形,土质等等影响,特别是现在送电线路施工大量采用全方位不等高基础,使得水平桩不易使用,为此可以使用钉出全方位不等高低桩进行控制。计算原理如图所示: 杆塔检查一般主要有杆塔横担水平度检查、水泥杆垂直度检查和铁塔倾斜测量等内容。主要介绍铁塔倾斜的检查。 铁塔倾斜的测量主要是对已经组立完成和架线完成后的铁塔进行倾斜度的检查,规范要求一般直线塔倾斜率0.3,高塔0.15。转角塔、终端塔不应向受力侧倾斜。倾斜值:绝对尺寸 (正面2侧面2)倾斜率:相对尺寸 倾斜值/视点高(注意:倾斜率测量视点高度应该考虑接腿长度的影响。) 驰度观测

7、是紧线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其主要的任务是按照对已经架好的线路进行弧垂的测量,通过弧垂的大小控制导地线应力以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导地线对交叉跨越物的电气距离及杆塔受力情况良好。 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和档端角度法。平行四边形法:在弛度观测档的两基铁塔上由挂点向下量取F(弧垂)值后画印,其中一基的印点为测站点,另一基绑上弛度板后做为参照点,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当观测点与参照点的连线与架空线相切时,则为该档的弛度。如图所示: 平行四边形法的适用条件:a2;b2LF呼称高Ha呼称高HbF FFF 式中:为观测档的弛度(m);a为观测站导线挂点至塔脚的距离(m);b为观测点导线挂点至塔脚的距离

8、(m)。 档端角度观测法: 角度法是将弛度转换为一个角度值,用经纬仪观测。其方法是在档端架经纬仪按照计算的角度值J来观测,当导线与仪器望眼镜的十字丝相切时,即弛度满足要求。 适用条件:1/4/F9/4 LF F FHJ1JA仪高式中:F为观测档的弛度(m) A为观测站导线挂点至经伟仪视线的垂直距离(m) L为观测档档距(m) H为观测档内两悬挂点之间的高差(m) Htg(1)+仪高- A J 为角度法弛度观测角 J1为观测点与视点端导线悬挂点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tg-1(H-4F+4 ( AF ) ) /L)观测角计算:弧垂检查计算: 在对已经施工完毕的驰度进行检查时,弧垂计算式如下:F (A (L (tgJ1tgJ) ) ) 2/4 采用斜距测量计算是测量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经纬仪的垂直度盘读数及拉钢卷尺读斜距,求得所求点与经纬仪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及高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是求空间任意两点(这两点不通视,不易直接用尺量)之间的距离,高差及水平距离。如图示: 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将空间任意两点及经纬仪视点建模在一个立方体的任意三个顶点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