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语语法史汉语语法史 第三讲第三讲动词的发展 动词的发展动词的发展l第一节第一节 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和词尾和词尾l第二节第二节 动词情貌形尾的产生动词情貌形尾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第一节 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和词尾l1.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l2.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尾:1.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l和名词一样,上古汉语动词也有类似词头的前加成分,和名词一样,上古汉语动词也有类似词头的前加成分,最常见的有最常见的有“爰爰”、“曰曰”、“言言”三个,语音相近,三个,语音相近,当为同源字:当为同源字:l爰:爰居爰处,爰丧其马。爰: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经诗经邶风邶风击鼓击鼓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爰
2、居爰处,爰笑爰语。诗经诗经小雅小雅斯干斯干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经诗经大雅大雅绵绵l曰: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曰:曰为改岁,入此室处。诗经诗经豳风豳风七月七月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天方艰难,曰丧厥国。诗经诗经大雅大雅抑抑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诗经小雅小雅采薇采薇1.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l言言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诗经周南周南葛覃葛覃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方,言采其桑。诗经诗经魏风魏风汾沮洳汾沮洳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诗经邶风邶风柏舟柏舟l关于关于“言言”字,历来争议颇多,胡适字,历来争议颇多,胡适诗
3、三百篇言诗三百篇言字解字解认为认为“言言”有三义:一、乃也;二、而也;有三义:一、乃也;二、而也;三、之也。吴世昌三、之也。吴世昌诗三百篇诗三百篇“言言”字新解字新解认为认为“都都”可以释为可以释为“以以”字。丁惟汾字。丁惟汾俚语证诂俚语证诂认认为为“言言”字可释为字可释为“俺俺”。潘允中认为是足句成分,。潘允中认为是足句成分,也有人认为是助词。也有人认为是助词。1.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头l另外还有另外还有“聿聿”、“遹遹”:l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经诗经大雅大雅文王文王l爰及姜女,聿来胥宇。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诗经诗经大雅大雅绵绵l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诗经
4、诗经大雅大雅大明大明l遹求厥宁,遹观厥成。遹求厥宁,遹观厥成。诗经诗经大雅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l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经诗经大雅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2.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尾l上古汉语动词还有类似词尾的后加成分,我们上古汉语动词还有类似词尾的后加成分,我们不妨亦以词尾视之,就是不妨亦以词尾视之,就是“思思”、“止止”、“只只”:l思:思:l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汉广汉广l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杨柳依
5、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诗经小雅小雅采薇采薇2.上古汉语动词的词尾l止:止:l既曰归止,曷不怀止。既曰归止,曷不怀止。诗经诗经齐风齐风南山南山l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诗经小雅小雅车舝(车舝(xi)l君子至止,言观其旗。君子至止,言观其旗。 诗经诗经小雅小雅庭燎庭燎l只: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只: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经诗经邶风邶风柏舟柏舟王力说王力说“思思”、“止止”很像语气词,杨树达认为是语很像语气词,杨树达认为是语末助词。末助词。第二节第二节 动词情貌形尾的产生和发展动词情貌形尾的产生和发展l1.词尾“得” 的产生和发展l2.形尾 “了”的产生和发展l3.形尾 “着
6、” 的产生和发展l4.形尾 “过”的产生和发展l5.形尾“起来” 、 “下去” :l6.新兴动词词尾“化”:1. 1.词尾词尾“得得”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词尾词尾“得得”来自动词来自动词“得得”,大约从汉代开始,大约从汉代开始,“得得”字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后代也一直沿用这种结构,字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后代也一直沿用这种结构,例如:例如:l民采民采得得日重五铢之金。日重五铢之金。论衡论衡符验符验l渔者网渔者网得得神龟焉。神龟焉。论衡论衡讲瑞讲瑞l世或谓神仙可以学世或谓神仙可以学得得,不死可以力至者。嵇康,不死可以力至者。嵇康养养生论生论这种这种“得得”具有明显的具有明显的“获得获得”
7、意义,但还不是词尾,意义,但还不是词尾,仍是动词。仍是动词。1. 1.词尾词尾“得得”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得得”字放在动词后面,又具有另一种意义,就是表字放在动词后面,又具有另一种意义,就是表示可能性,按意义说往往成为倒装的示可能性,按意义说往往成为倒装的“能能”(料得(料得=能料),这样,能料),这样,“得得”就开始虚化了。唐代诗文就开始虚化了。唐代诗文中例子很多:中例子很多:l苍天变化谁料苍天变化谁料得得?杜甫?杜甫杜鹃行杜鹃行l数茎白发那抛数茎白发那抛得得。杜甫。杜甫乐游园歌乐游园歌这种这种“得得”字和动词之间还可以插入副词字和动词之间还可以插入副词“不不”、“未未”:l唇焦
8、口噪呼不唇焦口噪呼不得得。杜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l天边老人归未天边老人归未得得。杜甫。杜甫天边行天边行1. 1.词尾词尾“得得”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由此可见,这种由此可见,这种“得得”还不是真正的词尾。但真正的还不是真正的词尾。但真正的词尾词尾“得得”正是从这种正是从这种“得得”发展而来。发展而来。真正的词尾真正的词尾“得得”产生在唐代,宋代以后使用更加普产生在唐代,宋代以后使用更加普遍。遍。词尾词尾“得得”用在句尾,必须引进补语,它所引进的补用在句尾,必须引进补语,它所引进的补语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补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语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补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
9、词组,这就等于壮语后置:组,这就等于壮语后置:l旗下依依认旗下依依认得得真。真。季布骂阵词文季布骂阵词文l此条记此条记得得极好。极好。朱子语类四纂朱子语类四纂卷一卷一1. 1.词尾词尾“得得”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第二种补语是表示行为产生的结果,可以是句子形式,第二种补语是表示行为产生的结果,可以是句子形式,可以是谓语形式,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带可以是谓语形式,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带“了了”字)。例如:字)。例如:l太子既生之下,感太子既生之下,感得得九龙吐水,沐浴一身。九龙吐水,沐浴一身。八相八相成道变文成道变文l王郎才见公主面,唬王郎才见公主面,唬得得魂魄胆飞扬。魂魄胆飞扬。丑女缘
10、起变丑女缘起变文文l八路人马都看八路人马都看得得呆了。呆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虎牢关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1. 1.词尾词尾“得得”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第三种补语起源较晚,大约在宋代,他是使成式中间第三种补语起源较晚,大约在宋代,他是使成式中间插入一个插入一个“得得”字,表示字,表示“能够能够”:l只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还有人拈掇只这个天下人拈掇不起,还有人拈掇得得起么?起么?景景德传灯录德传灯录l纵使青春留纵使青春留得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欧阳修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欧阳修定风波定风波词词l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得去?苏轼去?苏轼减字木兰
11、花减字木兰花词词2. 2.形尾形尾“了了”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现代汉语动词有情貌现代汉语动词有情貌(aspect)的变化,主要是的变化,主要是用用“了了”、“着着”二字作为词尾表示动词情二字作为词尾表示动词情貌。貌。“了了”表示完成貌;表示完成貌;“着着”表示进行貌。表示进行貌。严格地说,他们不是词尾,而是严格地说,他们不是词尾,而是“形尾形尾”,因为这不是构词法的问题,而是形态变化的因为这不是构词法的问题,而是形态变化的问题。问题。“了了”表示时点,表示时点,“着着”表示时面,表示时面,“了了”和和“着着”表示的不是时态表示的不是时态(tense),而是情貌,而是情貌(aspect
12、)。2. 2.形尾形尾“了了”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l“了了”在先秦史料中没有出现,在先秦史料中没有出现,说文说文:“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这是这是“了了戾戾”的的“了了”,义为,义为“缭绕缭绕”,和今天的形,和今天的形尾尾“了了”没有任何关系。魏晋时期没有任何关系。魏晋时期“了了”产产生了生了“了解了解”义,也和形尾义,也和形尾“了了”没有关系。没有关系。l和完成貌的和完成貌的“了了”有历史关系的是有历史关系的是“终了终了”、“了结了结”的的“了了”,这个意义产生在汉代。,这个意义产生在汉代。2. 2.形尾形尾“了了”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l人
13、远则难绥,事总则难人远则难绥,事总则难了了。仲长统。仲长统昌言昌言l广雅广雅释诂释诂:“了,讫也。了,讫也。”说明晋代以说明晋代以前,已经产生了前,已经产生了“了结了结”义。义。l“了结了结”的的“了了”在晋代以后的史料中比较在晋代以后的史料中比较常见,它还是动词性质:常见,它还是动词性质:l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了。杜甫。杜甫望岳望岳l鸡虫得无鸡虫得无了了时。杜甫时。杜甫缚鸡行缚鸡行2. 2.形尾形尾“了了”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但在唐代人的诗句中,许多但在唐代人的诗句中,许多“了了”已经不作谓语,而已经不作谓语,而是作补语,可见它逐渐虚化,表示动作的完成:是作补
14、语,可见它逐渐虚化,表示动作的完成:l何日桑田都变何日桑田都变了了,不教伊水向东流。李商隐,不教伊水向东流。李商隐寄远寄远l春风为开春风为开了了,却拟笑春风。李商隐,却拟笑春风。李商隐嘲桃嘲桃但这些但这些“了了”还不是形尾。是动词还不是形尾。是动词“完毕完毕”义。有些义。有些很像形尾:很像形尾:l示现皆生佛国,看示现皆生佛国,看了了却归天界。却归天界。八相变文八相变文2. 2.形尾形尾“了了”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当动词带宾语的时候,这些当动词带宾语的时候,这些“了了”是放在宾语是放在宾语后边的,所以不能认为是形尾:后边的,所以不能认为是形尾:l但得上马但得上马了了,一去不回头。曹邺,
15、一去不回头。曹邺去不返去不返诗诗l作此语作此语了了,遂即南行。,遂即南行。伍子胥变文伍子胥变文真正的形尾真正的形尾“了了”出现在南唐:因为它紧贴着出现在南唐:因为它紧贴着动词而且放在宾语的前面。动词而且放在宾语的前面。l林花谢林花谢了了春红,太匆匆。李煜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乌夜啼词词2. 2.形尾形尾“了了”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到了宋代,真正的形尾到了宋代,真正的形尾“了了”逐渐多了起来:逐渐多了起来:l等闲妨等闲妨了了绣功夫。欧阳修绣功夫。欧阳修诉衷情诉衷情词词l如今都放坏了学生,个个不肯读书。如今都放坏了学生,个个不肯读书。朱子语类四朱子语类四纂纂卷一卷一l郑滑二州河决,淹郑
16、滑二州河决,淹了了十余万家。十余万家。五代史平话五代史平话周史周史l怎知卧龙又投怎知卧龙又投了了刘备。刘备。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卷中卷中宋代还有一个新旧规则并用时期,元代全用新规则了。宋代还有一个新旧规则并用时期,元代全用新规则了。3.3.形尾形尾“着着”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着着”最初写作最初写作“著著”,有三个意义,显著;著衣;附,有三个意义,显著;著衣;附着。着。后来后来“著衣著衣”、“附着附着”二义写作二义写作“着着”,形尾,形尾“着着”来自来自“附着附着”义的义的“着着”,最初是个纯粹的动词。,最初是个纯粹的动词。l风行而风行而着着于土。于土。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庄公二十二
17、年l甘露如饴蜜者,甘露如饴蜜者,著著于树木,不著五谷。于树木,不著五谷。论衡论衡是应是应东汉时期,东汉时期,“著著”已经有虚化迹象,它不是句中谓词,已经有虚化迹象,它不是句中谓词,而是在动词后,和动词构成使成式结构:而是在动词后,和动词构成使成式结构:l今钟鼓无所悬今钟鼓无所悬著著,如必有所悬著。如必有所悬著。论衡论衡雷虚雷虚3.3.形尾形尾“着着”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到了南北朝时期,到了南北朝时期,“着着”开始虚化,一方面:不再作开始虚化,一方面:不再作谓词;另一方面:保存有谓词;另一方面:保存有“附着附着”义,有义,有“在在”的的意思:但它是连上读的,而且动词不带宾语:意思:但它
18、是连上读的,而且动词不带宾语:l长文尚小,载长文尚小,载著著车中。车中。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德行德行l文若亦小,坐文若亦小,坐著著膝前。膝前。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德行德行l以绵缠女身,缚以绵缠女身,缚著著马上,夜自送女出。马上,夜自送女出。三国三国志志魏志魏志吕布传注吕布传注l雷公若二升碗,放雷公若二升碗,放著著庭中。庭中。三国志三国志魏志魏志曹爽传曹爽传3.3.形尾形尾“着着”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到了唐代,带到了唐代,带“着着”字的的动词后面开始可以有宾语,字的的动词后面开始可以有宾语,“着着”字的意义也有了变化,它有字的意义也有了变化,它有“到到”的意思:的意思:l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
19、飞虫打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著人。杜甫人。杜甫漫兴漫兴l还应说还应说著著远行人。白居易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诗诗l往还二十余年,不曾说往还二十余年,不曾说著著文章。文章。嘉话录嘉话录真正的形尾真正的形尾“着着”字,似乎还是继承了表示处所的字,似乎还是继承了表示处所的“着着”:l堆堆著著黄金无买处。王建黄金无买处。王建北邙北邙诗诗3.3.形尾形尾“着着”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真正表示行为在进行中的真正表示行为在进行中的“着着”字在北宋已经存在了:字在北宋已经存在了:l如战阵厮杀,擂如战阵厮杀,擂着着鼓,只是向前去,有死无二。鼓,只是向前去,有死无二。朱子语类朱子
20、语类辑略辑略卷二卷二宋人话本、元曲、及明人小说中大量出现:宋人话本、元曲、及明人小说中大量出现:l撞着八个大汉,担撞着八个大汉,担着着一对酒桶。一对酒桶。宣和遗事宣和遗事元集元集l见一顶轿儿,两个人抬见一顶轿儿,两个人抬着着。京本通俗小说京本通俗小说碾玉碾玉观音观音l只见一个男子搭只见一个男子搭着着个妇人。元曲个妇人。元曲争报恩争报恩3.3.形尾形尾“着着”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如果拿如果拿“了了”和和“着着”相比较,可以说,作为情貌形尾相比较,可以说,作为情貌形尾“了了”比比“着着”产生的时代早些。同时,形尾产生的时代早些。同时,形尾“了了”的普遍应用的的普遍应用的时代也比时代也比“
21、着着”早些。早些。宋元时代,宋元时代,“了了”和和“着着”区分有时并不明显:区分有时并不明显:l杨志因等候我了,犯杨志因等候我了,犯着着这罪。这罪。宣和遗事宣和遗事元集元集l若不实说,便杀若不实说,便杀着着你。你。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卷中卷中宋元时代宋元时代“着着”前动词可以用否定词前动词可以用否定词“不不”:l待道是郑观音,不抱待道是郑观音,不抱着着玉琵琶;待道是杨贵妃,不擎着白鹦玉琵琶;待道是杨贵妃,不擎着白鹦鹉。鹉。宣和遗事宣和遗事亨集亨集明代,特别是明代,特别是红楼梦红楼梦以后,以后,“了了”和和“着着”的分工才明显。的分工才明显。4. 4.形尾形尾“过过”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
22、展l“过过”字也是表示动向的,它表示着从甲处字也是表示动向的,它表示着从甲处到乙处的过程当它虚化后,表示动作行为已到乙处的过程当它虚化后,表示动作行为已经成为过去,如:经成为过去,如:“看过看过”、“听过听过”等等。等等。l它所表示的过去的意念比完成貌更强烈,往它所表示的过去的意念比完成貌更强烈,往往表示一种经历,所以有时候在往表示一种经历,所以有时候在“了了”字前字前面再加面再加“了了”字,如:字,如:“吃过了饭。吃过了饭。”但要但要强调没有实现,就不能加强调没有实现,就不能加“了了”:“没有看没有看过我过我”不能说成不能说成“没有看过没有看过了了我我”。4. 4.形尾形尾“过过” ” 的产生和发的产生和发展展这种这种“过过”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萌芽。到了宋代,就逐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萌芽。到了宋代,就逐渐多起来了:渐多起来了:l而今只是那一般合看而今只是那一般合看过过底文字也未看,何况其他。底文字也未看,何况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庭财产保险合同模板
- 2025年舞蹈教师聘用合同协议范本
- 中药科普小常识
- 急性胰腺炎急性期诊疗规范
- 演讲与口才培训课件
- 设备购买需求评估
-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策略
- 老年病学综合护理培训课程
- 新能源汽车整车装配培训
- 烟草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中级考试案例】
- 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 呼麦专题知识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新闻学概论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 DB31-T 1343-2022 医用超声探头消毒卫生要求
- 24、小数加减法整理和复习课件苏教版五上数学
- 04-电缆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表
- 货代新手培训材料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心脏肿瘤及心内异常回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