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作业_第1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作业_第2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作业_第3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作业_第4页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调节 作业1.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在清除体内寨卡病毒的过程中,不一定参与的是()A.记忆细胞 B.吞噬细胞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解析初次感染病毒时能产生记忆细胞,但记忆细胞不会在初次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A2.(2019·潍坊期末)2018年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屠呦呦带领的团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A.过敏反应 B.免疫排斥C.类风湿性关节炎 D.艾滋病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自身免疫病,C符合题意。答案C3.(2019·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

2、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B.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功能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淋巴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D.溶菌酶是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如溶菌酶,A正确;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效应T细胞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B正确;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淋巴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C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才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而泪液中的溶菌酶不属于,D错误。答案D4.(2019·山西太原模拟)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3、甲、乙、丙的核遗传物质相同,mRNA完全不同B.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可完成核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解析甲、乙、丙三种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丙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动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它的DNA不能复制,D错误。答案C5.2018年8月,浙江有一女孩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现脏器衰竭。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

4、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B.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C.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解析据题干信息,该受试者首次接触米酵菌酸,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无免疫力,而不是对米酵菌酸过敏,A错误;米酵菌酸是一种外毒素,并非病毒或胞内寄生性细菌,不进入细胞,所以机体对其进行的免疫没有细胞免疫,B错误

5、;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抗原的刺激,即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C正确;若受试者接触米酵菌酸时没有对其的免疫力,经过一段时间机体能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下次注射时机体可能产生足量抗体,不会再出现红肿,D错误。答案C6.(2019·原创题)据统计,我国约有10%的人口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B.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人体内环境中迅速增殖C.接种疫苗的人感染该病毒后,效应T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B细胞经乙肝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与抗原结合并形成细

6、胞集团解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识别、摄取、处理,A正确;乙肝病毒营胞内寄生生活,不会在内环境中增殖,B错误;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为浆细胞,C错误;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不能与抗原结合并形成细胞集团,D错误。答案A7.(2019·广东中山期末)如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死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图1细胞为效应T细胞,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使靶细胞裂解C.图2细胞为浆细胞,它直接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它能识别抗原D.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种抗原的记忆,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这

7、种抗原刺激时,能迅速产生抗体解析除了免疫细胞外,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也能产生溶菌酶,A错误;图中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为效应T细胞,B正确;图2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答案B8.(2019·广东佛山模拟)某地爆发流行性感冒,据悉,引发这次感冒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流感病毒相对于DNA病毒更易发生变异,主要原因是_。流感的发生是因为免疫系统的_功能低下导致的。(2)某同学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发病,出现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持续一周后治愈。抗体在流感治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_

8、。(3)某同学去医院注射甲型流感疫苗,流感流行季未患甲流,其机理主要是机体产生相应的_和_,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4)入冬后,社区贴出通知: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注射甲流疫苗。小明的爷爷对疫苗的安全性和作用存在疑虑,如果你是小明,会给爷爷提供怎样的建议?解析(1)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NA为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的发生是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导致的。(2)在免疫调节中,抗体的作用是与流感病毒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注射甲型流感疫苗,会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流感流行时,抗原会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9、。(4)针对疫苗的安全性和作用给爷爷提供建议时,可以提倡接种,因为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或者,考虑爷爷近期刚刚感冒过暂时不宜接种。答案(1)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为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基因突变)防卫(监控和清除)(2)与流感病毒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抗体记忆细胞(4)可以接种,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或者,考虑爷爷近期刚刚感冒过暂时不宜接种(考虑爷爷的身体状况、阐述疫苗的作用;无论建议是否注射,运用免疫学原理的建议合理即可)9.(原创题)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的免疫细胞中,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的有a、b、c、d、

10、e、f、g,其中a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C.细胞b、细胞f都具有分泌功能,HIV主要攻击细胞cD.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清除解析由图可知,细胞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效应T细胞,e是记忆T细胞,f是浆细胞,g是记忆B细胞,物质A是淋巴因子,物质B是抗体。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e、g,其中a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起作用,在第三道防线中有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HIV主要攻击细胞b,C错误;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将其清除,D错误。答案B10.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

11、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B.破伤风杆菌及其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调节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利用的是抗毒血清中的抗体解析由题意知痉挛毒素引起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而不是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竞争受体,A错误;破伤风杆菌属于抗原,其产生的痉挛毒素也属于抗原,B错误;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浆细胞除来自B细胞外,还来自记忆(B)细胞,C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正确。答案D11.(2019

12、·湖南十二校联考)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四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 h和诱发后6 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 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A组,说明B组小鼠发生了对该过敏原的免疫应答B.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C.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存在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D.C、D、E组结果与B

13、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增强免疫作用解析图示信息显示,随青蒿素浓度升高,“胸腺指数”下降,意味着机体对某过敏原的免疫状况有所下降,即过敏反应减弱,故青蒿素可用于削弱过敏反应。答案D12.(2019·山东泰安模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进行的重要部分,其简要过程是: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淋巴因子,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免疫反应中有抑制作用,以避免免疫反应过强。现欲用足量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验证上述相关结论

14、,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是_,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的原因是_。(2)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发现血液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了。对该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3)为验证肾上腺皮质能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能对体液免疫发生影响,将小白鼠平均分成A、B、C三组,A组切除肾上腺皮质;B组:_;C组不做任何处理。然后,用相同的等量的_来刺激小白鼠,相同环境中培养适当时间,检验等量血清中_。答案(1)受抗原刺激后的T细胞只有垂体细胞上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2)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相应减少,发生负反馈调节,使血液中的促肾上腺

15、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多(3)切除肾上腺皮质并适量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原能与该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的含量13.(科学探究)如图为接种疫苗X(针对病原体Y)后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接种疫苗X后,疫苗将作为_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图中a为_。(2)图中细胞的作用是_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_道防线。(3)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病原体Y时免疫的特点是_,这主要与_(填编号)有关。(4)科学家研制出另一种针对病原体Y的疫苗Z,请用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检测该疫苗是否有效,简要写出设计思路(病原体Y会引起小鼠发病,发病症状具有可观察性,具体时间不作要求)。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疫苗Z,病原体Y,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设计思路: _。解析(1)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中a为淋巴因子。(2)细胞为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并保持对抗原的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