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 班级:一二三四总分一、 单项选择题(从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4、两种对

2、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3、意识反作用于物质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 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A、 B、 C、 D、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条件性 客观性 多样性 普遍性A、 B、 C、 D、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 ,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合作 接纳 和睦 和谐 排斥A、 B、 C、 D、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

4、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4、“拔苗助长” 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15、下列运动观错误

5、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 B、 C、 D、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

6、、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新事物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7、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成功和失败是对立的,二者没有关系2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启示我们要用( )的眼光看问题。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实践23、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4、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A.顺境和逆境 B.前进性与曲折性 C.前进与落后 D.进步与后

8、退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A、具有主观性 B、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C、是孤立存在的 D、是多样的26、“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凿壁借光”的故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的格言警句,共同表明:A、身处困境有利于办事情取得成功B、经历困难便一定会成功C、理想的实现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理想转化为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27、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主观与客观不是统一的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

9、的变化发展中28、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总是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2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事求是 顺其自然A、 B、 C、 D、30、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 B、金钱 C、信仰 D、行动二、判断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123456789101、 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 )2、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10、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这就是实事求是。( )3、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4、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5、物质决定意识是唯心主义哲学。(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多经受挫折和不幸。( )8、丢了钉子,亡了帝国。(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有忧患意识。( )10、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 )三、材料分析题(共10分)著名励志演讲家、残疾歌手陈州,自幼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