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说课稿3篇 写文章讲究的是细节。细节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其实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细节描写在古诗词中同样有极强的感染力,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说课稿,欢送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古诗文阅读”的考试说明:侧重考查学生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包括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句子和文段的意思的能力以及名句名。 1、理解诗意。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 2、感知形象。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 3、品味语言。字、词、句的
2、推敲;名句的感悟 4、分析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 1、原那么: 在“读懂“的根底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 景+情事+情场面+情情形+情 3、方法:研读题目。了解作者和时代。借助注释。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细审题干。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表达)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
3、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答案: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答案:绿: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
4、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例题: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答题格式:再现景物、特点+感情+理 请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放眼望去,展现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4、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联系诗句 +分析效果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比照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
5、的好处。(04年中考题) (答案:“新”与“旧”的比照;或“去”与“来”的比照。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比照,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比照,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课内练习: 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概括答复。 (3)整首诗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请做具体分析。 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简要答复。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课外练习: 一、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二、闺 怨 唐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
7、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答复。 三、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四、雨 晴 唐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初三的新课已全部结束,现已进入了总复
8、习阶段,而在复习阶段古诗词的复习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确实,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其二,在近些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古诗词鉴赏一直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已成为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但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点,因此,这次讲课我安排的内容是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在讲课前,下面我先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以具体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9、,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xx年陕西语文中考说明也要求学生能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古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局部,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以考查浅易的古代诗词为主,其考查的内容有:1.古诗词曲的朗读和背诵(主要是句子的停顿和默写题);2.古诗词曲中有关词语的含义、作用以及句子的理解;3.古诗词曲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感情;4.古诗词曲的写作技巧及风格的赏析。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根底,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此,
10、下面我从学生情况方面作以简要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据两个学期来的屡次考试和上周举行的摸底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局部,不能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古诗词方面仅能到达的是背诵默写,对于赏析此类题学生很是棘手,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地解答。无论从教材角度,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 的'任务。在复习阶段针对这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如同为学生雪中送碳。 (二)据此我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 从古诗词曲的意象,风格,主题,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11、,让学生对古诗词曲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再从中考古诗词阅读的常考题型该如何去做这方面作以重点指导。 (三)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力求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古诗词曲的根本知识,理解其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掌握根本的鉴赏古诗词曲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设疑、讲解,学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会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进而陶冶其高尚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鼓舞其发奋有为。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要讲求循序渐进,只有掌握了古诗词曲的根本知识学生才能在此根底上完成好所考查的内容。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
12、点安排为:让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词曲的风格,主题,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根本知识。 根据自己对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在“小试牛刀”,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有效应对古诗词阅读考查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古代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
13、阅历浅,表象储藏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老师平时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往往还是略知皮毛而不得要领。鉴赏古诗词而又重在学生自己对诗歌的体验感受,因此老师只有教给了学生一套赏析古诗词的方法,学生才会在做题中迎韧有余。所以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能增大信息量,使信息呈现立体交叉方式传递,同时也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也有利于鼓励广阔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争辩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学中我除了采用讲授法之外还会贯穿运用讨论法组织教学。 一节课上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古诗词知识,并要做题进行强化训练,课堂容量势必增大。而多媒体下的古诗词
14、教学较比传统的教学更加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教。”这都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交流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捕捉课堂上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做好笔记储藏知识,为课后进一步消化、稳固知识所用。 (一)导
15、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从幼儿园的接触诗歌,中小学的学习诗歌。都表达了对古代诗歌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历届中考对于古诗词的考查也都占了相当大的分值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在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老师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出示课件1) (二)教授古诗词的根本知识(重点强调)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诗歌意象。(出示课件2、3)还可让学生列举其他一些事物所代表或象征的意义。 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风格。(出示课件4)每种风格的诗让学生举例。 3、让
16、学生了解诗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5) 4、让学生了解诗的语言特点。(出示课件6) 5、让学生了解诗的表达技巧。(出示课件7、8) (三)总结中考古诗词考查常见题型,并列举例子从中总结答题方法。(出示课件9、10、11) 常见题型: A、品味关键词句B、理解内容情感C、赏析表达技巧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四)小试牛刀,训练学生答题能力。(难点突破) 1、出例如1、例2。(xx无锡和陕西的中考题。) 2、出例如3。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识记有关诗歌语言、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一些总结性词语。 2、完成名师解
17、密94页第6小题。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到达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根本考点有哪些呢? 【例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例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考
18、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心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第一种模式 【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4】 观沧海 东
19、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0、。 【例5】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诗句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 残阳西沉、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 步骤二(情)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土的情怀。 【例6】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
21、“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气氛,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那么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根底上直接抒情,抒发了常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例7】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C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第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慨。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636-2025进境出境经接触传播传染病防控技术规范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化学 含解析
- 行政管理复习计划的重点安排:试题及答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体系构建
- 2025年法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与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调整的步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业竞争中的风险应对试题及答案
- 学校火灾断电应急预案(3篇)
- 国际法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试题及答案讨论
- 跨文化经济交流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公路桥梁挂篮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 第五届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教学技能竞赛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农业农机技术培训课件
- 2024届新高考数学大题训练:数列(30题)(解析版)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
- 中医内科学:汗证
- 医疗设备巡检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 初中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作业设计
- 浙江省温州市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英语试题(B)含解析
- 能源英语面面观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MOOC 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