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差别度检验_第1页
强度差别度检验_第2页
强度差别度检验_第3页
强度差别度检验_第4页
强度差别度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一讲第十一讲 强度差别检验邓少平浙江工商大学感官科学实验室 2010.03.251.1.2.2.差别有无检验方法差别有无检验方法3.3.差异方向与程度检验差异方向与程度检验引子:从产(样)品间的感觉差别度出发,我们可以做什么?感觉强度物理强度d样品样品样品样品经典感官检验经典感官检验属性因子差别检验属性因子差别检验(描述剖析(描述剖析)强度差别检验强度差别检验(差别检验)(差别检验)嗜好差别检验嗜好差别检验(消费嗜好调查)(消费嗜好调查)偏爱差别检验偏爱差别检验(偏爱检验)(偏爱检验)经典差别检验经典差别检验经典消费者检验经典消费者检验只涉及样品和单个感觉基元只涉及样品和单个感觉基元在方

2、法学上是一致的在方法学上是一致的一个涉及产品感觉品质空间一个涉及产品感觉品质空间一个涉及消费者感觉偏爱空间一个涉及消费者感觉偏爱空间不同人群类别组不同人群类别组研究的对象是消费者研究的对象是消费者人类群别分组的平衡设计是核心人类群别分组的平衡设计是核心专业品评员小组专业品评员小组研究的对象是产品研究的对象是产品样品分组的平衡设计是核心样品分组的平衡设计是核心ABCDEI甜味的物理差量和感觉差量关系示意图I0I1I2I3I4强度差别检验方法强度差别检验方法根据差别度的大小,差别检验方法可分为三类:差别有无检验差别有无检验( d1 )差别方向检验差别方向检验( d1 ,哪个距离更近或远?)差别程度

3、检验差别程度检验( d1 ,按照一定的刻度来测量距离的大小。 )感官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差别检验,也就是依赖于差别阈限的基本概念,依赖于样品间属性的差别程度。成对比较(二点)检验二一三点检验三点检验五中取二检验“A”、“非A”检验d12. 2. 差别有无检验方法(整体差别检验)差别有无检验方法(整体差别检验)分类实验示意问题与差别阈值的关系RABI哪个样品和对照更接近?哪个样品和对照更接近?R哪两个样品更接近?哪两个样品更接近?哪两个样品更接近?哪两个样品更接近?哪个样品与哪个样品与A相近?相近?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有趣的现象: : 循环比较引入的抉择误差循环比较引入的抉择误差? ?两个样品是否

4、相似两个样品是否相似?(1) 成对比较检验成对比较检验( Paired comparison test)方法背景:方法背景:亦称两点检验法,是应用最早、最广泛也是最简便的感官检验方法。方法原理:方法原理:以随机顺序同时提供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其进行比较,判定样品整体或者某感官特性强度(偏爱)差异或相似。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两个样品有无差别,两个样品是否相似,两个样品有无偏爱,筛选、培训评价员。方法特点:方法特点:优点是简单且不易产生感官疲劳;缺点是当比较的样品增多时,要求比较的数目立刻就会变得极大以至无法比较。两个样品是否相似两个样品是否相似? ?(2)三点检验(Triangle t

5、est ) 方法背景:方法背景:差别检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由嘉士伯啤酒厂的Bengtson和他的同事于1946年前后制定。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同时向评价员提供一组三个样品,其中两个相同或类似,一个不同,要求评价员挑出其中不同于其他两个的样品或指出哪两个相似。鼓励猜测,要求强迫选择。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两个样品有无差别,两个样品是否相似,筛选、培训评价员。方法特点:方法特点:优点是同时进行了三个成对比较实验(A-B;A-C;B-C),缺点是样品需要量大、不经济。此外,要保证两个样品完全一样比较困难。哪个样品和对照更接近?哪个样品和对照更接近?(3) 二、三点检验(Duo-trio test)

6、方法背景:最早由Peryam和Swartz于1950年提出。方法原理: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R ,可以是A或者B,接着提供两个样品(A和B),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或者相似。要求评价员在熟悉对照样品后,从后续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二、三点差别检验)或与对照样品不同的样品(二、三点相似检验)。分为恒定参比、平衡参比两种形式。适用范围:尤其适用于评价员很熟悉对照样品的情形以及风味较强、刺激较烈和产生余味持久的新产品检验。方法特点:优点是评价员对某些特定产品(如评价员比较熟悉的参比样)具有较高的精度,缺点是如果被测样品有后味, 该方法就不如成对比较检验或“ A”-“非A”检

7、验适宜。 R哪个样品更接近参比样?哪个样品更接近参比样?方法背景:方法背景:是差别检验方法中统计学检验效力最高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被单纯猜中的概率是1/10,三点试验法为1/3,二三点检验法和A非A检验为1/2。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向评价员提供一组五个已编码的样品,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的,另外三个是一种类型,要求评价员将这些样品分成两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易受感官疲劳和记忆效果影响,一般仅限于视觉、听觉、触觉评价。方法步骤:方法步骤:按照以下组合AAABB、ABABA、BBBAA、BABAB、AABAB、BAABA、BBABA 、ABBAB、ABAAB、ABBAA、BABBA、BAABB、BA

8、AAB、BABAA、ABBBA、ABABB、AABBA、BBAAA、BBAAB、AABBB向评价员提供样品。方法特点:方法特点:容易受感官疲劳和记忆效果影响,需要的样品量大,不适用于味觉和嗅觉差异检验。(4) 五中取二检验五中取二检验(Two out of five test) 哪两个样品更接近?哪两个样品更接近?(5)“A”-“(5)“A”-“非非A”A”检验检验 (A not A Test)(A not A Test)方法背景:方法背景:属于成对比较检验,1987年成为国际标准。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将对照样品“ A”提供给评价员,直到评价员可以识别它为止。然后每次随机给出一个可能是“A”或

9、“非A”的样品,要求评价员辨别。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特别适用于被检验的两个样品在颜色、形状或大小等外观上难以保证比较一致,而这些外观差别又与研究目的不相关时的情况。方法步骤:方法步骤:20个以上优选评价员或30个以上初级评价员。对检验的结果作2 检验。方法特点:方法特点:当样品的外观有差异或有持续的后味,以及很难制备严格相似的样品时。哪个样品与哪个样品与A A相近?相近?例:问题问题:经过工艺改良后,现在的产品A是否和原来产品A不同?检验类型检验类型:差别有无检验与与d值关系值关系: d1方法选择方法选择:二三点、三点、五取二、A非A等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0.05结果判断结果判断:若有显著

10、差异,即A和A不同,表明工艺改良有效;若无显著性差异,即A和A无明显不同,表明工艺改良失败。例:二、三点检验方法检验两种黑巧克力的差别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检验两种黑巧克力,配料相近,可可脂含量均20%。实验拟确定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总体差异。在5或1的显著水平,最少需要7位品评员来完成检验。当品评员对对照品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宜采用恒定参比;而当品评员对两种样品均不熟悉,且未接受过培训时,使用平衡参比。3. 差异方向与程度检验(属性差别检验差异方向与程度检验(属性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 该类检验回答产品某个感官属性哪个更强或弱?产品的整体印象哪个更好?产品可分为几类,归为哪个质量

11、等级?等问题。要求评价员对特定的感官属性强度差异或者属性集合表现出来的产品质量特点进行判断,估计样品差别的顺序、差别的大小、偏爱的顺序、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等。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分类法、分等法、排序法、评分法、标度法等。 成对比较检验排序法差别方向检验方法差别方向检验方法分类实验示意问题与差别阈值的关系 ABId1 ,哪个距离更近或远?哪个样品更哪个样品更(强、弱等强、弱等)一些?一些?样品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是?样品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是?标度法量值估计法差别程度检验方法差别程度检验方法分类实验示意问题与差别阈值的关系 ABId1 ,按照一定的刻度来测量差别距离的大小。样品按从强到弱的顺序与距离是

12、?样品按从强到弱的顺序与距离是?方法背景:方法背景:将一系列被检样品按其某种特性或整体印象的顺序进行排列。方法原理:方法原理:评价员同时接受三个或三个以上随机排列的样品,按照规定的准则(如从强到弱或从好到差等),对样品进行排序,给出每个样品的序位,即秩。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评价员评估,在描述性分析或偏爱检验前对样品的初步筛选,或确定偏好顺序。方法特点:方法特点:多个样品比较的最简单的方法。花费的时间较短,特别适用于样品在作进一步更精细的感官分析之前的初步分类或筛选。(1) 排序法(排序法(Ranking)样品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是?样品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是?法国国民议会阿罗(K.J.Arrow,19

13、51)不可能性定理: 关于多数票规则是否是一种理想的公共选择规则的研究? 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表达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的社会偏好(当候选决策项大于3时)是不可能的。排序的秩统计排序的秩统计: 投票悖论投票悖论方法背景:方法背景:按照预先定义的类别,将样品进行分类。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在明确产品分类的基准之上,由评价员评价所有的样品并将其归于某一个类别中。统计每一个产品分属每一类别的频数,比较两种或多种产品落入不同类别的分布,从而得出被检产品应属的级别。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当对样品打分有困难时,可用分类法评价出样品的好坏差别,得出样品的大致优劣与级别。同时,在鉴定

14、产品的缺陷时也可用分类法。方法步骤:方法步骤:首先确定使用的分类类别即判断基准,在评价员中统一认识后,按顺序评价样品后将样品按其感官特性分入某一类别。方法特点:方法特点:分类法是以过去积累的已知结果为根据,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分类,可在任何一种检验方法的基础进行。(2) 分类法分类法(Rating)样品按照不同类型标准分类?样品按照不同类型标准分类?指按预先设定的评价基准,对样品的特性和嗜好程度以数字标度进行评定,然后换算成得分的一种评价方法。方法原理:方法原理:明确所使用的标度类型为等距或比率。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可用以评价样品一个或多个属性强度的差异及偏爱的差异,尤其用于新产品的评价。

15、方法步骤:方法步骤:首先应确定使用的标度类型,并使评价员对每一个评分点所代表的意义有共同的认识。检验时,两个样品的评分可以相同或不同,它们之间的评分差别可大可小。实际中常用直线尺度法,即在直线上划分若干等分,一侧标以分数,另一侧标以评价短语。方法特点:方法特点:在评分法中,所有的数字标度为等距或比率标度,如1-10(10级),-3-3级(7级)。该法不同于排序法,它不仅给出了属性强度或偏爱顺序,同时还给出了估计的量值。因此可用于不同系列样品间的比较。而排序法虽只能用于同一系列样品的比较。(3) 评分法评分法(Scoring)样品按照不同标度计分值?样品按照不同标度计分值? 分等法是对能代表产品

16、质量的感官指标划分等级的感官分析方法。方法原理:方法原理:在明确产评价和等级划分的基准上,根据评价分结果或归类类别的频数分级。方法步骤:方法步骤:先确定能代表产品质量的感官指标,然后明确定义所使用的标度。在在满足等距或比率标度时使用综合评分法,即首先对样品的各有关指标分别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对整个产品质量的重要程度确定的权数对各指标的分数加权平均得出对整个样品的评分结果。在在只满足顺序标度时使用综合评估法,即对样品的各有关指标分别评估,得出各指标评估类别的频数表。各指标的评估类别数应相等。再根据各指标的权数对各指标相应类别的频数加权平均。其加权平均值最大的那个类别代表该样品的评估结果。适用范围:

17、适用范围:分等法主要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方法特点:方法特点:简单易行。 (4) 分等法分等法(Grading)样品按照不同等级标准评级?样品按照不同等级标准评级?小结小结: :强度差别检验方法的系统比较强度差别检验方法的系统比较不同的检验方法是针对不同的检验目的及样品差别程度。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实验设计时,首先了解样品的差别程度及研究目标,从而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和品评员(即品评员与样品属性间的匹配)。实验设计中,问什么、怎样问(把握好差别阈值与问题的关系)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d1d1差别度差别度应用应用范围范围产品稳定性、真假、新产品研发、品评员筛选产品分级产品特性研究不同感官分析基本方

18、法之间的关系比较为什么不同的感官检验需要不同的人数?2AFC3AFC三点检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A A非非A APc=P(ba)Pc=P(ba1 and ba2)Pc=P(|a1-a2|a1-b| and (|a1-a2|a2-b|)Pc=P(|aR-a|c)Pna=P(nac)品评方法品评方法感觉信号感觉信号抉择概率抉择概率意义意义实际不同品评方法的差别度概率抉择样品B感觉量的值b样品A感觉量的值a,且超过A感觉变化量的宽容度,在样品A感觉变化量曲线之外,则评价员做出非A的判断,即成对提供的两个样品有差别。A非A检验中,A样品感觉量的临界值为C,超过C则为非A。差别检验的实质就是差别度D的判断。 D(degree of difference)=(S(SB-SA) / 判断样品是A还是非A的依据就是比较A样品与非A样品(如样品B)之间的感觉差别量(SB-SA)是否在A感觉变化量的宽容度()内,)内,亦可称为认知参数。理论上:当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