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这首望岳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第五单元,这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助注释读懂诗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再结合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基于学生只在七年级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的现实,我想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学习目标:1、在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理解“钟、割”的妙处和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理解青年杜甫的豪情,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学习重点:理解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难点:理解

2、青年杜甫的豪情。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1、 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1.介绍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让学生

3、了解杜甫,并把相关知识批注到书上2.介绍古体诗。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望岳。一、 老师指导、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3、全体学生自读、齐读。四、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五、再次朗诵,研讨品析1、理解诗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

4、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愿望。每一联中都有望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望的各个不同角度2:知识补充:望哪里?你从何得知?泰山。从“岳”“岱宗”“齐鲁”得知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4)、请你描述登上最

5、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5、尾句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重点理解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6、诗中“钟、割”二字用的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把它们作为本诗的重点六、感悟作者情感和抱负1、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

6、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从杜甫身上学到了什么?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3、思想感情:诗人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诗句主旨之所在七、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八、课堂检测:1、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2、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7、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当堂背诵这首诗学习第二首春望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一)自主探究 1、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

8、状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其主语是“诗人”,还是“花、鸟”呢?(二)竞比展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整体把握: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把握感情 (三)答疑解惑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语句的妙处。当堂背诵这首诗。 学习第三首 石壕吏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

9、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自主探究: 1、熟读诗文,把握故事情节。 2、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 3、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4、本诗表达

10、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竞比展示: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 (三)答疑解惑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2、作者究竟对这场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请阐述你的理由。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巩固练习: (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 ) 眦( ) 簪( ) 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1杜甫(712770),字_,别号_,朝伟大的_诗人。2杜甫的

11、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朝由_而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2_,浑欲不胜簪。3暮投石壕村,_。_,老妇出门看。4夜久语声绝,_。天明登前途,_。(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 ) 决眦( )家书抵万金( )( ) 浑欲不胜簪( ) ( 五)、阅读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解释下列词语。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 )_ 戌( )_ 戎( )_(2)衰( )_ 哀( )_ 衷( )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_(2)说明战争之惨烈: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揭示主题。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几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想好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