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小区怡海楼勘察报告_第1页
北京某小区怡海楼勘察报告_第2页
北京某小区怡海楼勘察报告_第3页
北京某小区怡海楼勘察报告_第4页
北京某小区怡海楼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x小区怡海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勘察)1.工程概况拟建xx小区怡海楼由北京住宅公司A筹建,北京住宅公司B设计,委托我理正勘察所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拟建工程位于建材城东1里,勘查工作于GCKGRQ开始,于GCWGRQ结束,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见表1: 表1 拟建工程概况建筑物名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建筑面积(m2)总高度(m)基础埋置深度(m)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其它特征*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查明场地地层,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查明滑坡、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流、采空等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地基承载力,强度与变形参数,单桩承载力,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地震液化;对场地的

2、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进行基础沉降估算,分析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治理意见;提出地基处理方案。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本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2: 表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勘察项目单位数量技术要求附注探井个直径*m,支护钻一般孔个直径*mm,深度*m,干钻,冲洗液钻进孔控制孔个直径*mm,深度*m,干钻,冲洗液钻进鉴别孔个岩芯盒样间距*cm,变层加取,及时描述记录取样孔个岩芯盒样间距*cm,变层加取,及时描述记录,每隔*m取土试样一个,在砂土中做标准贯入试验,间距*m钻孔总数个

3、取原状土样个普通取土器,薄壁取土器,双层单动取土器,双层双动取土器,水压活塞取土器,压入取土器,击入取土器,密封样扰动土样个密封,不需密封水样个数量*ml,玻璃瓶装,密封,加大理石粉原标准贯入次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位静力触探个单桥,双桥,三桥,锥尖直径*mm,摩擦筒面积*cm2,连续贯入,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采集处理测动力触探个轻型,重型,超重型试波速测试次单孔法,跨孔法,面波法,激振方式*,拾振仪器型号*载荷试验次压板面积*cm2,试验标高*m十字板剪切试验次板头尺寸为高*mm,宽*mm,做厚状土和扰动土强度试验微振动次试验深度为*mm,仪器型号为*室颗粒级配个筛分法,比重计法,移液管法内

4、物理性试验个按国家标准试固结试验个按国家标准,快速法最大压力为P0+300kPa验剪力试验个直剪,三轴剪,UU试验,CU试验,快剪,固结快剪水质分析个为判定水对砼的腐蚀性,试验项目为PH值,Ca2+,Mg2+,Cl-,SO42-,HCO3-,游离CO2,侵蚀CO2,全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总矿化度勘察报告册图 表张2.2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

5、3勘察进程 (1)准备工作:*年*月*日*年*月*日 (2)野外作业:*年*月*日*年*月*日 (3)室内试验:*年*月*日*年*月*日 (4)资料整编:*年*月*日*年*月*日 (5)提交报告:*年*月*日*年*月*日3.场地条件3.1位置和地形场地位于建材城东1里,地面绝对标高为*m,由*向*倾钭,坡度为*%,地形*。地上现有*.在地貌上场地属于*3.2地层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属*。现分述如下:地层编号地层名称地层描述素填土,泥炭棕褐,杂色;包含腐植质,植物根,沥青路面,石子,灰土垫层,顶部15cm为沥青路面,其下为灰土,灰渣,砖屑,顶部50cm为灰土垫层,仝路面,

6、灰土,沥青路面,粉煤灰,顶部15cm为仝路面,向下分别为灰土及建筑垃圾,煤渣,砖屑,顶部20cm为仝路面,灰土垫层;层厚0.3002.000m。黄土状粉质粘土黄褐;稍密;稍湿;可塑;包含姜石,钙质结核,土质较均;层厚0.6002.100m;局部缺失。黄土状粉土浅黄;稍密中密;稍湿湿;硬塑;包含砂粒,姜石,砂粒及姜石,铁锰结核,云母;层厚1.9004.300m。细砂灰白,浅黄,黄褐;稍密;稍湿;可塑;包含黑云母,云母,姜石,贝壳;层厚0.5008.000m。1粉土褐黄,浅黄;稍密中密;稍湿稍湿-很湿;包含云母,砂粒,姜石;层厚0.4002.000m;局部缺失。粉质粘土黄褐,褐;可塑;包含姜石,贝

7、壳,铁锰结核,砂粒,少量姜石,粉土团块,小姜石,小姜石及铁锰质结核,小颗粒姜石;层厚0.9006.400m。1细砂灰白,浅黄,褐黄;稍密中密;稍湿湿;包含云母,粉土,少量粘性土,少量粉土;层厚0.4002.300m;局部缺失。2粉土褐黄,灰白;稍密中密;稍湿湿;包含姜石,云母,砂粒;层厚0.8004.200m;局部缺失。粉土褐黄;稍密中密;稍湿湿-很湿;包含氧化铁,云母,砂粒,粘性土,铁锰结核,姜石;层厚1.0006.500m。粘质粉土灰白;中密;湿;包含铁锰结核,姜石,云母,云母及姜石;层厚1.5008.200m。砂质粉土黄褐,灰白,灰褐;稍密密实;很湿稍湿-湿;包含砂粒,卵石;层厚2.20

8、010.600m。1粉质粘土黄褐,褐;可塑;包含卵石,姜石,砂粒;层厚0.4004.000m;局部缺失。中砂浅黄,灰白;密实;饱和;包含砂粒,少量圆砾,云母;层厚1.6007.600m;局部缺失。1砂质粉土灰褐,黄褐;密实;饱和;可塑;包含云母,砂粒,砂粒及云母;层厚0.7003.500m;局部缺失。10粗砂灰白,杂色;密实;饱和;包含少量卵石,云母,卵石,卵石及粉质粘土;层厚0.7006.000m;局部缺失。10-1粉质粘土黄褐;可塑;包含姜石及卵石;层厚2.800m;局部缺失。11中砂层厚2.500m;局部缺失。3.3地下水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在本次勘

9、察深度范围内有一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属上层滞水,属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为*m,承压水的水头为*m;据调查,场地水位年变化幅为*m,估计丰水期水位可达*m;据调查,场地历史上地下水最高水位为*m,近*年来最高水位为*m;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对本工程的建设没有影响;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分布不均,水位不一,季节性变化很大;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地下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有*腐蚀性,应采取抗腐蚀措施。3.4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附录*,各层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3:各层土

10、的原位测试成果见附录*,综合成果如下: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4.2地基方案4.2.1天然地基方案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除*外,均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建议为*m。根据*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建议为: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地基承载力(kPa)1粉土304粉质粘土2902粉土258粉土2201粉质粘土1651砂质粉土15610-1粉质粘土152采用天然地基方案设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基坑开挖后,应通知勘察单位,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验槽工作。 (2)在基坑底面普遍钎探,如土质条件与勘察报告

11、有较大出入或持力层的土质与建议的持力层不符,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并结合钎探成果妥善处理。 (3)应采用标准钎探轻型动力触探。 (4)基坑范围内可能埋藏井、坟、老房基、防空洞、人防通道等,施工时应妥善处理。 (5)坑底需进行夯拍,持力层均匀密实,当土质较干时,应适当洒水,以提高夯拍效果。 (6)坑底不宜夯拍,防止对土扰动,破坏土的原状结构,使地基承载力降低。 (7)由于基坑下面有承压水,故钎探时应特别慎重,严防承压水冲出顶板,淹没基坑,产生涌砂。 (8)场地地下水位较深,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9)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施工时可采用坑内明排等简易方法排水。 (10)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

12、面,施工时不得采用坑内明排简易排水方法,以免发生流砂,影响基坑稳定。建议采用轻型井点、管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11)基坑底面下有承压水层,经验算可能影响坑底稳定,应采用降压措施。 (1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应对控制地下水进行专门设计。 (13)为避免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应适当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14)根据本工程的地基和结构特点,应进行自由沉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地基基础设计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15)根椐本工程的地基和结构特点,建议进行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协同作用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地基基础设计。4.2.2桩基方案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场地土及周围环境条件,宜采用

13、桩基础。建议用*,直径为*mm,长度为*m,以*为桩尖持力层。各层土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如下: 单桩端阻力标准值和侧阻力标准值地层编号岩土名称端阻力标准值(MPa)侧阻力标准值(kPa)*采用桩基方案设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本报告建议的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是初步估计的数值,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压桩试验验证,必要时根据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 (2)桩基工程正式施工前,应在现场试桩,以核实施工条件,核实相应的桩尖标高,核实单桩承载力,核实穿透硬夹层的可能性。 (3)当采用挤土桩时,施工时应注意挤土效应对相邻桩和邻近已建工程的影响,应采用有效措施减小挤土效应。 (4)当采用灌注桩时,建议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缩孔、塌孔、孔底沉渣等现象,保证成孔和水下浇注砼的质量; (5)本场地地下有较多的弧石、块石、旧房基等地下障碍物,施工前应予探明,并清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4.2.3地基处理方案(复合地基)(1)*(2)*(3)*4.3场地地震效应按国家地震局的有关文件,本场地的基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