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污染控制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三部分二、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2)分类a.局部地区污染(局限小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b.地区性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c.广域污染(涉及比一个地区或大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大气污染)d.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围的大气污染)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的定义、成因(1)温室效应a.定义:大
2、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姓:,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b.成因: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2)酸雨a.定义:在清洁的空气中被CO2饱和的雨水pH为5.6,故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b.成因: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x和NOx在大气中形成硫酸,硝酸及其盐类,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沉降”(3)臭氧层破坏a.定义: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
3、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b.成因:氟氯烧、NOx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量的逐渐增多,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四、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分类(1)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2)分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五、大气污染源分类(1)分类:自然源污染和人为源污染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防治措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环境管理;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绿化造林;安装废气净化装置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的使用(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
4、,而对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b,对空气质量要求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两类: 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
5、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2)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a,是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对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或数值)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b.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任何1h浓度平均值)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一项均为超标排放。注意: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优先执行行业标准。六项污染指标:PM2.5PM10O3CONO2SO2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PI:空气污染指数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一、燃料的定义及分类
6、(1)定义:用以生产热量或动力的可燃性物质(2)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三类二、煤的工业分析及煤成分表示方法(1)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这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2)煤成分表示方法:收到基(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空气干燥基(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干燥基(以去掉全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干燥无灰基(以去掉水分和灰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三、燃烧的定义及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定义:指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光和热)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
7、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2)主要因素(条件):空气;温度;时间;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程度(取决于空气的湍流度)。通常把温度、时间、湍流度称为燃烧过程的“3T”。四、理论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空燃比、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的定义(1)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2)空气过剩系数a:实际空气量Va与理论空气量V0a的比值。(3)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4)低位发热量: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所释放的热量。(5)高位发热量: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五、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理论烟气量、实际烟气量及污染物浓度的
8、计算(书P46和作业本作业)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一、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及各层主要特点(1)大气圈的垂直结构:指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等。(2)各层主要特点:大气圈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a.对流层:对流层虽薄,但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地,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b.平流层: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几乎没有大气对流运动,大气垂直混合微弱,极少出现雨雪天气,所以进入平流层的大气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具有同温层、逆温层、臭氧层。c.中
9、间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强烈d.暖层: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再度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的现象。也称为电离层。e.散逸层:大气的外层,气温很高,空气极为稀薄,空气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到太空。二、主要气象要素的含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含义: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主要有: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等)(2)影响:气温(气温决定光化学反应速率,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扩散条件);气压(随高度升高降低,随气温升高降低,低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气湿(颗粒物吸湿增长,水汽消光,能见度变差);风向(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稀释);风速(
10、其他条件相同时,下风向污染物浓度与风速成反比,风速越高,扩散稀释能力越强),云况,能见度等三、温度层结的种类及判断(1)种类: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中性层结、逆温(即逆温层结)(2)判断: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丫(气温直减率)乂(干绝热直减率)中性层结:气温直减率接近于1K/(100m),即Y=Y;等温层结,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即丫=0;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即丫0四、大气稳定度的判断方法(1)大气稳定度判断:Y>Yd不稳定;Y<Yd稳定;Y=M中性五、逆温的种类以及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1)种类: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锋面逆
11、温(2)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a.波浪型:烟流呈波浪状,污染物扩散良好,发生在全层不稳定大气中,即Y>Ydb.锥型:烟流呈圆锥形,发生在中性条件下,即Y=Yc.扇型:烟流垂直方向扩散很小,从烟流上面看,烟流呈扇形展开。它发生在烟囱出口处于逆温层中,即该层大气Y-Y<-1。d.爬升型(屋脊型):烟流下部是稳定大气,上部是不稳定大气,持续时间较短,对近处地面污染小。e.漫烟型(熏烟型):对于辐射逆温,日出后逆温从地面上逐渐消失,当扩展到烟流下边缘或更高一点时,烟流发生向下的强烈扩散,而上边缘处于逆温层中。这时烟流下部Y-Y>0,上部Y-Y<-1。六、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12、(1)作用力: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即黏滞力)、惯性离心力七、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计算一定高度处平均风速(书P83和作业本作业)第四章、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计算章节)一、利用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估算污染物店面浓度、地面最大浓度(书P90)二、利用Holland公式计算延期抬升高度、有效源高的计算(书P93)三、大气稳定度、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书P95)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粒径定义的方法;斯托克斯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粒径定义的方法:显微镜法、筛分法、光散射法、沉降法。(2)斯托克斯直径ds: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3)空气
13、动力学当量直径da: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3.(pp=1g/cm)的圆球的直径。二、粒径分布相关定义及计算(1)粒径分布: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2)个数分布:以颗粒的个数表示所占比例。(3)质量分布(或表面积分布):以颗粒的质量(或表面积)表示所占比例。(4)计算(书P126和作业)三、粉尘物理性质:含义、应用(粉尘物理性质包括粉尘的密度、安息角和滑动角、比表面积、含水率、润湿率、荷电率和导电性、黏附性,及自燃性和爆炸性等)(1)含义a.粉尘的密度:单位体积的粉尘的质量。(书P143)b.真密度pp:粉尘自身所占的真实体积,则以此真实体积求
14、得的密度。c.堆积密度pb:以粉尘的堆积体积(颗粒之间和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求得的密度。d.安息角:粉尘自然堆积成圆锥体,圆锥体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e.滑动角:自然堆放在光滑平板上的粉尘,随平板作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滑动时的平板倾斜角,也称为静安息角。f.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或质量)粉尘锁具有的表面积g.含水率:指粉尘中所含水分质量和粉尘总质量(包括干粉尘与水分)之比。h.导电率:通常用电阻率表示。(注意:粉尘电阻率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最适于申除尘器运行的电阻率范围是104-10101*cm)i.润湿性:粉尘颗粒与液体接触后能否相互附着或附着难易程度的性质。(2)应用:研究尘粒在气体中
15、的运动(粉尘的真密度),分离和去除贮仓或灰斗的容积确定(粉尘的堆积密度),评价粉尘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安息角小,流动性好(安息角和滑动角),选用湿式除尘器的主要依据(润湿性)。四、净化装置性能指标及相关计算:处理气体流量、压力损失、净化效率(书P151和作业)第六章、除尘装置一、除尘器分类(1)分类: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提高重力沉降室途径、最小粒径计算、捕集条件(1)提高重力沉降室途径:降低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增加沉降室长度或降低沉,18v0Hdmin=,二pgLf18uqv伟gWL降室高度。(2)最小粒径计算:(书P172(3)捕集条件:较大和较重的粒子三、旋风
16、除尘器除尘机理、三个速度分量相关内容、压损变化、影响除尘器效率的因素及其结构型式、设计计算(1)除尘机理: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2)三个速度分量相关内容: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书P17&179)a.切向速度:决定气流速度大小的主要速度分量,也是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外/内漩涡切向速度反/正比旋转半径)b.径向速度:因内、外旋流性质不同,其矢量方向不同。c.轴向速度:外漩涡的轴向速度向下,内漩涡的轴向速度向上。压损变化:1k2AP=2tPVi2(书P179)2(4)影响除尘器效率的因素及其结构型式a.因素: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
17、理性质和操作变量b.结构型式:切向进入式和轴向进入式两种(5)设计计算(书P186187)四、电除尘器分类、优缺点、工作原理(掌握四个过程相关内容)、德意希方程、有效驱进速度、电晕极和集尘极的要求及形式;比电阻过高过低对电除尘器效率的影响;克服高比电阻粉尘影响的方法(1)分类:单区电除尘器(管式电除尘器、板式电除尘器)、双区电除尘器(2)优缺点:a.双区电除尘器-通风空气的净化和某些轻工业部门b.单区电除尘器-控制各种工艺尾气和燃烧烟气污染c.管式电除尘器用于气体流量小,含雾滴气体,或需要用水洗刷电极的场合,立式d.板式电除尘器为工业上应用的主要型式,气体处理量一般为25-50m3/s以上,立
18、式、卧式(3)工作原理(四个基本过程):a、电晕放电;b、粒子放电;c、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d、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4)彳惠意希方程:(书P199),A、=1-exp(i)Q(5)有效驱进速度的要求及形式a.理论捕集效率>实际捕集效率b.公式:'An=1exp-0qqv)c.有效驱进速度-实际中常常根据在一定的除尘器结构型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的总捕集效率值,代入德意希方程式中反算出的相应驱进速度值,以e表示。(6)电晕极和集尘极的要求及形式a.电晕极对放电极的基本要求:放电性能好(起晕电压低、击穿电压高、电晕电流强);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不易断线;清灰性能好。
19、振打时,粉尘易于脱落,不产生结瘤和肥大现象。b.电晕极形式:圆形星形锯齿形芒刺式c.集尘极的要求:振打时粉尘的二次扬起少单位集尘面积消耗金属量低,造价低极板高度较大时,应有一定的刚性,不易变形易于清灰d.集尘极的形式:板式电除尘器集尘极(V型板、折流板)(7)比电阻过高过低对电除尘器效率的影响a.高比电阻粉尘会干扰电场条件,导致除尘效率下降,低于1010Q.cm时,比电阻几乎对除尘器操作和性能没有影响;比电阻介于化10/。110.cm之间时,火花率增加,操作电压降低;高于dQ.cm时,产生明显反电晕。(8)克服高比电阻粉尘影响的方法a.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b.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c.烟气调质(
20、增加烟气湿度,或向烟气中加入SO3NH3及Na2CO野化合物,使粒子导电性增加。最常用的化学调质剂是SO3;改变烟气温度;向烟气中喷水,同时增加烟气湿度和降低温度)d.发展新型电除尘器五、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分类;过滤风速;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滤料选择原则及种类(1)袋式除尘器工作原理a.颗粒因截留、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逐渐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尘初层。初层形成后,它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2)袋式除尘器分类:a.按滤袋形式分类(圆袋:结构简单、便于清灰;扁袋:占地面积小、清灰维修较困难)b.按含尘气流进入滤袋的方向分类:外滤式、内滤式c.按进气方式的不同分类:上进气、下
21、进气(3)过滤风速a,烟气流量与滤布总面积之比,也称气布比qvf:过滤速度,m/min;V=V-qv:处理的烟气流量,nVh;60Aa:滤料总面积,m。b,过滤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c,过滤速度的选取要综合粉尘的性质、滤料种类、清灰方法等因素来确定。(4)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a,滤料的结构;粉尘粒径;颗粒物负荷W(滤布表面颗粒层的厚度,代表单位面积滤布上的积尘量,g/m2。);过滤速度;清灰方式的影响(5)滤料选择原则及种类a,滤料选择原则:容尘量大、吸湿性小、效率高、阻力低;使用寿命长,耐温、耐磨、耐腐蚀、机械强度;表面光滑的滤料容尘量小,清灰方便,适用于含尘浓度低、粘性大的粉尘,采用
22、的过滤速度不宜过高;表面起毛(绒)的滤料容尘量大,粉尘能深入滤料内部,可以采用较高的过滤速度,但必须及时清灰。b,滤料选择种类:按滤料材质分,有天然纤维、无机纤维、合成纤维等;按滤料结构分,有滤布(编织物)和毛毡两类。六、湿式除尘器的主要特点、分类;文丘里洗涤器的除尘过程、设计计算(1)湿式除尘器的主要特点a,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它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2)分类(7类):重力喷雾洗涤器(喷雾塔洗涤器);旋风洗涤器;自激喷雾洗涤器;板式洗涤器;填料洗涤器;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文丘里洗涤器(3)文丘里洗涤器的除尘过程a,含尘气体由进气管进入
23、收缩管后,流速逐渐增大,气流的压力能逐渐转变为动能b,在喉管入口处,气速达到最大,一般为50180m/sc,洗涤液(一般为水)通过沿喉管周边均匀分布的喷嘴进入,液滴被高速气流雾化和加速d,充分的雾化是实现高效除尘的基本条件(4)设计计算(书P236237和作业)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含义、基本原理和过程(1)气体吸收含义、基本原理和过程a.气体吸收含义:液体洗涤含污染物的气体,而从废气中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除去,是气态污染物控制中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气体吸收实际上就是吸收质分子从气相向液相的相际间质量传递过程。b.基本原理:吸收机理一一双膜理论c.过程:气液两相
24、相界面,气膜、液膜:分子扩散;相界面:气液两相浓度互相平衡,不存在吸收阻力;气相主体、液相主体:流体湍动,浓度均匀。(假设在气-液界面两侧各存在一个静止膜,在气相一侧称为气膜,在液相一侧称为液膜。在膜外气体或液相主体中,由于湍流扩散作用而不存在浓度梯度。气相的扩散阻力全部在气膜内,液相的扩散阻力全部在液膜内,膜内仅发生分子扩散。因而,气、液相间的传质速率取决于通过气膜和液膜的分子扩散速率。)(2)吸附含义、基本原理和过程a.吸附含义: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吸附质-被吸附物质;吸附剂附着吸附质的物质。b.基本原理 物理吸附
25、:是由于分子问范德华力引起的,它可以是单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层吸附。化学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问的化学键作用力而引起的,是单层吸附,吸附需要一定的化学能。?同一污染物可能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物理吸附?若温度升高到吸附剂具备足够高的活化能时,发生化学吸附?两种吸附可以同时发生c.过程:外扩散:吸附质分子从气流主体穿过气膜扩散至吸附剂外表面;内扩散:吸附质由外表面经微孔扩散至吸附剂微孔表面;吸附:到达吸附剂微孔表面的吸附质被吸附。(3)催化的含义、基本原理和过程a.催化的含义:借助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气体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与回收利用物质的净化方法。b.基本原理:即
26、催化作用,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引起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c.过程:例气固催化反应过程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至催化剂颗粒外表面。 反应物有催化剂外表面向微孔内扩散。反应物有催化剂内表面上被吸附。 反应物有催化剂内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产物。 产物脱附离开催化剂内表面。 产物从微孔向外表面扩散。产物从外表面进入气相主体。:外扩散;(2),(6)内扩散,(4),(5):动力学过程催化剂中的浓度分布二、常用吸附剂的特性、选择、再生(1)吸附剂的特性:内表面积大;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高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吸附容量大;来源广泛,造价低廉;良好的再生性能(2)选择: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
27、土和沸石分子筛再生:a.加热解析再生:适用于各种吸附剂,温度取决于吸附作用的强弱。b.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c.置换再生:脱附剂置换与吹脱,脱附剂的再脱附,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质d.溶剂萃取:吸附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远大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作用。如:活性炭吸附SO2用水洗涤后干燥。三、催化剂的组成、特性(1)催化剂的组成: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的特性: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催化剂的孔结构:较理想的孔隙率0.4-0.6;催化剂的形状:网状、蜂窝状、片状、颗粒状四、吸收、吸附、催化转化设备的类型;各种设备的特点、使用情况(1)吸收设备的分类(吸收原理
28、):a.表面吸收器:填料塔、液膜吸收器、水平表面吸收器b.鼓泡式吸收器:板式塔、鼓泡塔c.喷洒式吸收器:空心喷洒吸收器(喷淋塔)、文丘里吸收器(2) .吸附设备a.气体通过吸附剂的速度,即穿床速度;根据吸附剂在吸附器中的工作状态b.穿床速度吸附剂悬浮速度:固定床吸附器c.穿床速度勺吸附剂悬浮速度:流化床吸附器d.穿床速度吸附剂悬浮速度:移动床吸附器(3)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类型a.绝热式反应器 单段绝热式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气流阻力小;内部温度分布不均;用于化学反应热效应小的场合。 多段绝热式反应器:用于对反应温度要求高;或反应热效应很大的场合。固定床反应器的特点:优点:返混小,流体同催
29、化剂可进行有效接触,选择性较高;固定床中催化剂不易磨损,可长期使用;结构简单缺点:传热差(热效应大的反应,传热和温控是难点);催化剂更换需停产进行b.列管式反应器:适用于温度分布要求很高;反应热特别打的催化反应五、吸收、吸附、催化设备的设计计算(书P第七章,PPT第八章、硫化物的污染控制一、硫氧化物控制措施(1)燃料替代:燃煤改燃油、燃气,使用清洁能源(2)燃烧前燃料脱硫:煤的固态加工、煤的气化/液化、重油脱硫(3)燃烧过程中脱硫:流化床燃烧脱硫(4)末端尾气脱硫: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湿法、干法、半干法。二、流化床燃烧脱硫原理(1)当气流速度达到使升力和煤粒的
30、重力相当的临界速度时,煤粒将开始浮动流化。维持料层内煤粒的气体实际速度大于临界值而小于输送速度。是建立流化状态的必要条件三、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原理、设备、工艺(1)原理:1锐催化剂SO2+yO2-一SO3SO3+H2O“HSO4(2)工艺:多段催化床;段间冷却(3)设备:吸收塔等四、低浓度SO烟气脱硫方法分类、主要脱硫工艺的原理、特点(1)方法分类:抛弃法和再生法两类(2)主要脱硫工艺的原理:石灰湿法脱硫:CaO+SO+0.5H2O-CaSO0.5H2Q石灰石湿法脱硫:CaCGSG+0.5H2OCaSO-0.5H2O+CO特点a.工艺优点:脱硫效率高(>95%;成熟可靠(系
31、统可用率大于98%;单塔处理烟气量大,SO2脱除量大;适用于任何含硫量的煤炭;吸收剂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脱硫剂产物便于综合利用。b.主要缺点:结垢和堵塞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一、燃烧过程中生成氮氧化物的种类、条件,控制氮氧化物形成的措施种类:a.燃料型NOx(fuelNOx)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b.热力型NOx(thermalNOx由大气中的氮生成,主要产生于原子氧与氮之间的化学反应c.瞬时NOx(promptNOx)低温火焰中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x(2)条件:(燃烧温度;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烟气中各种组分的浓度;混合程度)a.室温条件下,几乎没有NO?口NO生成,
32、并且所有的NOffi转化为NOb.800K左右,NOfNO生成量仍然很小,但NCft成量已经超过NOc.常规燃烧温度(>15004下,有可观的NCft成,但NO量仍然很小(3)控制氮氧化物形成的措施:空气燃料比;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燃烧器的形状设计二、SCRSNCR兑硝工艺的原理、特点、条件、操作关键(1)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工艺a.原理:还原剂:NH3催化反应器上游注入烟气,290-400C;NO/专化率:60%90%还原反应4NH34NOO2>4N26H2O8NH36NO2>7N212H2O潜在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4NH33O2>2N26H2Ob.特点:SCR匀适合排气量大的连续排放源脱硝效率高;二次污染小,投资运行费用高;催化剂价格较贵、寿命有限;还原剂消耗费用高;存在还原剂泄露隐患。c.条件:温度、SCR5需要氨和烟气良好的混合、NH3与NOx含量的比例约等于或略小于1、氧气浓度大于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等。d.操作关键:催化剂活性、氨泄漏<2.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环保项目中介合同
- 残疾人培训服务合同协议
- 快递加盟意向合同协议
- 快递物流外包合同协议
- 品牌授权合同协议书范本
- 快递超市合作合同协议
- 恒大员工补充协议书范本
- 志鼎教育协议班合同
- 商品代理合作合同协议
- 个性化网站模板设计合同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2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心理社会评估健康评估本科课件
- 结构化思维与表达课件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 深信服SDWAN产品介绍
- JT∕T 1431.3-2022 公路机电设施用电设备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 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系统
-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使用管理办法模板
- 五年级奥数教程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课堂PPT)
- 湿式报警阀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