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模拟】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31讲-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试题-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年模拟】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31讲-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试题-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1讲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的应用时间:20分钟分值:50分非选择题(共50分)1.(2015广西四市一次联考,39)(12分)图是某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回答问题:(1)在(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个。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表示)。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编号成分含量编号成分含量粉状硫10 g(NH4)2SO40.4 gK2HPO44 gMgSO49.25 gFeSO40.5 gCaCl20.5 gH2O100 mL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应添加,去除。 若

2、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 2.(2015河北唐山一中,39)(12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问题。(1)当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2)在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色。 (3)下图为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A代表,其主要目的是,同时还能; 在配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会;酒精含量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3.(2014江西景德镇一模,39)(13分)图表示葡萄酒酿制的简单过程,请据图分析:(1)从上

3、图可知,甲图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乙图是为了使酵母菌发酵获得葡萄酒。最后,可以用试剂检验是否有酒精生成。整个酿制过程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原因是。 (2)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对使用的发酵瓶要,并用消毒。 (3)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两种。接种后,培养基上会出现一些分别由一个酵母菌繁殖而成的。(群落、种群) (4)泡菜的制作离不开菌,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还要跟踪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 4.(2014河北衡水

4、中学一调,50)(13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酵母菌是酿制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微生物,如果要获得优质野生酵母菌最好在葡萄园的土壤中采样,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要控制的温度为。 果酒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呈现色。 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 (2)腐乳的制作: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豆腐发酵主要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通过

5、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减少”或“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 (3)乳酸发酵: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染料。 非选择题1.答案(1)1(2)碳源氮源刚果红染色酚红指示剂解析(1)从图中可知,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1个菌落由1个细菌繁殖形成;根据线条数量可判断,划线的顺序依次是。(2)自生固氮菌是异养生物,需加入有机碳,不需要氮源,它可固定大气中的N2,因而培养基中应添加碳源去掉氮源。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要鉴别

6、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酚红指示剂。2.答案(1)氧气、糖源都充足(2)酸性灰绿(3)加盐腌制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12%延长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解析在氧气、糖源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在豆腐上长出毛霉后需加盐腌制,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卤汤中加酒需适量,加酒含量过高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3.答案(1)有氧呼吸重铬酸钾这一温度最适合酵母菌生长和繁殖(2)清洗干净

7、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3)平板划线法种群(4)乳酸不会亚硝胺解析(1)甲图中容器留有一定的空间,一天搅拌23次,便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大量增殖,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检验。(2)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对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3)微生物常用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由同种生物构成种群。(4)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4.答案(1)1825 灰绿C2H5OH+O2CH3COOH+H2O(2)毛霉增多(3)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

8、酸菌的生长重氮化玫瑰红色解析(1)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由于醋酸杆菌将其中的酒精氧化成乙酸而变酸,相应的反应式是C2H5OH+O2CH3COOH+H2O。(2)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豆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分解成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且更易于消化和吸收。(3)由于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所以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

9、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花的学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2、 教学目标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

10、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1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荒(hu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ng)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2)去拼音读一读。(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预设: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4

12、)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假:jijià 真假()暑假() 假()发假()日(5)理解“荒野”和“口笛”。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6)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开火车读。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站 放假 互相 一所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们的妈妈是谁?花们的老师是谁?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4.交流解疑。(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

13、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_在天上轰响,_落下的时候,_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_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_。他们的家在_。(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

14、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15、。“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

16、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指名汇报。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

17、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指导朗读。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3.配乐朗读第1、2、6自然段。(六)激发想象,体会童真1.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预设:(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生。(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3)想象他们的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