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八年级语文1、 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名句默写。(21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桃花源记)(2)_,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3)_,_,_。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5)_,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 (6)“秋水伊人”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原文是“_,_。_,_。”(7)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的千古名句是:_,_。2.词语填空(9分)(1)

2、看拼音写汉字偏pì 追sù 迁x dài慢 cun duo yng yuè páng bó chàng wng zh zhòu (2)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然开朗 ( ) 然而止 叹为( )止 天衣无( ) 3. 下面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潺潺chán 枯燥zào 羁绊j 消声匿迹 B.腐蚀shí 龟裂jn 斡wò旋 无人问津 C.帷幕wéi 缄默jin 沟壑hè 人情事故D.燎原liáo 翩然 pin 狩猎shu

3、大彻大悟4.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戏这篇小说回忆了鲁迅十一二岁时同小伙伴们一起去平桥村看社戏时的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重返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描述,热情地倾诉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按所配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类。“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D.“记”是古代一

4、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而魏学洢的核舟记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有描述、描摹的意思。5. 根据语境作答(10分)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甲】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乙】成粽叶式的青绿。人们赛龙舟,插菖蒲,千百年来沿袭不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

5、秋佳节的那一轮明月【丙】着亲人间浓浓的祝福和思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灯笼、爆竹、春联成了节日的经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 传统节日承载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像水一样拍打着你,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进入你的肌肤,穿透你的灵魂深处。(1)结合文意,在【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浸湿 凝聚 晕染 B.晕染 浸湿 凝聚C.凝聚 浸湿 晕染 D.浸湿 晕染 凝聚(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

6、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4分) A.几处笙歌留朗月 B.避恶遍插茱萸枝C.银花火树开元夜 D.角粽投江祭诗魂元宵节; 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中秋节; 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重阳节; 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2、 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6分)【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7、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游黄溪记(节选)柳宗元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注解:黄神祠:黄溪居民为

8、黄神立的祠堂。丹碧之华叶骈植:丹碧,形容两座山的红花绿叶。骈植,并行种植。其缺者:指缺花叶之处。黄神之上: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黛蓄膏渟: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6. 给文中的下面一句话断句(限两处)(2分)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祠之上,两山墙立。墙:像墙壁一样 B. 揭水八十步 揭:撩起(衣裳)C.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状:形状。 D.溪水积焉焉:兼词,于此,在这里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8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

9、行,明灭可见。(2)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石潭记作者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B.小石潭记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C.游黄溪记用四幅画面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写高山如剖瓮,二写潭水似黛膏,三写日影若白虹,四写石下有鱼儿,全用比喻,手法神奇,蔚为壮观D.游黄溪记作者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

10、发挥,而兴会心得,夷然自信。其艺术老到,浅而深,奇而实,得心应手,触处适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2题。(试题见答题卡,共7分)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三)阅读名著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3-16题。(试题见答题卡,共12分)【选段一】【选段二】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

11、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A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A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A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选段三】B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

12、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蒋刑房道:“这本城的官,并不是你先生做着。你只算去看看朋友,有甚么赏罚不明?”B道:“二位先生,这话我不该说,因是知己面前不妨。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如今倒反走进监去看他,难道说朝廷处分的他不是?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况且我在这里取结,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可好费你蒋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侥幸,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

13、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倒不值甚么。”两人见B说得如此,大约没得辩他,吃完酒,各自散讫。蒋刑房自到监里回复潘三去了。(四)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7-20题。(试题见答题卡,共19分)灯笼朱成玉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

14、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

15、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

16、,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

17、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八年级月考语文答题卡1.古诗文名句默写。(21分)(1)_,_。(2)_,_,_。(3)_,_,_。(4)_,_。(5)_,_。_。 (6)_,_。_,_。(7)_,_?(8)_,_。2.词语填空(9分)(1)看拼音写汉字偏pì

18、 追sù 迁x dài慢 cun duo yng yuè páng bó chàng wng zh zhòu (2)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然开朗 ( ) 然而止 叹为( )止 天衣无( )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相应的题号下面题号345(1)5(3)79答案5.根据语境作答:(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_(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6.给文中的下面一句话断句(限两处)(2分)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8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19、可见。_(2) 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_(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2题。10.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3分)_12.这首诗婉转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_(三)阅读名著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3-16题。13.选段一的漫画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2分)_14.选段二中的A是,后来他作为主考官,把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将他取为秀才。(2分)15.选段三中的B是。请写出他与选段二相关联的两个情节。(3分)_16. 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

20、害的儒生形象,他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A和B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选文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5分)_(四)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7-20题。17.本文围绕“父亲”和“灯笼”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_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_(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_19.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_20.文章第段写道:“那些被赋予

21、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检测题八年级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名句默写。(21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4)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

22、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秋水伊人”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原文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词语填空(8分)(1)看拼音写汉字偏pì 追sù 迁x dài慢 cun duo yng yuè páng bó chàng wng zh zhòu 僻 溯 徙 怠 撺掇 踊跃

23、磅礴 怅惘 褶皱(2)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豁 ) 然开朗 ( 戛 ) 然而止 叹为( 观 )止 天衣无( 缝 ) 8. 下面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3分)【解析】A应为销声匿迹,C应为人情世故,D 应为狩猎shòu4.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解析】A社戏是小说,文中的“我”不能等同于鲁迅。B回延安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C“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5.根据语境作答(10分)(1)结合文意,在【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甲处

24、,根据“霏霏细雨”和“心绪”选择“浸湿”。丙处,与“祝福和思念”相搭配,选择“凝聚”。乙处,用排除法填“晕染”。故选:D。(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改为: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你的肌肤,进入你的灵魂深处。(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4分) 答案C D A 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解答(1)与元宵节有关的景物是“银花火树”,与下联“紫气丹光”相搭配,所以应选C。(2)端午节

25、的习俗是赛龙舟、吃粽子。所以应选D。(3)中秋节的有关活动是“团圆”“上月”,结合下联内容,应选A。(4)重阳节的习俗是“饮菊花酒”“插茱萸枝”,所以应选B。3、 阅读(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6分)【译文】黄溪距离州城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达黄神祠。黄神祠上面两岸高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生长红花绿叶,这些花树随着山势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间的凹陷处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头平铺分布。在黄神祠(位置)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最奇丽,几乎不可以形容。(溪两岸)大致像一个剖开的大瓮,在两旁立起高达千尺,溪水汇积在里面。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

26、样积聚而无波痕。(阳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条白虹,深沉无声地流动,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会聚在石头下。6.给文中的下面一句话断句(限两处)(2分)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状:形容。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字。(8分)(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会聚在石头下。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解析】“日影若白虹”概要有误,细读原文,应是溪水与日光相互作用的结果:“全用比喻”是以偏概全,“石下有鱼儿”未用比喻。(二)

2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共7分)10.诗中“太清”的意思是(2分) 天空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3分)“蒸,蒸腾”“撼,摇动”。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轰鸣,摇撼着岳阳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的宏伟气象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意思对即可)12.这首诗婉转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不能为国效力的苦衷;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意思对即可)(3) 阅读名著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共12分)13. 选段一的漫画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

28、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2分) 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因为家里人点了两茎灯草,严监生恐费了油,所以临死都不肯咽气。14.选段一中的A是周进,后来他作为主考官,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将他取为秀才。(2分)15.选段二中的B是 匡超人。请写出他与选段二相关联的两个情节。(3分)(1)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超人所拟。(2)在潘三的安排下,匡超人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3)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4)匡超人把妻子赶到乡下住,致使妻子生病去逝。(5)匡超人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从这些情节中任选两个即可

29、)16.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他在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A和B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选文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5分)(示例一)周进:他六十多岁连秀才也没考中,不能进贡院,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暗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意思对即可,不能结合选文分析酌情扣分) (示例二)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他学会了吹牛撒谎,最终他变得虚伪冷漠,寡情薄义。原来的好友潘三入狱,匡超人怕受牵连,担心探望潘三的事影响自己的仕途,不仅不探望,还找出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