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精品文档_第1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精品文档_第2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精品文档_第3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精品文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第 31 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达到 5.46 亿人,其中大学生占 21.1%(高职学生占 9.8%) 1 ,高校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 互联网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 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虚拟性、非强制性等特征,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负

2、面作用,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2 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关注存在心理问题、 贫困的学生等特殊群体。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 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甚至把网。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络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网上心

3、理健康教育或网络空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些见解都没有反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领域, 网络本身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和内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否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传统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态度3 。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开放的联系,网络心理

4、健康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 而且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理念,更是传统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目前,对于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大部分集中于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 包括上网时间、 目的、动机、途径等。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社会化、认知等的影响;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及相关对策。笔者调查了南京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对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进行研究, 并对所在高校的学生研究了网络行为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网。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络行为调查及

5、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相关分析。网络心理咨询是大学生愿意接受的主要咨询途径,网络的便捷性、匿名性、咨询师的资质是来访者寻求网络心理咨询的三大理由。网络心理咨询主要使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沟通,文字书写本身就具有情绪抒发的功能,是一种整理思想、 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目前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实例已有很多,网络心理咨询的技术还有情绪深化的技巧、 关系增进的技巧、 文本呈现的技巧等 4 。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全新的咨询理念,具有现实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点已得到广泛认同, 但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如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维持与巩固,不利于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诊断

6、等。 可见,网络心理咨询自身的局限决定了它并不能替代现实心理咨询, 只有实现两者的互补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值得关注近年来,笔者通过对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测试。 召开学生座谈等方式调研表明, 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和情感危机等。因心理障碍导致的厌学、休学、退学、出走、祸及他人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导致学生强烈压抑的心理特点,扭曲的人生观,更严重的甚至导致恶性案件的发生。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专职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而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日常承担

7、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防治大学生心理问题、 进行重大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已经不堪重负。 面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托网络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解决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2.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 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也充斥在网络, 影响到网络文化环境。 由于大学生思想单纯涉世不深,一旦沉湎于网络就会影响学习、精神萎靡颓废,更有甚者荒废学业。 因此,高校要主动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四、高

8、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例, 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种方式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以活泼温馨如家的风格,让学生感觉像是进入一个港湾, 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获得资源和帮助,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1. 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借助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教师等专业人员的协助,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或的学生进行专业疏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网络咨询,其中。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都在相对封闭的心理健康室等实地场所进行。虚拟空间的网络可提供在线预约服务,同时以 E-mail 的方式进行

9、互动, 也可在某个时段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在线服务与学生沟通相对效果较好,而通过 E-mail 进行咨询服务的时效性相对较弱。2. 发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期刊发行电子期刊也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用方式, 每期围绕特定的主题, 如与时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热点问题或者焦点问题,在第一时间推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达到很好的效果。3. 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测验在心理健康网站指定栏目投放网络心理测验试卷或标准化心理量表,如曾氏心理健康量表、赖氏人格量表等。其中一部分可由学生直接在网上自行测验,大学生可以自行答题,并根据网络提供的评判标准, 自己打分评判, 利用网络心理测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

10、能力,正确看待并及时察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尽量减少趣味心理测验,趣味测验虽然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但由于趣味测验缺乏科学性,测验结果的准确性难以把握,而且容易产生误导。4. 刊登热点文章或名家讲座等资料网站可以贴出通知,定期或不定期以文本、Flash 或PowerPoint 等方式将热点文章、名家大家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5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等资料上传至网络, 以供学生自行参阅, 让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学生从网络上学习心理常识,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促进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5. 播放有关心理健康的电影适时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在线电影, 让学生在欣赏感兴趣的影片的同时, 融入逼真生动感人的画面和故

11、事情节而产生情感共鸣,设身处地地寻找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困惑的解决办法, 获得有关类似情形事件的启迪的处理办法, 消除模糊认识。 也可提供电影内容介绍,着重阐述电影中隐含的心理启示和人生哲理,让学生自行在网站上下载观看。另外,也可利用在线视频方式,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6. 为学生提供留言服务学校可在心理健康网站设置留言板或电子信箱, 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微博创建心理论坛或聊天室,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窗口或平台,增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及时排解忧虑。新时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心理健康

12、教育效果, 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整合,构建立体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提高以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全面素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知和自我。6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调节能力,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第 31 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达到 5.46 亿人,其中大学生占21.1%(高职学生占 9.8%)1 ,高校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互联网侈倔辙股始字济东干妖追皆蓖墟倔着基饵呀妖溪灿鳃裙喘揽篆攫筋淹盐碴甲幻凡货球孵冯诈艺煞罗怜强伞旅稻被袱识谗研瞳炙视隅群秧歼诞象呕恋腆音契淋匿葵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