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四章 感觉及知觉_第1页
第l四章 感觉及知觉_第2页
第l四章 感觉及知觉_第3页
第l四章 感觉及知觉_第4页
第l四章 感觉及知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第五章 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 本章学习提要本章学习提要n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以及两者的主要联系与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以及两者的主要联系与区别区别n感觉和知觉的分类和两者的关系感觉和知觉的分类和两者的关系n观察的概念和观察力的培养观察的概念和观察力的培养n感觉的度量以及测量的主要方法感觉的度量以及测量的主要方法n知觉的组织与发展以及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组织与发展以及知觉的基本特征 n引引 言言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切知识的源泉 感觉与知觉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其反映的感觉与知觉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其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它们是主观与客观的

2、有机内容是客观的,它们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统一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还需借助自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还需借助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帮助来认识外界事物己的经验和知识的帮助来认识外界事物 第一节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的涵义一、感觉的涵义(一)什么是感觉一)什么是感觉n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n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思维等活

3、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n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的任何刺激信号。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让被试在小房间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吃饭让被试在小房

4、间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吃饭或上厕所时起来;戴半透明护目镜,仅能透过漫射的或上厕所时起来;戴半透明护目镜,仅能透过漫射的光线而看不见图像;手戴棉手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光线而看不见图像;手戴棉手套和卡片纸做的护腕,剥夺手指触觉;头枕剥夺手指触觉;头枕U U形枕、顶部放嗡嗡作响的空气形枕、顶部放嗡嗡作响的空气调节机控制听刺激;隔离调节机控制听刺激;隔离1212、2424、4848小时后,进行简小时后,进行简单算术、字谜游戏及词组等内容测试。单算术、字谜游戏及词组等内容测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成绩越来越差;随着隔离时间的延长,测试成绩越来越差; 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变得易

5、激动;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变得易激动; 出现幻觉;出现幻觉; 脑电波频率比隔离前显著减慢等。脑电波频率比隔离前显著减慢等。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剥夺感觉,导致高级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剥夺感觉,导致高级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只有获得感觉后才能恢复正常只有获得感觉后才能恢复正常。n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年进行的 感感 觉觉 剥剥 夺夺 实实 验验 装装 置置n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的丧失会严重地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的丧失会严重地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影响人

6、的认识活动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并涉及到人的情绪和意志,造成心理上的并涉及到人的情绪和意志,造成心理上的紊乱乃至病态,这充分说明了看似简单的紊乱乃至病态,这充分说明了看似简单的感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感觉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二)感觉的特点(二)感觉的特点 第一,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第一,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的事物 第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第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第三,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第三,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的统一 (三)感觉的

7、分类(三)感觉的分类可以把感觉分为: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内部感觉(一)外部感觉一)外部感觉1视觉视觉2听觉听觉3 3嗅觉嗅觉4 4味觉味觉5 5肤觉肤觉(二)内部感觉(二)内部感觉1 1运动觉运动觉2 2平衡觉平衡觉3 3机体觉机体觉二、知觉的涵义二、知觉的涵义(一)什么是知觉(一)什么是知觉 n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n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n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知觉是比感觉更

8、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种感觉的简单总和(二)知觉的分类(二)知觉的分类n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分类,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将知觉分为将知觉分为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n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和主体知觉。人所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和主体知觉

9、。人所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叫做深度线索。赖以形成深度知觉的各种条件叫做深度线索。(1 1)生理线索: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生理线索: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辐合辐合(2 2)双眼线索)双眼线索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两眼提供的线索两眼视差两眼视差(3 3)单眼线索)单眼线索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这些线这些线 索也叫做经验线索索也叫做经验线索对象的大小对象的大小 对象的重叠:对象的重叠:物体的互相重叠或遮挡,是判断物物体的互相重叠或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

10、一个物体部分地遮挡体前后关系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挡了另一物体,那么我们对遮挡物体知觉为近些,被了另一物体,那么我们对遮挡物体知觉为近些,被遮挡物知觉为远些。遮挡物知觉为远些。 明暗和阴影明暗和阴影 在一般情况下,光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或阴影在一般情况下,光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显得远些。中的物体显得远些。 空气透视空气透视由于空气中灰尘的影响,远处的对象就不如近处的由于空气中灰尘的影响,远处的对象就不如近处的对象来得清晰,因此对象清晰就被知觉得近些,对对象来得清晰,因此对象清晰就被知觉得近些,对象模糊就被知觉得远些。象模糊就被知觉得远些。 线条透视线条透视 结构级差

11、结构级差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就是时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就是时间知觉。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形式:时间知觉的形式:(1 1)对时间的分辨:按时间顺序把各种活动区别开来)对时间的分辨:按时间顺序把各种活动区别开来(2 2)对时间的确认)对时间的确认(3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 4)对时间的预测)对时间的预测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 1)感觉通道的性质)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听觉辨认时间间隔的最高限度是听觉辨认时间

12、间隔的最高限度是0.010.01秒,触觉辨认的最高限度秒,触觉辨认的最高限度是是0.0250.025秒秒, ,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则是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则是0.10.050.10.05秒。秒。(2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数量少,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数量少,性质较简单,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性质较简单,则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回忆往事则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丰富,觉得时间长;经历回忆往事则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丰富,觉得时间长;经历简单,觉得时间短。简单,觉得时间短。(

13、3 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的兴趣和情绪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而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而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觉得时间过得快。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1 1、真动知觉、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真动知觉是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

14、际运动连续刺激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网膜各点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2 2、似动知觉、似动知觉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1 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动

15、,这就是动景运动。(2 2)诱导运动)诱导运动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3 3)自主运动)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此即自主运动。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去,此即自主运动。(4 4)运动后效)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16、,这一现象叫作运动后效。方向运动,这一现象叫作运动后效。常见的似动现象:常见的似动现象:电影摄影技术和电影放映机,就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电影摄影技术和电影放映机,就是根据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提出和制作的。人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影片上出和制作的。人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影片上一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生的。一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生的。在黑暗中在黑暗中, ,如果注视一个细小的光点,人们会看到它来回飘动,如果注视一个细小的光点,人们会看到它来回飘动,这叫这叫自主运动自主运动;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只觉得月亮在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只觉得月亮在“静止静止”的云朵后徐徐

17、的云朵后徐徐移动。这种运动是由实际飘动的云朵诱发产生的,因而叫移动。这种运动是由实际飘动的云朵诱发产生的,因而叫诱发诱发运动;运动;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人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人们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叫们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叫运动后效运动后效。在所有这些场合,看到的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所以都在所有这些场合,看到的运动都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所以都是似动现象。是似动现象。(四)错觉(四)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然产生的某种有固

18、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带箭头的两条直线,哪条更长? 中间的表面,究竟是地面还是天花板? 奇怪的高空作业黑线完全是笔直而平行的,放射线会歪曲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 社会知觉n主体对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主体对一定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可分为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织特性的知觉,可分为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n对他人的知觉:即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知觉:即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格等心理的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格等心理状态

19、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知觉。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知觉。n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社会知觉n角色知觉:处在一定社会地位、身份、职务角色知觉:处在一定社会地位、身份、职务与职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规范与期望,以与职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规范与期望,以及主观的认知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及主观的认知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n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心理活动与心理特性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心理活动与心理特性的认知与判断。的认知与判断。社会知觉n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n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与近因效应n晕轮效应(月晕效

20、应)晕轮效应(月晕效应)n定式效应(刻板印象)定式效应(刻板印象)n环境制约效应环境制约效应n其他效应:线索偏差、情绪效应、迷信心理、其他效应:线索偏差、情绪效应、迷信心理、投射作用、名人效应、自已人效应投射作用、名人效应、自已人效应三、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一)(一) 共同点共同点 第一,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第一,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映对象反映对象相同相同 第二,感觉和知觉过程是人脑的活动,是第二,感觉和知觉过程是人脑的活动,是人脑对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的加工处人脑对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息的加工处理

21、过程理过程 物质基础相同物质基础相同(二)差异(二)差异 第一,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第一,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来源不同来源不同 第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第二,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第三,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第三,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分析与综合的结果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分析与综合的结果生理机制不同生理机制不同第二节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感觉的测量n感觉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感觉测量

22、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n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相对应关系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相对应关系n对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量的说明对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量的说明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什么是感受性一)什么是感受性n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觉能力 n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反之,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反之,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感受性也不尽相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感受性也不尽相同同n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什么是感觉阈限(二)什么是感觉阈限n阈限是刺激强度阈限是刺激强度的

23、界限或临界值的界限或临界值n 感觉阈限是人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变化的强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需量的临界值 n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n是用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是用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n感觉阈限分为: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n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刚能够引起感觉的

24、最小刺激强度小刺激强度 n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量(强度)的能力 n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系 2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n刚刚能够引起两刚刚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物之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叫做差别感觉阈限限 n差别感受性是指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刚刚能够觉察出同类刺激之间最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能力 n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系n人的差

25、别感觉阈限越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大,差别感受性越小n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差别感受性越高n不同的感觉,具有不不同的感觉,具有不同的差别感觉阈限和同的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二、感觉阈限测量二、感觉阈限测量n传统心理物传统心理物理学对感觉理学对感觉阈限的测量阈限的测量方法:方法:n极限法极限法n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n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n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 (一)极限法(一)极限法 是直接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是直接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 (二)平均差误法二)平均差误法 用来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用来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6、三)恒定刺激法(三)恒定刺激法可以用于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可以用于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限(四)信号检测论(四)信号检测论 用于测试人对刺激信息的辨别能力,它用于测试人对刺激信息的辨别能力,它能够将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与感受性能够将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与感受性两者区分开两者区分开 第三节第三节 感觉现象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一、感觉适应n指由于刺激物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变化的现象n感觉适应可以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性降低 n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视觉适应是最常见

27、的感觉适应现象应现象n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应n暗适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暗适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n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适应现象:日常生活中的感觉适应现象:n久穿棉衣而不觉得重久穿棉衣而不觉得重n入热水浴久而不觉其烫入热水浴久而不觉其烫n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人们依靠感受性的变化来感知和适应外界环人们依靠感受性的变化来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之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以便境的变化,使之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以便能

28、够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二、感觉对比二、感觉对比n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n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继时对比 (一)同时对比(一)同时对比 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时对比现象 (月明星稀)(月明星稀) 明明 暗暗 同同 时时 对对 比比 (二)(二) 继时对比继时对比 当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当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吃中药后喝水)对比现象(吃中药后喝

29、水)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人的感觉对比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人的感觉对比规律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三) 联觉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彩色感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彩色感觉最容易引起人的联觉。觉最容易引起人的联觉。 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引起人温暖的感觉,称为暖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引起人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蓝、青、绿类似蓝天、海水、树木的颜色,往往引色。蓝、青、绿类似蓝天、海水、树木的颜色,往往引起人寒冷、凉快的感觉,称为暖色。起人寒冷、凉快的感觉,称为暖色。 红色使人兴奋;蓝色使

30、人镇定;绿色使人和缓;玫红色使人兴奋;蓝色使人镇定;绿色使人和缓;玫瑰色使人振奋等。瑰色使人振奋等。 (四)(四) 后像后像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暂时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叫后像。叫后像。 夜晚将火把以一定速度作划圈运作,会出现一个火圈;夜晚将火把以一定速度作划圈运作,会出现一个火圈;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像一个圆盘。电扇转动时,几个叶片看上去像一个圆盘。 电影或灯光都是后像。电影或灯光都是后像。 第四节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知觉的组织一、知觉组织原

31、则一、知觉组织原则n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 n最主要的四种知觉组织原则是相似、接近、闭合最主要的四种知觉组织原则是相似、接近、闭合和连续原则和连续原则 一、一、知觉的相似原则知觉的相似原则n客观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多种刺激物,各种刺激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具有相似之处,人在知觉时会倾向于将它们归属为一类二、知二、知 觉觉 的的 接接 近近 原原 则则n人们经常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主观能动地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借以增加刺激物的基本特征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距离上相

32、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 三、知三、知 觉觉 闭闭 合合 原原 则则n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表面上看来虽各有其辨别的特征,但如仅凭某些特征,仍然不能确定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经常使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地为之补充或删减刺激物之间的线索,从而增加它们的特征以助于获得有意义的或合乎逻辑的知觉经验。n知觉上的连续原则所指的“连续”,未必是指事实上的连续而是指心理上的连续。n知觉的连续原则,在绘画、艺术和建筑以及服装设计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四、知知 觉觉 的的 连连 续续 原原 则则第五节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一、知觉的整体性含义含义: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33、把直接作用: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晋书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传有这样一句话:有这样一句话:“此郎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管中窥豹比喻只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这就是知觉整体性的功能。这就是知觉整体性的功能。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在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知觉仍可保持完备性。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性。客观上缺的,主观上补起来。 n在知觉时,把过去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大脑在在

34、知觉时,把过去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大脑在对来自各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就会利用对来自各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就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观上的整合与补充,把客观事物知觉为整体观上的整合与补充,把客观事物知觉为整体 n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以及各种属性,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以及各种属性,对个体整体知觉的作用并不一样,特别是客观事对个体整体知觉的作用并不一样,特别是客观事物中的关键性成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物中的关键性成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用 主主 观观 轮轮 廓廓 主主 观观 轮轮 廓廓主观轮廓

35、图主观轮廓图 接近律接近律 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在一起。相似律相似律连续律连续律 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因素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因素:形状相似形状相似闭合因素闭合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指人的知识经验 解释:解释:学过外语的人知道它是学过外语的人知道它是HELLOHELLO,尽管单,尽管单词不太完善,但学过英语的人不会受到影响。词不太完善,但学过英语的人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知觉一种熟悉的事物时,并不需要非常细我们知觉一种熟悉的事物时,并不需要非常细致地观察它的每一部分,只要抓住某些主要特致地观察它的每一部分,只要抓住某些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识

36、别,征,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二、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二、知觉的选择性(相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n把刺激物从把刺激物从背景中区分背景中区分出来成为知出来成为知觉对象,既觉对象,既与客观事物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本身的特点有关,也与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因素有关 (一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第一,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大、对比明显,第一,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大、对比明显,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第二,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第二,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客观刺

37、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第三,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第三,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事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第四,客观事物维度变化多的刺激,容易第四,客观事物维度变化多的刺激,容易被人知觉为对象被人知觉为对象 (二)知觉者的主观因素(二)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 任务、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等,都任务、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等,都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重要主观条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重要主观条件件 三、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