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抒情歌曲《芦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影视编导专业_第1页
军旅抒情歌曲《芦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影视编导专业_第2页
军旅抒情歌曲《芦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影视编导专业_第3页
军旅抒情歌曲《芦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影视编导专业_第4页
军旅抒情歌曲《芦花》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影视编导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 军旅抒情歌曲芦花的 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 摘 要歌曲芦花是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中,大型歌舞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作品,由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雷佳首唱。歌曲借芦花抒情,表达了对参军情郎的思念,并盼望他能早日立功“报春回”的情感。其二段式曲式结构、音调特征及旋律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呈示出当代军旅作曲家印青歌曲创作特征,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堪称新时期军旅抒情歌曲的经典之作。关键词:芦花;军旅歌曲;曲式;演唱目 录前言11 歌曲的历史语境及作者12 歌曲的音乐语言特征32.1歌曲结构及旋律发展3 2.2歌曲的词曲结合特征43 歌曲的演唱7结论8参考文献99前 言女声独唱芦花,是2004年总政歌

2、舞团参加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音乐一个士兵的日记中的一首歌曲,由我军著名作曲家印青、著名词作家贺东久创作完成。大型歌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士兵从参军到复员这段的军旅生活中典型场景和故事,艺术地展现了当代军人的训练生活和精神面貌。在第一幕中,当参军的小伙背上行囊踏上从军的征途,与心爱的姑娘挥手告别时,相送的姑娘看着自己的爱人渐行渐远,在花絮纷飞的景色中唱出了“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这首歌,表达出依依惜别的不舍与早日立功的期望之情。芦花采用了单二部的曲式结构,形成了主歌与副歌在情绪上的变化;细腻流畅的旋律、6/8拍的舞动之感与充满诗意的歌词完美结合,艺术化

3、地将姑娘心中那份不舍与期盼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参见李双江: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6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歌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第790页。2004年,芦花经由雷佳首唱,获得了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2005年,获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2005中国民歌榜栏目评选出的“年度十大金曲”,从而使这首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很快在全国全军流传,也成了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及文艺团体演员们纷纷学唱的曲目。笔者作为一位声乐学员,曾学唱过这首歌。故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1 歌曲的历史语境及作者新时期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我军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同时我军音乐也得到快速发展,军旅歌曲

4、创作的多元化更是成为军旅音乐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保持我军文艺“为兵服务”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挥我军文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作用的前提下,如何展现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军旅作曲家时常思考的问题。1979年由张乃诚创作的再见吧,妈妈以军旅抒情歌曲的样式出现后,紧接着,在80、90年代军港之夜、两地书,母子情、十五的月亮、边关军魂等一大批塑造军人形象、赞颂军人奉献精神的歌曲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更多的军旅作曲家们开拓性的将艺术的触觉伸入到一个布满了军人情感神经的敏感地带。作曲家们尝试各种现代作曲技法和手段,将军旅歌曲创作指向了一个全新的精神范畴,并获得了喜人的收获。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也

5、迈入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大跨越、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指引下 ,军旅生活也不再单一的局限于训练场和战场,军人也不仅仅是硬邦邦的冷血铁人,面对荣誉和爱情,他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面对家乡和亲人,他们也唱出了自己的牵挂和思念。21世纪的军旅歌曲创作在上世纪的基础上,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深层挖掘军人内心情感,创作出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王磊词,印青曲)、小河,大海(夏英模词,栾凯曲)、芦花(贺东久词,印青曲)、爱在最深处(李峰词,冬林曲)、晚风吹过哨塔(屈塬词,胡旭东曲)、 钢枪玫瑰(任卫新词,栾凯曲) 等细腻深刻、艺术精湛的军旅歌曲,以及大型音乐歌舞一个士兵的日记、演唱

6、会军营歌谣、音乐剧赤道雨、歌舞晚会向着太阳的誓言、民族器乐交响音画泰山等优秀剧目和晚会,这些作品全面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专业文艺队伍的创作实力和演出水准,用细腻感人的艺术形式映射出全军部队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成果,展示出当代军人良好的精神风貌,热情讴歌了广大官兵努力实现质量建军的坚实信念和献身国防的崇高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上,由著名导演张继钢担任总导演、总政歌舞团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歌舞一个士兵的日记,从日记这一崭新的视角角度切入主题,以一个全新的创作理念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该剧脚本取材于包括杨立

7、伟、“好八连”战士和南沙、西沙边防战士等百名基层士兵的日记,反映了朴素真实、生动活泼的军营生活,舞台上把第一人称作为支点,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手段,借鉴话剧、歌剧、音乐剧中诸多元素,并通过文学讲述的方式串联全剧,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士兵军旅生涯的心路历程,彰显出当代革命军人的情感世界,洋溢着火热多姿而又真诚朴素的独特军营风格。其中女声独唱芦花(原名芦花白时)、在和平年代、战士与母亲等作品直接深入官兵情感深处,通过挖掘钢铁军人内在的细腻感情,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军旅风情,蕴意深刻,弥足珍贵。歌曲芦花作为该剧中的第一个独唱歌曲,凭借着委婉大气、纯洁含蓄、情真意切的独特艺术魅力赢得广大官兵的喜爱,在近年

8、创作的军旅歌曲中显得别具一格,成为现代军旅抒情歌曲中的一朵奇葩。芦花的作者印青是我军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其歌曲旋律流畅大气,题材丰富多样,以刚柔相济的风格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出生在艺术之家的印青,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在18岁时, 印青便创作出处女作我是个架线兵, 并参加了军区汇演。1984年他创作了军旅歌曲当兵的历史,其生动活泼的音乐风格迅速赢得部队官兵的喜爱。1990年又被调往北京参加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并参与“双拥晚会”和“八一晚会”的创作活动。期间他创作的不要问为什么、边关军魂、潇洒女兵等军旅歌曲凭借着强烈的时代感在军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1997 年印青为党的“十五大”创

9、作的一曲走进新时代传遍大江南北,受到强烈好评。2000 年印青被调入总政歌舞团, 2006 年被任命为团长,此间印青又进入一个创作旺盛期,歌曲在灿烂阳光下、西部情歌、天路、兵、江山、望月、芦花、在和平年代战士与母亲、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及一切献给党和新四军等影视音乐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业内得到广泛地赞誉,其既高产又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正如一位论者所言: “印青在创作中避开了政治歌曲假大空的弊端,呈现出独特的简略、朴素、真诚、优美动人的特色,改变了人们对此类歌曲的印象。”周圆圆:印青歌曲艺术特色研究?,南京艺术学院(指导老师:孟玲教

10、授;论文指导:娄文利副教授),2010,第11页。“他的抒情却总于婉约中融着坚韧, 细腻中和着大气, 听起来入情入耳, 毫无造作之嫌。这表明印青很好地解决了赞颂但不献媚的度的问题。”张东迅、刘新芝:契合时代精神风貌,放歌祖国前进心声印青的歌曲创作J,音乐生活,2009年01期,不难发现,这首芦花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正具上述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其“婉约中融着坚韧, 细腻中和着大气”的艺术表达,体现了印青这位军旅作曲家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新时期现代军旅抒情歌曲的重要特征。2 歌曲的音乐语言特征21歌曲的结构及旋律发展从乐曲结构上来看,此曲是一首由前奏、尾声句以及形成对比的主歌和副

11、歌两部分构成的二段式歌曲,主歌和副歌部分都是由 “头同尾异”的两个乐段构成(即“复乐段”),是一个典型的并列单二部曲式,bA宫调式。结构图示如下:前奏 : A A B B : 尾声句a b a b c d c d 8 4 4 4 4 4 4 4 4 8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整首歌曲呈现出对称、方整的特点,每一个乐句都是 4 个小节且都包括了两个乐节,体现了音乐结构发展中均衡、对称的美学原则刘淮保:艺术歌曲<芦花>之赏析J,音乐创作,2007年06期。乐曲前奏左手伴奏织体采用了琶音式的分解和弦,结合6/8 拍的律动美,一开始就展现在人们眼前一幅“花絮纷

12、飞舞动”的情景图画,与即将出现的第一句歌词 “芦花白,芦花美”的意境完全吻合,做出了铺垫。从结构上看,主歌部分的两段皆由 2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句都是 4 个小节,均由两个相同小节数的乐节构成,因此该曲在乐句内部也体现了对称的原则。歌曲第一乐句a是伴随着歌词“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的美好情境出现,亮出了主题动机。第三乐句a对第一乐句a进行了重复,使人加深了对主题旋律的印象,巩固了音乐的主题形象,第四乐句则是根据第二乐句的材料发展而来;b句落在属音上,b句在主音终止,这样,前两句与后两句就彼此形成属、主呼应的两个乐段,这样的情况被称为复乐段,这也成为该曲结构上

13、的一大特点。歌曲采用68 拍本身就突出了流动感和舞动性,充分的表现了“飞”与“追”的感觉。在第11小节(19小节亦同)直接翻高八度的mi,继而连续的midolafa 的三次三度下行跳进,紧接着又从fa上行纯四度跳进到降si,两小节内形成如此大波浪的起伏,更是生动地刻画出花絮仿佛插上了思念翅膀,在风中漫天飞舞的梦幻景色。主歌部结束在主调的主音,但其伴奏并没有长时间的停留在主和弦上,而是以反向级进的音阶式伴奏将音乐直接推向副歌段。这样既为音乐展开提供了动力,又为 副歌段高潮情绪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经过主歌部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的酝酿和积淀,到了副歌部分,是与之前“自我沉吟般”情感表达完全相

14、反的宣泄和爆发。在音乐材料的使用上,副歌部分也没有 A 乐段主题材料的明显再现,只是保持了原有的基本构思,旋律则是由新材料写成的,这些体现了音乐发展中对比的原则;B 段的第二乐句d 是由 A 段第二乐句b 的材料引申发展而来,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与 A 段音乐的联系。与主歌部分一样,副歌部分的第二乐句之间形成复乐段因素的属、主关系呼应。尾声句8小节,在B段d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随着音区翻高,达到高潮,最后在主音上以 ff 的力度强收了整曲,使得音乐情感得以酣畅淋漓的释放。22歌曲的词曲结合特征 前面分析过此曲为并列单二部曲式,下面分析

15、曲式结构与歌词段落之间的关系。芦花歌词: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回。歌词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每部分一句,但是深究歌词词义,其实是分为两段第一段由前两句构成,借芦花之景抒相思之情;第二段直抒胸臆,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和期待,由最后一句单独成段。通过分析,歌曲并列单二的结构与两段的歌词形式是直接对应的。我们还可以发现:歌曲共八个乐句,每句4小节,每一个乐句与歌词的每一句是一一对应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芦花这首作品的词曲关系体现出来的曲式结构与歌词

16、段落,以及音乐的乐句与歌词的句读都是相对应的。 在一首优秀的作品中,语调与音调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语调与音调一致,歌曲唱起来会很上口,就便于传唱。芦花这首歌曲能够广为传唱,在语调与音调的关系上,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谱例1(图中谱例上方箭头表示歌词朗读声调的走向)我们仔细探究谱例可以发现,歌曲的旋律音调的走向大部分是基于歌词的朗读声调,但有些部分也是根据音乐形象和旋律进行而适时调整。比如第一乐句结尾的“飞”字,如果继续声调下行,应该是结束在较低的音上,但如果停在了比“天”还低的音上,旋律线就会显得不平衡,与下文衔接僵硬,影响情感抒发,因此,作者将“飞”字做了反向处理。 除了声音走向,字数与音数

17、的对应也是此作品在词曲结合上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作品中,为了更好的表现抒情风格,作者大部分采用了一字一音的形式,在需要特殊表现音乐形象的地方,将某些字增加了一些辅助音做装饰,或采用一字两音的方式处理。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芦花歌词总体分为两段,第一段中,“白、美、飞、追、山、水、谁、对、媒”都是需要给予强调的,“千丝万缕”、“大雁成行”也是一句中需要强调的地方。第二段感情高潮时,“情、爱、花、媒、随、好、回”也是要强调的字眼。谱例2通过上述乐谱的呈现,我们可以看出所需强调的音都安排在了强拍或强位上,节奏上也给予了较长时值的处理。3 歌曲的演唱弗德雷里克·柏辽兹曾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

18、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转引自叶兰:印青声乐作品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河北大学,2010年,第16页。一首作品能打动听众且被广为传唱,除了作品本身的精彩,肯定也离不开优秀演唱者赋有激情的演绎。因此,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不仅需要与作品相适合的音色和精湛的技术技巧,更要能够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及创作背景,这样在演唱中才能正确表达感情,使歌声打动人心。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演唱实践对芦花在演唱技术和情感表达方面作出解析,以供更多的演唱者和音乐爱好者参考。有人说:“芦花是新时代的九九艳阳天”。而笔者认为不然,前者芦花的歌词简练、含蓄,诗意盎然,极富画面感且

19、意味深长;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情真意切,尤其是歌曲B段高潮部分的旋律层层向上展开,听起来婉转悠扬、荡气回肠。因此,芦花这个作品无论在曲调旋律还是歌词表述上皆渗透出更多的浪漫唯美的艺术气息,始终以细腻、流畅又大气挺拔的音乐形象贯穿全曲。如何用技巧完成好作品情感上的对比与统一,是这首歌曲的关键。整首作品柔美又不失大气,因此在演唱时音色要明亮、圆润,咬字要以清晰轻柔为主。当竹笛奏出具有民族特色音调的前奏,清晰的画面感立刻出现在眼前,因此演唱A段(924小节)时,应该保持平稳的呼吸,采用mf 的力度演唱,演唱时音量不宜过大,声音要以柔和为主,主要是突出柔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但要表现出6/8拍的舞动摇

20、摆之感,使旋律流动起来。母音是音节中的核心,因此第一句的起音“芦”字(u母音)一定发要准确,要保持上口盖的积极状态,尽量的提笑肌,保持高位置的同时说清楚字,避免声音往下压或往里抠,这样声音才更有通透感。B 段(2540小节)的四个乐句的音主要在高声区,运用假声更多,相对于A段来说比较容易挂上高位置(这里所说的“高位置”出现在咽壁顶端,小舌头后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从而保证声音完全进入头腔。由于情感表现更为强烈,情绪更加激动,要采用f 的力度演唱,因此气息要吸得更深、更稳,气息的流动也要更加频繁。尾声中,第4344小节旋律进行由降b1级进行到c3,到达全曲的最高音,因此演唱这一句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气息沉下来,避免提气,保持轻松地精神状态。要用想象中的高位置歌唱发声,充分打开牙关,这样才能产生头腔共鸣的音响效果。谱例3整个作品最后“报春回”的“回”字是停留在一个延长了16 拍的降la音上,像这样占用了很长的时值的一字长音的拖腔,往往是情感表达的凝聚点,拖腔唱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唱的优劣。因此唱到最后一个“回”字的时候,气息要饱满,在连贯的基础上作渐强处理,避免声音直白呆板地延长。到最后一拍(第16 拍),声音要瞬间收住,顿时激起听者强烈的共鸣,但总体上又不能脱离平稳的感觉,否则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