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中国民营企业隐瞒利润现象严重吗?_第1页
郎咸平-中国民营企业隐瞒利润现象严重吗?_第2页
郎咸平-中国民营企业隐瞒利润现象严重吗?_第3页
郎咸平-中国民营企业隐瞒利润现象严重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郎咸平:中国民营企业隐瞒利润现象严重吗? 中国私营企业隐瞒利润的金额几乎达到了总资产的十分之一,而国营企业隐瞒利润的现象最轻微。 国营企业的经营绩效最差,但是近几年推行的国企改革有效的提升了国企经营水平至私营企业的水平。 国营企业所付出的所得税远远的高于私人企业。在国人心目中,上市公司虚报盈利比比皆是,例如以往最有名的银广厦事件。但是对于国内大部分的私营企业而言,他们隐瞒利润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可以减少税收而中饱私囊。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国营企业隐瞒利润的动机显然就要小得多,因为就算国有企业少缴税,这些钱也很难转到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手中。中国私营企业隐瞒利润的倾向是否严重一直没有实际的证据。我们可

2、以从企业汇报到税务局的资料得知企业税前盈利和实际缴税额,但是最困难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企业的真实利润是多少,因此我们无从得知企业隐瞒利润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统计局的资料倒推出企业基准利润率。由1995年至2002年每年2万家中国大中型制造业汇报给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这些企业的产值约占中国GDP的10和就业量的7,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企业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为6类,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台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本文将刘俏与肖耿两位教授所提出的倒推方法简单的介绍给读者。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这两位年轻教授的方法论。首先,运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估算出企业的基准利润:企业(税前)基

3、准利润企业总产值中间投入产值财务费用工资折旧;基准利润率以企业基准利润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表示,而企业披露的利润率也以披露的利润占总资产的比例表示。由汇报到统计局的资料所推算出来的基准利润率和企业自身披露的利润率数字竟然是不相同的。我们以表一为例,不论以基准利润率而言,或以披露利润率而言,经营绩效最好的就是私营企业,其基准利润率高达12.7%,而披露利润率虽然低很多,但也有3%的水平而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企业。其次是外资和港台企业,再其次是集体企业和混合所有制,而国营企业的经营绩效是最差的,其基准利润率只有0.71%, 而其披露利润率只有-1.39%的水平。这个数据说明了国退民进的正当性。其余类型

4、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台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基准利润率大致维持在6%到8%之间,而其披露利润率也大致维持在1%到2%之间。表一: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台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总数基准利润率0.71%12.72%7.85%8.05%8.25%6.78%4.07%披露利润率-1.39%3.02%0.94%2.06%1.80%1.63%0.02%隐瞒利润率2.1%9.70%6.91%5.99%6.45%5.15%4.06%收入产出比率98.7%93.1%92.7%97.7%95.8%96.4%97.0%资料来源:香港大学刘俏教授与肖耿教授的研究“Why do firms dis

5、guise their profits?” 我们将表一的基准利润率减去披露利润率就可当作企业隐瞒利润率。当然这个简单的比较可能存在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例如,企业披露利润率当然不存在争论的问题,因为这就是企业报税的数据,但是基准利润率能不能够代表企业的真实利润率呢?我们通常认为,企业如果隐瞒报税的利润,那么当这些企业汇报资料给统计局时,也应该会隐瞒真实的数据。但有趣的现象却是企业不需要向统计局报利润资料,而只需汇报产量、销售额、和简单的会计数据。如果企业精心设计这些汇报资料,那么我们透过统计局的资料所倒推出来的基准利润率应该完全等于企业所披露的披露利润率,但结果却显示着两者的差距是极大的。最合理

6、的解释就是企业在不改动其他会计资料的情况下,直接少报收入以减少税负,因而造成了这个差距。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个差距解释成企业隐瞒利润的现象。我们将这两者的差距也汇报在表一。我们由表一可以看出,私营企业隐瞒利润的现象是最严重的,其隐瞒的金额高达了总资产的9.7%,也就是接近了十分之一的总资产水平。而国营企业隐瞒的现象是最轻的,只占了总资产的2.1%,也就是只有民营企业的1/5而已。其他四个类型的企业,包括集体、混合、外资和港台资企业隐瞒利润率的范围在5.15%-6.91%之间,大概是私营企业的一半多,而是国营企业的两倍有余。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较,国营企业似乎没有隐瞒利润的动机,因为

7、隐瞒的利润也不能到经营者的手中,而且国营企业经营者未来的升迁与利润之间还存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经营绩效好的企业,提升了一把手升迁的机会。问题是私营企业到底利用何种方式隐瞒利润呢?私营企业可以透过少报收入或者多报成本的两种方式隐瞒利润。我们在前面曾经猜测过,企业有可能在不改动其他会计资料的情况下,少报收入以减少税负。为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用表一收入产出比率来做说明。我们可以看出,国营企业的收入产出比率最高,而私营企业的比率最低。也就是说私营企业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只报了93%的收入,但是国营企业却比较诚实的报了99%的收入。很明显的,私营企业少报收入的结果就是利润的被隐瞒。有没有可能因为私营企

8、业难贷款的情况严重,进而迫使私营企业隐瞒利润呢?根据学术界的看法,这种可能性当然是有。但是我认为民营企业本身想逃税而多放钱在自己口袋的思维可能是隐瞒利润的主因,而和私营企业难融资的现象关系不大。以上数据显示,国营企业隐瞒利润的现象最轻微,因此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产生在我脑海里了-那就是我们是不是对国营企业的现状了解得太少了呢?举例而言,由表一可见,国营企业的经营绩效是所有类型企业中最差的。但是近几年所推动的国营企业改革对国营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了极大的改进。以我和苏伟文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在香港上市的国营企业资产回报率(4.3%)和香港的私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4.1%)相比,几乎毫不逊色,差距不

9、到5%。但是国营企业每单位资产所能创造出的市值(1.13)却远远的高于私营企业(0.965),其差距高达17%。另外,国营企业每单位资产所能创造出的市值虽然和大众持股公司的(1.14)类似,但是国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4.3%)却远远的好于大众持股公司的0.5%。这个数据清楚地说明了国营企业虽然绩效低于私营企业,但经过改制与重组,国营企业依然能创造出高于私营和大众持股企业的绩效。这个简单的数据说明了国有产权民营化并没有其合理性,国营企业仍然可以透过国企改革而改善经营绩效。但是我们国营企业的现状如何呢?我认为非常值得关切。根据表二的研究结果显示,国营企业比重连年降低,由1995年的70.6% 的高

10、比例逐年降低至2002年的31%,这说明了国营企业逐渐退出经济舞台的现实。私营企业由1995年的0%上升到2002年的5.6%。以比例而言这个增长是惊人的,但是以绝对数量而言,却是远远的低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的数目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由1995年的18.7%降到2002年的9.9 %,和国营企业一样,降了近一倍。外资企业由1995年的2.6% 上升到了2002年的13.4%, 而港台资企业由1995年的2.3%上升到2002年的11.4%。最后谈到混合制企业,该性企业的成长也是比较惊人的,由1995年的5.8% 急升至2002年的28.6%。综合表二而言,国内每年两万余家大中型企业之中,民营

11、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和混合企业逐渐取代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个转变也比较符合中国的国退民进的现实情况。表二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台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总数199570.6%0%18.7%2.6%2.3%5.8%21,120199664.9%0.1%18.8%5.5%4.5%6.3%20,720199762.9%0.2%18.1%5.6%4.9%8.3%21,165199855.2%0.8%15.6%7.4%7.0%14.1%20,550199949.3%1.3%16.2%8.8%7.5%16.9%19,295200044.5%2.6%14.0%10.5%7.4%20

12、.9%18,470200136.2%4.2%12.7%12.7%9.9%25.7%21,055200231.0%5.6%9.9%13.4%11.4%28.6%20,710资料来源:香港大学刘俏教授与肖耿教授的研究“Why do firms disguise their profits?” 问题是在国退民进的过程中,我们对这六大企业的特性到底了解多少,我想这恐怕是国内企业和学术界还未深入探讨的课题。表三: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台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总数长期债负债比率18.8%10.5%13.5%7.9%9.0%13.8%15.5%所得税率31.2%28.9%29.5%16.1%18.7

13、%29.5%28.3%资料来源:香港大学刘俏教授与肖耿教授的研究“Why do firms disguise their profits?” 我们首先看一下表三长期债负债比例。国有企业的负债比例十六大企业中最高的,高达18.8%,而外资企业和港台资企业的负债比例却是最低的,只有7.9%和9.0%的比例。但这并不说明外资企业不需要借钱,而是这些企业一般都有外援,不然就是从母公司融资,不然就是从外资所在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融资。值得注意的是私营企业的负债比率是除了外资企业外最低的,而这也说明了我国金融体系对于信贷对象的选择还是偏向于大中型国企,而且这种现象也不会在短期间内改善。 中国私营企业所处的

14、环境是比较艰难的,银行的融资基本上不会向私营企业倾斜。如果人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则不良贷款问题会更进一步恶化, 而且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加。增加货币供给不能解决我国特有的通货紧缩的问题, 反而会陷入既有通货膨涨又有资金紧缩的困境。那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目前货币数量的增长是以政府及大企业为导向, 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银根是紧的。这种贷款倾斜现象主要还是由于私营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健全,而且国内配套的信用评级, 核数, 法律和资产评估等等配套机构服务质量低,也限制了私营企业贷款的审批。可是要改变这种现象,不是短期内可以一步到位的。 而且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 消费物价重新出现正增长, 最近人民银行更设定了货币成长率的目标为17%,我认为这个目标值对于中国目前特有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存的现象而言是恰当的。但是对于私营企业而言,目前的政府政策没有太多的实惠可言。 表三罗列了该六类型企业所得税与税前盈利的比较。表三清楚地说明了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的税负是最低的(16.1%(外资)和18.7%(港台资)。这个数据清楚地说明了外资企业所享有的税负优惠是相当惊人的。当然对于政府而言,引进外资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太低的外资企业税负反而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