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中图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中图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中图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中图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

2、画、 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 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1) 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

3、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 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2)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3)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 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2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

4、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 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教师承转】大家看课本中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 类型比重”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2) 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

5、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 ?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 条件?学生活动略。【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

6、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 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 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 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 , 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 仍为戈壁、 荒漠、 高 寒石山 (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 看出我国土地资源3绝对数量大, 人均数量少; 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 平地 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

7、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 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我国山地的比重大, 山地 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 如何合理开发山地, 保护耕地, 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 而土 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板书】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匮乏。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 如何因地制宜地

8、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 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教师活动: “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 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生产的。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多媒体展示问题:北方地区热量_,降水_,适宜发展 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降水_,适宜发

9、展 _ 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适宜发展 _业。通过这部分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我们还要知道, 发展 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教师承转】 为了解决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只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不够的因此大力发 展和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为了主要解决手段。那么,现代农业有哪些技术优势呢?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 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 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珍惜每一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

10、基础。 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 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 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4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 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 尚有15.8万平方千米

11、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 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3) 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 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 染等。【讲授】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 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2) 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